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李炳南居士:小宣傳集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李炳南老居士著

國父 孫中山先生批評佛教
中國民族神聖的性格對國盡‘忠’居家盡‘孝’
孝是中國人的根性
解釋不明佛理的幾種誤會
正信因果不迷信鬼神
究竟安樂只有這一條路
珍重諸位的人身,趕快學佛
群盲摸象的故事
棄金擔麻的故事
六道是苦海,三寶是慈航
三世怨
小聰明
黃葉止啼
五乘說教
念佛三大利益
怎樣念佛(摘錄岐路指歸)

  國父 孫中山先生批評佛教

  孫中山先生說:‘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維持民族一種最雄大之自然力!

  人民不可無宗教之思想,黨綱約法均載許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並行不悖!’

  中國民族神聖的性格對國盡‘忠’居家盡‘孝’

  一個民族,有一種特性,中國自堯舜以來,就教導忠孝,到了孔子,提倡的更加起勁。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民族主義裡,又特別的標出來,可見忠孝本是中國的民性,這民性是神聖的。

  因為人生缺陷多的緣故,人類總是要信一種宗教,來補這缺陷,後來依他作個歸宿,不過信仰宗教,須要不致改變中國民性的忠孝特質才好。

  佛教《仁王護國經》專教人民愛護國家,所以自古以來,凡真信佛的,決不肯去做漢奸。

  佛教《報恩經》專以教人孝親,《地藏經》《盂蘭盆經》,更要教孝過去的七世父母,所以真信佛的,決不肯再做忤逆。

  勸同胞快來學佛,現在要做一個‘忠孝’君子,後來歸宿再成佛作祖。

  孝是中國人的根性

  中國的古訓‘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為先’這一類的話很多,不能枚舉,只就這兩句上看,便知做人的根本是個‘孝’字。

  父母活著的奉養,死了的喪葬,都要盡上十二分力量去辦,這也不算完事,還得永遠的祭祀,才覺孝道無虧。

  佛教講盡孝,那就更澈底了,不但父母活著要供養的,更必勸著父母能以修福修慧,種了善根,再把自己作的一切功德,都回向給父母,幫助結個善果。父母殁時,能借佛的力量,安排一個最好的地方,讓父母去永享安樂,還要時常的替作功德,助著步步超升。

  不但一世的父母要超度,就是祖、曾祖、高祖,一直往上推,都要盡孝,使他超升。這還不止,便是前一生及無量劫的父母,也要一體盡孝,要把他盡數的超升,這樣才算大孝,也只有佛法才能辦得到,人想盡孝,必須要學佛。

  解釋不明佛理的幾種誤會

  問:佛教是消極的嗎?

  答:對於爭權奪利,飲食、男女之欲,這些事是消極的。要是對於孝親、愛國、救眾生,就要犧牲一切去貢獻。

  問:佛教是厭世的嗎?

  答:世人多數的存心,是貪吝、嗔恚、愚癡、傲慢;行事是殺生、偷盜、邪YIN、欺詐,佛教對這些事是厭惡的,所以才拋棄一切,專門拿出正道來做勸世改造惡俗的工作,且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話,就明白佛家的救世精神了。

  問:佛教是迷信的嗎?

  答:佛教說的事,皆是體驗出來的,不是寓言空想,普通人無修無得,所以不知。至於佛教修行的辦法,決不是一般信鬼、信妖、信神、信天,是打破一切,全仗自己的理智去做,所謂‘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樣再說迷信,試問不迷信的是什麼教?

  問:佛教可惜崇拜偶像!

  答:這有甚麼不好?此中深意,並非一言兩語能說明白的,就拿世俗理講,也是一種敬的表現,如國家拜國旗,家庭裡供木主,皆有禮節德行的存在。再如吾國君主時代,接旨就得下拜,還有禮義家庭,接到父母的信,尚須跪讀,朋友的信,也須拜讀,試問國旗、木主、君旨、書信,你拜他做什麼?但是這類的話,只許向懂禮的人才能講論。

  正信因果不迷信神鬼

  甚麼叫作迷信呢?就是道理上講不通的一切神話,認以為真,就叫迷信,迷信是靠不住的事。

  大眾想要消災得福,得長生不滅,必須在因果上去求。古人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是真理。

  ‘諸惡莫作’才能消災,‘眾善奉行’才能得福。依著佛的方法證了道果,才能得到究竟長生不滅,這是因果率。明白了因果率,自知拜天拜神,妄想去消災得福得究竟長生,便是迷信了。若天及神,不問人的善惡,只給拜他的人消災得福,豈不是結黨營私,貪圖賄賂嗎?天及神他自己尚在六道輪回中出不來,又何能叫拜他的人得到長生呢?

