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戒YIN修福保命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戒YIN修福保命


天華出版社編著


前言

第一章 家室篇

第二章 子嗣篇

第三章 師友篇

第四章 功名篇

第五章 百業篇

第六章 福善禍YIN篇

第七章 修福篇

第八章 保命延壽篇

結語

前言

 

縱觀今日世界,道德淪喪,YIN風狂飙,已經吹向青少年,舉世同然。而今家長,多為雙職,事業忙碌,雖以物質令兒女滿足,殊不知乖巧的兒女已經悄然蒙受了污染。

 

本書之編印,有感於唯有重振道德規范,方能減少日益增加之暴亂與不安,並防患於未然。故本書多列古今事跡,苦口婆心,無非勸眾了然。

 

謹以幾事,殷切奉告:

 

一、家庭教育至為重要,是兒女啟蒙之處,也是孕育人格發展之無形學校,影響巨大而深遠,家庭若能重視禮義廉恥,則子女雖非俱為聖賢,但必為社會良好之中堅。

 

二、道德教育乃樹人之基礎,人文道德於學校教育,尤其不可忽略,更需仰賴賢德師長之啟發,繼則學子自身孜孜不倦,努力修習,日久即可導正社會風俗,變化個人氣質。

 

三、公門之人好修德,為官之人好修福,只要政令、立法,令眾蒙益,勿謀私利,則如袁了凡先生一般,命由心造,便得福基深厚。

 

四、命相吉凶是宿世之心念與行為所累積,但命運無常軌。古人說:‘天道難定’。今世富貴,大抵宿生修福;子享榮華之報,乃先祖厚澤余蔭。享福時必須修福,譬如耕田,年年下種,年年收獲。只要真心悔過,此生則有可商量之處。

 

五、今勸迷者,幻夢覺醒,及時回頭,下焉者,可保命延壽;中焉者,敦品勵行,可保富貴顯達;上焉者,覺世修行,必能解脫煩惱,成就利益大眾之道。

 

祈願現在、未來,所有閱此書者,知所戒慎,輾轉勸誡,舉世同享長壽、安寧。

 

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謹上

 

第一章 家室篇

 

嫂叔之禮 不可違逆

 

井泉生,廣東廣州府欽州縣人。幼時奮志讀書,十四歲即已聞名鄉裡;上有兩位兄長都已娶妻,二哥不幸早亡;由於二嫂年輕美麗,又無子女,長輩希望她再嫁。娘家父母招女兒回家省親,與她閒談時,雙親認為小叔泉生少年有為,喜歡鑽研學問,將來必有成就;兩人的年齡、相貌都非常相稱,泉生也未定親,何況井府家境豐饒,不如轉房與泉生共締良緣。二嫂聽後禀告父母:‘我雖命苦,丈夫早亡,也無兒女可依靠,但我早已決定,效法古書所贊佩的貞節烈女,苦守夫家,既不轉房,終生也不二嫁。’

 

長輩又問泉生之意如何?泉生回答:‘嫂嫂果然知書達禮,本來倫常有序,不可紊亂,哪有弟娶兄妻之禮?將來又有何面目見二哥於九泉之下?’

 

有一天午後,泉生讀書疲倦,倚桌假寐,見一老者對他說:‘你重義知恥,其德可欽,將來必能迎娶才德兼備之賢妻,並榮登科甲,福壽彌高,子孫顯貴。’後來,泉生考試時,果然高中進士,而且娶了賢德之妻,三個兒子都仕途顯達,兩個女兒嫁至名門宦家,榮耀無比;泉生活到八十五歲時,無疾而終。

 

安士全書雲:‘同胞兄弟不入彼寢室,出嫁姐妹不至其臥房,嫂叔不私見;男女於暑月尤當注重著衣,不袒裼相見。’

 

叔嫂亂倫 家破人亡

 

一九九四年十月,台中縣和平鄉自由村東崎路二段黃姓人家,有兄弟三人,二位兄長均已娶妻,長兄育有一子二女,二嫂已懷孕八個月。他們是居住在同戶的家庭,因為二十五歲的小叔與二十六歲的長嫂,有不正常的戀情,遂導致家庭失和,昆仲反目;小叔不但未自我收斂及檢點,反而縱火燒死親兄弟與三位年幼的侄兒侄女,二嫂與腹中胎兒俱受殃及,葬身火海。由於二哥在外,才幸免於難。長嫂雖逃出火窟,但已家破人亡!縱然她因為移情於小叔而對自己的丈夫無情,但是二歲至八歲的愛女與嬌兒,卻為母親的畸戀而犧牲生命,他們小小的身體被烈火燒、烤得面目全非,死狀是那麼淒慘!

 

小叔是五屍六命的凶手,難逃法律的制裁。然而,面對長兄一門四口的橫死,還有二嫂與未出世的胎兒也慘遭波及,將來如何面對活著的二哥?還有鄉親鄰裡的指責與非議?難道他還有心情與長嫂再續孽緣嗎?

 

喪妻亡子的老二,又將如何面對嫂子與親弟弟?只因為他們的貪愛,卻讓一家人就此陰陽相隔,會面無期!

 

八十老父與七十老母雖火海余生,在驚魂未定之余,尚須面對支離破碎的家庭,猶要白發送黑發!

 

色欲一事,人最易犯,其敗德取禍比其他苦痛更加酷烈。家庭中的防遏,在於平日父兄訓誡之力,務使深信禮法、因果與禍福報應;家庭不肅則家道不和,兄弟妻室於男女之際,務需保持適當距離!

 

世間最怕三災九橫,人間最慘手足阋牆、爭相戕害,起因總是‘失德喪倫’之故,讓僥幸存活的家人既難堪又悲淒,連吐訴的空隙也無,只能默默吞咽無奈與悔恨。

 

古德雲:‘兄弟同居防亂宗,兄弟俱婚,不入彼寢室,嫂叔不私下相會;苟失其正,萬事俱左。’

 

棄妻寵妾 命相俱遷

 

裴章,河東人。其父為荊州節度使(注)時,曾隨父親走訪寺廟。寺僧昙照曾對裴章說:‘你相貌不凡,將來之仕途必然顯達,官位與名望都會超過你父親。’

 

裴章成年後,娶妻李氏;由於裴家門庭顯赫,交游廣闊,不久又納嬌艷多姿之美妾;妾為了得到專寵,深懂妖娆狐媚之術,從此原配妻子李氏難得見到裴章。

 

裴章後來赴太原任職,也帶著寵妾同去,妻子則留在洛陽家中徒歎命薄。從此裴章對發妻更是不聞不問,李氏感歎自己與夫君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更遑論爭寵了!心中充滿哀怨,郁悶不解,不久,即含恨而終。

 

十年後,裴章於偶然中又遇見昙照法師,僧驚訝的問裴章:‘當年我見你器宇軒昂,是大富大貴之人,今日見你則迥然大異,這幾年你是不是曾做過損人利己、違背天理良心之事?’裴章說:‘我一向心好,沒犯什麼大過失啊!’

 

僧雲:‘但你面相已與從前判若二人,明白說:不久之後,你將有禍事臨頭。’

 

於是,裴章詳述這十年的情形。昙照法師聽後歎息道:‘你與夫人既有夙緣才結為夫婦,理當互諒,彼此包容。你飽讀聖賢詩書,當知YIN能破義,美色嬌娆反而誤人。你棄妻寵妾又對妻絕情寡義,已損你“德”;寵愛偏房聽任讒言與媚術,又損你端正之“格”;夫人郁悶不樂而亡,怨氣沖天,不僅折損你的福壽,且有大難臨頭!你實在不應該犯“YIN”賤“正”!’

 

十天後,裴章被其屬下剖腹於浴釜之中,五髒均流出,死狀極慘!

 

裴章現世的孽緣,可說是果報自受,而淒慘下場足為殷鑒!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也不願人若此!但是,吉凶禍福之柄,雖天司之,也不過是因物付物,毫無私意在內。一旦怨者之嗔心已極,切齒拊膺,怒目環伺,必然俟機伏而狙之,而後稱快!這就是怨怨相報,互為因果!

 

注:節度使,官名。唐時,分州天下縣置為諸道,駐守各道之武將稱都督,都督帶使持節者稱節度使,掌軍糧,撙節用度,為統領一方軍隊之官員。

 

賈御史·拒妾養德

 

明朝賈御史,幼年時由家長作主與魏處士(注)之女訂婚,長大後,魏小姐因為眼疾而雙目失明,魏府主人覺得女兒失明配不上賈御史,便將約聘的信物及禮金送還賈府,自願退婚。賈府知道退婚的真正緣由之後,非但不接受,反而將魏小姐提早迎娶回來。

 

婚後,夫人數度請御史娶妾,以代替她侍夫之責,御史每次都回應說:‘不可!你雙目雖盲,非你之過;若我再娶偏房或納妾,第一,對你不公平。第二,日久天長我恐怕姨妾因爭寵而生妒,或受寵而驕,對你不利,也會使家庭失和。第三,我上承父母,下撫妻子,是心懷抱負的青年,也是寄國家社會安危於己身的知識份子,豈可縱情於私欲!何況人的精力有限,寡欲正可以涵養我的德性、滋養我的身心。“納妾”之舉是敗壞人倫之根源!夫人,你可別算計我啊!’

 

夫妻二人相敬如賓,御史當時雖年輕,但心存大志,不溺男女之樂,方存千秋之筆。夫人後生子賈衡,二十歲就榮登科甲,官至刑部主事。賈家子孫後世俱功名顯達,世代書香。

 

賈御史之行止,賢德若此,較之裴章棄妻寵妾的謬行,實有天淵之別。而夫人魏氏克配其賢,更足為後人景仰。

 

注:處士,不官於朝而居家之德盛之人。《史記·循吏傳》:‘孫叔敖,楚之處士。’

 

一念偏差 陷溺難返

 

清朝康熙癸卯年間,池州(今安徽省貴池縣)鬧水患,很多人被困於洪水中,在駕舟救人的舟群中,有一小舟救起了一名少女,這個駕舟人見少女甚美,因此見美色而起邪心,想趁人於危,縱情任意,欲染指少女;女孩極力掙扎,掉入水中,少女因為害怕被其污辱,遂不願被這惡人救起,她奮勇的攀住漂流在水面的樹干而存活。這次險些喪節,虎口逃生的驚恐遭遇,深深的烙印在心,始終難以抹去。

 

次年,少女嫁至鄰村,成婚的第二天,拜見家親眷屬,赫然見到新郎的舅舅,就是那次水災想救自己,卻又打算污辱自己的那個惡人!一時之間,羞忿、驚恐之情湧上心頭!心想舅舅是婆婆的兄弟,自己以後的日子將如何度過?(舊時鄉下女子或媳婦是沒有社會地位的)於是哭著將自己的遭遇與恐懼告訴送嫁的人。之後,沒隔多久,少女就自缢身亡。

 

這件事因為少女娘家出面,告上官府而傳播開來;鄰裡、親族議論紛紛、恥笑男家;知道這件事的人家都不願將女兒嫁過去。經過許多年後,外甥還無法娶到妻室。

 

由於這位舅舅當年的一念偏差,卻使親族蒙羞,命運乖戾。

 

這‘YIN’字果然是無形白刃、害人利器。在家庭教育中,若能自幼蒙受教導最起碼的道德觀——禮、義、廉、恥,則容易做到克己慎獨。並能時刻提醒自己:不可‘以俄頃歡娛,敗德傷風,遺恨終生’。

 

司馬光·自律清淨 佳人罔顧

 

司馬溫公(注)娶妻後,因為妻子覺得自己未能生兒生女,就為夫婿選了一位美妾,乘司馬溫公稍作休息時,送妾到書房親近溫公,溫公卻絲毫未注意到:有位姿容姣美的俏佳人臨近身旁;美妾為了引起溫公注意她的存在,於是故意捧起一本書,上前嬌聲問道:‘請問大人,這本是什麼書?’原以為溫公會留意,多看她幾眼,沒料到溫公卻莊重的拱一拱手答道:‘這是《尚書》。’說完之後,又埋首文案,仍然無視於她的存在,美妾只得知難而退。

 

常聽人說:‘美人當前,秀色可餐’‘艷冶當前,勃然難制’,其實這是好YIN者的借口;因為,有欲、無欲全在心念。

 

從司馬溫公的例子來看:一位能成就大業的人,必有其高瞻遠矚的智慧與清純的節操。因此,奉勸青年人:平時必須自律嚴謹,才能保持不失於清淨。

 

注:世稱司馬光為司馬溫公——太師溫國公之略稱。公為宋朝陝州夏縣涑水鄉人。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累官端明學士,哲宗時入相,卒於任上,贈溫國公,谥文正。著有《資治通鑒》《獨樂園集》……等書,留芳後世。

 

‘義夫’邬憶川

 

邬憶川,字孟震,浙江人。當他二十九歲時,妻子何氏去世;憶川感念妻子為他生育子女、受諸苦惱,日常早起晚睡,憂勞操持直至衰亡,因此,發誓不再續弦,不耽逸樂,也不迷戀男女之欲,免得因此而忽略了對孩子的照顧。

 

鄉裡中有一位富孀,聽到有關憶川的傳言,感歎憶川對亡妻的情深義重,由敬仰而生情愫,於是請媒人攜钜金為她撮合。憶川勃然而怒的對媒人說:‘女子應當從一而終,她應該為夫守節,要求自己清心寡欲,效法古時婦女立德修福。你替她帶著這些錢財來說合,是要羞辱我既愛財又好色,想人財兩得,是嗎?’媒人被說得羞慚萬分,只得告退。

 

這件事一經傳開之後,仰慕億川的人就更多了。有些富紳豪門因為他不貪財,不會有謀奪家產的顧慮;書香門第的人家敬仰他的人格,都願意將少女嫁給憶川;憶川均一一拒絕。

 

他獨自含辛菇苦的照顧兩個孩兒衣食溫飽,陪他們讀書作息。邬憶川喪妻不娶的堅持,是吊念亡妻,更是為了避免:因男女愛戀而忽略了子女的教育;雖辛苦,但省卻不少麻煩事。後來,地方官知道這件事,特地賜給他豐厚的谷糧及布疋,並致送匾額於門庭之上,題曰:‘義夫’。

 

憶川之子邬元會,學優而仕,官至新安太守,受人愛戴。

 

喪妻不娶,並非只有邬憶川專美於前。明朝有一位桑琳(字廷貴),太倉人,也是早年喪偶,終身不娶,得享高壽;著有《蔗鄉雜詠》、《鶴溪集》。唐朝有名之詩人王維(字摩诘,開元進士,累官尚書右丞),工詩善書,又以擅畫而名,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生平奉佛,素服長齋;他也是妻亡而不再娶之高士。

