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認識信願行三資糧遠離諸難恐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認識信願行三資糧遠離諸難恐怖  (共一集)  2002/8/16  澳洲淨宗學會(節錄自華嚴經12-17-821b集)  檔名:29-33-0001

  諸位同學,請看總結莊嚴偈頌第一首: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前面長行文裡面,為我們說清淨功德不可思議,這個裡頭有因有果。經文所說的是華藏世界,華藏世界的居民是法身菩薩,身心清淨,就本經所說的,妄想分別執著都斷了。分別執著都斷盡了,真誠清淨心現前,再加上這一些大德們無量劫中所發的弘願,所修的大行,這個是世界清淨莊嚴的正因。

  從果上來講,清涼大師給我們歸納到五點。第一這是果報多,能「周給一切」。我們舉一個例子,物質資源豐富,居住在那個地方的菩薩(我們一般講人民)享用不盡。不像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個世間資源有限,人口多了接濟就不足了。這是什麼原因?我們這個世間眾生過去生中沒有修積。佛法說,這個道理說得清楚,「境隨心轉」,別人心清淨,就果報殊勝,能把所有一切的物質都轉變成珍寶,享受無有窮盡。

  第二是「令常,永無乏絕」,永遠不會缺乏,永遠不會斷絕,這個果德多殊勝。

  第三個是「令妙」,非常的微妙,使生活在這個環境裡面的眾生其樂無窮,真的,我們講的是離苦得樂。他們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不是理想,是事實。佛經能讓我們生起信心,它的理講得透徹,我們能夠參透它所說的道理,它所講的事相,我們就能相信,有理論在支持。

  第四「稱性」,是自性自然變現的相分,也就是「出現品」裡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從理上講的,無生而生,相而無相,所以講妙絕。

  第五是「自在」。自在到什麼程度?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給我們講的無障礙的法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得大自在!

  不像我們這個世間,這個世間確確實實是觸處成障,處處都是障礙,華藏世界沒有障礙。我們就想到人家的因殊勝,我們的因很糟糕,我們的因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我們的因。什麼時候我們能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完全捨得干干淨淨了,華藏世界就現前了,華藏世界是純淨純善所現的境界。這個說偈儀,我們就不多講了。請看偈頌第一首:

  此剎海中一切處。悉以眾寶為嚴飾。發焰騰空布若雲。光明洞徹常彌覆。】

  偈頌一共有十首,分為兩段,前一段有六首都是說的果報的莊嚴,作用的殊勝;後面四首是「對因辨果」,特別顯示這裡頭因果的事實真相。前面六首又分為三個段落,這一二三四,四首是「別明嚴用」,這個莊嚴的作用。

  這第一首首先說明『此剎海中一切處』,這個剎是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海中一切處,我們要問包不包括我們地球?如果不包括這個地球,我們地球是不是在華藏世界以外?不在華藏之外。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都是在華藏第十三層。華藏總共二十層,像個大樓一樣,二十層大樓,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都在第十三層,這樣看起來,「一切處」裡頭包括我們的地球。

  『悉以眾寶為嚴飾』。我們今天沒有看到這個地球處處都是眾寶莊嚴,沒有看到!對的,我們是看不到,但是佛菩薩看到。我們現在讀這些經典有疑惑,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的時候,聽眾裡面也有人有疑惑,請問釋迦牟尼佛:我們居住的這個地方是娑婆世界裡頭的一部分,佛土清淨莊嚴,我們怎麼看不到?你老人家究竟是跟我們處在一個世間,還是你所居住的是別有莊嚴?

  我們知道佛坐在那個地方都是雙盤,盤坐的,佛把腿放下來,腳趾按到地面,這個大地都變成黃金,這時大家都看呆了。釋迦牟尼佛現神通,告訴大家佛住的世界是黃金為地,七寶莊嚴。為什麼你們看不到?個人境界不一樣!所以才告訴你這個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境隨心轉,你的心清淨,你看的這個世界清淨莊嚴;你的心染污,你看的這個世界五濁惡世。從世尊這個表演,我們就明白了,佛所講的話是真的。

  佛所居住的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在哪裡?跟我們這個地方(是凡聖同居土),不即不離;不能說是一樣的,也不能說不一樣的,這個是跟你講真話。你的心跟佛一樣清淨,你一看到這個世界,你居住的環境就是實報土;你心裡面充滿了煩惱習氣,那你看的就是五濁惡世。不是外頭境界有變化了,是你的心有變化,心是能變,心是心變了,然後外面環境就所變了。