  究竟安樂只有這一條路

  宗教固然離不開勸人為善,希望後來得一種歸宿,這便是宗教的特質。

  歸宿二字,是說的一種最究竟的辦法,這樣說來,必須得無限度的好處,才是究竟。

  甲:有人說,就像堯、舜、禹、湯,都是一百多歲,富有四海,貴為天子,這卻值得羨慕了。

  乙:哼,時間太短了,我不願做。

  甲:老彭活了八百年,可以嗎?

  乙:短短。我不希罕。

  甲:聽說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二十八層天,壽命都長,你升到天堂去好了。

  乙:你既然誇天的壽命長,須說清楚,不可模糊。

  甲:好,你細聽,經上說過,欲界六層天,最頂一層的壽命,是一萬六千歲,卻是這樣計算,人間一千六百年,是這層天的一晝夜,你滿意嗎?

  乙:不不,嫌短。

  甲:色界十八層天,最頂一層的壽,是一萬六千大劫,(劫是數目的名稱,人壽從十歲起算,過百年增一歲,一直增到八萬四千歲,再遞減,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十歲止,名一小劫,二十小劫名一中劫,四中劫名一大劫。)這可以嗎?

  乙:不不,也是短。

  甲:無色界四層天,最頂一層的壽,有八萬大劫之久,這不能說短了吧?

  乙:唉,終是有限度,這正是說夭壽不二,不過是時間問題,哪能算得上究竟?

  甲:哎呀,你真不知足,升天都不滿意,試問你還有什麼好的所在?

  乙:哈哈!實對你講吧,西方有個極樂世界,一到那裡,壽命及一切一切安樂,皆是永久的,無量數的,請你看看《無量壽經》才能明白,要得究竟安樂,只有這一條路。

  珍重諸位的人身,趕快學佛

  ‘人身難得’佛眼看得明白,神識投胎人身,是很難的,譬如汪洋大海,上面漂一片木板,在浪裡忽東忽西,板心有一孔洞,海底有瞎眼的龜,要想向上一攢頭,就攢到板洞裡去,這卻不是易事,眾生得到人身,也就如這樣的難。

  ‘人生七十古來稀’雖然太短了,還是希罕的事,可歎可歎!就讓你長壽活八十年,實在說,也不過只有二十五年的自在。要知前十五年知識未開,後十五年精力已衰,中間五十年,在夜間睡眠,又失了一半,還不是只剩二十五年?但這二十五年中,多半是些人生別離,冤家聚會,真正的自在幸福,恐怕一半也沒有。

  這樣說來,人生有何趣味?是的,但是此身一失,就怕三途(畜生、餓鬼、地獄)有分了,那就更苦了,為什麼這樣說,還是因著「人身難得’的原理。

  莫怕莫怕,一句佛號,最低限度,保得人身,或者升天。要是按著佛法去修,那就不止人天小果,更要到極樂世界成佛的。

  群盲摸象的故事

  有一群瞎了眼的人,聽說世間有一個大動物,名字叫象,但是沒有眼去看到,很是納悶。

  一天有人牽了一只象來,對這一群瞎漢說:‘象來了,你們大家看吧!可以長長見識。’

  這群瞎漢聽說象來了,又恨自己無眼,怎麼看呢?只得用手各去摸索。

  (甲)摸著象的鼻子說:‘知道了,象好似一張琴的樣子。’

  (乙)摸著象的耳朵說:‘你錯了,象好似一具畚箕。’

  (丙)摸著象的脊背笑說:‘你倆皆不對,象分明似屋頂一樣。’

  (丁)摸著象的腿大聲說:‘笑話笑話,象好似一根柱子相同啊!’

