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六事成就-供養、學戒、修悲、勤善、離喧、樂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事成就-供養、學戒、修悲、勤善、離喧、樂法 (共一集)  2010/5/22  澳洲淨宗學院(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02-039-0047集)  檔名:29-174-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十面,倒數第五行,最後一句開始,我們把文念一念:

  「嗟乎,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所禀,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鮮疑多,辭繁義蝕,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這幾句話,蕅益大師講的。佛教衰,可以說從明朝末年已經有衰退的現象,幸好蓮池、蕅益這兩位大師出現,把佛教再復興起來,才有清朝初年那樣的興盛。大師這個地方有兩句話很重要,天下古今,信的人少,懷疑的人多,這是什麼原因?真正修學的人少了,能夠把佛法講清楚、講明白的人沒有了,衰相是從這兒來的。現代的衰相,可以說衰到極處,以前雖然沒有人講,講的人還是有,修的人還是有,比不上隋唐那麼多,隋唐的時代是中國佛教黃金時代,比我們現在強多了。現在修的人很少看到,也許有,都在深山,不出來了,講的人是更少,讓社會大眾對佛教產生很大的疑惑。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也不例外,也受了這個傳染,總以為佛法是宗教,宗教都是迷信。這個錯覺對我們產生很深的影響,不願意接觸它,這是真的。當時我要是沒有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我跟佛就沒有緣了,永遠斷絕。我跟方老師學哲學,他老人家給我說了一部「哲學概論」,因緣很特殊,最後一個單元居然是「佛經哲學」。當時我非常訝異,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在宗教裡面是屬於低級宗教,高級宗教是只有一個真神。佛教什麼都拜,所以這屬於多神教、泛神教,這是幾乎沒有開化、落後的族群才信奉這些東西。我跟方先生說,佛教怎麼會有哲學?他說:你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接觸佛教的緣是從這裡來的,我對於老師信任。

  老師晚年,至少有二十五年,在學校裡開的課全是佛經。他在台灣大學教書,開的大單元,「魏晉佛學」、「隋唐佛學」、「大乘佛學」。從台大退休之後,輔仁大學,是教會學校,請他到博士班去講學,他講「華嚴哲學」。我那時候算一算,他差不多晚年,他七十九歲走的,最後的二十五年在學校裡統統講佛經。走得太早了,如果再晚五年,他對於台灣、對於全世界的佛學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個真的是一代大師。佛學到底講些什麼?我們用一句話來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講的是什麼?宇宙人生的真相,講得透徹、講得明白,方老師講的話一絲毫沒有誇張。我們在一起學了五十九年,從方老師教給我,到今年五十九年,這五十九年當中,我們對於這門學術锲而不捨,證實了它確實是高等哲學,不但是高等哲學,這是高等科學。今天科學跟哲學解決不了的問題全在佛經,非常可惜學術界把這個看作宗教、看作迷信,不接觸它,這個損失太大了。世界上這些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非常聰明,如果能接觸佛法,對他們的研究學說會大幅度的提升。這個陰影的存在,讓大家產生懷疑而不接觸,用佛法來說,這是沒有福報,他們沒有福報,眾生沒有福報。

  昨天講到這段經文,因為許多同學都從外地來的,學佛都多少年了,常常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很普通的問題,但是很重要。所以我們插了一段「六事明經意」,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也正是幫助我們解決現前的問題。講六樁事情,這六樁事情可以解答佛所說經的大意,佛經是說些什麼?這說得詳細,不是一句,一句那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六句裡第一句叫「正道」,正道實在講就是宇宙人生真相,佛法把它分為六個字,真簡單,來說明這樁事情。這六個字,第一個是性,第二個是相,性相。性是哲學裡面講的本體,宇宙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總有個來源,那個來源就是性,在佛法講自性、法性,就這個意思;相是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就全都包括了。這性相,這一對。第二對,事理。理是道理,什麼道理發生這些事情,事千頭萬緒、無量無邊,事離不開理,理離不開事。譬如現在,我們同學當中很多身體不好、毛病很多,這是事;你為什麼會有病?那就是理,理要搞清楚,病就很好治。今天地球成問題了,災難頻繁,這是事;為什麼地球上有這麼多災難?那就是理,理要搞清楚了,地球要恢復正常也不是難事。所以,科學家的報導,前幾天我們看到聯合國的信息,都不忌諱了,都把這個嚴重問題提出來。事提出來,他沒有把理講清楚,如果理講清楚,事上我們就有方法應對。災難可不可以化除?可以;疾病能不能治好?能,肯定能!第三對就是因果,有因一定有果,有果一定有因,這是總說。我們昨天看到的是「正道」,這是講性相,「善權」這就是講事理,「至教」就講因果。後面三條,那是講怎樣引導眾生能夠接受佛陀的教育,它有「誘導」,然後給他講「福德」。福德是人,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也不分宗教,你問他:你想不想發財?個個都想,這是不分任何階層的,他都想富裕。想不想聰明智慧?想不想健康長壽?這三個肯定大家都想的。佛給你講,怎樣你能夠得到財富、聰明、健康長壽,這個裡面就教眾生學習六波羅蜜,六波羅蜜幫助你統統可以得到。這個裡面講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你真能修這六條,你一定能夠得到圓滿的福德。