  這個道理我們講了不少年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我們的相貌體質,當然連著的就是命運,這是最明顯的。果然心理上改變了,相貌變了,體質變了,你的命運變了。這一方面,同學們在《了凡四訓》裡頭看到。《了凡四訓》要多讀多聽,認真學習,這個是學佛最低的成就,最微小的成就。

  我們常講改造了命運,從哪裡改起?了凡先生是從斷惡修善,這是改的幅度最小的;大的改變就是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這一點你們看《了凡四訓》,了凡先生沒做到,他這個分別執著妄想統統都有。只是懂得惡不應該做,善應當要學,拼命在斷惡修善上下功夫,他還是著相,還是分別,所以他得的果報小。像雲谷禅師那樣的人,他的改變就大了,那不是了凡先生的境界。我們在他的小冊子裡面看到,他引用雲谷禅師的開示,中峰禅師的開示,這一些是大善知識,他們的心行境界完全轉過來了,凡夫對他那真叫是莫測高深,他們入佛境界。

  『發焰騰空布若雲』,焰是火焰,比喻光明。這個光明不僅僅是指智慧,智慧是光明,德行也是光明,道德是光明,善行是光明;智慧、道德、善行充遍了你的思想、見解、言行,你全身就放光了。這光之大,那要像如來果地,像大菩薩們(我們說這個大菩薩,八地以上的),他們那個光明幾乎跟虛空法界一樣。為什麼?這個大乘教裡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說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你的善行,那個光明隨著你的心量展開了。如果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的身光當然是周遍法界。心量小,你的光就小;心量大,你的光就大;心真誠、清淨、慈悲,你放的光是金色光明。

  由此可知,佛法是真正講的平等法。佛光大,我們的光小,這是事實。為什麼佛光大?佛的心量大。我為什麼光小?我的心量小。我把我的心量拓開跟佛心量一樣,那我的光跟佛的光一樣大,就這麼個道理。

  現在我們是凡夫,業障深重,我們見不到佛光;不但佛的光見不到,一般人的光我們都見不到。這一些實在講是小道,不希奇!修過幾天定的人,他就能見到;練過幾天氣功的人也能見到。練氣功的人講看人的氣,我們佛法叫光,外國人叫磁場,名稱不一樣,其實是一樁事情。氣功功夫很高的人,他看到每一個人的身上有氣,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大概身體不好、身體有毛病的那個光都非常之暗,灰暗色的,在身體哪個部位,那個部位就有毛病。健康的相是明亮的。有了病況的時候,他這個時候光是混濁的。所以這是小道,這不是大道。

  但是最准確的還是禅定,有定功,定功看的是現量境界,比這個氣功要高明多了。定功愈深,你的境界就愈大,愈廣大;再用現在的話來說,你突破空間維次就更多,換句話說,他的生活空間比我們一般人大。我們今天一般人生活空間在三度空間,定功能夠突破四度、五度、六度,在理論上講能突破無數度的空間維次。那是什麼?那是八地以上的菩薩,他那個境界當然不一樣,確確實實佛光普照。佛講「佛光普照」四個字不是贊歎的,是事實。我們一般人很難理解,這四個字認識,也會念,究竟什麼境界?想不出來,真的是此地所講的不可思議。

  『光明洞徹常彌覆』。這是講大菩薩們,華藏世界的菩薩。再看第二首:

  摩尼吐雲無有盡。十方佛影於中現。神通變化靡暫停。一切菩薩鹹來集。】

  這個裡頭有果報的殊勝莊嚴,這個地方我們看到德用,起的作用,這個作用是稱性而起的。『摩尼』原本是講的寶珠,在此地代表什麼意思?代表圓滿,寶珠是圓滿的相。代表什麼圓滿?我們簡單的講,講三個: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了十個圓滿,頭一個「大圓滿光明雲」,那是總說。大圓滿光明雲就是摩尼寶珠,大圓滿裡頭包括這三個圓滿:智慧的大圓滿、德能的大圓滿、相好的大圓滿,說再多也不外乎這三大類。