  (戊)摸著象的尾巴說:‘你們一概是胡說,這象實在還似一把掃帚呢。’

  大家爭爭吵吵的齊說:‘我親手摸的,哪會有錯嗎?’其實在有眼的人看著,笑破肚皮。

  一般不明佛學的人,偏要充懂得的樣子,隨便加以批評,什麼佛教是迷信的、是消極的、是多神的、是分利的、是不合時代的,就是看過幾天佛經的人,根本路子都還沒弄清楚,也在那裡爭空執有,這皆等於群盲摸象,無有是處。

  佛法是利益眾生的,被這樣的人一瞎講,倘若信了他的瞎話,把萬劫難逢的無上至寶就當面錯過了,真是可惜!

  棄金擔麻的故事

  有甲乙兩人,相約出外營商,走到半途,忽見路旁高高的一大堆麻,四顧無主,兩人大喜,一錢不費,拾了便宜,兩人各裝了兩滿筐,繞道回家。

  行走不遠,奇怪,道旁又發現了大堆的綢緞,也是沒主,甲就棄捨了麻,裝換了兩筐綢緞,說這貨物比麻貴重多了,不料乙仍然擔著麻走。甲說:‘你沒有看見綢緞嗎?為什麼不去掉換呢?’乙說:‘我已經發了財,何必再找麻煩。’甲再三相勸,乙哪裡肯聽。

  兩人又向前走,啊!路旁金光耀眼,甲近前一看,叫道:‘幸運到了,這裡竟有許多黃金。’急忙棄捨了綢緞,滿滿的裝了兩筐黃金。誰知乙仍是擔著麻走,甲實在忍耐不住,拉住乙的擔子說:‘你是傻瓜嗎?為什麼不取黃金呢?’

  乙說:‘我這麻從遠道擔來,棄捨太可惜了。’甲卻熱心,把黃金的貴重,講給乙聽。乙反怨甲多管閒事,甲只得歎一口氣,由他去了。

  兩人回家,甲成了大富翁,自不必說。乙賣掉了麻,不消三五天,仍然是個窮漢,才相信金比麻貴重,再回路上去找,哪裡有半點影子,後悔不及。

  眾生一時不明,信了外道,後來遇見佛法,勸他捨假信真,有的人執著不肯,結果所得無幾,就等於棄金擔麻。若到明白佛法有用之時,再去相求,恐怕時機已過,有些來不及了。

  六道是苦海,三寶是慈航

  眾生有一具血肉的色身,還有一個靈性,就寄托在色身上。色身是有時間限度的,到時就要毀壞,性是常存的。這裡的色身壞了,性再到別處投胎,去找寄托。

  眾生在大概上說共有六種:一天堂,二人間,三阿修羅,叫‘三善道’,比較這是受苦少的。四畜生,五餓鬼,六地獄,叫‘三惡道’,這就苦不可言了。但是這六道都有色身,都有靈性。色身是都有生死的,靈性如電流一樣,就不一定向哪裡再去投生。簡單說就是這六道裡邊都可去的,因業力的關系,還是入三惡道的機會多。

  這六道好比苦海。靈性一時入了三善道,就像在海裡伸出頭來喘口氣;不久又入三惡道,像仍鑽入海底裡去,這樣頭出頭沒,總是跳不出苦海來。

  佛、法、僧名曰‘三寶’,他是苦海的慈航,你若肯皈依三寶,就是離開苦海的水。上了船,這不但是頭出來了,連身子也是出來了。若問‘皈依’怎麼講?‘皈’是‘投奔’的意思,‘依’是‘依靠’的意思。就是信奉佛教,作一個三寶弟子。

  ‘佛’是教主,好似學校的校長;‘法’是功課,是教我們修業的方法;‘僧’是講教的人,好比教員。

  經上說過:‘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這豈不是苦海得了慈航,若再能學著念佛,那就要到極樂世界去,比如坐著這只船,達到彼岸。這才是真正脫了苦海,出了輪回,到了究竟安穩之處。快快皈依!

  三世怨

  有一般人,不懂佛理,卻自作聰明的阻人學佛。說甚麼只要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就是對了,又何必妄去學佛呢!