 

娶妻不賢 徒遭YIN亂

 

江蘇省常熟縣武斷裡有一富戶錢外郎。同裡住著一位姿容艷麗的美婦人,她由於家境貧寒,因而常自歎息:不能穿著華衣麗裳,又買不起環佩簪钏,徒負天生姿容。錢外郎常借機往返美婦人家,熟稔之後,就出資給她丈夫,囑咐他到臨清縣(今山東省)作販布的生意,錢外郎才有機會與婦人暗通款曲。貧窮的丈夫,非常感激錢外郎的幫助,他也迫切的希望能改善自己生來的窮命,想賺些錢來妝點妻子,不要讓她怨歎此生;卻不知錢外郎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

 

這一天,丈夫又出遠門,但是因為適逢潮落不能開船,就又折回家來,一進門卻撞見錢外郎正擁著妻子歡飲,頓時怒不可抑,但立刻又隱忍下來,因為慚愧自己拿人錢財,於是轉身折回船上。

 

錢外郎與婦人見事跡敗露,索性雇人追殺,並設計為財殺,這個可憐又無辜的丈夫,就此喪命。

 

後來族人知道事實真相之後,向衙門申訴,因為凶手坦承受雇行凶,錢外郎與婦人只得俯首認罪。但是,幾天後,錢外郎又翻供,原來他以钜金賄賂官府,上下打通後,竟然宣判無罪釋放。這兩人慶幸終於逃過一劫!出了府衙,經過大街,剛走出城門,忽然一陣驟雨,雷電交加,兩人都被殛斃。族人說:這兩人曝屍城外,死有余辜。人雖巧於謀詐,天更神於報應。

 

古德曾警語:‘放逸女子,但念彩衣、粉钗、修治面目,望他愛戀,耽著五欲,不避親疏,不畏後果。厭背夫主,無羞追逐;面對夫婿,思他男子;願夫遠行,或願早死;及見夫時,谄媚謀計,身向心背。’這些話宛如警鐘,希望讀到此文的男男女女有所深思。

 

第二章 子嗣篇

 

袁公·不YIN人妻 全人夫婦 失子復得

 

袁公,陝西人。明朝末年,在闖賊李自成作亂時,袁公攜子捨家避難,於兵荒馬亂之中,父子失散。後來袁公寄居江南,想再娶妻生子以延續袁家香火。偶然中買了一名女子,這名女子到了袁家後,卻默默的流淚啜泣;袁公詢問她:‘什麼事這麼傷心難過?’女子回答說:‘不是為別的事,實在因為家中清苦,已經到了山窮水盡,沒米下鍋的地步,在這種動蕩不安的歲月裡,想要生存,真難!我丈夫覺得沒有勇氣再活下去,想一死以求解脫,我不忍心丈夫以死了結,才出此下策──賣身讓夫活命,如今面對袁公,想到從前與丈夫生活雖然貧苦,但是夫妻彼此照顧,感情非常好,如今觸景傷情,悲痛人生際遇,為何會有那麼大的差別?’

 

袁公聽了,覺得這女子也真可憐,她的丈夫這麼窮苦,她卻能無怨無悔的共同生活,到了沒辦法可想時,又犧牲自己讓丈夫有錢活下去。如今跟隨了一個有錢的丈夫,卻仍念念不忘窮丈夫,實在是一位有情有義的女子。頓時心中興起了成全這對患難夫妻的念頭。於是袁公親送這名女子回到她丈夫身邊,告訴這對夫妻:‘原先所付的賣身錢不用還了,另外我再給你們夫婦一筆錢作小生意,也好有個固定收入,不要有自殺、逃避現實的想法,路是人走出來的,只要肯吃苦耐勞,問題總能解決。’夫婦二人感激得痛哭,再三拜謝袁公的仁德。

 

後來,夫婦二人胼手胝足的努力工作,等到生活好轉後,便想為袁公物色一位身世清白的閨女,以報深恩,奈何一直找不到適當的物件。有次兩人偶然到揚州,遇到一個人領著一個面貌俊秀的男童要賣;兩人便商議著,在還沒找到適當的女子之前,不如先買下這個男孩,既可以服侍袁公,也可以作個伴。於是買下男孩後,立刻渡江送到袁公的家裡去。袁公面對眼前這個乖巧的男孩,凝視了一會兒,袁公愣住了!這不正是離亂中自己失散的兒子麼?茫茫人海中,以為再也找不到,見不到的乖兒啊!

 

人算不如天算,真是‘你有千條妙計,不如老天一算!’冥冥之中的善念、善行、善報、來得實在不可思議!

 

袁公捨了錢財,進門的填房又還給人家,旁人看起來真是人財兩失;但是失散的兒子卻又‘失而復得’,這‘捨’與‘得’之間也真是奧妙!

 

莫文通·捨財 不貪女色 庇蔭六代

 

莫文通,明朝雲閒(今江蘇省松江縣)華亭人。世代務農,樂善好施。有一天乘船到鄉間去買稻種,在江邊看見兩名大漢綁縛著一名少女,正要將她推入江中;莫文通上前問大漢這是怎麼一回事?大漢回答說:‘她是我家主人的女兒,主人聽夫人說她與男子有苟且之事,敗壞了名節,叫我們將她推入江中’。少女哭著說:‘後母進門以後,一直在我們父女之中挑撥離間,這次竟然以苟且之事誣谄我,父親不察,信以為真……’莫文通對大漢說:‘這種事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是不能聽信的,如果冤枉了她,不僅害了一條人命,一生的名譽也都毀了。放了她吧!她也怪可憐的,後母挑撥,父親也不顧惜她這個女兒了。我這裡有些銀兩給你們,就當作是酬謝你們放她一條生路的報償。’

 

少女被松綁後,叩謝莫文通救命之恩:‘恩人!小女子願以撿回來的生命奉事恩人。’莫文通答道:‘我並不是貪愛你的姿容,要你報答才救你,我是不忍心你年紀輕輕的,就這樣死得不明不白,從今以後,你更要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免落人口實。現在天色已經晚了,孤男寡女不適合同處小舟上;你往前走,到燈火明亮的地方,找適當的居處投宿,我這裡還有些零錢給你作食宿費用。’

 

那天晚上,莫文通的妻子夢見一位神人告訴她:‘你夫救人一命,復不納受為妾,於暗處不YIN處子,陰德深重,上天將善報你家的數代子孫各個都賢孝有德’。莫文通回到家後,跟妻子談起沒買稻種及救人的事,妻子也將夢境告訴夫君,並贊歎夫君仗義行仁的美德。根據史籍所載,莫文通的子孫果然賢孝:

 

莫文通之子:莫勝,字景剛,以明經而通仕途(注);官職虎贲左衛,工書畫,善畫魚。

 

莫文通之孫:莫昊(三代)為鄉薦第二名。曾孫莫愚(四代)為舉人。玄孫:莫如忠(五代),字子良,為鄉薦第二名,嘉靖進士,累官浙江布政使,潔身自好;善草書,詩文有體要,著有《崇蘭館集》(明史)。如忠之子:莫是龍(六代),字雲卿,十歲能文,擅長書畫;皇甫汸及王世貞之輩極為稱贊。著有《石秀齋集》及《畫說》。

 

莫文通雖世代務農,讀書不多,但是他人性命攸關之際,放棄自己買稻種之錢,見義救人,而後,又不為美色所動,不趁人之危,所受果報使後代子孫俱受庇蔭,從此轉為書香門第,而入仕途,這種盛德感召的果報,誠然不可思議。

 

注:明經,明於經術,舉士科目之一;以詩賦取者謂進士,以經義取者謂之明經。

 

錢豪富·仁義助人不貪小妾 貴子‘天賜’

 

江蘇省武進縣錢君是一位熱心助人、樂善好施的豪富,可惜一直沒有孩子。錢君很達觀,認為無子清淨自在,出入均無牽掛;有子雖可逗樂承歡,但是需要認真教養;所以有無都任其自然,不像夫人那樣憂急,無人傳宗接代。

 

同村中有一喻性農夫,因為收成不好,無力償付田租而被村中惡紳逼進牢獄,喻家向錢君求情,錢君不僅幫忙他們還清所欠,而且不收任何借據。事情解決後,喻姓農夫帶著一家大小,親自到錢家叩謝救難之恩。

 

錢君的夫人見到喻家姑娘容貌姣好,想聘娶進門為妾。喻農夫婦報恩心切,一聽立刻欣然同意。可是錢君卻說:‘夫人,趁人之危有所苟求,是“不仁”之舉,我的本意是想幫助人家解決困境,但若趁此機會娶人家姑娘為妾,則徒增男女愛欲之嫌,雖非強娶亦是“不義”。如此不仁不義,實在是大不智之人所為。況且“錢”姓並非僅我一家,若說為了傳宗接代,子孫之相貌、個性、品德能與老祖宗完全相同者,能有幾稀!世世代代的變化,早已大相迳庭。夫人還是跟我學學吧!兒女一事不用牽掛,我都不急,你又何苦自尋煩惱?’

 

當夜,夫人夢見一位白髯老人對她說:‘你先生仁義待人,性格端正,今日能面對婷婷袅袅之少女而不動邪念,宅心仁厚,上天當賜你夫婦得貴子。’

 

次年夫人果然生下一子,遂取名‘天賜’。天賜於十八歲那年參加各種考試都能高中玉榜,而且一路仕途平順,後來官位做到‘都御史’(注)。

 

錢君樂天知命,富而有仁有義。深知子息一事,雖操之在我,但主之者天也;所以他既不為此事煩惱,也不去勞心傷神;善自修福;結果,於不求中反而得之。

 

注:都御史即都察院院長,專糾核百司、辯明冤枉。

 

沈鸾·正念正行 扭轉命運

 

江西儒生沈鸾,已屆中年,雖曾生育子女,但都夭折或病故,總難養大成人。家境貧窮,在學館擔任塾師。有一天,下課稍晚,回家時又適逢下雨,家門已經關上,正要叫門,聽見屋裡有女孩聲音,隔著門扉詢問夫人之後,才知是鄰家女孩過來與她作伴。於是沈鸾囑咐夫人不用開門,他去別處住宿。沈鸾冒雨到附近一處道院暫憩,那天晚上夢見天帝賜以兩色絲緞,極為耀目。醒來時才過子夜,夢境中的景象十分清晰,恍若歷歷在目,猶見大殿之內光輝四映,五彩缤紛。此刻,霏雨停歇,月華灑落殿堂內外。

 

沈鸾後來又生二子,長子文系,次子可紹,都能順利成長,而且相繼登科及第。

 

沈鸾因為夙世業力而貧窮,子嗣難養,又無功名;可是,因為他今生的守正不阿,為了愛惜鄰女的名節,甘願冒雨投宿別處,由於他的這份正念,和他日常的正行,終能扭轉命運。雖屆中年,復得二子,且能登第。

 

所以勿以善小而不為之,平素一絲一縷的善念和善行,聚少成多,不可藐視!

 

靳瑜·不YIN少女 半百得子為‘貴’

 

靳瑜,江蘇省鎮江市人。性敦厚樸實,在一所私人學堂當老師。妻子賢德,家庭和睦;可是,年逾五十仍然無兒無女,他的妻子為了自己未能生育而深感內疚,總想找一位適當的女子,娶回來為先生生兒育女。她並沒有把這個想法告訴先生,而是暗自進行著。後來在同裡巷中見到鄰家女兒已長大成人,秀外慧中,但是家庭貧苦;於是夫人便典賣自己陪嫁的首飾幫助這一家人,也得到女孩父母的同意,將她娶回做為先生的小妾。

 

這一天,夫人准備了酒菜,並且喚女孩一起在內房等候先生回來。待先生進房後,夫人告訴他:‘這麼多年了,我沒有為靳家留下後代,如今已是老蚌,無力生珠,不能因為我個人的因素,而讓靳家斷了後代。這女孩清秀知禮,家境貧窮,我自作主張的與她父母談好、買回家來,希望能為靳家傳宗接代。這件事,事先沒跟夫君商量,但願夫君不要責怪才好。’

 

靳瑜聽了這些話,再看看女孩,隨即面紅耳赤,低頭不語。夫人心想:可能是因為自己在場,老夫子覺得不好意思;於是借故離開,並且將房門由外拴上。

 

卻見靳瑜越窗出來,並且對夫人說:‘夫人的美意我心領了。這女孩小的時候我曾抱她、牽她、哄她,我把她當女兒看待,希望她長大能有好的歸宿。如今,夫人讓她為我傳宗接代,我覺得很羞愧!我已年老,不能糟蹋了姑娘的青春!況且有子無子皆由命定,強求不得!’

