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日志13
在很多傳記裡都能看到和我們現在所從事的學修一樣的方式,應該說,龍泉寺還是很傳統的,外表顯得很現代,有很多新事物,新名詞,講座啊,交流啊,接待啊,還能上網。
但是,骨子裡沒有離開傳統,當然,我指的傳統是內心的那個東西。在自己的內心裡靜靜的摸索、尋找,那種感覺,我想,古代的叢林裡也應該是這樣的吧。把向外的心掉轉過來,然後一切就開始了。
之後,所面對的東西雖然和以前還是一樣,但對內心的作用就有本質的區別了,我不知道古代叢林搞不搞生命故事,從聽說來的,好像是沒有,所謂生命故事,就是僧團裡的人互相講講自己的過去,而且要求講的很詳細,過去的特殊政治年代裡有“痛訴革命家史”的說法,跟這個差不多。
把自己所有過往的事情都一股腦地講出來。
一開始,對這個不太當回事,自己也講了一次,60分鐘,人生這麼多年,怎麼可能一下子講的完,怕別人聽著起煩惱,就事先問了問前面的法師,法師說,講生命故事如果能給別人帶來歡喜就帶來歡喜,不能帶來歡喜就帶來啟發。
啟發不敢,帶來點歡喜吧。
自己也沒有啟發。別人有沒有也不清楚。後來,又有一個同修開始講生命故事,他講的很長很長,漸漸就失去了結構和邏輯,大家都聽得沒有了耐心,出於禮貌,堅持地聽了下來。再提生命故事,就有點頭疼了。
但是,有了向內的思維習慣後,就能迅速把這個心態調整過來,下一次,無論他講的好不好,亂不亂,正好可以練一下自己的心,看自己的心有多大的耐力和安靜的能力。
靜靜地坐著聽別人講不好聽的東西比聽別人講生動的故事對修行者來說,似乎更有意義和價值。
這個念頭來了,就好辦多了。
這一次的生命故事依然講的沒有邏輯,亂作一團,但是,一些很珍貴的認知被捕捉到了,所謂性格改變命運,那麼性格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一個小孩子從小到大,常常有一個很固定的性格,然後被周圍的環境再熏染,最後形成現在這樣的人生,於是,就可以確定是前世的業以及後世所造的業。
性格是從前世帶來的。有的人天生堅強,有的人柔弱,有的人勇悍,有的人謹慎,因為性格的緣故,面對同樣的境界,會產生不同的感受。
每一個生命故事中的人生痛苦對當事人來說,實在是太痛苦了,但是對另一個人就會覺得非常的可笑。比如,一個同修小的時候被父母冤枉偷了自家的花生,然後無比氣憤,如今三十九歲說起來都會憤慨不已,而我就覺得太可樂了,因為我小的時候整天就是琢磨著偷家裡點東西吃,如果少了點什麼,肯定是我干的。根本就沒有冤枉這一說。
還有一個同修講了一個他的親人去世的事情,講到淚下。但這個故事也沒有打動我,和他一起悲傷,因為我經歷過不少親友去世。因為佛法的緣故,而沒有驚慌失措、手忙腳亂。
同修講了一個跟古代戲劇一樣的人生故事,少年時他喜歡一個女孩子,但是家裡偏偏逼迫他娶另外一個女孩子,結果痛苦的他連死的心都有,不得已成婚後,過了幾天,立刻離家,然後外出打工,再歸家時,就辦了離婚手續。後在外漂泊多年,然後遇緣而出家。
這個往事再提起的時候,傷痛之情依然溢於言表。
這個故事對我而言,聽了也很想樂,換我的話,一定沒什麼痛苦,因為我老是覺得這事要隨緣,甚至覺得老婆要是能讓父母和家人開心,比讓自己開心更好,有過婚姻經驗的人都知道,婚後最大的一個痛苦是就是媳婦和家人不和。
但是,我的痛苦,別人也不理解,也會覺得可笑,我小的時候,因為發育晚,被同學嘲笑,折磨了我整個青春期,極度自卑和痛苦,還有,曾經的一個初中女老師,正值更年期,喜怒無常,整天罰我的站,停我的課,把我折磨得痛苦不堪。那些往事,現在連想一想都頭大。
更小的時候,有一次,我把書包給弄丟了,老師對我怒吼著說,戰士丟了槍,怎麼打仗,小孩子丟了書包,簡直就不能要了。給我滾。去把你爸媽叫來。
那一刻,我是多麼的痛苦和絕望啊,於是,我就孤獨地滾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生平第一次想到了死。那個年代,對一個孩子對嚴厲的懲罰莫過於叫家長。
您讀到這裡,可能會笑。可是,當時的那個小孩子的痛苦是真實的啊,那種絕望對他而言也是真實的啊。當然,現在再提起來,也就是一個笑話而已。
聽別人的生命故事,忽然發現了幾個東西,一個是我們之所以不願意接受別人,內生傲慢,是因為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的感覺很重要,我們陷在自己的感受裡不能出來。二是誤以為痛苦有高低貴賤之分,其實,無論帝王將相販夫走卒的痛苦都是一樣的,一個小孩子丟了書包的痛苦及絕望與一個金融家失手敗光了身家要跳樓的痛苦是一樣的,唐玄宗和楊貴妃,王貴和李香香,他們的困苦和傍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我知道一些很有思想和成就的藝術家隱居在鄉村裡,跟當地的農民關系好的不得了,他深切地知道和理解周圍人的喜怒哀樂。在他們的內心裡,至少在情感上已經沒有了高低貴賤之分。
實際上,所有人的感受都是一樣的,只是呈現的面貌不一樣,事件有不同,而已。痛苦都是真實的,但彼此之間沒有方式、能力、智慧溝通和了解。
所以,我們就對立。
聽同修講他們的生命故事,漸漸地聽著就不是故事了,而是在他們的講述中放下自我,其實並不真的是去深入別人的內心,當自己放下自我的時候,就已經在深入別人的內心了。因為,我們的心都是一樣的。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接受別人的痛苦乃至缺點。
之所以這一生外表呈現的不一樣,跟前世的經歷有關,跟前世的願力有關,而已。所有的這些經歷我們都可能會遭遇。
後面還有很多的生命故事,會有非常多的痛苦和歡樂的傾訴,每聽完一個,應該都自己都是一次提升,只要是練心的事情,怎麼練都是練,誦經是練,過堂是練,出坡是練,聽別人講故事也是練。
這個經驗總結一下,就是,一定要放低自己,真正認真地去傾聽別人的傾述。時間長了,習慣了,自我就沒有那麼堅固,人就越來越遠離痛苦,越來越自由,應該是這個路數。
這個方法其實世間也可以用,一個不太和睦的團隊,彼此之間互相講一講自己的生命歷程,互相了解和認識,應該對促進團結有好處。
當然,即促進了和合,又能在內心裡捉出點東西來,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