  最後一個是講戒律,講「禁戒」,這一條很重要。這條是什麼?你個人的生活有規律,中國人講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中國人的家規就是《弟子規》,不過要曉得,中國人講的家是大家庭。大家庭大概延續到民國二十幾年,抗戰之前還有不少大家庭,八年抗戰之後,大家庭沒有了。大家庭通常五代、六代不分家,住在一起,中國農村裡面你就很容易看見,這個村是王村,那個村是張村,那就是一家人,一個村就是一家人。人口少的大概也有將近兩百人左右,普通一般家庭的三百人左右,人丁興旺的六、七百人,它要沒有規矩,不就亂掉了嗎?所以家規是非常重要。家庭裡頭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它是一個社會團體,是國家基層的組織。所以中國人講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家治好了,國泰民安,家裡面的小孩他都教得很好,明理守法,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所以我常說,過去的中國,各行各業裡哪一種行業是大家最羨慕的、最向往的?就是讀書、做官。你看做官,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也有很好的收入,清閒,沒事干;沒有案子辦,一個月有一、二件案子就不得了。為什麼?老百姓都好,人不會做壞事,家裡教好的,人人遵守《弟子規》,都是好人。我們看古人,《四庫全書》裡面的集部,這些文學作品一大半都做官人寫的,他沒事情干,天天在家裡讀書、寫文章、作詩詞。不像現在,現在做官最辛苦,這恰恰顛倒了,為什麼?現在家沒有了,沒人教了。實際上還是有人教,誰教?電視在教、網路在教,教什麼?教暴力色情、殺盜YIN妄,社會整個亂了,所以做官的人很辛苦。這就是說到教育的重要,比什麼都重要。所以,佛說禁戒就是規矩,生活規范,人人都能遵守,這個世界是和平的,社會是安定的,安居樂業才真正是幸福美滿。

  講到非常具體的,就是你怎麼修福、你怎麼積德?佛法修福積德,就是菩薩的六個修行的條目。這個條目怎麼個修法?我們今天在這裡可以學一學。佛經上有「六事成就」,六樁事情成就菩薩這六個修學的條目,這是很重要。這段文是出在《莊嚴論》,「論雲:菩薩為成就六度故,決定應行六事也。」你要想成就六度,就是菩薩修學的六個科目,你要想把這六個科目學好,你一定要做這六樁事情。第一樁事情「供養」,「供養者,謂因成就檀度,故興供養,若不長時供養三寶,則檀度不得圓滿也」。檀是檀那,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叫布施,這就是第一條布施波羅蜜。布施,他不說布施,他說供養,布施裡頭用最真誠的恭敬心去做就叫供養。普賢菩薩教給我們「廣修供養」,所以大乘教裡常說,菩薩不修普賢行,決定不能成就圓滿的佛道。成就圓滿佛道,最重要的要修普賢十願,十願第一個是禮敬,第二個是贊歎,這個要學會。人與人之間往來,禮貌很重要,深深的九十度的鞠躬禮,哪一個人都歡喜。謙卑,尊重別人、贊歎別人,你的人緣就好,從這個地方做起,《弟子規》也是教人如是學習。接著底下呢?接著底下是供養。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懂得,從漢朝,佛教是從漢朝傳過來的,傳來之後中國帝王就接受,不但接受,認真的去推動,就是推動佛陀的教育。要知道它不是宗教,佛教變成宗教應該是在嘉慶以後,因為干隆年間還不是宗教,還是教育。真正變成宗教應該是在慈禧太後,她執政的時候把宮廷裡面的教學廢除了。她真的是迷信,搞駕乩扶鸾,跟鬼神打交道,這是她的愛好,上行下效,佛教永遠不能夠再振興起來了。所以這個歷史不長,一定要認識佛教真正的面目,儒釋道都是學術。