  這話乍聽,像是有理,要用理智一研究,才知這是見識短,就讓他真的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固然很好。因他但知修福,不解修慧,可惜是個半邊架子,好比‘半身不遂’,決定得不到澈底的好果。

  佛法裡這種行為,叫作‘三世怨’。就是說今生做善,第二生去享癡福。因他沒有慧的關系,十分八九,迷了本性,在享癡福的時候,殺盜YIN妄,又造出許多罪業來。到了第三生,仍不免酬償惡業,去墮三途(畜生、餓鬼、地獄)。

  況且沒智慧的人,哪裡分得出善惡標准來?哪能懂得心性良與不良呢?若不相信,請先請一本《十善業道經》查看!那才曉得我們平素做事善與不善,存心良與不良!

  小聰明

  白天制備燈籠,是預備夜間走路,免去黑暗的困苦;晴天購買雨傘,是預備陰雨走路,免去水淋的困苦;豐收年景屯積谷粱,是預備荒歉時候,免去饑餓的困苦,這卻是聰明人辦的事。

  試思人生困苦,就是這幾條嗎?不是還有水火、刀兵、台風、地震,及意想不到的種種危險嗎?為什麼不設法預防呢?

  更有一個長存不滅的本性,(世俗叫做靈魂)現時固然寄托在這四大假合的色身上,後來色身壞了,究竟他歸宿到哪裡去,也有個預備沒有?

  若是小的困苦,有預備,有辦法;那大的困苦,反倒沒預備,沒辦法,這豈能稱得起是聰明呢?唉!話雖這樣說,試問這些事,誰能有法解決呢?

  佛法無邊,這些事在佛法裡都有辦法,請你先買幾本佛書看看,或是常到講經的地方去聽聽,自然得到解決的法門。

  黃葉止啼

  有一個頑皮的小孩子,只歡喜吃喝玩耍,少有不如意,就發脾氣,哭叫的一家不安。有一天要想吃糖,又發了脾氣,正鬧的不可開交,老年人只得方便去哄他,從樹根前,拾了一片黃葉子,說不要哭了,給你這金子,去買糖果吃吧。小孩聽了,止住哭聲,接過來不辨真假,就歡喜的去了。

  這是譬喻眾生,也想著離苦得樂,求得最後的歸宿。可惜不懂究竟道理只有佛法,卻誤認升到天上去,便是到了極處。佛也只好隨順他的見識,暫且說些升天的小道,哪裡曉得升天,並不究竟。好比得了一片黃葉,並不是真金,也不過是哄著小孩子,暫且不哭罷了。

  五乘說教

  佛的法門,有‘凡夫乘’‘小乘’‘大乘’的分別。

  ‘乘’字當作‘運載’講,譬如乘車、乘飛機的意思,就是說要乘坐車船飛機,才能達到旅行的目的地。

  佛度眾生,先觀察對方程度,分了五種類別,叫做‘五乘法’。程度最淺的第一種叫做‘人乘’,說些做人的道理。第二種叫做‘天乘’,說的是生天的道理。這兩種統叫做‘凡夫乘’。

  第三種是‘聲聞乘’,第四種是‘緣覺乘’,都是說的超過人天的不生不滅的出世道理。這兩種統叫做‘小乘’。

  最後一種是‘菩薩乘’,說要自證佛果、普度眾生的道理,這便是‘大乘’。

  這五乘有個好比喻:學‘人乘’的等於幼稚園的兒童。學‘天乘’的等於小學生。學‘聲聞’‘緣覺’乘的等於中學生。學‘菩薩乘’的等於大學生。說教的步驟是看對方的程度,合乎哪一乘,便擇哪一乘來教。

  有人說:‘佛法太深,不容易懂。’那是說法的不契機。實在佛法深淺都有,是教任何人都能得到利益的!就如佛法裡面有一個特別法門,叫做‘淨土法門’,是屬於‘大乘法’的。但不問你是小學生,或是大學生,都可來學,都各有成就!

  念佛三大利益

  一、一句佛號,能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是過去的)。

  二、一句佛號,能息除人生煩惱,消災延壽得福慧(這是現在的)。

  三、一句佛號,能跳出六道輪回,往生極樂世界,永遠長生不滅(這是將來的)。

  怎樣念佛(摘錄岐路指歸)

  問:念佛不就是用嘴念嗎,還要注意什麼呢?

