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法講的鈍根利智,絕不是說你受過高等教育,念過很多書,你就算利根,不見得!根性的利鈍是講一個人的智愚,不在乎他念書多少,不在乎他拿什麼學位。 2 過去我初學佛的時候,我認識了朱鏡宙老居士,那時候他已將近七十歲了。這個老人受過西方教育,抗戰期間他作四川、西康兩省的稅務局長,抗戰勝利之後,回到家鄉作浙江省的財政廳長。我們是在台灣認識的。 3 他是個虔誠的佛弟子,他怎麼學佛的?中國過去家裡老人都學佛,但是對他沒有影響,他受西方教育,不相信這些神道,雖然也讀過佛經,跟佛教有些人接觸,絕對不相信!他說他有一天,那時在重慶,晚上跟朋友們打麻將打得很晚,大概兩、三點鐘才回去。 4 抗戰期間,沒有像現在交通這麼方便,走路。路燈雖然有,那個路燈,我們這個年齡,在抗戰期間過那個日子曉得,間隔距離很大,路燈的燈泡只有二十燭光,若有若無。他散場之後回去,回去走路大概走半個小時。他走在路上,也沒有在意他前面有個女子。她在前面走,他就在後面走,距離不太遠。 5 原先沒有在意,走了很久的時間,忽然想起來,這半夜了,怎麼會一個女人出來走?這念頭一起就寒毛直豎,仔細再看,前面這個女人有上身,沒有下身,他嚇死了!他從這裡學了佛。朱老居士說:“如果不是我親眼看到,我怎麼都不會相信佛法。”他是這麼一個因緣而入佛門的。 6 入佛門之後,他跟我說,那個女人一定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來啟發他的善根的!他的這個想法、說法能講得通。佛菩薩是應機說法,你的機緣成熟,他就來幫助你恢復你的善根、啟發你的信心。 7 由此可知,佛經裡面講的鈍識利智,不是我們平常講,某人受過高等教育就是屬於利智,不是的。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禅宗六祖惠能大師沒念過書,一個字不認識,他是利智,他不是鈍根。他一聽人家讀經,他就開悟了。 8 根性的利鈍,我們從這個地方能稍稍體會得。利根的人,煩惱輕,智慧長,這是利根;鈍根的人,“妄想多,煩惱多,智慧少”,必須要親見到不可思議的境界,他才會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