  禮敬、贊歎,接著底下就是供養,我們中國人講禮多人不怪。供養,在日常生活當中,人與人之間往來,這就是送禮。所以要曉得,送禮是屬於供養,是屬於財布施,人與人之間感情從這裡建立。我們中國老祖宗這樣教我們,佛教傳到中國來的時候,佛也是這樣教我們。而且,佛教教學的根跟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完全相同,根是什麼?根是孝養父母。你看「淨業三福」,這是講學佛三個必須修學的課程,三條。佛家的宗派很多,在中國有十個宗,派別就更多,法門,就是方法、門徑,八萬四千,統統要遵守這個原則,這個原則是根本的根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根!所以,它到中國來的時候,中國立刻接受,是跟中國站在同一個基礎上、同一個理念上,太難得了。接著說「慈心不殺」,大慈大悲,絕不傷害一切眾生,「修十善業」。是從這個根上建立的,跟中國傳統文化完全相同。過去七十年代,湯恩比博士說得很好,他贊歎中國人有智慧,心胸開闊,能夠接納不同的文化。佛教從印度傳來的,跟中國是不同的文化,可是到中國來,中國那麼熱烈的歡迎它、學習它,佛法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這話講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們今天提倡多元文化,要團結、要合作、要互相學習。這個事情我們做了十幾年,一九九九年開始做的,現在我們這些想法、做法、經驗漸漸到成熟的階段。所以我們的學院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正式學習各個宗教的典籍、經典,認真學習。目的在哪裡?豐富我們自己經教的內容,吸取各個宗教經典的精華來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不能孤陋寡聞,每一家都有它的好處,都有它極其精彩的地方,我們盡量吸收,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智慧,這是我們開多元文化各個宗教經典學習的理由。

  底下一句話我們要活著看,不能死在句下,「若不長時供養三寶」,就這一句。長時容易懂,三寶是什麼?三寶是佛、是法、是僧,如果你要是不曉得,你就會說這是迷信。三寶真正的意思是什麼?佛是覺悟,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佛是覺,法是平等,僧是清淨,覺正淨。我們懂得長時供養覺正淨,對覺悟的人我們要供養他,用什麼供養?依教修行供養,不是以財物,不是以金錢。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把榜樣做給我們看了。他一生教學,三十歲修學成就,我們中國人講三十而立,釋迦牟尼佛三十而立,孔子也是三十而立,「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釋迦牟尼佛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參學,學了十二年,智慧開了,也是三十而立。但是釋迦牟尼佛學術、德行成就之後,他就從事教學,一生樂此不疲。生活很簡單,我們今天講過苦行僧的生活,他的財產就三衣一缽,三件衣,一個缽,這就是他的財產,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什麼都不要,怎麼供養他?他教你,你肯認真學習、肯落實,這他最歡喜,老師教學生。一生教學,用現在人來看,他是個教育家,他的身分是職業老師,與宗教掛不上鉤,風馬牛不相干。今天他墮落成為宗教,我們後代的學生對不起釋迦牟尼佛,這麼好的學術,怎麼把它變成宗教?它自己不會變,我們後世這些不肖的徒子徒孫把它變的,變成宗教。釋迦牟尼佛有知,天天在流眼淚,我們自己要深深反省。

  他老人家教的東西在哪裡?在經典裡面,經典裡面的道理。給我們講自然的規律,我們的思想、言行如何能隨順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規律叫道,隨順大自然就叫德,違背大自然,災難就來了。今天人不相信聖賢、不相信宗教,相信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破壞自然生態平衡,造成今天地球上許許多多的災難。連近代的科學家也承認,災難從哪裡來的?人為的。現在最顯著的,地球上溫度上升,這是個可怕的現象,氣候產生嚴重的變化,這個變化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中國今年一個暖冬,要講去年了,小麥收成降低百分之四十,中國東北是全世界小麥的庫倉,糧食大幅度的減產,以後人吃什麼?所以金融危機之後,科學家警告我們有糧食危機,這個才叫真可怕。許許多多災難都脫離不了人為的關系。聖賢的道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遵循大自然的規則,不要破壞它。我們學佛這麼多年來學會了素食,素食對身體健康真有好處。可是今天素食也有問題,稻米蔬菜使用農藥、化肥,破壞自然生態,長得很好看,養分跟從前不能相比。果木,結出來的果確實好看,比從前大,吃起來沒味道,吃到肚子裡沒有營養,還可能給你帶來病菌,你說麻不麻煩!肉食問題就更嚴重,所以現在世界上什麼奇奇怪怪的病都出現了。老祖宗告訴我們「病從口入」,絕大多數的病從哪裡來?飲食來的。這是科學帶給我們的,帶給我們像經上講的「飲苦食毒」,中看不中吃,這些道理都要知道。所以此地講供養三寶,是用我們真誠的心供養、清淨心供養、依教奉行供養,這就對了。修學佛法的目的,第一個是身心健康,第二個是家庭幸福、事業順利。如果得不到這些好處,你學它干什麼?如果是所學非所用,何必浪費這些時間、浪費這個精神?它學了管用。真的,佛經裡沒有一句假話,你全都能得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理論、道理、方法統統都有,化解種種災難都有絕妙的方法。

  所以,布施波羅蜜要曉得,不是在形式上,大家聽到這個都想到形式上,錯了,形式上太小了。佛經裡面供養佛,用什麼供養?一朵花,香花供養,沒有叫你供養錢的,供養錢那你完全把意思錯會了。佛一生手都不摸錢,你怎麼可以供養錢給他?你看從沙彌戒,只有十條戒,裡面就有一條,不要去摸觸這些金銀財寶。首先要把這個東西放下,你的心才會清淨,如果這個不放下的話,你的心怎麼會清淨!這個要知道。佛當年在世,你供養他,他來托缽,供養他一點點飯。不是一碗,你家裡吃的有多余的,供養一點給他,一調羹,因為他那一缽不是一家托的,他要好幾家托的放在一起,通常大概是七家,托了一缽飯,不是一家的。那個制度好,真的叫你徹底放下,一點貪心都沒有。

