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習佛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明白宇宙人生的真實道理。一個人在生命當中,他會出現種種安樂的果報,比如說富貴、長壽、莊嚴,乃至來生能夠往生淨土,他會出現安樂的果報,這當中一定有他的道理。反過來說,一個人在生命當中會出現痛苦,他會出現貧窮、卑賤、丑陋,乃至於來生到三惡道去,這當中也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當我們能夠掌握痛苦跟安樂的真實道理,我們就能夠對生命產生正確的改變,所謂的離苦得樂。
生命的真實道理,應該是什麼相貌呢?我們可以簡單地作一個理解。簡單地說,生命的相貌就是一個無止盡的水流,它的相貌是相續而變化的。主導這個生命的水流,有二種的力量:第一個力量,是我們前生種種的造作所熏習的一種業力,我們叫作先天的力量,這個先天的力量,可能是善良的,也可能是邪惡的。所以在我們的生命水流當中,我們不可以否認:的確有前生的力量在影響著我們。我們前生所留下來的這種等流勢力,對我們的生命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是一種先天的力量。第二個就是我們後天的努力,我們開始修學佛法,透過佛法的修學,創造一種清淨的力量,來扭轉、改變前生的力量。所以我們對生命的了解就是:生命的水流是由先天的力量跟後天的努力,這二種力量的結合。
這當中,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了二個選擇:第一個,我們放棄努力,我們內心當中就是心隨妄轉,我們完全由前生的力量來主導我們。我們遇到人事的因緣,該起煩惱還是起煩惱;你在過去的因緣當中,會造作什麼業力,你還是造作什麼業力;那你應該受什麼痛苦,還是受什麼痛苦:這個叫作「流轉門」,你的生命會在這種流轉的力量當中,不斷痛苦地重復,歷史重復。因為你沒有作出改變,你會被過去的力量牽引著,產生一種惑業苦的惡性循環。第二個,我們想要產生一種新的力量,來扭轉這種過去的力量,這個時候叫作不隨妄轉。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產生一種清淨的力量,把過去邪惡的力量慢慢地消滅、把善良的力量慢慢地增長,這個時候我們進入到一種「還滅門」,所以我們基本上是有二種選擇。
當我們選擇今生要做一些努力,來扭轉過去的力量,那應該怎麼努力呢?在本論當中,它提出了三個重點:第一個,你要確定你生命的目標。你到底希望你的生命,有什麼樣的結果?你要先把你的結果訂出來──「我要成佛」,成佛當然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這個事情太大,我要先往生淨土。怎麼往生呢?我今生必須有一些戒定慧的功德、有念佛的功德,你必須給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我們講的──「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當我們生命有一個目標以後,第二個,你要培養一個正確的觀照力。我們都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當中,都不是非常平靜,因為我們內心有一種先天的力量,我們過去有很多很多煩惱、妄想的力量累積在心中。我們雖然確定了目標,但是當我們要趨向目標的時候,會打很多很多的妄想,給我們作錯誤的引導。所以我們必須有我空、法空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地來化解心中的妄想。你不能有一次的錯誤,妄想它會用不同的相貌來引導你,告訴你放棄努力,告訴你往錯誤的方向去。你必須每一次都要很正確地觀察「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來化解你過去所留下的這些妄想,這就是破除遮障。當我們有觀照力、有目標以後,能夠破除遮障,這樣還不夠,要實際地付諸行動,就是六波羅蜜的修學。本科的「彼入因果」,就是告訴一個菩薩:當我們已經具足了目標,而且也正確地開始化解心中的顛倒妄想,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彼入因果」就是勸勉菩薩要付諸行動,實際地透過六度的修學,來積集我們成佛的福德、智慧二種資糧。在這一科當中,它是講到「作意」,就是說我們要修學六度之前,你必須產生三種的心理准備:第一個是「愛重作意」,第二個是「隨喜作意」,第三個是「欣樂作意」,三種作意。這個都是我們在修學六度之前,應該要具足的三種心理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