  『吐雲無有盡』,吐雲就是出現。出現什麼?底下講的,可以說是自性性德圓滿當中出現的。

  『十方佛影於中現』。說十方,當然包含了三世,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都在這個摩尼寶珠圓滿當中顯現出來了,這個形相非常希有壯觀。讀《華嚴》,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它表法的義趣,我們才能真正得受用。十方佛,一切佛,我們要曉得那個「佛」的含義,佛是智,佛是覺。

  這個是普通的佛學常識,我們四眾同學都要知道。人家要問你的時候:你們學佛的人,佛是什麼?你要能講得出來。佛是釋迦牟尼佛,古印度時候一個王子。這個不行,這個坐實了,引不起人家興趣。你要把「佛」這個字的本義說出來,佛是什麼意思?佛是古印度的梵語,它的意思是智、是覺;智是體,覺是用。在中國文字裡面找不到這樣的字匯來翻,所以用音譯。

  這個智有三種,覺也有三種。智,第一個是一切智,第二個是道種智,第三個叫一切種智,這個是「佛」這個字的體。一切智是知道宇宙之間一切法的總相,總相是空相。所以一切智是知空,道種智是知有,一切種智是知道空有是一、空有不二、空有無礙。佛門裡面常講「萬法皆空」,這個是一切智;萬法皆有是道種智;《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是一切種智。所以佛是智的意思。

  智起作用就是覺悟,覺也有三種:一個是自覺,自己覺悟。第二個是覺他,自己覺悟之後一定要幫助別人覺悟。主動幫助別人覺悟,這是大乘;別人來請教你,你教導他,幫他覺悟,這是小乘。大小乘差別就在此地。小乘是你來找我,我才教你;你不找我,我不教你。大乘菩薩,你們在《無量壽經》讀到了,做眾生不請之友,眾生不找你,主動去找別人,這是大乘,是覺他。第三種叫覺行圓滿,這個很難。自覺,阿羅漢、小乘人自覺,覺他是菩薩。當然你自覺之後,你才能覺他,自己不覺而能覺他,沒這個道理。所以覺他是菩薩,覺行圓滿是佛。

  由此可知,你要不發心覺他,你自己的覺悟是永遠不會圓滿,那是肯定的。世間法常講「教學相長」、「師資道合」,老師教導學生覺悟,學生資助老師覺悟,彼此是互惠的。這個從事於教學工作的人能懂得,許多問題是因為學生問,你才覺悟;要沒有學生問的話,你永遠也迷惑,這一問就把自己搞清楚了。問了,自己答不出來,曉得自己還不行;問了,就有的時候能答,智慧開啟了。不能問的時候,確實想不出這些問題。

  我們曉得到如來果地,那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是一切種智。人家問我佛是什麼?你這樣給他解答,他就會有興趣了。佛教不迷信,佛教求智求覺!十方佛跟一切佛就是一切智一切覺,在大圓滿裡面顯現出來了,這樣一講大家就好懂了,這個經文裡頭他講這些事情。

  大圓滿哪個沒有?大圓滿是什麼?是真心、是本性,我們講真心本性,一般初學的人還是不懂,還是搞不清楚。所以我們用最淺顯的言語,我說了五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牟尼,我們的心起心動念跟這十個字完全相應,智覺就在這當中顯現出來了。大智大覺是自性裡頭本具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外面學不到的,自性本來具足。

  現在我們的智慧、覺悟不能現前,什麼原因?錯用了心。我們今天的心不真不誠、不清不淨、不平不等、不正不覺、不慈不悲,我們用這個心,好了,這一來就把你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全部都障礙住。所以佛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不居功。

  你要問佛為什麼不居功?佛哪有功?沒有功,你自己本有的,不是我給你的。這是事實真相。你開智慧,智慧是你自性本具的般若。你自己的智慧德相不能現前,是因為你自己有煩惱,妄想分別執著把它蓋住了。今天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煩惱習氣斷掉了,是你自己斷的,佛並沒有幫助你斷;是你自己斷的,佛哪有功德可言!你怎麼成就的?你自己覺悟,自己修行,自己度自己的。《壇經》上說得好,惠能大師講的「迷時師度」,迷的時候靠老師,老師幫你糾正錯誤。「悟時自度」,悟了以後就自度了。

  迷悟的標准是什麼?是見性。沒有明心見性要依靠老師,老師的思想、見解、言行是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決定沒有過失,沒有錯誤,你跟他走不會走錯路。覺悟之後,到你自己明心見性了,不必老師了,因為你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行絕對不會錯誤,隨順性德了,不再隨順煩惱了。沒有覺悟的時候是隨順煩惱習氣,那個裡頭有過失;覺悟之後不再隨順煩惱習氣,完全隨順性德。