  第二「學戒」,學戒就是守法,學規矩,「謂因成就戒度,故學習持戒;若不長時學戒,則戒度不得圓滿也。」戒是什麼?生活規范。如果你不學,你個人生活沒有規律,你就得不到健康長壽的果報;你跟大眾相處沒有規矩,這個團體是一團紊亂,不像是個團體了。我們現在看到全世界的佛法,這麼多年來我走過很多地方,接觸各個地方的佛門弟子,在家學佛疏忽十善業道,出家學佛不學沙彌律儀,佛法就滅了,這個要知道。戒是行,這最重要的,你學的這些理論,經教學的這些理論,你得落實在生活上,你要把它做出來,這就是戒,你做不到等於沒學。所以,戒沒有了,佛就沒有了;中國傳統的儒家,如果禮沒有了,儒就沒有了。現在真的,儒家的禮沒有了,佛家的戒沒有了。現在的佛變成什麼?現在叫佛學,把它當作一種學術來研究,你得不到佛法真實利益,真實利益是提升你的境界、提升你的德行、提升你的智慧,這三樁事情你做不到。

  就像前幾年,我在劍橋大學、在倫敦大學,給漢學系的同學們做了兩場講演。倫敦這三個學校,包括牛津,是歐洲漢學系最著名的學府。他們裡面這些學生,博士班、碩士班的,我很佩服,佩服他們北京話講得好,我還不如他,能看中國的文言文,因為古籍全是文言,不能不佩服他,學得很像樣。我去參觀、去訪問,跟他們談話,我說你們可以用儒釋道的典籍寫論文,拿博士學位可以拿到,將來也可以做個名教授,也是歐洲漢學家,我說你們決定不能像我這樣的自在、快樂、幸福。什麼原因?我說我跟你們學的恰恰相反,把佛學、道學、儒學寫在黑板上,他們是從這邊念過去的,儒學、道學、佛學。我說我跟你們顛倒,我是從這邊念過來的,中國人是從右到左,中國人是學儒、學佛、學道,那就不一樣了。學儒要學得跟孔子、孟子一樣,學佛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學道要學得像老莊一樣,你真學會了。今天學佛、學道、學儒的人沒有了,可是搞道學、儒學、佛學的人很多,把它變成學術,變質了,還是那樣東西,味道完全不相同。就像現在農產品一樣,全用了農藥化肥,變質了,還是那個水稻,還是那個小麥,味道不一樣,營養沒有了。你想有古聖先賢那個成就,你是決定做不到,所以你一生還是生活在煩惱跟痛苦的世界,這是我跟他們說的。中國的老祖宗對得起後代的子孫,後代子孫對不起老祖宗,叫大不孝!留下這麼寶貴的東西不認識,這些寶貴東西確實能幫助你在一生當中得到大福慧。

  所以最近,也有十幾年了,我們極力提倡戒學。我們知道,為什麼沙彌律儀不能落實、十善業不能落實?這兩個是佛法的根。從前人為什麼能做到?為什麼現在人做不到?我們去想、去思惟、去探討,從前他的根深!倫理道德的教育,父母教的,所謂扎根教育。扎根教育在什麼時候?三歲之前,從出生到三歲一千天,這一千天叫扎根教育,教什麼?就是《弟子規》。不是講給,那是嬰兒,不是講給他聽的,是做給他看的。所以《弟子規》怎麼教法?父母把《弟子規》落實在生活上。小孩一出生,他睜開眼睛他已經會看、他耳朵已經會聽,已經在那裡模仿、在那裡學習。所以父母在嬰兒面前,言談舉止都要合禮,為什麼?他在學習,學了三年,根深蒂固。中國古諺語有句話說「三歲看八十」,三歲扎下這個深根,八十歲都不會變。現在這個教育沒有了,如果說有,他扎下了深根,小孩眼睛張開的時候他就看電視,電視演些什麼?父母已經不教了,父母在嬰兒面前有的時候態度都很不好,都被他學去了。所以講小孩不好教,為什麼不好教?你教出來的!父母感觸到小孩不好教,學校老師當然學生不好教,這是現前社會的大問題。所以難,非常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習性就是習慣,本性是善的,習慣不善,全學壞了,社會怎麼會不混亂!