  答:又些人,口裡雖然不停的念,心裡卻盡是胡思亂想,那樣念法,是沒有用的。必須口裡念佛,心裡想佛,心口如一。除了一句佛號除外,什麼事也不想,什麼念頭也不起,這就叫作一心不亂,然後才容易成功。

  問:那不是很難嗎?

  答:你看,你一會兒嫌念佛太容易,一會兒又嫌太難。實在說,念佛這個方法,說容易極容易,說難也很難,不過不管難易,只管耐住心多念,日子九了,心自然就不亂了。俗語說世上無難事,就怕心不專,便是這個意思。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念佛的時候,要使每個字都從心裡經過。心裡想得清清楚楚。每個字都從心裡發出來,再聽到心裡去,一個字也不把他放松。這樣時間久了,心自然不自散亂。這是頂要緊的一個方法,千萬不要忘記。

  問:念佛應該在什麼時候念?

  答:應該在每天早晚兩時,定一個課程,限定念佛多少,或幾百聲,或幾千聲,可以按各人的情形來規定,無論忙閒,非念完此數不可。此外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可以念。越念的遍數越多,越好。念的時間越長,越好。

  問:在工作的時候,也能念佛嗎?

  答:搬柴挑水的時候,可以念佛,刷鍋洗碗的時候,可以念佛。耕種割草的時候,可以念佛。不論行坐睡眠,以至上廁所的時候,都可以念佛,總之,除了用心的事情,其余的工作,都是礙不著念佛的。

  問:念佛要大聲念,或是小聲念呢?

  答:大聲念也好,小聲念也好,口裡不念心裡默念也好。只有睡在床上的時候,和不干淨的地方,只可心裡默念,不可念出聲來。念出聲,就不恭敬了。但是遇著危急的時候,無論何處,都可出聲念。

  問:學佛要供佛像嗎?

  答:可以供一張阿彌陀佛像,或是西方三聖。(阿彌陀,觀世音和大勢至兩菩薩,叫作西方三聖)

  問:佛像供在什麼地方合適呢?

  答:有閒屋,收拾一間,最好。如果沒有,就供在自己住的屋裡也可以。總要收拾的干淨些,並且在像的上面遮以黃布,不念佛時,把黃布放下來,這樣就不至亵渎了。佛像最好向東,念佛的人向西,對著佛像。如果不能這樣。就是隨便向那邊,也都可以供佛。

  問:實在沒有合適的地方,不供佛像也可以嗎?

  答:若實在不好辦,都只要誠心,不供佛巷也可以。或是念佛時,朝西方,也好。

  問:供養佛,要用些什麼東西呢?

  答:通常用的,有香、花、燈、清水、瓜、果,等物。如果不現成,缺幾樣,或全沒有,都行。但決不可供養葷菜,更不可在佛像前燒紙錢。

  問:對佛應該行什麼禮呢?

  答:隨便,可以磕頭,可以作揖,可以鞠躬,可以合掌。(把十指伸直,兩個手掌並在一起,放在當心的地方,叫作合掌)但以磕頭禮拜最為恭敬,最能滅罪求福的。

  問:念佛的時候,應該跪在佛像的面前嗎?

  答:也不一定,跪著、站著、走著,都可以念,不過要誠心就是了。能跪更好。

  問:您說早晚二時念佛,要立一個課程嗎?

  答:說到課程,原是該個人依著自己的忙閒來規定。你既然找我,只好寫一個最簡單的儀式給你看。倘若你有功夫,肯加緊的行持,彌陀經、往生咒、贊佛偈、大發願文,都可以加入。這幾件,有禅門日誦一書,記載的很完全,流通佛經的地方,都有。早晨起床之後,晚間就寢以前,洗手漱口,到佛像前焚香獻水。合掌恭敬,或跪著,或站著,用至誠心,照著下面的次序念。

  1. 南無十方常住三寶。(要念一聲拜一拜)

  2.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要念一聲拜一拜)

  3.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要念一聲拜一拜)

  4. 南無阿彌陀佛。(要念百聲、千聲、數千聲越多越好,隨各人忙閒而定數,只可由少加多,不可由多退少)

  5. 南無觀世音菩薩。(要念一聲拜一拜)

  6. 南無大勢至菩薩。(要念一聲拜一拜)

  7.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要念一聲拜一拜)

  8.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八句,叫作回向偈,念完以後拜三拜,就行了)

  問:這課程很好,請問十方三寶怎講呢?