 

夫人聽了默不作聲,她知道靳瑜的個性,於是只好將女孩送回她父母的身邊,至於那些變賣首飾的錢,就當作助人一臂之力。

 

次年,夫人卻意外有孕生子,夫婦二人高興得不得了,認為是天賜貴子!取名靳貴。

 

靳貴字充遂,自幼聰明好學,讀書不用雙親操心,十七歲於鄉試中得第一名(解元),次年於禮部考試又得進士,在翰林院職司編修,掌理國史;官至宰相,政績甚得朝廷與百姓的推崇,人人皆稱賢相。死後追封‘文僖公’。

 

靳瑜年過半百,膝下猶虛;夫人為他買了少女為妾,以傳宗接代,按理他是名正言順的經過老妻同意,但是他的道德觀使他深感羞愧!不願因此誤了女孩一生;正因為他的存心仁德,處處為別人著想,又能隨遇而安,累聚德成,反而老來得子。

 

陽律有冤 陰譴難逃

 

有一貴族,因為婚後一直無子,於是娶妾。次年,妾即生了一個男娃,母子都深得家人的寵愛;大婦表面也很喜歡,朝夕相處終究難敵因妒生嗔之心,什麼樣的惡念和計謀都想得出,做得出。果然,大婦裝著很疼愛小兒,常常懷抱小兒;有一日趁人不備,大婦狠心──對小兒暗下毒手,小兒啼哭不止,終至死去;但全家人皆不知小兒究竟因何而亡?小兒的母親悲痛欲絕,日久之後略知是被大婦所害,心中含怨,郁悒而死。

 

一年之後,大婦生了個容貌極美的女兒,可是未滿一歲時便夭折了,大婦喪女之哀痛遠超過小妾喪子之悲。後來,大婦又產下一女,比前更加美麗,不數載又亡;就這樣子:懷孕、流產或生產之後又養不大,如此折磨,已經過了七胎。當懷孕第八胎時,大婦更加小心翼翼,既怕流產又慮夭折。胎兒在期盼中呱呱落地,但是卻得了難以醫治之病症,不能跌傷、碰傷、一旦刮傷就血流不止;身體羸弱,病痛不斷。從小就像被捧在手心一樣的呵護著,擔心她中途又夭折了。在孩兒身上所花的金錢隨著她長大而增加,可是到了十四歲亭亭玉立的時候,又病死了。

 

大婦日夜哀傷,不眠不食,連棺木都不忍覆蓋,每天凝視著棺木裡的女兒,見她容顏始終姣美;直到有一天,一位高僧經過,告訴她生死輪回的定律;同時又告訴她:‘“YIN”與“殺”是造成一切眾生──死生循環,輪回不止的根本條件。而一切有情眾生最難捨離的是“YIN”,最易觸犯的是“殺”。凡人只相信自己肉眼所能辨識的事物,鬼神則能洞悉人們的心裡在打什麼主意,作了一些什麼不為人知的事情;所以“陽法縱有冤曲之可能,而陰譴則無遁逃之機會。”……’這些話如雷巨響,在大婦耳中、腦海裡,以致在整個房屋中回蕩不止……,她悚然驚懼,終於漸漸恍然大悟,停止了哀傷;再入內俯視女兒的屍體,頓覺臭不可聞。於是當下立刻懇請高僧為她皈依受戒,徹底地忏悔以前自己造作之惡行。

 

第二天往寺廟的路上,一條毒蛇盤踞在路上不讓,高僧知道原委,為其開示;大婦也匍伏於地,悲泣的祈求忏悔。高僧為毒蛇授三皈五戒後,勸它:‘莫再嗔恨,陷自己於惡道之中,外形丑陋,令人生厭,若遇強者,忿而殺之,則又命在旦夕。生生死死,無有結束之期。’片刻之後,毒蛇昂首游移而去。

 

古書雲:‘邪YIN之人或奸人妻女者,得後嗣滅絕之報。’貴族究竟曾犯下什麼惡業?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沒有後代並不是娶妻納妾就能如願,反而因妒心如火,蔓燒無止,而弄得家庭失和、鬧出人命。母子俱斃,冥冥中之怨魂豈肯捨離?又能留住孩子的生命多久呢?這就要看冤結能否化解!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之中,每個時刻在不同的角落,都會發生看似巧合又覺得奇怪的事。這就必須用心去觀照,而不是用肉眼去看;對於當前的社會亂象,我們應該引以為戒,檢點自己的思想與行為,積極效法古德,學習向善,禍事才不會找上門來。

 

第三章 師友篇

 

韓聲振·好儒尊禮 潛移默化

 

韓聲振,四川梓潼縣人。生於富豪之家,父母都是開明、慈愛之人。聲振自幼即優游於儒家思想中,個性恬淡、樸實,不喜在官場謀略。及長,娶樊氏為妻。婚後一周即告訴妻子:‘謹身節欲,凡三元五臘及諸聖誕之日,當禁夫婦YIN事,沐浴焚香,洗心滌慮。’於是,每屆齋日,夫妻必不同房共宿。聲振勤讀詩書,從不間斷;對待朋友,不論親疏都謙和誠摯;居家則教導弟弟守禮孝順。

 

聲振雖好儒學,但逢寺宇佛像,即稽首禮拜。在鄉裡間也很得鄉親的景仰,都說韓府富而禮賢;他的雙親過世時,鹹遵儒家禮儀,服喪三年。之後,設館授徒,教誨不倦。不僅學生們遵其禮法,就連學生家長、鄉裡居民,也都效法韓家的家規而以韓家的家風為楷模。五年後,整個鄉裡呈現一片祥和、好禮之風,父母兒女、妯娌鄉鄰,都能孝悌友愛、禮讓互助;子弟們在仕途、商場或教界,也都因為他們的操守和智慧,而獲得敬重和提拔。

 

韓聲振在八十八歲臨終時,尚提筆作七言律詩一首:

 

黉宮早列樂先緣,親族人人每羨賢;

看破浮生無百歲,思量澆俗幾多年;

視聽言動恁心柄,得失榮枯豈自權?

謹屬孫曾宜謹記,書香世代姓名傳。

 

書罷擱筆,安然而逝。

 

韓聲振一生謹守儒家禮儀,自我約檢,又能推己及人,影響鄉鄰。在他的潛移默化之下,發揮儒家思想;他雖非顯赫的達官,卻能千古留芳。

 

持心守正 得免冤禍

 

明朝浙江省一位指揮使,為兒子延聘了一位家庭教師。有一天,這位家庭教師受了風寒而發燒怕冷,學生就到內房抱棉被,好為老師發汗驅寒;匆忙中,母親的繡鞋被卷到棉被裡,替老師蓋被時,繡鞋掉到床下,師徒兩人均未察覺。

 

指揮使返家到老師房中探病時,見妻鞋在床下,心中懷疑妻子與師有私情,立刻回內房責問:妻鞋為何在老師床下?妻一頭霧水,茫然不知內情,堅決否認曾到老師房中。指揮使見證物俱在,妻子還抵賴,分明在護師,更加氣憤與妒恨。於是令婢女借夫人名義邀約老師,自己則持刀相隨,心中暗自盤算:你只要一開門,就殺你洩恨!

 

婢女至老師門外扣門時,老師問:‘何事?’婢女說:‘夫人有事欲見老師。’老師在房內大聲怒斥:‘府內從未有此習慣,我今病中,何需以此相戲!’

 

指揮使仍未抹去心中的疑惑,又強迫妻子親自到老師住處邀見。老師聽到夫人叫門聲仍然未開門,在房內回答:‘我蒙東翁延聘入府,為師作教,自當潔身自重以護品德,方能以身教而教化令郎;男女有別,不便開門,請夫人速回,並請諒解。’

 

夫人再扣門時,老師即不再回應,指揮使見狀,方才釋然。第二天,老師病體尚未康復,但仍然向指揮使辭去教職。指揮使懇切的向老師謝罪,並感歎地說:‘老師,您乃真君子啊!’

 

同年,師於應考時即中榜而步入仕途,官運亨通,居於顯赫之位。

 

因為老師之持心守正,才能使指揮使夫婦之誤會得以冰釋;老師並不知道自己險些遭惹冤殺之禍。

 

在日常生活中,形之於外的言行,實在是我們內在心地的顯現。剛正之‘心’不會有谄曲之‘行’,耿直之‘性’不會有巧詐之‘計’,謹慎清淨之心,自然不會有放逸與污穢的行為。

 

師亡徒困

 

明世宗嘉靖年間,陸篑齋之子陸仲錫,幼年時就能詩能文,天資穎異,凡看過的書很快就朗朗上口。十七歲那年,跟隨邱老師住在京城准備考試,居處對門住了一位容顏嬌麗的少女,師徒兩人常借機偷窺少女;這位老師不但沒有乘機勸告學生非禮勿視,應當端正行誼,專心一志於學問,反而告訴陸仲錫說:‘宣武門外的都城隍廟很靈,有求必應,你去祈求城隍老爺給你們撮合。’陸仲錫真的就去祈求了。

 

當天晚上陸仲錫回來就做夢,並狂哭不止,被叫醒後問他:‘究竟何事哭得這麼淒慘?’他說:‘剛才我夢見城隍爺在追趕我和老師,而且很嚴厲的斥責我。然後又叫掌管福祿之神,查看老師和我,兩個人名下的前途是記載什麼?我的名字下寫著『甲戌年之狀元”而老師的名字下,是一片空白,什麼功名也沒有。城隍爺說,將立即向天帝禀奏:我們師徒兩人居心不正,不思本份,盡作非想,立即削除我的狀元祿位及功名富貴;老師名下本來即空無所有,所以將抽腸以懲罰為師無德、誤人子弟。’說完仍嚎哭未停,此時,書僮急急忙忙的跑到陸仲錫的房內說:‘邱老師忽得絞腸痧死了!’

 

陸仲錫後來果然屢試不中,真的貧賤潦倒以終。他年少即有才華,聰明博學,理應於考場奏捷,登科及第,可惜沒遇到好老師!我們常聽世人說:‘考運很重要,沒考運的話,往往以微分之差而落榜。’考運從哪來呢?得失全憑心地!

 

邱老師何以受到如此嚴重的懲罰?因為他未能善盡老師的責任去導引學生,匡正學生的思想;十幾歲的少年情窦初開,易生妄念,見到美麗的少女幻想更多,如果不加抑制,欲火動時,勃然難以遏止,而做出荒唐敗德之事,所以老師如果誤導學生是非常嚴重的事,因為這些學生又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他們的同學,以致為害社會,如此綿亘下去,則後果堪憂!

 

益友巧安排 YIN禍幸得免

 

明朝崇祯年間,進士曹稚韬,當他還是儒生的時候,與隔鄰少婦暗通款曲。曹的同窗好友曾規勸他:‘好男兒志在四方,不要縱情女色壞了自己的名聲與前程,古雲:“妖姬獻媚,君子應視為莫大之禍殃而拒之”,更何況是別人妻室?世人都以女子偷人為恥,其實,男子邪YIN也與女子犯過一樣,理所不容。跟鄰婦斷了孽緣吧!別人妻子,碰不得的,碰了會惹禍上身!’無奈鄰婦冶艷YIN蕩,曹稚韬於女色愛欲關頭不能徹底看破,因而愈陷愈深;但是,終究紙包不住火,日久之後,鄰婦之夫時有所聞,遂暗下決心:必定逮個正著而後殺之!於是,丈夫謊騙妻子說:‘我明天就要遠行,五、六天後才能回來。’鄰婦聽了信以為真,又與稚韬暗通約會時間。

 

這一天是稚韬的同窗好友們,約好一同相聚會文、討論課業的日子。一大早,稚韬的幾位摯友就來邀他一起出門,稚韬借故不去,好友知道他老毛病又犯了,故意激他不要‘重色輕友’,幾個人強拉著他出門到聚會的地方。好友們為了防止他再借故開溜,於是跟當日主會者建議:‘今天的會文方式定為類比考試,會場與過程,也都是依照大場方式:封鎖門戶,不可自由出入;會文結束後,舉行夜宴,不醉不歸。不照約定者,重罰!’

 

稚韬又急又窘,礙於面子,不得已,草草了事的寫了幾篇文章就想開溜,於是好友帶頭起哄,引得大家一起嘩然:‘我們已經約定好了,等一下還要夜飲,怎麼可以不守信用?’‘言而無信謂之“賊!”’‘食言者,“肥!”’‘君子一言九鼎!’……稚韬無奈,只得留下。夜飲之際,稚韬心中有事,故意少飲;大家又借著各種理由猛向他敬酒、罰酒、直到把他灌醉後,才送他回去。

 

鄰婦左等右等,始終不見君來,又不時的到門口張望;這時候,恰好被村中的無賴看見。無賴本來就知道這婦人素行不端,看她進進出出,又倚門而望,一定在期盼幽會未來之人,於是,就上前搭讪、挑撥引誘,這婦人居然也未拒絕。這些經過都被潛藏於暗處的丈夫看見,立即上前用斧頭砍了二人。

 

次日稚韬酒醒之後,聽人議論昨晚凶殺事情,嚇得心驚膽戰;心想,命喪斧下的差一點是他自己!多虧好朋友們用心良苦。自己實在應該懸崖勒馬,及時回頭,以免被欲火焚身,死狀悲慘。於是邀集同窗好友作證,在諸神前立誓盟志:發願今後為善,彌補前過,勤作省察,決不再犯YIN惡。後來稚韬果然操持嚴謹,誠意正心;幾年之後中進士。從此更是力行眾善。

 

稚韬當日之生死,事後想之,間不容發,實乃得力於益友的規勸與協助。益友良於行止,則益友亦為良師。

 

先德說:‘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死者占四分(各種情殺、自殺、興奮過度,方式不一),間接死者亦占四分(由色欲導致虧損,由病而衰、或傷情,因悶而郁、或因怒而忿不平、而遭致意外……)真正依命而生,命盡而死者,不過占一、二分而已,所以,多冤枉!’

 

今日社會YIN泆之風已吹向學府,但願誤陷YIN網的學生們能徹底醒悟,改過向善,將精神致力於進德修業,轉移注意力於正當興趣,永斷邪念。

 

古德說:‘萬惡YIN為首!“YIN樂”害人比毒蛇猛獸猶甚!死於蛇虎者,千人之中難得一、二,死於“YIN樂”,雖死法不同,但十有八、九,多麼可怕!’

 

損友導YIN 精盡喪命

 

謝君,台灣省台北縣人,個性內向、乖巧,是個孝順父母的孩子。平時努力工作,省吃儉用,又把省下來的錢,供奉父母,就連當兵時,他也能把節余的少數錢寄回家。後來,受了朋友的影響,迷上了釣蝦及色情小說、春宮畫刊;覺得不過瘾,又去租色情錄影帶、看有線電視的‘特別’節目;最後,去妓院嫖妓!

 

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平常在家,不愛講話,他做了些什麼樣的事,雙親也全然不知!直到有一次,開車時左手臂竟然斷掉(不是車禍,也沒有撞到任何物件),經醫師診斷後,才知道已經病得不輕。平時手YIN頻繁,只要觸目色情的描述,即陷入男女YIN事的遐想幻境;因為縱欲過度而導致腎水匮乏,抵抗力差;又因為嫖妓而染上血液病變,肝、膽俱衰。

 

二十八歲的年紀,應該是生龍活虎般的青年,卻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墊著尿布──因為大小便已不能夠自理了;雖然頭腦清清楚楚,可是四肢卻不聽使喚、動彈不得。眼睜睜的看著脹大的腹部,望著從胸腔內抽出綠色的液體——有些像釣起來的活蝦顏色。他痛苦的活著,沒人能夠替代!沒人能告訴他該怎麼做!現在即使是醫生,也不能肯定的告訴他,這種全身插上管子,忍受腹脹、抽胸腔液體的日子,究竟要等到何時?他深深的體會到:人與動物一樣,當不能自主生死、卻得驚怖的等死,這種滋味,是多麼的難挨!

 

一九九三年,他才二十九歲;他痛苦的忍受著白發雙親日漸憔悴的面容,與期盼的眼神,無奈的告別了短暫的人生旅程。

 

像謝君的例子,非常多。在醫院中告別人世的,並非全是老人,兒童、少年、青年與壯年的比例更高。二十九歲,正值年輕的歲月!雙親原寄望他能傳宗接代,可是他卻從白發雙親的身邊永遠的消失。

 

社會上,任何‘別人的孩子’都會影響或帶壞自己的孩子!謝君就是一面活生生的鏡子,他曾經也是一位乖巧的好孩兒啊!