  所以我們極力提倡《弟子規》,小時候沒學過,現在趕快來補習。一定要從《弟子規》下手,要從《感應篇》裡面扎根,然後《十善業道》、《沙彌律儀》很容易你就做到,那叫根之根。第一個根是《弟子規》,第二個根《感應篇》,第三個根《十善業道》,儒釋道的三個根,它有先後次第的。前面兩個沒有,十善業就做不到,十善業做不到,沙彌律儀就做不到。現在我們補習,補比不補好,你如果真正發心、真正忏悔,斷惡修善,還是來得及,還是有救。如果不知道忏悔,一切還隨順煩惱習氣,那就完了,雖然一生搞佛學,講得天花亂墜,得不到真正的受用。所以戒律比什麼都重要。佛法裡面講信解行證,經教的學習是信、解,理解了、明白了,明白之後要做、要行,不行怎麼行!依照這個理論、依照方法去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聖賢人給我們這個標准,擺在我面前,這標准不是他制定的,這你一定要知道,這標准是法性,是自性自然流露出來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發明的;換句話說,它是大自然的規律,古聖先賢發現了,遵守大自然的規律,你的生活才能得到幸福美滿,你不能違背大自然。可是今天大自然也亂了,整個亂了套,這個災難可大了。中國自古以來是以農立國,農耕,農耕播種、收成靠節氣,一個月兩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收成,不會錯過時節因緣。我住的這個院子裡,有一樹開的花像蓮花一樣,樹上開的,開得很多、很美。這個樹本來不應該在這個時候開的,可是今年現在開了,我們感到很奇怪。就是氣候變化了,氣候反常,二十四節氣亂了,這不是好現象,把我們整個生活規律也就亂了,不知道怎麼樣應付。

  在這個時代,誰來教我們?到底是什麼原因發生的?這講理事因果。我們用什麼方法來應對?這是大問題,也是大事,這不是小事。我們自己不守規矩,大自然規矩也就亂掉了,值得我們警惕。我們應該怎麼做?把這些老的規矩、好的東西要把它找回來,身體力行。古大德告訴我們,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人覺悟、回頭了,這個社會、這個環境還能救。百分之一的人回頭,能幫助這個社會、能幫助這個地球,讓它恢復正常。所以宗教裡面的祈禱有道理,那不是迷信,眾多的人意志集中去念一樁事情。有很多人問我有沒有效?有效,但是治標不治本。日本江本勝博士做了個實驗,找了有一百五十多人,在琵琶湖一個海灣裡做祈禱。請了個老和尚九十多歲,祈禱的時間一個小時,就讓大家把念頭、妄念統統放下,想一樁事情。那個湖水很骯髒,二十多年了,氣味很難聞,大家發出一個信念,「湖水干淨了」,心裡想著、口裡念著,念一個小時,一百五十多人。過了三天,湖水真干淨了,氣味真的沒有了。日本的媒體都報導,都感覺到很驚訝。維持多久?半年,半年它又恢復老樣子。所以我跟江本博士說,你們最好兩個月去禱告一次,那個水就會長遠維持下去。這治標不治本!怎樣治本?我們回歸到清淨心。佛給我們說的,「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那是治本。居住在湖邊這些人都能夠斷惡修善,都能夠積累功德,外面環境的這種骯髒、染污自然就沒有了。所以佛法告訴我們,「心淨則國土淨」,如果我們居住這個地方人心都很清淨,這個地方就沒有染污,自然沒有染污,那是治本。懂得這個道理,是標本兼治,肯定有效。治本還是要修德,還是要從《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下手,這些東西都做到了,這個地方山河大地絕對不會有災難出現。供養跟學戒都是說根本的,這叫根本法。

  第三「修悲」,就是修慈悲心,我們今天講愛心,「謂因成就忍度」,忍辱波羅蜜,「故修習大悲心,饒益眾生;若不長時忍受,及不饒益眾生,則忍度不得圓滿也。」忍就是耐心,耐心裡面是愛心。大悲心,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愛心。愛心頭一個要愛自己,不愛自己就不會愛別人,真正愛自己,是愛自己的性德。老祖宗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我們要肯定自己本性本善,我們從哪裡愛起?愛我們自己的本善。本善裡面決定沒有一個惡念,圓滿的性德,你要發這個心,在佛法裡面叫做菩提心。我們為了大眾容易體會、容易明了,我們用十個字顯示出來。第一個是真誠,真誠心是真心的本體。真誠心的自受用,享受,是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自受用,我們的心是安住在、受用在清淨平等覺。對待外面一切眾生是大慈大悲,一般講博愛,《弟子規》裡面講「凡是人,皆須愛」,這個意思是小乘。《弟子規》裡有沒有大乘?有,有兩句話是大乘,「泛愛眾,而親仁」,這兩句是大乘的。泛愛就是大愛,就是博愛。眾是什麼?佛家講眾,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眾生。眾生范圍廣了,人是眾生,動物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的,植物也是眾生,礦物也是眾生,自然現象也是眾生;換句話說,這個愛心,不但愛人類、愛花草樹木、愛山河大地、愛虛空法界,你看那個愛多大。你能夠愛,你就不會傷害,你傷害他就不是愛他。在修學這個科目,你一定得有耐心。特別是有情眾生,他迷惑顛倒、他在造作罪業,你能忍受,你對他不會生瞋恚心;你在旁邊觀察,小心謹慎,怎麼樣善巧方便幫他覺悟、幫助他回頭。所以,縱然他來傷害你,傷害我們自己,決定沒有怨恨;怨恨都沒有,當然不會有報復。為什麼?我們認識得很清楚,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他犯了錯誤,你怎麼可以怨恨他?他為什麼犯錯誤?他沒有學過,他不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事實真相裡頭,人、眾生決定沒有貪瞋癡慢,迷失自性才產生這些錯誤的觀念,覺悟之後,這東西都沒有了。眾生跟佛迷悟不同而已,迷的人會有怨恨,覺悟的人哪裡會有怨恨?哪有這種道理?覺悟的人,心是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

