中國地質調查局青藏高原生態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成果顯示,近30年來青藏高原冰川年均減少 131.4平方公裡,而且近年來有加速消減趨勢。
中國地質調查局“青藏高原生態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最新成果表明,利用多年遙感監測技術進行青藏高原冰川、雪線、湖泊、濕地等變化情況遙感調查表明,近30年來青藏高原冰川總體呈明顯減少趨勢,其中高原周邊冰川面積消減最為明顯,面積減小10%以上;高原腹地冰川面積減小近5%。近30年來,青藏高原冰川年均減少131.4平方公裡,而且近年來有加速消減趨勢。青藏高原邊部現代雪線退縮強烈,腹地逐漸趨於平衡。退縮最大距離為350米,一般為100~150米;調查監測結果表明,青藏高原腹地現代湖泊和濕地出現明顯擴張或新生,高原周邊湖泊和濕地萎縮或消亡。青藏高原現有濕地總面積88715.5平方公裡,總面積減少8731.6平方公裡,占近10%。
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監測報告認為,冰川退縮與雪線上升為高原及周邊提供了大量水資源,短期內造成部分區域河湖濕地面積的增加。但隨著高原冰川大面積減少和雪線不斷上升,“中華水塔”蓄水總量正在下降。在不考慮全球氣候加速變暖的前提下,預計到2050年冰川面積將減少到現有面積的72%,2090年將減少到現有面積的50%。
青藏高原生態地質環境演化,是目前國際地學界重要研究領域。從2003年開始,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開展了青藏高原生態地質環境遙感監測項目。4年來,在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青海省地質調查院、吉林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河北省地質調查院等機構100多名科技人員共同努力下,取得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和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青藏高原總面積約占我國大陸面積的近1/4,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和新疆南部等廣大地區,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輕的高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也是亞洲許多大江大河,如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發源地,被稱為“中華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