 

不要以為父母可以掌控孩子的一切行為,畢竟孩子大部份的時間是在父母視線之外的。

 

當我們從新聞資訊中,知道國中生在畢業旅行時,就懂得召妓!色情行業的客人中,有三分之一是青少年,這是多麼令人憂心忡忡!又將有多少個謝君,多少父母在悲淒、傷痛!

 

‘欲火焚燒,精髓枯竭;百病易生,窒其聰明,短其思慮;不數年有用之人,廢為無用,漸成痨瘵之疾’,YIN欲在奪人生命時,是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耗損殆盡,讓人在癡迷糾纏中交出自己的一切!

 

徐信善·格天獲福 易賤為貴

 

徐信善與楊宏兩人是同窗好友,一起往京師應考。在旅館附近,兩人一起去找相士,想知道這次考試的結果如何?相士說:‘楊宏將會上榜,仕途順坦,主貴;徐信善不中,主貧。’楊宏非常高興;那天晚上偶然在大廳見到一位少女,極美,他想以重金請旅館主人說項求好,徐信善極力勸阻道:‘相士雖然斷你一定高中,但是考試在即,你若心中一直存有那名少女的影子,這幾日必定情緒不寧,無心在課業上;再則,你重金賄賂求YIN,別人會以YIN徒的眼光看待你!若是被人拒絕,豈不自取其辱?假如強橫而行,壞人名節,天所不容。若是那名女子答應你,想必也不是什麼良家女子,芙蓉面而敗絮身,一旦染上毒瘡,一時狂興,豈不終身腐刑?事情傳開來,你還有心情應考嗎?我將來還要靠你拉拔一把,你可要三思而行!’楊宏一聽,很有道理,於是就打消原意,專心准備考試。

 

過了幾天,兩人偶然又經過相士攤位前,忽然那位相士叫住徐信善:‘等一等!奇怪!你的面相怎麼和我前幾天看的不一樣了,本來看你考試不會中,而且貧賤一生;今天觀你面相,不但這次一定考中,而且仕途顯達,與前日所判完全大異。’再看看楊宏,說他氣色已差,但仕途還是不錯,與徐信善同樣顯達,不過,這次考試名次將會落在徐信善的後面。放榜後,果然與相士所言一樣。

 

楊宏於見色起心動念之時,被徐信善一語點醒,幸好能及時斷了念頭。一念之差,禍福立見!

 

徐信善能廣存善念,苦口相勸,喚醒癡迷,化導摯友,無形中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由此更能確定,相從心生,命由心轉。

 

第四章 功名篇

 

狄仁傑·觀照身心 全人名節 成就功業

 

唐朝名相狄仁傑,字懷英,山西太原人。少年時代即文采過人,俊朗出眾。有一次,往京城考試,投宿於旅店;深夜正聚精會神的在燈下讀書,卻有敲門聲,原來是旅店主人的媳婦。她年輕新寡,白天見到投宿的仁傑斯文儒雅,不由然的萌生愛意,借機親近。

 

仁傑見少婦訴說完畢,卻仍流連不去,就溫和的對她說:‘你這樣的年輕與嬌俏的外型,在夜深人靜時,對我娓娓訴說你的心事,難免會使人怦然心動。幸好以前有位老和尚曾經提醒過我,不可貪色犯YIN,我牢牢的記住,時時放在心上,才能在這種情況下,謹守禮節而不逾矩!’少婦問仁傑,是些什麼話?能使人在要緊關頭克制自己!

 

仁傑答曰:

 

‘老和尚說,從我的相貌推斷,我將來定是名冠天下,富貴顯達之人,但切記“戒之在色”!既然老和尚已經提示過了,我怎麼能如此冒險,以一生的前途去換取片刻即逝的男女欲樂!可是一般人泰半難過美人關。當時我就請教老和尚:“師父,喜歡佳人之美色乃人之常情。色欲這種事,事前人人都知自愛,事後也知追悔,但是當欲心熾盛的時刻,則一切後果都會拋諸腦後,以為偶爾無傷,下不為例,所以每一個下次均作如是想,次次皆如是想,這樣沉淪下去。到底需用什麼方法才能澆息愛欲之火,不令延燒呢?”當時老和尚即告訴我幾種方法,但最好用在欲念未起或剛欲起時:

 

一者,見一切女(男)作親想──老者如母(父),長者若姐(兄),少者若妹(弟),幼者若女(子)。

 

二者,見一切女(男)作怨想──她(他)是故意引誘我犯YIN、無節、失禮、無恥,她(他)是披著美麗嬌媚(英俊潇灑)外衣的賊虎狼、毒蛇蠍,幻化迷人,侵蝕我心,讓我昏昧失智後,被她(他)牽絆綁縛,好達到她(他)心中的目的;她愈是嬌媚,心就愈毒,會讓我長劫受苦。

 

三者,見一切女(男)作不淨觀想──美女與俊男的薄皮底下,是一團糊糊的血肉、筋脈和骨頭,體內是尿屎膿血,淋漓狼藉,七孔流出的是垢汗涕唾與臭穢的大小糞便;宛若薄皮花瓶,內盛腐物,誰還喜歡?病時,臉黃膚皺,蓬發零亂。死時,面目青黑,不數日就蛆蟲遍體爬鑽,臭爛惡心。其實,人原本就是帶肉的骷髅。

 

說到這裡,此刻我見到你的嬌美,心裡想的是,你也不過是枯骨之外,包著層層肥瘦之肉,所以什麼念頭也沒有了。方才聽你提到,你曾打算為夫守節,見到我才改變初衷,我認為你只是迷戀我的容貌和斯文的外表。如果我現在滿面是黃色的膿、痰、涕、唾,眼屎結塊掛在眼, , 角,口臭加上口沫流在嘴角,你還會有愛欲的想法嗎?’

 

少婦順著仁傑的話,默默的想了一會兒,就面露慚愧的向仁傑跪謝:‘承蒙你的教誨,謝謝您的勸誡,使我保全了名節,也知道今後該如何息滅自己的癡心和妄念,我已體悟到人的行為,完全系在這一念之間;活到今日我才知道,控制自己這方寸之心,是要學習的。我一定會為我丈夫守節終生。’

 

這位少婦果然堅守婦德,後來受到朝廷的表揚。

 

狄仁傑的成功並非全靠命定之運,他畢生勤讀、修德,守身練心。科甲及第後,仕途曾任大理丞、河南巡撫、豫州刺史,歷經唐高宗、中宗、睿宗三朝。於任上毀YIN祠、斷滯獄(注一)、誅诖誤(注二)、恩威並重,萬民仰賴。武後當政時,以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注三)。常調護皇家母子,武後欲立武三思為太子時,仁傑以姑侄母子之喻,婉言勸止,卒令武後感悟,恢復了唐朝李氏宗室。其所推薦之良才,後來皆為中興名臣。卒谥文惠,追贈文昌右相,睿宗時又追封為梁國公。

 

仁傑之子狄光嗣,歷任淄、許、貝三州刺史,事親至孝。族孫狄兼谟,剛正有祖風,曾奏劾吳士矩,官至御史中丞。

 

狄仁傑的想法是有智慧的,不以區區片刻之歡,削減一生光明之途,能以觀想控制自己的心念去處,而培養出剛正清明的舉止,自己既能戒之在色,又能勸誡別人息欲之法,正如老和尚所言:‘不貪色犯YIN,將來名冠天下。’

 

注一:斷滯獄:解決難解之訴案。

 

注二:诖誤:原本無罪,被欺蒙牽累而受罰。官吏失官曰诖誤。

 

注三:同平章事:為宰相之職。

 

欺YIN孀婦 潦倒絕嗣

 

江西省南昌縣有一對雙胞胎兄弟,他們的相貌、動作、說話聲音,完全相同,父母常常弄錯,而以衣服顏色區分二人。自繦褓以來至三十歲這段時間,二人同時入學、同時婚娶、又同時生子;他們的學問、書法、領悟能力及榮辱得失,幾乎完全相同。但是到了三十一歲以後,卻有了重大變化。

 

三十一歲時,兄弟二人到省城參加考試,在居所隔鄰有位年輕的富孀,姿容艷麗,她見兄弟二人俊朗斯文,有意擇一而托附終身,因此經常借故過來搭讪;哥哥內心有所警惕,當面拒絕,請她以後不要再來。哥哥並且告誡弟弟:‘男女不應單獨相處於一室之內,以免旁人誤解,損壞各人名節;孀婦再來時,最好拒絕她逗留,不要被她迷惑顛倒,而有苟且行為。’弟弟表面允諾,卻抵不過孀婦的誘惑,背地裡與孀婦暗渡陳倉,並且許下諾言:‘若省城考試得中,必來迎娶。’放榜後,哥哥考上,而弟弟名落孫山;婦人也弄不清楚他們兄弟二人誰是誰,以為高中的,就是與自己有約的人。

 

弟弟非常納悶:明明兄弟二人實力一樣,何以自己居然落榜?卻不知自我反省,已犯了‘亂孀寡,天律不容;折福折壽折功名。’之惡,弟弟仍然執迷不悟,竟還騙孀婦:‘省考已中,待進京參加進士考試,得中後再來迎娶,更為風光體面。’於是婦人傾囊給與弟弟下聘的資金,一心盼望佳訊。

 

哥哥在京試中果然進士及第。婦人非常高興,私治行裝,等著風風光光的結婚;但是,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杳無音訊;婦人在漫長的等待中,由幽怨、抑郁而氣憤成疾,終致不治;臨終時,托人帶信給哥哥,責怪他薄情寡義、不守承諾、騙人騙財;哥哥見信覺得奇怪,詢問弟弟緣故?弟弟不得不承認自己犯下的過失,也痛悟古聖先賢所警世的‘科甲重陰功’‘犯YIN損功名’,是真實不虛。如今,孀婦為己而亡,絲恩發怨,無有不報,以後該怎麼辦?

 

孀婦病故的第二年,兄弟二人的孩子在戲水時,弟弟的孩子意外溺斃,而哥哥的孩子卻安然無恙;弟弟因喪子之痛,加上內心的憂惱、惶恐,沒多久雙目失明;在短短的時日裡,由於身心俱傷,不久,弟弟就去世了。而哥哥卻仕途發達,子孫榮顯。

 

雙胞兄弟二人,前三十年之榮辱、得失、進退相同;三十歲以後,理應同享高官厚祿、多子多福壽。弟弟卻因誨YIN邀寵,彼來我就而反轉。以百年名節、畢生前程、子孫福祿,斷送於半時迷惑。有子復絕,獨留妻子於世,面對蕭牆枯燈,其情可哀!

 

謝遷·拒YIN示YIN過 一門俱顯貴

 

謝遷,明朝余姚人。少年時應聘於毗陵郡(今江蘇省武進縣)富戶任家教;富家女兒見謝遷少年博學,舉止優雅,而有愛慕之意。有一次趁父母外出時,到謝遷住處,細訴自己仰慕之情。謝遷面對著這麼一位豆蔻年華的少女來訪,而且主動向自己表達心意,他不但沒有沾沾自喜,反而嚴肅的勸導少女:‘女子未嫁,應當潔身自愛、舉止莊重;你單獨來找我,一來:落人你父母家教不嚴之口實;二來:若遇輕狂男子,使你喪貞失節,更將終生蒙垢、受人輕視,父母及夫家都無顏面。好男子內心尊重、敬愛的是端莊賢淑的女子,而不是輕佻、率性而為的人。請你快回去,今後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富家女聽了,猛然醒悟,幸虧謝遷是正人君子,自己才未受輕薄;但想到自己的輕率讓人誤解,頓時羞愧得無地自容,掩面而去。

 

謝遷第二天就向富家辭職歸返。

 

明憲宗成化年間,謝遷應試,得中狀元,授修撰職。明孝宗時,以少詹事入內閣,參預機務,隨即加任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輔政時天下皆稱之為賢相。武宗嗣位,加少傅,後以年老而辭歸。卒谥文正,著有《歸田稿》。

 

謝遷之子,謝丕,官至侍郎。

 

謝遷與少女單獨相處時不起邪心,保全少女名節又能正言規勸,此其一;當富家女自動表示好感時,謝遷卻能有守有為,不攀緣富貴,此其二;因為他這樣光明磊落的人格,加上努力不懈,所以不僅自己能有平坦而顯達的前途和好名聲,連子孫都蒙善護而能榮耀順遂。

 

花秀圃·作YIN書YIN畫 折盡功名

 

福建省福州市有一書生花秀圃,聰明好學,相貌堂堂,鄉裡親友見他幼年時就有才學,書畫俱佳,都預估他將來必成大器,他自己也自命不凡;可惜,他聰明卻沒有用在正途:寫詩喜歡艷詞,為文偏愛描述男女閨房樂事,喜歡畫春宮YIN蕩、赤身露體之圖,在同侪之間傳閱;他認為這些只不過是娛樂而已,卻不知道常常引動人的YIN念。

 

道光甲辰年,春天二月的時候,花秀圃的姨表妹前來花家探親。表妹素仰表哥的文采,在浏覽花秀圃的書畫之際,亦不免生起暇思绮想,兩人遂有不軌行為,可是家長們尚未察覺。過些時日,表妹覺得身體狀況異常,恐已有了身孕,又怕事情被長輩知道,將無地自容,竟然自缢而亡。

 

大約一個月後,花秀圃得病,忽冷忽熱,頭痛、拉肚子,延醫服藥,昏睡了兩天,在昏睡時忽而喚表妹,忽而又叫‘別打了!’又嚎哭:‘燙死我了!’醒來時告訴家人:‘表妹是因我而死的,我夢見城隍老爺罵我:“作賤有用之筆墨,害死無知之婦女,實在可恥!應該削除祿籍、功名俱廢!責沸湯淋身之刑,先打八十大板再治罪。”之後就將我的名字納入餓冊。’家人安慰他:‘不要放在心上,不過是夢境而已,別當真;好好的養病,將來功名利祿少不了你的。’

 

第二天,花秀圃的兩股俱腫,疼痛難行。一周後,全身上下長滿膿瘡,紅腫奇癢,抓破後瘡水所流之處又生瘡,醫治了很久,還會不定時復發。

 

後來花秀圃參加各種考試,不是因為錯字、或文不對題,就是因為墨汁髒污了考卷而被淘汰;還有一次在試場整日苦思,仍然交白卷,但是出了考場又能振筆而論;每次考試總是令他捶胸頓足,不能如願,可是,實力比他差的同侪反而能入榜。科舉一直無緣得中,事業無成。後來,花秀圃潦倒窮困,饑餓而死;果真是入了餓冊。

 

天惡YIN人,如棄涕唾。花秀圃誤用他書畫俱佳的專才,令人目醉心迷,神魂顛倒;膽怯者雖不敢輕於嘗試,但身體內在,因為心神蕩搖已無形受損;而膽大又不能自持的人,則失足沉溺、耗精耗神。所以誨YIN書畫,實殺人之利刃,有毒害之美食;惡業中,YIN惡為最,何況以邪書YIN畫撩人绮想,誤引歧途,贻害千年!