  所以我到澳洲來,代表澳洲的學校參加不少次聯合國和平會議。沖突怎樣化解?和平怎麼樣能實現?沒有別的,愛心。愛心是自己本有的,能夠把它找回來好好培養它,把愛心擴大,真正做到「泛愛眾,而親仁」,沖突都沒有了,社會會安定,世界會和平。這個道理,很多人迷失了,我們有這個機會在聯合國給大家做報告,與會的朋友們聽了都很歡喜,確實他聞所未聞,從來沒想到過,這才是化解沖突的好方法。可是他們不相信,他說:法師,這是理論,做不到。這個話我聽了真的是為難。他說:這是古人講的,是理想,不是事實。我們必須做出榜樣,做出樣子出來,他看到他就會相信。

  所以也是我們祖宗有德,三寶加持,在我的家鄉安徽省廬江縣湯池小鎮,我在那裡做實驗,做成功了,很短的時間就做成功,就是教《弟子規》。我們采取一種方式,讓這個小鎮的居民四萬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不一起學不會產生效果,你說叫年輕人做,他看大人不做,他說你欺騙他;你說在學校叫學生做,老師沒有做,學生不相信,那收不到效果。我們中國這種教學斷掉至少四代,滿清亡國之後我們就疏忽了。滿清亡國二十年那個時候,這個風氣還保存在,這種教學在農村,我是住在農村,農村很普遍。可是二次大戰之後,日本人投降,我們回到老家去,再都看不到,真的沒有了。所以我估計至少斷掉四代,現在再恢復有一定的難度。我要求教學的老師,你們要先做到,你們做不到,沒有辦法教別人。我們招收三十七位老師,老師非常合作,真做到了。做到,我們怎麼教法?我們下鄉入戶,做出來給你看。老人看到感動,我的兒女像你們這樣多好,孝順;做兒女看到也感動,覺得對父母不孝,對不起父母。很短時間,這個小鎮風氣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我們看到感動!原先我預計總得兩年到三年才能看到效果,沒想到三、四個月就效果這麼卓著,當時我就想到怎樣去介紹給聯合國。真的祖宗加持,兩個月之後,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來找我,這就好辦,找我就好辦了。我們在巴黎辦了個大型活動,與會有一百九十二個國家的代表參加,做得非常成功。聯合國給我們一個展覽廳,我們把湯池教學四個月的成果在那裡展覽,收到很大的效果,說明中國古老傳統東西現在管用。會後一百九十二個國家代表都希望到湯池去考察、去學習,這個緣太殊勝了!雖然有些差別的因緣他們沒去成,可是他們自己自動以旅游觀光的方式,好像有二十多位代表去參觀,他們去看了非常受感動。現在政府接收了,現在在中國,我聽說國家正式把《弟子規》列入小學跟初中的課程,好事情!把老祖宗的東西找回來,那我們國家前途無量。所以這一條開始下手的時候,要修慈悲心,要把愛心找回來、耐心找回來。

  下面一條「勤善」,「勤善者,謂因成就進度」,這個進度是精進,我們中國古人講的日新又新,天天有進步,佛法講精進,「故勤修眾善;若心放逸,不修諸善,則進度不得圓滿也。」精進波羅蜜要做到圓滿的話,一定要修善,要懂得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縱然自己已經證得清淨平等覺,證得清淨平等覺,那個人叫做佛陀,這個諸位要曉得。佛門裡面,佛、菩薩、羅漢是佛教學位的名稱,就像我們現在大學裡博士、碩士、學士這三個學位。三個學位怎麼拿到的?我們這個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你心清淨,見思煩惱斷了,第一個學位拿到,阿羅漢,阿羅漢的心清淨。再往上去學平等心,平等心拿到就稱菩薩。最後一個,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最高的學位叫佛陀。所以這三個學位,每個人修行都應該拿到。先拿第一個,再拿第二個,最後就到第三個,你都拿到了,這是我們絕大多數人修學是用這個方式。上上根人,他一次就拿到了。這個很少,有沒有?有。在印度,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他是一次拿到的,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他是一次拿到的。在中國,大家都曉得,禅宗六祖惠能大師,他二十四歲,也是一次拿到的。就是清淨平等覺他是一念成就的,真放下。經上告訴我們,放下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你的心就清淨;放下對一切法的分別,你平等心得到了;於世出世法不再迷惑,統統都明白了,正覺就拿到,這個正覺是無上正覺,它的全名是無上正等正覺,你拿到了。所以這是步步向上升,提升自己,要拿到最高的境界,你必須精進,你不精進,你就拿不到,精進是努力認真的去斷惡修善。自己這麼做,也是勸勉社會大眾,給社會大眾做出最好的榜樣。