  答:八方上下,叫作十方。佛、法、僧謂之三寶。佛是教主。法,是佛所說修因證果的經典。僧,是照佛所說的方法去修行,已證菩薩,緣覺的聖果者,及道德崇高,弘法利生的高僧。這佛、法、僧,皆名為寶的原因,是因為能發生增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就像世間的財寶,能養活人的生命一樣。體念這一句,是先表明我,全是以佛及佛說的經,並照著佛經修行的菩薩高僧等,為我的老師,我就從此歸投依托,為一個佛教的信徒。

  問:請問念釋迦牟尼佛作什麼呢?

  答:因為這個念佛法門,是他說給我們的。念他拜他就是不敢忘本了。

  問:念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又有什麼意思呢?

  答:因為念佛的人,臨死的時候,這兩為大菩薩和阿彌陀佛,一同來接引到西方去。所以念完佛以後,這兩位大菩薩名號,也要念念拜拜。

  問:清淨大海眾菩薩,是什麼菩薩呢?

  答:清淨大海眾菩薩,是說極樂世界一切菩薩,都是很清淨的。大海眾三個字,是說菩薩的多,就和大海一樣。我早晚要與這些菩薩作伴,所以先都要念念,都要拜拜。

  問:回向偈有什麼用處?

  答:回向偈的用處很大,修行的人,不論念經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回向有歸攏的意思,就是要把念佛念經的功德,歸攏到一個地方去。什麼地方呢?就是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但念佛念經要回向極樂世界,就是無論作了什麼善事,也要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樣積得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若是把作的功德不回向在求生極樂世界上去,恐怕下一世,要得著天道或人道享福的報應,那麼依然不能脫離六道輪回。並且福報越大造罪越容易,那麼再下一世就很可怕了。所以學佛的人,必須把一切功德,都要回到往生西方去。那麼壽終以後,就可以盼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但念回向偈,也和念佛一樣,要一字一句都從心裡經過,不是空口念念就算。

  問:請您把回向偈裡面各句的意思,講解一下。

  答:第一句願以此功德的意思就是:我情願拿這個念經念佛的功德。第二句莊嚴佛淨土的意思就是:去幫助阿彌陀佛的淨土,使他格外地好。第三句上報四重恩的意思就是:再把這功德,上頭報答父親、母親、師父,和佛的四層恩德。第四句下濟三途苦的意思就是:下邊救濟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眾生的苦惱。第五句若有見聞者的意思就是:若是有人看見我念經念佛的。第六句悉發菩提心的意思就是:全都發出上求佛果下度眾生的心來。第七句盡此一報身的意思就是:等到這個身體受完了報應以後。第八句同生極樂國的意思就是:就大家一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按句解釋,就是如此。再統起來說,這八句偈子,有兩層很大的意義。第一是說我們念佛為的是求生西方,絕不是求功名富貴等等,一切世間的好處。第二,是說我們念佛,是為的救度一切眾生脫離苦海,不單是為自己打算。明白這兩番意義,不管念佛念經,不管作什麼善事,都如此存心,如此回向,這就是算個真正發菩提心學佛的人了。

  問:上面你定的那個課程表,固然很簡單,但有些人事情很忙,連那些也作不來,怎麼辦呢?

  答:也有辦法,不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能在早晨起窗的時候最好),面向西方,拜三拜,即念阿彌陀佛六個字,盡一口氣念下去。氣長的,一口氣念十幾聲也好。再念回向偈,念完了,向西方拜三拜,就算完事。這叫作十念法,很忙的人,每日誠心的照著這個方法念,將來也可以生到西極樂世界去。因為阿彌陀佛,也曾發過這麼一個願,自然是錯不了的。

  小宣傳集錦終

 

上一篇:李炳南居士:叩鳴集
下一篇:雪公師訓集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