 

自命風流 天網恢恢

 

清朝道光乙酉年間,有一位王姓書生,文采豐富,博學能文,又長於詩詞;他聰明好學,但喜歡談論男女閨中之事;因而在同侪之中有‘風流才子王’的別號。

 

塾師曾經勸誡王生:‘風花雪月、男女绮文,於大丈夫功名事有何益?’但王生認為風流雅事不礙功名。

 

王生參加會考時,頭兩場因文章突出而得魁,同學都認為他笃定上榜。第三場考試時,他的卷子很快就繳了,也很快的被貼在公告牆上,只見上面寫著:

 

誰家女,裙钗到;江邊散心懷。斜秋波,故把風流賣。桃腮杏腮,紅鞋繡鞋,好個巧乖乖;風清月白,為著誰來?

 

主考官風趣、幽默的對批一詞:

 

誰家子,秀才到;三場迷心竅。造YIN詞,故把卷寫壞。奇哉怪哉!神差鬼差!好個癡呆呆!山遙路遙,為著何來?

 

在眾人的哄笑中,王生果真癡呆呆的愣在那兒,自己也說不出所以然,為何會寫出這樣文不對題的绮詞艷句!當然,這次會考,他也就名落孫山了!這件事還被同侪與親友傳為笑談。之後,又經過二次考試,王生雖有文采,卻均未入榜。他自認命運欠佳,與仕途及功名無緣,也就不再應考,後來潦倒落泊,終其一生。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讀書人明知福善禍YIN之理,偏偏走文采風流之路。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第五章 百業篇

 

富貴不YIN 仁者德行

 

尉遲恭(注)之妻,外貌平庸。唐太宗念及他是共創唐朝國基有功之臣而嘉許他,想把幼女賜與尉遲恭為妾,尉遲恭委婉而恭敬的答曰:‘皇上厚愛,微臣銘感於內,實因下官內人雖婦容丑陋,但善守婦德。古有名訓:“富貴不YIN,乃仁者德行。”微臣慕此德行而仰之;祈請皇上原諒,臣不敢領旨。’

 

唐太宗雖被拒絕,反而更加贊歎其仁者之風,不以妻妾攀結權貴、納妾聯姻,這種人之行為必光明磊落,可以輔君並且忠君;因此更加尊重與信任尉遲恭。

 

富貴不YIN,貧賤不移,則無有可資動搖之處,必君子!是上司、朋友俱可信任之人。

 

注: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唐初名將,後封‘鄂國公’,與秦叔寶同被世人供奉為門神。

 

二曹將軍

 

宋朝魯國公曹彬,被譽為良將第一。他待人謙和、仁慈,從不妄殺手下或百姓,即使兩軍交戰也不濫殺無辜。乾德初年伐蜀,陝中之郡、縣均被攻下;諸將打算屠城,唯獨曹彬重申命令:嚴禁濫殺。並規定不准奸YIN婦女、調戲少女;凡被諸將抓捕之婦女,曹彬將她們集中一處,令衛兵妥善看顧。戰事平息後,曹彬逐一面談,有家者,派兵護送回家,家人已亡故者,為其備禮而嫁。

 

曹彬常想:茫茫宇宙皆天地之蒼生、君王之赤子;於兵戈擾攘時,夫婦分散,母子流離,若能稍開生路,則不至於悲夫泣妻,號子哭母;而能免除蒼生劫難的人,只有當權之將、帥。因此曹彬告誡他的兒子:領兵首重紀律,打仗不可屠城、焚燒民房、掠奪民財、奸YIN婦女。見人之父母竄匿逃亡,應作我之父母倉皇無措想;見人之妻女流離失所,應作我之妻女恩情難割捨想。

 

後來,曹彬領兵下江南伐金陵時,先焚香禱告上天:‘我是武官,必須盡忠職守,希望上天庇佑,減少傷亡。’曹彬並發願,攻下金陵城時,不殺任何人。自出師至凱旋,士兵個個自律,無人輕舉妄動,城內百姓與守城軍士對曹彬敬畏而服從。

 

當時同朝為官之同姓將軍曹翰,攻江州城,屢攻不克,於是下令屠城,並縱容士兵掠奪百姓、奸YIN女子,自己行為也失檢;鄉裡百姓均痛恨曹翰之行為。

 

他死時尚不到三十歲,他的子孫逃亡外鄉,乞食露宿,流落街頭。

 

曹彬的兒子曹璨、曹琮、曹玮均承受乃父愛惜人命、不YIN掠之善德。根據史籍記載:

 

曹璨,個性沉毅,好讀‘左氏春秋’。為官善於安撫士卒,帶領部屬恩威並施。契丹入侵時,領兵屢戰有功,後封同平章事,卒谥武懿。

 

曹琮,個性謹慎,官至都指揮使,谥忠恪。

 

曹玮,平日喜讀古書,通‘春秋’三傳;十九歲即為將,領兵平叛軍,沉勇善謀有若老將;馭軍嚴明,其兵多為效死之士。曹玮用兵出入神速不可測,為將領兵四十年,未曾失利過,卒谥武穆。

 

二位曹將軍之品格、行為,大相迳庭,而子孫所得之庇佑與果報,也相去萬裡。

 

一丘之貉

 

四川成都知府張寶,偶然見過李尉妻子,果然是艷冠蜀中;張寶亟欲占為己有,於是私下暗托三姑六婆告訴李妻:張知府對她朝思暮想,極為愛戀。

 

日子久了,由於女人的虛榮心作祟,李妻也有暗許知府之意。適巧李尉貪贓觸法,被張寶逮到機會彈劾,上奏朝廷,李尉先是送獄受審,繼而被流放秦嶺之外,死於途中。

 

張寶於是以重金討好李尉的母親,而使李母心甘情願的將新寡的兒媳嫁給知府大人。二人濃情蜜意,歡樂難捨。可是不多久,李尉之妻即病重,終日恍恍惚惚,經常看見前夫李尉跟在身旁,瞪著眼睛瞧自己。李妻臨終時告訴張寶:‘您對妾身寵愛之恩,妾不敢不報;現有一事相告:李尉已將我們的事訴於天帝,因此您將命在旦夕,若深居在室,或可暫保性命,但若離室外出,李尉將報復,恐大禍難逃。’說罷即斷氣身亡。

 

沒隔多久,張寶也生病了,但因為先前李尉妻子的警告,而有所防范,避免出門。有一天傍晚,夕陽西沈,張寶病恹恹的在廳堂望著門外的落日,忽見院內翠竹叢旁,有紅袖向他輕招,心想可能是愛妾魂魄來會,急忙趨前,想傾訴自妾離後,自己的病苦與相思情苦;待靠近時定睛一看,紅袖竟然是李尉!李尉痛毆張寶,一面罵道:‘你這賊知府!想強占我妻,卻假公濟私陷我於死,你們就可痛快苟合,天下哪有這等便宜事,都讓你占盡!若不是紅袖招搖,豈能引誘你乖乖上當?你這笨官、癡人!你們到陰曹地府再相會吧!’家人聽見張寶大聲告饒,急忙奔出,但見張寶左右閃躲,口鼻大量出血,張寶將這情況告訴家人後,就死了!

 

張寶、李尉俱為官府中人,都是飽學之士,歷經科考才能躍入仕途;可惜,徒具學問,卻欠缺品德;聖賢書是讀了,卻不畏前因與後果,亦不知凡事戒之在貪!張寶貪色,李尉貪財,李妻貪虛榮與男女愛欲而無貞節。這三條人命,都喪在一字之下——貪!

 

果報來時 懵然無知

 

有一惡官,素行不良,不但結黨營私,又喜歡利用權勢白吃、白喝、包娼、包賭,因為他善於交際、逢迎,即使上級派人稽查,也奈何不了他,百姓雖然心裡憤恨,但也沒辦法,只有忍受。

 

有一天,他的黨羽聽到牆外有人對話聲音:

 

‘此人惡貫滿盈,實當受報!’

 

‘絕子絕孫。’‘太重了。’

 

‘失火。’‘太輕了。’

 

‘王小小。’‘可以。’

 

這名黨羽聽了,非常驚訝,卻又一頭霧水,弄不清‘此人’是指誰?

 

五、六年後,惡官迷上一位歡場女子,並將她娶回作妾,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而原配淪為下堂婦,連子女都被逼走。不久之後,這妾又把惡官的積蓄花光,家產也悉數變賣殆盡,她卻跟惡官的屬下跑了!這惡官妒恨交加,吐血而死。

 

這女子是誰呢?她就是‘王小小’。

 

‘誠勸壞事切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不是應當得到的,貪不得!損人利己之事,做不得!古語:‘小人自有對頭!’五、六年後,對頭來了——就是惡官喜歡、愛戀的‘王小小’!

 

惡官早年雖占盡便宜,最後卻被歡場女人整得家破人亡,財產殆盡。天理昭彰,秉然無私;現世因果,絲毫不爽!

 

顧佐·不納獻女 仁、義、忠、德傳佳話

 

明朝太倉州(今江蘇省太倉縣)之州官顧佐,仁厚正直。一次,他聽說城外江家餅店被誣告盜竊而入獄;顧佐知道江家是冤枉的,就代其申訴於官府,經調查後,江家因此得以歸還清白。

 

江家主人出獄後,為了報答顧佐仗義相救,便帶著他十七歲的女兒到顧佐家答謝:‘小民無以為報,願以小女奉君為妾或為君照顧起居、灑掃整理。’顧佐沒有接納,知道江家經濟拮據,就准備一些薄禮,送江女返回。江家起初以為顧佐可能礙於顏面,故作推拒,於是再送、三送,顧佐始終堅持表示不會接受,並告訴江家:‘人生天地間,應當為其所當為。我領朝廷俸,為百姓做事,此即是我當為者。提振綱常,方能挽回世道,去邪窒欲,才能清明人心;我一向以清淨自守,胸中於禮法因果,確信不疑,我誠心幫你,別無企圖。’

 

隔了數年,顧佐任期屆滿,考試晉級,赴京城在韓侍郎的衙門任職。有天因事到侍郎府候見,侍郎外出,尚未歸返。忽聞門下傳報:‘夫人到。’顧佐立刻跪在門庭,低頭不敢仰視,夫人說‘請起。您是太倉州的顧提控(官名)嗎?我就是江家餅店的女兒,當年蒙您搭救我家,才能洗去不白之冤。後來家境窘困,父親將我賣於商人;幸虧商人待我如女兒一樣,又將我嫁於韓侍郎為偏房,之後,扶為正房夫人。因為您昔日的正直所為,我才有今日之富貴;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以報,何況您的大恩大德呢!我常因為不能報答您的恩德而遺憾,今日幸得老天相助,能遇著您;我定將此實情禀告韓侍郎。’

 

韓侍郎歸返府中,夫人即向他陳述事情之始末,侍郎說:‘顧佐,仁義之君子!’

 

侍郎又將此事上禀君王,明孝宗贊歎顧佐:‘訓俗正德,不欺民女,可以為民父母,可以作君股肱;清心寡欲,必為忠君愛國之良臣。’乃下令查哪一個部門有官缺,即將顧佐擢升為‘刑部主事’。

 

恩不受報,顧提控之‘仁’。

有恩思報,江夫人之‘義’。

薦賢為國,韓侍郎之‘忠’。

立賢廣被,聖天子之‘德’。

 

洪洙與支生 幾番轉世 如影隨形

 

清朝康熙己酉年,浙江省嘉善縣有一位姓支的生員(鄉試中入榜者),有一天告訴他一位姓顧的好友說:‘我最近心神恍惚,總覺得有人老跟著我;夜晚夢多,夢中總是被人追趕,逼迫我至絕路,驚醒了就再也不敢合眼。’沒多久,支生就病了,病中狂語不休。好友顧生將此事告訴方外友人西蓮僧,西蓮僧去看支生時,支生比手劃腳的說:‘我姓洪名洙,是明初姚將軍的副將。主將見我妻子江氏甚美,就起邪心,圖謀強占我妻;叫我領兵去打一場不可能勝的惡戰,陷我於死地,最後全軍覆沒。我死後,他果然逼我妻子從他,我妻貞節,自缢而亡。當時我就要報仇,但他在朝中是個仗義直言的人,又因為人耿介,被奸臣所害,反使我沒有直接報仇的機會;第二世,他出家為僧,精進不懈,也使我無法下手;第三世他是宰相,勤政愛民,有福祿諸神守護著他,我根本不能靠近;第四世他是戒行僧,第五世是富而好施、濟貧行善的貴人。他多世的修福修德,這一生本該金榜有名,為官三十年;在戊申年的考試,他即連連考中,但他犯了YIN行,又因爭風吃醋,害了四個人,命中注定的功名已被削盡,我才有機會報仇。如今我將討還這筆債!當年他為了我妻美色,而作出愚昧無知的事,害我家破人亡;而今,我勾其魂而亂之,令他頭腦不清、心神不寧,讓他瘋瘋顛顛。’

 

西蓮僧聽‘支生’條理分明的述說‘洪洙’的事,不像是胡言亂語,於是勸‘江洙’:‘冤家宜解不宜結,你尋仇多世,也漂泊了多世,該看透這人世間的生、老、病、死、七情六欲,都是過眼雲煙;你也該知道:妻子、女兒譬如水上浮萍,林中宿鳥,因緣聚則會合,因緣盡則離散;幾世前你的親眷,現在他們又在哪裡呢?那時候是一家人,後世未必都能得人身,也未必能因福報相同、相近而相遇;你看了這幾世,不就是鏡中花,水中月嗎?看似有,而實際並非恆常不消失的。你今世報他,他來世報你,冤冤相報何時能了?’

 

經過西蓮僧的開示和勸解,‘洪洙’幡然了悟,放棄了報仇的初衷。西蓮僧答應為‘洪洙’誦經,並且希望他皈依佛門,以求解脫。一周後,支生的病痊愈了。但是過了幾天,支生再度神智異常,顧友又找來西蓮僧,此時‘洪洙’再度借支生之口,向西蓮僧說:‘我承佛力超生,已化前怨;但此人因爭奪女色,以致被害的四個人不願饒他,我恐怕師父以為我背信,特來相報。’

 

不久,支生病重,手足抽搐,口角流涎,自咬舌頭,僕地痙攣而死。

 

支生累世為高官、為僧、為宰相,理應是一位福星高照之人,只因一時色迷心竅,種下惡緣,由此減祿、喪生,走上悲劇之路。貪愛縱欲這件事,好比刀口上的蜜,舐之則有割舌之患。

 

佛言:‘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洪洙與姚將軍的事發生在明朝,即使至二、三百年後的清朝,所欠業債仍被追索——何況現世所造諸業,更不能免!我們今世得生為人,而又頭腦清明,實需心生警惕,勿埋下不良種子!為官之人,切忌借職務之便作損德之事!