  性德是什麼?就是我剛才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的心跟這十個字完全一樣,性德,這個覺悟了。如果起心動念跟這十個字相違背,你在迷,你沒有覺悟,沒有覺悟要跟老師。老師在哪裡?經典是老師。所以佛常常在經上教導我們受持讀誦、依教奉行、為人演說,這就是跟著老師走,自己沒覺悟。

  真正覺悟之後經典不要了,要這些干什麼?這個大藏經是一堆廢紙,你自己思想的、演說的、動作的,那就是活的三藏經典。你把它記下來的時候,你跟經典對照對照是不是一樣的?確實是一樣的。佛是自性起用,覺悟的人明心見性也是自性起用,佛佛道同!所以佛稱如來。如來是什麼意思?今佛如古佛再來,一樣的,沒有兩樣,所以叫如來。

  『神通變化靡暫停』,靡是沒有,就是神通變化從來沒有停過的。為什麼沒有停過?佛的神通變化完全是恆順眾生,隨心應量。眾生的心從來沒有停過,眾生的妄想沒有停過,眾生的分別沒有停過,眾生的執著沒有停過,佛的神通變化怎麼能停?佛的神通變化不是有意的,要有意,他是凡夫,他就不是佛菩薩了。他沒有意思,完全是跟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就有應。那個感有變化,應也有變化。這個感是善的,佛應的是善的;感是惡的,佛應的是惡的。

  這個話怎麼說?眾生造作五逆十惡,墮三途地獄。我們要問:三途地獄境界是不是佛變化的?我說佛變化的時候,怕人聽錯會意思,那佛不是好人,他變地獄讓人受罪。這個佛是自性,是自性變化的。所以三途地獄是不是真如本性?是,一點都沒錯!自性為什麼變得這麼恐怖?這麼恐怖是你自己變的,隨你的心念所轉的。就像水一樣,心平的時候水平靜的,心極不平靜,那個水就大風大浪,就這麼個意思。大浪、小浪、平靜都是你自己變的,自己變自己受,怎麼能怪別人?那叫佛性,這個叫隨心應量。

  所以我們要想境界好、境界殊勝,我們就懂得了,從哪裡修?從心性上修;換句話說,從念頭上修,決定不許可自己有一個不好的念頭。念念都善,念念都清淨,快樂!真有受用。久而久之你能夠保持住,你就會開悟,智慧能現前,真的像《般若心經》上所說的「度一切苦厄」。不但六道的苦你不受了,九法界裡面的苦你也不受了,真的超過了。你要問為什麼會超過?你明白了,你覺悟了,你了解它的事實真相。

  三途、六道、九法界就像《金剛經》上講的「如夢幻泡影」,覺悟的人在這個境界裡頭不動心,他不會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你說他多自在!所以叫「游戲神通」。他到世間來干什麼?幫助眾生覺悟,除這一樁事情之外,沒有第二樁事情。這一樁事情就是《法華經》上講的「一大事因緣」。這一大事因緣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個世尊在《法華經》上講得很清楚,所有諸佛如來、菩薩們、聲聞、緣覺應化在世間,就是這一樁事情,自己沒事,這是說真話。連生死都沒有,他還有什麼!所以看那個迷而不覺的人很可憐,貪生怕死,患得患失,他不知道事實真相。

  《般若經》上,《般若》是佛經最大的一部經,六百卷。《華嚴》八十加上四十,除了重復的部分,九十九卷。《大般若經》六百卷,比《華嚴》多上五倍,那六百卷經講什麼?我讀了之後得了一個結論,九個字: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六百卷《大般若》佛說了二十二年,就是給我們講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在這個裡頭患得患失,你說多可憐,叫「可憐憫者」。它如果真的是有,真的不空,真的有所得,你在裡頭患得患失,那是應該的。佛要說是可憐憫者,佛講這個話太苛刻。那是不應該的,它是夢幻泡影,這個真的是錯誤了,完全錯了。可是真正覺悟過來的有幾個人?這首還沒講完,後頭還有一句。現在時間到了,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選自淨空法師專集

 

上一篇:淨空法師:生死事大—輪回路險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自己主宰自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