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寬昌法師:在轉念中甩掉身心上的包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對於一個人來說,面對一件難題的時候,往往會讓人不知所措,難以面對,容易讓人在身心方面產生包袱,甚至壓的自己喘不過起來。這個時候,處理的辦法要麼急功近利,趕快遠離;要麼選擇逃避,封閉自己。這些處理的辦法容易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可避免的後遺症,往往使人生活在陰影中,悲喜多變!

人的特性就是悲喜不定,根據不同的原因,不是喜多就是悲多,不能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中保持身心方面的平和,這種情況可以用一句“悲欣交集”來概括了!其實,不管面臨怎樣的問題,都要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因為出現了就得面對。凡事都有原因,要從根本上去解決,不然自己永遠無法甩掉包袱,輕裝上陣。

在佛經中針對聖人和凡夫做事的心態時說道:“菩薩(聖人)畏因,眾生畏果”。也就是說聖人注重的是事物的“因”(前因),凡夫注重的是事物的“果”(後果),聖人了知“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原理,所以一切從因地上來解決;而凡夫不然,不明因果真理,毫無顧慮,面對結果時卻怨天尤人!兩種不同的原因,造就兩種不同的結果,究其原因,不在別人。

種瓜得瓜,種豆得斗,因果報應,毫厘不差!我們每做的一件事,在佛法都可通稱為“造業”,也可以理解為“作業”,這個“業”本身沒有善惡之分,差別在於所作的人事上;不過這種業往往會讓人產生一種慣性,這種慣性能夠牽動人們不知不覺地順著這種習慣一直往下走,在習慣中作惡作善,這種潛在的力量就是“業力”;在不斷的“造業”中,“業力”越積越強,如果是善因,則會成為超越生死輪回的“資糧”,假如是惡因,就會成為解脫生死的“障礙”—業障。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在生活中不管遇到難題(障緣)還是好事(順緣),都有其內在的原因。不能一遇到順緣眉開眼笑,忘乎所以,要知樂極還能生悲;遇到障緣則垂頭喪氣,不知所措,要知悲過則能生疾!當我們在面對順緣(好事)的時候,要是平靜心態,正確面對,還能再繼善緣,相續成就;要是在面對障緣(難題)的時候,更要平靜心態,直面相對,就會改過自新,止惡修善。

從佛法來看,善惡在於一念,起心動念中決定了善惡難易,凡事只要我們“看住心,把住身”,當做則做,不當作則止,一切就會了了分明,則會三業一如,止惡修善;如果不慎造了惡因,面對惡果時,不要逃避,要冷靜的審視這個問題,轉變角度,換一種心態來面對。從這個難題想到原因,從這個難題想到現在,從這個難題改變未來,在釋懷中甩掉包袱,變障緣為資糧。

在順境中把握當下是一種功夫,在逆境中活在當下更是一種境界,雖然很難,一切皆有可能。佛法中告訴了很多這樣的方法,學修佛法,不但啟迪智慧,還能明了途徑,在佛法的指引下自在快樂!

生活中,人身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緣色、聲、香、味、觸、法“六境”,產生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如果能夠正確面對,守住六根,可以“境隨心轉”,自在快樂;如果放縱喜好,隨意六根,就會“心隨境轉”,妄想顛倒!

固執己見,容易進入死角,產生心理壓力,留下心理陰影,增添身心包袱。轉變一個念頭,容易使人柳暗花明,轉變一個角度,則給思維留一點空間,轉變一下思維,就可使人絕處逢生,轉變一下心態,就可使人以心轉境。起因決定善惡,難易在於心念,我們的命運決定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一篇:宣化上人:欲念越重越污濁
下一篇:李元松:現代人如何擁有幸福的婚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