 

富商行善 積功改相 逢凶化吉

 

王志仁是安徽省歙縣的一位青年富商,經常來往各地,客居在外;結婚數年,尚無兒女。

 

近日,人稱‘神算子’的相士告訴王志仁說:‘今年十月有一難關,將會危及生命。’王志仁知道神算子的相術,素來很准;因此,趕緊到各地去結算帳款,打算在十月之前,將帳務料理清楚,盡快返家,好作打算。

 

這天到了蘇州,濱河而住,白天忙完生意上的事,晚上在蘇州河邊散步,觀賞夜景及過往舟船;心裡一直萦繞著神算子的預測,他想:‘我將有禍事?是因為我行為有缺失嗎?我出門在外,既不游妓館,也不去花樓;對家丁奴僕,寬厚相待,如自家人;我雖無子,也未曾有納妾的念頭;我一向內外端正,為什麼還會有禍事臨頭呢?而我經商向來順利,事業拓展也快,孔子贊周易,首篇之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顯然我是積善的!可是,俗話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福善禍YIN,為天地中必然之理;我既積善,為什麼還有禍事?難道真如神算子所常說的,是三世因果嗎?莫非我往昔生中曾行非善,或曾犯YIN、殺之大惡?’‘唉!聰明總不敵因果業力,富貴又豈能免除輪回?生死到來,一無所靠……’王志仁正思忖間,耳中忽聞:‘有人跳水!’抬頭見一婦人投河,王志仁立刻呼叫旁邊的漁船去搭救,並急忙取出身上所帶的錢給了船夫。

 

婦人被救上岸後,王志仁問她投河的原因,她說:‘我家裡很窮,僅靠丈夫做傭工,生活清苦,昨天賣了家裡養的一頭豬,好去償還積欠的房租;沒想到買豬的人給我的錢,卻是假錢,我怕先生會責怪我,連這點事都辦不好!而且,實際上也沒錢過日子了;想想每天從早苦到晚,結果還給人騙了;活著真苦,要什麼缺什麼,想什麼也是空想,求也求不得。這種日子,不如死了算了!’王志仁聽了,恻隱之心油然而生,問清楚賣豬所得之錢數,加倍給了婦人回去安家。

 

婦人回去後,將經過告訴丈夫,丈夫不相信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人,怕錢財來路不明,於是與婦人一起到王志仁的住處去詢問清楚。

 

夫婦二人來到客棧時,王志仁已就寢。婦人扣門說:‘恩人,請開門,我是投水的婦人,特來致謝。’王志仁聽了,嚴厲地說:‘你一個年輕婦人深夜來叫門,而我一人獨住,應該開門嗎?不用謝了,快走吧!免得讓人誤會我!’婦人的丈夫聽了,肅然起敬的說:‘對不起,是我們夫婦二人,不是一個人。’王志仁於是起身披衣開門;就在門剛開啟的那一剎那,臥榻旁的那面牆忽然崩倒,將臥榻整個壓壞。這真是千鈞一發,一瞬間的事,好險!王志仁心想,差點被壓死在床上!

 

王志仁回到家以後,再遇見相士時,相士驚訝的說:‘你的臉上已出現陰骘紋,你救過人命是嗎?如今觀你的相,是後福綿長,子孫昌盛之相。’

 

後來,王志仁果然連生十一個兒子,到了九十六歲時身體還很硬朗。

 

王志仁雖是商場中人,但不被利欲薰心,反而能常思己過,善自省察;客居在外,亦無邪染;至禍事臨頭,猶能反躬自省,步步積陰功,時時行方便;命運自然改為逢凶化吉,福壽延長、子孫榮昌。

 

行醫有節 天賜官祿

 

何澄是一名醫生,素來以醫術高超聞名;同郡有一戶孫姓人家,主人纏綿病榻多年,其妻聽說何澄能治百病,就去請托何醫師。孫妻怯怯的對醫師說:

 

‘我先生經年累月臥病在床,為了治病,家中能典當的都典光了,已經是山窮水盡,我想以我的身體,作為您治病和藥草的酬勞,可以嗎?’

 

何澄說:‘你不必如此!有錢、沒錢,我都會替你丈夫治療。你這想法對我是極大的污辱,而且也貶損了你自己的人格,你也不能因為窮困,就不顧貞節。我作醫生的,所見無非都是病人;人命是極脆弱的,無論男女,我都是一樣的同情和關切;你放心,好好照顧你丈夫,我會免費醫治,直到他痊愈。’

 

孫妻聽了,既羞愧又感激的謝過醫師,有一晚,何澄夢到在一間公堂上,中間坐著一位冠帶正容之主事者說:

 

‘你行醫濟世,不貪人錢財,不瞞騙病情,不拖延時間,又能對貧病者施藥與關心;現今婦人在急難中,相求於你,在無人知曉的暗處,你能不亂人婦,老天要賜你一官位,另有五萬錢。’

 

之後,東宮有病,聽說何澄能妙手回春,於是下诏請何澄進宮;果然一帖藥,東宮的病就好了。皇上真的賞賜了官位與錢財,完全印證了夢中所言。

 

命由自造 福由自求

 

中和市有一家印刷廠,老板的個性耿直、爽朗,日常接定單的原則是:不印漫畫書,不印邪YIN書,不印揭人隱私及名人绯聞花邊的周刊、雜志,不印渲染暴力的書;這幾類書的流通量大,利潤高,定單多,但是老板不為所動;雖然如此,印刷廠的生意非但不受影響,反而蒸蒸日上,客戶常常自動上門,定單源源不絕。

 

老板不喜歡喝酒、上卡拉OK、俱樂部……等應酬,每天除了工廠,其余時間就在家裡。平時鼓勵妻小親近佛法;就這樣老實的經營,工廠不僅能夠維持正常營運,而今已更換最新型的輪轉式彩色印刷機。

 

由這家工廠老板的經營理念與做法,可以印證:本本份份的做生意,不一定要在酒廊、咖啡廳,才能談得成定單,也不一定要靠回扣或傭金才拉得住客戶,應該在品質和交貨期上認真管理,才是正本清源的經營之道。

 

YIN書YIN畫經過印刷、出版,流向市場,不知害了多少千千萬萬的青少年男女,使閱者目醉心迷,神魂顛倒。如本書中‘損友導YIN,精盡喪命’的謝君,他正是由閱讀色情書刊開始,一步一步地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華嚴經雲:‘邪YIN之罪,令眾生墮三惡道。後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得不如意之眷屬。’這家印刷廠的老板,因為他不印邪YIN壞亂大眾之書,他現世的好果報是:家庭美滿。

 

奉勸各行各業:命由自己造,福由自己求;行善作惡會改變命運之常軌,‘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之心;一切禍福,不離步步所行。’

 

第六章 福善禍YIN篇

 

王行庵沉表弟 正行、邪行 果報立見

 

宋朝簡州進士王行庵正行不苟,與表弟沈某比鄰而居。沉表弟體格強壯,但素行不良,屢作奸YIN之事。王行庵勸誡他:‘我YIN人妻,人YIN我婦;報應是很可怕的,你應該改掉這種習慣。’沉表弟聽了笑答:‘誰聽說或見著好色的男士都是頭頂綠帽、盡作龜兒了?我把家門關緊了,有什麼好擔心的?’行庵道:‘這種不可告人的羞恥事,想掩飾都怕來不及了,誰還會說實話?到處去講?’

 

沉表弟曾暗中指使一名僕婦去引誘王行庵結果被行庵嚴正的拒絕;後來又找了一名年輕美艷的婢女,朝夕借故親近,想要找到把柄取笑表兄,但是王行庵依然不為所動,表弟的詭計也就未能得逞。

 

有一日,沉表弟從外回家,見到妻子與人裸合,頓時恨徹心脾,想要抓起手邊的器具擲擊二人,可是手卻抬不起來,愣愣的站在一旁,其妻以為是丈夫因為自己行為不端,所以心虛不和她計較,於是與人從容盡歡;沉表弟看了氣極!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徒然在旁頓足、瞪眼,一時頭暈目眩,大叫一聲倒地而亡。

 

王行庵十歲時,生了一場重病,奄奄一息之際,家人及醫師都以為他活不成了。是夜,家人夢見一位老人說:‘公之大限,壽僅五十,但公曾兩次不犯邪YIN,並且遇有機會,即勸人亦不可犯,以此之德,增壽三紀。’次日家人將夢中老人所說告訴王行庵王行庵聽了,悚然而驚,心想:虛空之鬼神,森森然其鑒我也;頭上之三台北斗,赫赫然其臨我也;暗室閒居,莫生妄想,勿喪良心,正念須持。

 

王行庵後來果然壽至八十六歲,親眼目睹子孫俱為富貴。

 

表兄曾勸誡表弟:‘你YIN人婦,人YIN你妻,’但表弟偏不信。壯年之身,因色心熾盛,縱欲過度,精竭氣耗,神疲力乏,身體虛弱而不覺知;見了妻子與人苟合,欲伐之卻力不從心,加上盛怒攻心,壯年即斃。表兄身體雖不如表弟強壯,但知珍重有節,不犯邪YIN,又復勸誡他人亦勿犯YIN,因而得享高壽。表兄弟二人,一正行,一邪行,現世之果報立見。

 

顛沛流離 全一婦女 功不唐捐

 

明朝末年,福建省流寇四起,青年張文啟與同村周姓青年避寇,躲入山中洞穴內;當時洞內已先有一位女孩躲在裡面,女孩一見兩位年輕男子進來,心生恐懼,害怕他們會有不良舉動,於是急忙起身,打算離開。張文啟告訴女孩:‘外面到處都是賊寇,姑娘出去必然會發生危險;你不要怕,留在這裡比較安全,我和朋友都是老實人,決不相犯於姑娘。’女孩見張文啟說得很誠懇,就留在山洞中。

 

到了半夜,張文啟發現周某蠢蠢欲動,就委婉相勸,為了防范周某又起邪念,再次造作,索性陪著他說話到天亮。

 

天明後,張文啟不敢留周某在山洞,就邀他一齊下山去打聽賊寇是否已經離去,並且問清楚女孩居家住址。下山之後,確定賊寇已退,立刻到女孩家中,通知她的家人上山接女孩。

 

張文啟後來經由媒妁之言,娶了一位黃姓小姐為妻。岳家非常有錢,隨嫁之奁田、奁資極為豐厚,這些都是張文啟事先一點也不知道,而且媒人也沒有說明的。

 

成婚當日,張文啟見到新娘,才知道就是洞中避難的少女!

 

原來少女回家後告訴父親避難洞中的經過,黃父聽後,斷定張文啟必定是行誼高潔之人;於是央請媒人深入訪查其人品如何?經過細心打聽,果然是端正青年。

 

張文啟當時並不知道洞中少女的家庭背景,只因為他念頭純淨,處處為別人著想,護人名節。這也是他平日守身第一,攝心第二,言語第三……等等日積月累的好習性使然。

 

張文啟後來的兩個兒子也都登科及第,仕途平順。

 

古德說:‘顛沛流離之際,保全一婦女,節功必倍;損害一婦女,節過亦倍;得失天淵,尤宜謹守。’

 

天道禍YIN 不分古今

 

數十年前的日據時代,有不少經營妓院及YIN業生意的人,雖然賺了不少的錢,後來都花在治療自己的惡病上,子孫的命運也都非常淒慘。有一位後代曾忏悔:他的祖父繼承家裡的YIN業,到了他父親那一代,果報現前:他的父親、叔、伯父的家族在一年內,共有七人以各種方式喪命,他的同輩兄弟中有的白癡、有的家中亂倫,侵占子媳,以至於子、媳雙雙自殺。這位忏悔者的身上經常長滿毒瘡,遍體流膿,非常痛苦。最讓他痛心的是他的女兒頑冥難教,竟然離家出走去做流莺。

 

他以前都是生活在無奈、怨憤與易怒的日子裡,一直到他在偶然中,接觸到佛法,讀到古大德及智者的谕示:‘祖先若犯邪YIN及助YIN,後代俱受“犯YIN”、“無子”、“破家亡身”之報’他才恍然大悟。在漸趨平和的心情下,說出自己多年來,心情的起伏與黯然無助的彷徨。

 

這件事,若不是當事人忏悔說出,誰會去追溯那麼多代?又有誰會去記錄別人家,幾代前或幾代後的事呢?

 

文昌帝君雲:‘天道禍YIN,其報甚速。人之不畏,夢夢無知。’

 

賈君的漣漪

 

這是一九八五年的事,賈君出差到台北,辦完公事,應酬完畢,回到飯店,飯店特地代他找一位女郎陪宿。賈君見這名女郎年輕、秀麗,從外型和氣質上看,都不像做這一行的;基於好奇,就和她聊了起來,知道她是一所知名大學的學生,個性開放,前衛。她認為這種行為純屬交易,賺錢又快,不需要付出太多時間及勞力。她從高中時就開始以這種方式生活,現在是大學生,價錢較一般人高。

 

賈君聽她娓娓道來,好像在述說一件和她全然無關的事,態度從容。賈君非常訝異,一位大學女生,竟連一點羞恥心和貞節觀念都沒有,這個時代的道德,居然已經淪喪若此!

 

賈君跟她聊熟了,於是詢問她的家庭背景,雙親做什麼行業?女郎挺大方的,也不隱瞞,賈君聽到後來,卻在心中暗暗的打鼓,這位女郎竟然是朋友的女兒!於是不動聲色的問清楚價錢,付了錢請她離開。她走了以後,賈君徹夜失眠,他想:

 

‘我的女兒是否也會背著我做出這種事?’

 

現在的孩子半夜回家是平常事,況且學校的課業並非全日排滿,有時說是同學聚會、上圖書館、郊游……她們若是不講,誰會往這種事上去猜測?賈君又想:

 

‘兒子現在交的女朋友是不是也做這種兼差的?會不會有傳染病?將來會是什麼樣的世界?……’

 

十年後的現在,大學女生公然賣YIN的新聞層出不窮,她們在警察面前,理‘直’氣‘壯’的辯稱:‘喜歡享受不同的滋味,又可自力更生。’

 

報載這些新新人類主張:‘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是這個‘我喜歡’到底會給明天的自己帶來什麼樣的結局?