  第五個「離喧」,「離喧者,謂因成就禅定,故離喧鬧;若在聚落斗诤雜亂,則禅定不得圓滿。」這是在你學習的過程當中。禅定是佛門修行一個關鍵,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禅定,因為佛法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它是修行真正的樞紐,你不能得定你就不能開悟。你得定,定的心是清淨的,所以得定就證阿羅漢。小乘阿羅漢有八個等級,四果四向,有八個等級,最高的等級稱阿羅漢,通常前面七個也可以稱阿羅漢,一個階層一個階層向上提升,慢慢恢復到清淨心。心地清淨了,還有個障礙就是分別,分別也是障礙,障礙你開智慧。分別比執著難斷,分別斷掉了智慧才開,智慧開了之後永遠不會退轉。定功有的時候會退,有進有退,智慧開了之後就不會退轉。智慧不會退轉,定功也不會退轉,你的戒德(德行)也不會退轉,那真的是圓滿成就。所以修行一定要有好的環境,環境很清淨,你容易攝心。在古時候,清淨環境的標准是聽不到牛叫的聲音。農村裡面,牛叫的聲音最大,他居住的環境,牛叫的聲音聽不到,以這個做標准。現在找這種清淨環境不太容易,為什麼?現在噪音太多,車的聲音是噪音,飛機的聲音是噪音,找一個聽不到噪音的地方真不容易。那個環境才好修行。離開這些染污,現在染污最嚴重的是什麼東西?電視、網路、媒體,這些報章雜志全是染污。你沒有辦法禁止它,可是我們自己有權可以不接受它。所以,這些高科技我們也應用它,所有一切染污不接受。我們學院有電視,我們前面裝了個天線,我們中國人叫大鍋,很大,你們可以看到。我們只收華藏教學,就收這一個節目,其他都收不到,你打開電視機就收這個節目,不會造成染污。我們許多道場,通常我們的電視都放光碟用的,用光碟來教學,收不到電視節目。這就是離喧這個意思。報章雜志,我們跟它斷絕這個緣總有幾十年,總有四、五十年了,不看報紙。一些重要的信息,有些同學從網路上下載給我,所以重要的信息我們也知道,還有這些信眾們提供的。

  這一條很重要,要真正想成就學問、成就德行,一定要遵從老祖宗的一句話,《三字經》上有,「教之道,貴以專」。我們學院在此地十年了,明年我們舉行一個十年的慶典,有什麼值得可慶的?十年你們有沒有成就?中國《禮記.學記》裡面講,七年小成,九年大成,我們有什麼成就?如果明年這個慶典,我們出家人《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沒有做到,明年十周年慶典不要做了,為什麼?丟人,沒成就。如果明年這個時候,你們這四個科目統統做到,算是有成就,值得慶祝。如果做不到的話,不必勞民傷財,不用做這些好看,沒有意思。說實在的話,扎這個根,我們在這個山上建立學院的時候就告訴大家,希望大家兩年把根扎下來,然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們每個人學一部經,一部經學上個七、八年,你是專家,你在世界上成為一流的學者。不能涉獵很多,涉獵很多你的時間、你的精神全部分散了,這是行行通,行行松,一樣都拿不出來,這你錯了。所以學東西不能有貪心,不能有名利心雜在裡頭,不可以好高骛遠,老老實實從小部經開始,容易學,按照規矩去學。李老師給我們的《內典講座之研究》,那是個指導的原則,你遵守那裡面的方法去學教,沒有一個學不成。在過去,我們住在新加坡,一九九九年,到二00二年我們才正式移民到澳洲。在新加坡三年,我們做了實驗,辦了短期的培訓班,三個月一期。我們不講三個根,我們只講研究經教的方法,就教這一門,幫助學生上台講經,講得還挺像樣。就是用李老師這個方法,三個月專學一樣,他們都講得不錯,現在在國內到處講經。同學們告訴我,在新加坡三個月所學習的,超過過去佛學院的三年,三年他學得太多太雜,這三個月專攻一樣,他的精神、他的時間全集中。而且這一樣是要他上台講演,他不認真,他上台他就下不了台。所以我們不需要督促,自己會督促自己,全心全力在一部經上下功夫,每個人都學得很像樣。你們諸位在此地住了十年,你拿什麼成績給佛菩薩看?給祖師大德看?給我們同參道友,給我們這些非常好的信眾?他們支持我們這個道場,讓我們在此地安居樂業,得要有回饋,沒有回饋不叫白供養了?你還能對得起人嗎?所以希望同學們認真努力這一年,到明年十周年紀念,記住我的話,這個四樣東西沒有學好,十周年就平平淡淡過去,什麼都不要提了。