 

這些事情所產生的悲劇,也許是宿命的,罪或錯,不全在當事人;然而,希望我們記得:上蒼並沒有注定要每一粒種子都落在沃土,或必落在貧瘠。

 

風月場中,半生淪墮,若說進出其中能不被污染者,幾稀?莫非眾人都看不透嗎?

 

古人說:

 

皮包骨肉並污穢,強作妖娆诳惑人;

千古英雄多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塵。

 

他們沒有看到未來,沒有想到因果。

生命的尊嚴,以及生活的意義,豈可如此糟蹋!

 

第七章 修福篇

 

童慶成·夫婦有節 修福有報

 

童慶成,安徽寧國府宣城縣人,秉性聰明耿直,待人和顏悅色,順情入理;平日遵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教,常對人說:

 

‘敬天地、禮神明,不在焚香秉燭,不在化楮(紙錢)呈文。身有污垢當勤洗,沐浴需隱蔽,便溺需遮蓋,若對日月,即是觸犯三光;不著內衣、小衣與父母、子女及其他家親共見;為人當自省,小愆大過,警一戒百,時防失足,此即敬天禮神之道。’

 

他無論尊卑上下,逢人常勸:‘作人一定要知恥!’受他感化而改變的人非常多。及長,父母為他完婚,慶成自忖: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娶妻原也是為了繁續香火,但不可貪圖色欲之樂。’繼而又想:

 

‘別人女兒嫁我為妻,不就是為了家庭歡樂,有所依靠嗎?不知道她能否接受我的觀念?如果我節制夫婦之事,恐怕她會誤認我,嫌棄她有不好之處。’

 

這件事實在難以啟口,慶成左思右想,不講不行,最後還是向妻表明自己的想法,他對妻說:

 

‘夫婦之歡,雖無傷礙,但是,樂不可極,欲不可縱;因為娶妻並非是為YIN樂,而好YIN者多精神渙散,所生子孫也易夭折。人們繁衍子孫,必欲求聰明、乖巧之子,因此需要揀擇時日才行;根據古人累積經驗的記載:“凡暴雨狂風、雷鳴閃電、雙親生日、長上忌辰、諸聖誕日,需當禁忌,不可肆行YIN欲”,否則損精減壽,夫婦常爭斗口,兒女冥頑不孝,或是愚鈍難教,甚至忤逆,豈不讓你我痛心?’

 

童妻說:‘全依丈夫的意思。’

 

慶成夫婦雖同房共宿,但並不邪言戲谑;雖然如此,也沒有影響到夫婦的感情,他們彼此關懷,互相照顧及鼓勵對方。

 

後來慶成在春季考試時,中了進士,殿試時更拔得頭籌,蒙皇帝親自點入翰林院;三個兒子也都位居高官,一個女兒嫁到名門,女婿與兒子均同朝為官。

 

慶成並以夫婦之禮教誡兒子,女兒則由妻子去教導,他們一家果真都得到行善之功、修福有報。

 

文采豐富 盡作輕狂  老來淒慘 精神失常

 

明末,蘇州有一秦姓書生。聰敏好學,多才多藝,尤其善於詩詞樂府,而且才思敏捷,即刻成文。但美中不足的是:秦生個性輕狂、刻薄,口不擇言,文不饒人。見人形貌不堪,立刻吟詩而成,譏諷對方;聽說某人做事可笑,便將其事編寫成歌;同窗好友入學宮之時,秦生曾作游庠詩一百韻以賀之,可見其文采豐盛之一斑。

 

有一鄰居,因閨房之事不檢,被秦生知道了,即填詞‘黃莺兒’十首加以調笑,內容繪影描形,刻露盡相,流傳於遠近;為了這件事,秦生多次被飽以老拳,或當街被追打,甚至要強剝其衣衫而痛毆之。還有一次,也是為了填詞成歌,諷刺別人行為不端,而被告毀謗,訴訟於官府。但是,也許是秦生夙世習性使然,始終不知悔改。

 

秦生晚年染上瘧疾,痊愈後不久,精神又告錯亂,常常自啖己糞,又取刀割自己的舌頭,幸虧被家人發現,奪下刀器,家人沒辦法,只得把他鎖在一間空屋中。他找不到刀器,於是一點一點的自嚼舌頭,然後和血吐出。那間空屋中所發出的臭穢之氣,令人作嘔,但老態龍鐘的秦生毫無所覺。有一日,他自窗隙窺見庭院中,有一把劈柴用的斧刀,於是竭盡所能,破窗而出,取斧自砍而死。

 

他的病既不是家族遺傳,又不是受刺激使然,令醫生百思莫解。

 

以秦生的才華,若多作勸善利民之文,或隱惡揚善之詞,將有多少讀者蒙受其德;可是他專寫揭人隱私、傳播閨文、刻薄諷刺之調,惱害大眾,令當事人或其家庭眷屬心有不甘,怨恨、嗔怒,至死不忘;由此自招惡報,不得善終。

 

懸崖勒馬 為時未晚

 

宋朝,‘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工文章,長於詩,善行草書,奇崛放縱。某日與畫馬名家李伯時,同去參訪當代高僧圓通秀禅師,禅師不忍二人因心、意、識之作用而落於惡道,於是勸誨二人:‘伯時好畫馬,心念日日浸YIN於馬之百態,思而畫之、賞之,再思之,日久成習,馬態俱熟,形隨心轉,將來難免不知不覺於習性中墮於馬身。’黃庭堅笑道:‘我可會落於伯時所成之馬腹中,與其相伴?’秀禅師回稱:‘伯時之心念與意識,思之在馬,轉身易形為馬,也不過一身所受。而你,大丈夫翰墨之妙,當作有用之才。若盡作艷語绮詞,靡靡之音,動人心弦,使閱讀者、喜好者、傳聞者,竟作遐想,心思蕩漾,啟動愛欲神往之念,誤認追逐情愛、私下偕奔為浪漫風雅之事,這過失之重又豈只在馬腹?恐怕要落在地獄之中。’黃庭堅聽了,悚然驚懼,自此絕筆不作靡音無益之詞。

 

《水浒傳》作者施耐庵,元朝東都人,名子安。在書中描寫男女奸YIN之事,刻畫盡致。他的子孫三世俱為啞障。

 

上海一崔姓書生,曾繪倩女春宮圖十數幅,YIN巧絕倫,嘗自把玩並展於友人共娛。後來罹患瘧疾,忽冷忽熱之際,見俊男美女十數對,赤身露體俱在眼前,有二個鬼差在左右挾持他們,剖腹抽腸,血流滿地;而後輪到崔生,只見他滿床翻滾,疼痛呼號,家人均不知何以如此?崔生於是詳述始末,而猛然醒悟,急忙焚化這些春宮圖,病即痊愈。

 

揚州也有一擅寫YIN書之人,曾夢到天神呵責示警,夢醒後因為害怕,而未將新稿付印。但因早先惡業已成,仍遭子息夭折之痛,復臨家財耗盡之患,又不能忍貧,或改以別種方式謀生,於是又將YIN書付, 印流, 通,賺取錢財。不多久,雙眼俱盲,五指關節患病變,筋肉收縮如弓,不能伸直,兩手生無名惡瘡,潰爛至骨而死。

 

近代趙巖士,年少曾犯色戒,作YIN欲好樂之事,漸漸神衰形枯,骨瘦如柴,幾乎已無生機。偶然閱讀謝漢雲所刊‘不可錄’之文,頓覺過失之處,痛改前非,又捐錢大量刊印‘不可錄’篇,免費贈送、廣布流通。後來精神與身體漸恢復,並且生育六子。

 

注:‘不可錄’為近代高僧印光祖師極力倡印之文。

 

護正行 毀YIN書 功名顯耀

 

清朝謝履端,少年時即獨具異禀,不僅好學不倦,事親至孝,品格尤其清朗端正;雖年少,卻廣覽聖賢書。又知道邪書害人,流毒甚廣,因此從不涉獵。不僅如此,並常將坊間邪書買回燒毀,所焚之YIN文邪畫非常之多。有一天夢見金甲神對他說:‘你不吝惜巨金購買YIN書燒毀,無形之中挽救甚多青少年,所積累之陰功必將使你功名顯耀。’夢境雖已顯現大好前程,但謝履端仍然持續他的廣行焚毀YIN書邪畫之行,他認為善護正行是作人的本份。在康熙丙子年間,初試即中解元,癸未年進士及第,果然冠蓋當代,數代子孫俱顯達。

 

印書悔過勤勸化 浪子回頭金不換

 

燕慧安,鎮江府丹陽縣人。燕府家財富足,慧安是雙親中年時求神許願而得,因此深受寵愛。讀書時自我期許,希望功名顯達。青少年時期,慧安與同年齡之朋友相聚,常以談論男女之事而互相取笑。隔鄰住著一位年齡相仿之少女,慧安起初在牆上鑽洞偷窺,後來干脆爬牆過去相戲,整日專思YIN欲,懶讀詩書,會考時哪來的成績中榜?接連二年,慧安都以應付考試為由,離家住在城裡,經常出入茶館酒樓,與歌妓彈琴唱曲,或入花街柳巷,或擲骰賭錢,放縱游樂,無所不為,又愛買春宮YIN畫,異說邪書,言行輕薄浪蕩,俨然瘋癫少年。

 

第三年,燕慧安在街上遇到沿路發送善書的人,接過手一看,是《感應篇》、《覺世經》,因為好奇,翻開閱讀,不禁觸目驚心;仔細思量,幡然悔悟:‘這書中描述之行為,盡與我同,仿佛就是寫自己!我是何等愚癡?不肖至此!古聖勸戒邪YIN,諄諄教誨,我偏貪戀不捨,不知禁忌,真是自暴自棄!’當天焚香跪禱,發誓‘再也不犯邪YIN,並立志喚醒在學少年,不要迷戀色欲’;又許願印送這種善書千卷,以求消減過去曾犯之罪。他一樣一樣去實踐。

 

在慧安立志悔過後的第二年,當他應考時,文思斐然,而得到縣試榜首,於是更加努力勸人不辍,又再大量的印送勸戒YIN之經文,確實化導很多不同年紀之人。

 

慧安有一同窗,頑劣不化,因為奸YIN而被發現,慘遭圍毆,答應賠錢遮羞,並立下借據,但是又怕凶蠻無理的父親知道而不饒他,情急之下,投水而死。早知如此,何不聽慧安之勸?

 

燕慧安因為及時悔過,又大力倡印善書勸化,不僅自己得享高壽,而且子孫俱貴。

 

第八章 保命延壽篇

 

貪好女色 亡身減壽

 

明朝衢州徐生,才貌雙全,不到二十歲即登進士,被選為江府節推。親友、同窗都羨慕他少年得志,既有才華,貌又俊偉,可惜他有個毛病——好色!也壞在他少年得志,有才有貌,因此年紀輕輕的,寵妾、寵姬有十多人,個個嬌艷,他自己常自诩:風流韻事配才子佳人!但不知‘人之精液如樹之有脂、燈之有膏,滋之則茂,竭之則枯。’精竭氣耗,則百病乘隙叢生。

 

徐生這位青年才子,因為縱欲過度,上任不足數月,即虛脫而死,一生無限之前程,均消歸於烏有。美妾嬌姬們也都琵琶別抱了。

 

誠如古德所言: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催人骨髓枯。’

 

徐生,大不智、大不孝也,徒令父母相對驚惶,束手無措。但為人父母者,愛子心切,雖自幼管教,唯色欲傷身之大事,多不甚明白訓誨。子女結婚後將房事視為樂境,以致傷身斃命或絕嗣無子,不可勝數,徒自歎息。

 

徐生婚期過早,筋骨未堅,即縱欲成患,以有限之精力,資無窮之YIN欲,無怪乎年方少,而壽遽夭;此固然是徐生之不才也,但為人父兄者,誠然,亦不免有失教之咎。

 

老漢枉癡迷 心髒頓麻痺

 

一九九四年十月,報紙登了一則新聞:‘觀賞小電影,花甲老翁“爽死”,警方會同法醫相驗屍體,初步研判為“興奮過度”心髒麻痺致死’。

 

六十六歲翁姓老人,下午至寧夏路一家專門放映色情電影的戲院,觀賞香港三級片‘荒山女郎’,到晚間十時三十分電影散場,被范姓管理員發現:老翁暴斃於座位上,全身冰冷,已氣絕多時。經向轄區大同分局報案,警方會同法醫相驗屍體,發現死者是因興奮過度,導致心髒麻痺而死。

 

以目前養生方法之廣泛與進步來說,六十六歲並不算老,倘若YIN心不動,不去看小電影,不去尋求感官刺激,也就不會有猝死的事情發生了。

 

電影院的老板必然心有不安,惋惜類似的事情發生,內心難免會有‘雖非我殺,卻令其死’的遺憾。也總是會有個大疙瘩、大陰影在心中盤旋。

 

但願從事色情影片而牟利的世人,為了自心的平安,家眷的康壽,也為了後代子孫的昌盛,放棄色情影片的制作、出品和播映,這將拯救無數青年學子,和老年人家。天道禍YIN,但不加於悔過之人;現在悔過,為時不晚!

 

識得破 忍得過 健康到老

 

程彥賓攻下寧城,取得城池那天,大設酒宴慶功;部屬從城中百姓家,搶掠三名嬌美少女獻給彥賓。彥賓於宴上已微醉,回房後告訴三名少女:‘不用怕!你們三個女娃雖然體態豐盈嬌美,但年紀跟我的女兒差不多,我怎麼可能侵犯你們?我不做這種缺德事!’於是將三位少女鎖在同一屋內,第二天將她們送回各自的父母身邊。

 

彥賓雖醉,卻能臨美色而不YIN,這是平日練就的嚴正操守;他是古代武將,自知節欲以保健;所以冶艷當前,亦能守禮、有恥。常言道:‘酒後見真性’,真君子──暗室心不虧!

 

彥賓的品德和他識得破、忍得過的功夫使他健康到老,九十三歲時,先告別親友之後,無疾而逝,潇灑自在。

 

平和對待 老人養生

 

文士麥愛新,見妻已年老色衰,萌生嫌棄,想要‘吐故納新’,重覓第二春。有一天,趁著老妻進書房送點心時,寫了上聯請妻屬對。上聯寫著:

 

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

 

老婆聰明,明白丈夫的心意,知道自己年華已逝,青春不再,丈夫想要變節,另找新歡,心中雖是感慨萬千,但也不願老丈夫,因為有了新歡卻性命不保;於是幽默地對了下聯:

 

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為新糧。

 

麥老見妻以‘禾稻’‘黃熟’對‘荷蓮’‘敗殘’,‘新糧(娘)’對‘老藕(偶)’,想了想,確實佩服妻子才思敏捷,心胸開朗,以幽默來包容自己。心想萬一娶了不如意的小妾,失去了這麼好的老妻,反不值得,也就打消了迎新棄舊的念頭。

 

妻子見丈夫有了悔意,立刻順水推舟寫道:

 

老公十分公道,

 

丈夫對之:

 

老婆一片婆心。

 

這對老夫妻就這樣平和對待,化解了一段嗔怨。這老妻確實心胸寬廣,並不因為丈夫想變節而大吵大鬧,或唠叨不止。保持平和、平淡的心,是老年人的養生之道。

 

老年人實不宜多色欲,尤不宜娶年輕之妻妾;因為兩人興趣不一,步調不一,情性皆難調和;我既管她不了,她也恨我特深,日積月累,怨氣所積,損德消福又傷身,由此減壽,日影夕陽難自保。

 

清心寡欲 福壽延年

 

李覺,宋朝人,年已百歲,面色紅潤光澤。杭州知府蒲得政問李老:‘如何攝養,可享高壽且膚不干癟?’李老回答:‘簡單極了,只是早些開始絕欲而已。’

 

盧陵周和尚,九十余歲,猶行遠路,健步如飛,須發不白。他勸告在家居士:想要像他這樣的身體狀況,不難做到,只要壯年開始節欲就可以了。

 

太倉張翠,九十幾歲,尚耳目聰明,仍然作畫不辍,別人問他:‘何能若此?’張公答曰:‘只有欲心淡、欲事節而已。’

 

劉元城,八十歲,猶身強體健,自言:‘已寡欲三十年了。’

 

程頤,世稱伊川先生,宋朝洛陽人,年七十,精力猶如盛年;平時動靜語默,以聖人為師,以正心窒欲為言,以迷於色欲為深恥。

 

包宏齋,宋朝人,八十八歲尚在樞密院任職,平日神清氣爽,強健如昔。賈似道想:‘其必有特別的攝養之術。’閒聊時,向包宏齋詢問偏方,包老回答:‘我的確有偏方,我有一種藥丸,自己服用,但不外傳。’賈似道拜托包老,務必授此不傳之秘方,不可一人獨享。包老於是徐徐的回答:‘閣下真願意服用此丸?我是吃了五十年的獨睡丸子。’舉座聞者哄堂大笑。

 

‘老而強健’,人生第一樂事,而其方法不過是節YIN減欲而已,實在是不難!

 

延壽增福與守戒

 

先人累積了長期的生活經驗,觀察到自然界的運行法則,天地、日月、寒暑、晝夜、四季輪轉,與人類的動靜、垢潔,在順逆、生滅之間,彼此有相互依存、制約與轉化的關系。春秋時期,諸子百家體認宇宙間自然環境與人體健康之關系密不可分。

 

工業社會對於四時節氣已不若農業社會那般重視,但四時節氣對人體的生理影響卻不容忽視;不僅中醫鹹認如此,目前西方社會也在研究朔望、潮汐,對於人體……等的互動關系

 

現時之科技發達,寒熱干濕雖可利用機械調整,但人類的健康卻未見提升,疾病型態更形復雜,天災及各種意外災害頻頻迭起,中外傷亡者不計其數,雖科學昌明亦無從預防。每見災害中有全家俱亡,有絕嗣失子;飛機高空失事案件中,有傷亡慘重,也有輕傷無礙,其福咎之間的關系,無從研判。若能洞徹福善禍YIN、因果循環之理,就不會阻塞在有限的知識范疇,處處打結。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指出人們之身心變化,順逆、盛衰、福禍、壽夭和宇宙自然界的天象、地理、人文實有相應之處;若欲求得平安、福壽,實需順應天地間自然現象界的規則,有所警惕,誠當戒慎!

 

屬天象界之天忌:

 

一、諸佛菩薩聖誕日,天神法界降鑒之六齋或十齋日,宜齋戒清淨,以示尊敬,雖夫婦亦當禁欲。

 

二、二十四節氣:謂天地之氣有所限節,天文家將周天分為三百六十度,自春分起算,以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而將二十四氣,分配在十二個月稱之。夏至、冬至之日,及其前後的半個月,以戒欲為宜,違犯者來年容易神昏氣衰。冬至之半夜子時,冬至後之庚辛日,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犯者短壽。

 

三、大風、大雨、大寒、大暑:犯欲事者易得陰厥症,男者縮陽,女者縮乳,並得婦女病症。四肢易冷,腹痛,腦逆頭痛。

 

四、雷電霹雳、天地晦冥,日蝕月蝕,虹霓地動:犯欲事而有孕者,易產畸形兒,易夭折。

 

五、日、月、星辰之下:犯欲事者,減壽。

 

六、初一、十五日為朔望日,切忌犯欲。夜入五更時分,體內陽氣初生,欲事大損氣血,一次之欲事百次之耗損,切忌。

 

屬地理之地忌:

 

一、寺廟、觀、堂:犯欲事者,大減祿壽。

 

二、山川神祇,社稷井灶,荒園、冢墓旁,神前柩後,持齋祭祀日:犯欲事者,惡神降胎,產畸形兒身死。

 

屬人文之鑒戒:

 

一、祖先、父母之誕日、忌日,以及自己之生日,甲子日、庚申日,均應戒欲事,犯之減壽一年。

 

二、屬身體之生理現象禁忌:

 

1、酒醉、飯飽:犯欲事者,五髒翻覆俱動,傷脾、胃、腎,生熱、生痰、腹瀉、胃痛。腐聚成毒則生瘡疽。

 

2、空腹:犯欲事者,大傷元氣。

 

3、眼疾未愈或初愈:犯欲事者,視神經受損。

 

4、筋骨受傷:愈後須戒欲半年,未過百日犯欲事者,易亡,過百日未過半年,犯欲事者,復發難愈。

 

5、肺病:愈後須斷欲一年,否則,復發,難治易亡。

 

6、惡瘡、出痘、病中:未愈前、須戒欲,犯者輕病加劇,重病易死。

 

7、大病初愈:犯欲事者,易復發,加劇,或轉並發症。

 

8、懷孕:有孕宜分床絕欲,重視胎教,所生之子,男必方正莊嚴,女必娴靜優雅,及長,不犯邪YIN之事。若欲事不節,傷胎、流產。小兒易胎毒、陰痘、疥癬、疳積及小兒五痫病。

 

9、產後:十日內犯欲事者,血崩,惡血成塊、成疱,日久成瘤,惡病易死。百日內犯欲事者,得婦女病及腰疾。

 

10、欲事後,勿立刻哺乳,氣血易損,易腎虧。

 

11、月經期間:犯欲事者,得血麻症。經血成塊,浮腫。男女俱病。

 

12、過度辛勞、郁怒、煩憂、驚怖、過熱:犯欲事者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紊亂,影響中樞神經及自律神經。

 

13、激烈運動或長途跋涉之前,犯欲事者易病。之後犯欲事者易亡。

 

14、不可在有風處及竹席上行欲;欲事畢,不可揮扇、吹風、受冷氣、飲冷茶冰水:寒邪侵入體內經絡,易氣滯血瘀,筋脈拘攣、收縮、髒腑蓄毒,或長年咳痰──不重、不急、不愈。

 

15、一日勿兩度行YIN,勿服春方邪藥,勿蓄縮不洩:大傷腎髒,易導致緊張、多夢、頭痛、心神不寧、意識恍惚,記憶力衰退。

 

傷損筋骨 戒欲百日

 

一九一七年,有一钜商之子在日本學西醫,成績斐然,考試均名列前茅;有一次乘坐日本電車,在車未停妥時就往下跳,結果跌斷一只胳臂。因為他自己就是學醫的,所以很快就治好了。但是,西醫並不了解:凡傷骨者,必須百日之內不行房事。

 

不久,這名醫科高材生為了母親過壽而回國,因不懂傷筋損骨戒慎之事,與女性夜宿。第二天清晨,被枕邊女伴發覺透體冰涼,已氣絕多時。

 

這名醫生家境好、功課好、人又聰明,即將學成,獻身醫界,濟世救人,只因不知這種忌諱而白白丟掉了性命。

 

以俄頃之歡樂,犧牲至重之生命;其哀痛,莫此為甚!

 

行百裡而欲事者 死

 

民國前,有一青年與同窗好友進城應考,二人俱新婚不久,考期雖尚未結束,在城裡獨宿了幾日,難耐寂寞。他與好友相約,於當日考試下堂後,結伴回鄉;步行百余裡(約五十多公裡),至二更天返抵家門。父親問他因為何事漏夜趕回?他說:‘沒事,回來看看。’父親見狀,了然於胸,知道兒子所為何來!於是怒斥:

 

‘一定是在城裡惹事生非,才連夜趕回家來避禍,明天再以家法痛責。’

 

父親命家人將他雙手反綁,關在倉庫,從外鎖上。

 

第二天,父親較平常的日子晚起,放出兒子,什麼話也沒問、也沒說、也沒責罰。

 

這位兒子興匆匆的回來,一進門父親就來了這一招,覺得又冤枉又畏懼,不過,他自己想想,的確沒什麼理由需要連夜趕回家的。平日父親治家嚴謹,此刻雖被放了出來,也不敢探詢或解釋什麼,但是,心裡卻始終不明白父親的心意。

 

當他到好友家催促進城時,才知道好友已死;入內見狀,頓時恍然大悟:父親故意冤枉他,把他關在倉庫,遲遲釋放,原來都是因為愛子心切,又不便明說,彼此尴尬,不得已才這麼做,實在用心良苦。!

 

以現代而言,除了軍人或行軍受訓之外,鮮有機會走三十多公裡的長路;但是在消耗體力甚多,或在劇烈運動之前之後,也應慎重避免男女欲事。昔日曾有一武打巨星,平日熟練武術以增強體魄,他確實肌肉健美,卻在盛年時暴斃在美艷女星的枕畔。運動乃為健身延命,但切記在運動前後,必須節制男女熾燃之欲火。戒之!慎之!

 

大病初愈 房事殒命

 

近代高僧印光祖師有一在家弟子羅濟同,四川人,年四十六歲,性情忠厚,深信佛法,與關絅之等人合辦‘淨業社’,平常在上海經營船業。一九二五年得重病,身體腫脹數月,經過中西醫的治療,醫藥罔效,病情甚危。

 

八月十四日,清理藥帳,面對龐大的醫藥費,不禁慨歎的說:‘如此钜額之中西醫藥費,猶不能減輕我的病苦,服藥何用?從今而後,縱然病死,也不再服藥。’其妾聞之於耳,泣之於心;乃在佛前至誠懇切的禱求:‘願終身吃素念佛,祈求丈夫得以痊愈。’之後,羅濟同大瀉淤水,腫脹乃消。

 

八月底,印祖到上海,寄居‘太平寺’。九月二日到‘淨業社’會晤關絅之,濟同也在場,當時,他身體雖尚未完全恢復,但氣色淳淨、光華,容貌非常好。見到印祖極為高興的說:‘師父,您來了,我就在上海求授皈依,一償夙願,不用再上山去了。’

 

九月八日,濟同與其妾至太平寺,同受三皈五戒,又請程雪樓、關絅之、丁桂樵、歐陽石芝、余峙蓮、任心白等幾位居士作陪,請印祖用齋。

 

九月十日,濟同又請印祖至其家用齋,向印祖禀承:‘師父即弟子之父母,弟子即師父之兒女。’印祖向濟同開示說:‘父母最憂心兒女者,即為兒女之身體健康,你病體雖愈,但尚未復原,應當慎重。’印祖所言慎重,乃指:此時房事不宜,但又不便明說。

 

九月底,印祖於功德林開監獄感化會,濟同也在。散會後,有十多人留下吃飯;濟同交代管帳者數語即匆匆離去。印祖觀濟同之精神甚差,面如死蠟一般,知道濟同犯了房事耗損之忌,非常懊悔當時未能明白指出:‘大病初愈,切不可犯YIN’,如今濟同之身體又現危機,本打算立刻修書叮咛,但被眼前其他諸多繁冗事情延擱。

 

印祖回山後,立刻寄信給濟同,告之此事之嚴重性,但斯時已晚,回天乏術。不數日,濟同即死。

 

印祖聞訊至為心痛,感懷世上尚有眾多之人不知忌諱,冒然誤犯而殒命者,為數更多,應設法勸告預防,以拯救眾人免於同樣之危難。於是殷切勸眾將《安士全書》、《不可錄》篇、《壽康寶鑒》大力推廣,以期舉世鹹知戒慎以避之。

 

‘三界輪回YIN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由羅濟同之死,使人警惕:在重要、關鍵之時刻,即使是佛教徒,猶不能戒YIN、斷欲,而被‘情、欲’層層縛綁,難脫、難解,一不謹慎即落入生死長流。

 

無量壽經雲:‘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

 

戒與功德

 

於天、地、人忌之重要戒期,應當敬天法祖,不犯YIN欲,持齋守戒,則可修德廣業,滅諸苦惱,又可延壽增福,諸事順遂!

 

《薩婆多論》雲:‘若一閻浮提王,廣行布施,使一切人民於金銀財寶,得受用自在,其所有之功德,不及八關齋戒十六分之一。’

 

《無量壽經》雲:‘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是故,求功德當首具淨戒。

 

佛教不倡定命論,但講因緣論,‘命’隨造作因緣而有順逆取向;因此,眾人淨持八關齋戒,其功、其德,廣勝無比,自能延壽改命。當知:

 

戒是一切善法階梯!

戒是無上菩提之本!

戒是正順解脫之本!

 

結語

 

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事事培元氣,其人必壽;念念存因果,其後必昌。司馬溫公雲:‘積金以饋子孫,子孫未必能享;積書予以子孫,子孫未必善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

 

古人強調‘萬惡YIN為首’,色欲令人傷身、敗德、毀家、喪志,甚至江山令失;自古迄今,中外皆然,多有實例,不作贅舉。雖言‘女色禍水’,但若君子忍心不YIN,則禍去福來,自有相應。至盼讀者認真體察,誠效書中福善禍YIN之理。

 

孟子曰:‘養心者,莫善於寡欲’,蓮池大師告弟子曰:‘YIN,實為安毒藥於美食之中,智者思之!’《安士全書》首論:‘YIN殺二業乃一切眾生生死根本,最難斷者唯YIN,最易犯者唯殺。’

 

《楞嚴經》明白指出:‘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YIN,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YIN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若不斷YIN,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智者三思!

 

汝欲子弟賢良,多種福田栽善果;

祈願大眾積德,須知富貴重陰功。

 

有幸能讀此書者,普願廣布流通,當成功德海!

 

印書功德殊勝行  無邊福慧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



 

 

上一篇:周安士居士:欲海回狂
下一篇:別樵居士:家庭寶筏(戒邪YIN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