  最後一條,「樂法」。這個字念「要」,不念「勒」,樂(念「要」)是愛好,樂(念「勒」)是快樂,這個念破音字念「要」。「樂法者,謂因成就智度,故愛樂佛法;若不遍歷十方承事諸佛,聽法無厭,如海納流,無時盈溢,則智度不得圓滿。」這好學,樂法是好學,好學不倦你才成就智慧。為什麼不愛樂佛法?學了這麼多年,你沒有學到。古大德說過一句話,「世味哪有法味濃」,這是講味道,世間種種快樂比不上佛法,佛法法味太濃了。孔夫子嘗到了,他嘗到不是佛法,是中國傳統聖賢之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聖賢,把所學習到的全部落實到生活上,真快樂!那個快樂不是外面刺激,從內心裡流出來的。佛法從內心流出來的快樂,更勝於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之法,這真的不是假的。換句話說,你今天對佛法沒有這種愛樂的心情,是你學了這麼多年,根本沒有嘗到法味,像吃東西一樣,囫囵吞棗,什麼味道不知道。只有這種情況你才對這個愛樂不能生起來,如果真正體會到佛法的味道,你會樂此不疲,真有東西在!你們味道沒嘗到,為什麼沒嘗到?你沒有落實,你沒有把所學的東西統統做到,果然真做到,你就嘗到法味。

  從哪裡做起?給諸位說,從《弟子規》、從《感應篇》、從《十善業》。《十善業道》是建立在《弟子規》跟《感應篇》的基礎上,像蓋大樓一樣,第一層《弟子規》,第二層是《感應篇》,第三層是《十善業道》,第四層是《沙彌律儀》。沒有第一層哪來第二層?沒有一、二層,當然就沒有三、四層,你才曉得《弟子規》對於學佛的重要性。你不能把這兩樁事情落實,佛法你白學了,你學的是什麼?跟劍橋大學一樣,你學的是佛學。佛學是什麼?把佛法變成一種知識,不是智慧,是知識,佛法對於你的德行、對於你的境界絲毫不相干。換句話說,用佛法來講,你學一輩子依舊是凡夫知見,你所用的心,起心動念是輪回心,輪回心造輪回業,你怎麼會有成就?這一點太重要!諸位果然是把四個根扎好了,這一部《無量壽經》你果然能夠一門深入,一生不改變,锲而不捨,你的成就諸佛都贊歎,你真有成就。這一部經通了,給諸位說,一切經全通了。佛法學習有秘訣,佛法通了,再給你說,世間法也全通了,關於世間這些科學、哲學你全明白。這個學問,人人可以學,人人可以修得,問題是你自己肯不肯干?

  這裡所講的是挺辛苦的,為什麼?他要去參學,相當辛苦的事情。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的,十九歲出去參學。在那個時代,印度的宗教與學術都是世界上最高峰,他們普遍重視戒律、重視禅定,連學術界都重視。佛經上講的四禅八定那不是佛教的,婆羅門教的,婆羅門教比佛法至少要早八千年。印度人不重視歷史,代代相傳,口傳的。婆羅門教很早,我跟他們也有接觸很多,他們告訴我,他們的始祖距離現在至少有一萬三、四千年,這個可以相信的。我們中國也不輸給它,中國古聖先賢那真是跟佛菩薩沒有兩樣,傳給我們這些真實智慧德行。因為早年沒有文字,文字是黃帝發明的,伏羲到黃帝差不多是一千年。所以,我們中國人講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是有歷史、有考證,可以能證明的。如果從近代考古所發現,那就不止,往上提升太多了。黃帝發明文字,有文字記載的,五千年的歷史,沒有文字以前的這是傳說。孔夫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叫集大成,他老人家自己沒有創造、沒有發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對古聖先賢傳的他相信、他喜歡,喜歡就是愛樂。他一生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的,所以他叫集大成。把古人傳說,以前是傳說,他把它寫成文字流傳給後世。這種修學態度正確,我們應當學習。不要好高骛遠,不要自以為是,抬高自己,錯了。中國過去有德行、有學問的,推崇古人、尊重古人,這是正確的。所以,這次我是第十一次講這部經,我選的是黃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推崇這位老人,我們跟他學習,何必要標榜自己?這個就是我們落實夫子的教誨,「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很難得,黃老居士這個注解裡,你看他所引用的經論,經是佛說的,論是祖師大德說的,一共一百九十三種,我們這樣的學習,也就是學習了一百九十三種經論,這個好。不要標榜自己,一切榮耀給古人、給別人,我們自己得真實利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選自淨空法師專集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他被人騙了,還以為自己慈悲
下一篇:淨空法師:商道.精神啟示論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