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界法師:印祖開示念佛方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正示念佛方法

    【知汝不知淨土宗旨,當依「一函遍復」所說,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勿用觀心法門,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較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淺之得一心,深之則得三昧。】
              
                      — 復楊炜章書  —

  
    這一段是講到我們念佛, 一個攝心的方法怎麼栽培?怎麼能夠執持名號到一心不亂?就是栽培念力。先看第一段。


    「知汝不知淨土之宗旨,當依『一函遍復』所說,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汝」就是這個居士,這個居士他問印祖。印祖說:你不知道淨土修行的方法,你應該依止 「一函遍復」。印祖因為後來慢慢出名,很多人寫信問他問題,有關淨土的問題,他就怎麼辦呢?就把整個淨土的修行法要,寫成一篇文章,只要有關問淨土的,他就把這篇文章寄給他。一函遍復,以一函來普遍的回答一切的淨土問題。這個一函遍復當中,所說的要「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就是信願持名三種資糧。

   「勿用觀心法門,當用攝心念法。」這個地方要注意,這個觀心法門,在現在的佛教界倒是比較少。但是我們看蕅益大師的時候,明朝、清朝的時候,倒是蠻興盛的。這怎麼回事呢?就是禅宗也念佛,他也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念完了以後,他就去回光返照、去思惟:念佛是誰?就是說:我怎麼能夠念佛呢?那個能念的那一念心是怎麼回事呢?這本來面目是怎麼回事呢?他就從念佛了以後,探本求源,去觀察能念的那一念明了心,這個就是觀心法門。當然他主要是找那個不生不滅的心,從那個地方去契入。這樣子的話,因為他念佛當中,沒有一種歸依彌陀的心,也沒有往生的願力,所以這樣子念佛,是不能夠成淨土,他的目的是要去思惟:念佛是誰。換句話說,他的所觀境是能念的那一念心,這個地方不同。我們平常的攝心念法,所觀境是佛號,是去觀察所念的佛號,一句彌陀念誦聽,所以這個地方又不同,我們要抉擇出來。

    到底什麼是攝心念法呢?印祖在第二段就說。「《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 『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他先引用《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講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那一章裡面講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成就三摩地,這個是一個最殊勝的方法。這個地方的重點,能夠得三摩地,就是「都攝六根」跟「淨念相繼」,一個是專注的力;一個是相續力。印祖解釋什麼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看什麼是「都攝六根」?

   「念佛時,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這個「都攝六根」,就是以一句佛號來收攝我們的六根,我們凡夫的六根它就是心光外洩的,眼睛攀緣色塵,耳朵攀緣聲塵,乃至於意根攀緣法塵,就是這個十八界,都是有漏的十八界。現在要用一句佛號把六根攝住,怎麼攝呢?印祖說有三個次第:第一個,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念從心起,這個佛號從你這一念的信心跟願力的心、歸依彌陀的心,從你的心中生起來,從你這一念明了心當中,把它創造出來;然後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聲音從口裡面吐出來,最後音從耳入,從耳中聽回去。這樣子「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

    不過這個地方要注意,「清清楚楚」這四個字不要忽略。很多人讀印祖《文鈔》「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聽得清清楚楚」,「清清楚楚」這四個字就是忽略了,念佛的時候只求快、只求多,隨口溜過,這就不對了。這三根呢,心口耳三根攝住了以後,其它的,眼睛就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都攝六根。這個地方就是講到一句佛號都攝六根。

   『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較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你這樣子念呢,雖然說不能完全沒有妄念,但是跟一般不攝心的人來說,妄想少很多了,心中清淨多了,叫「淨念」。

    「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淺之則得一心,深之則得三昧。」這個是講功德。如果我們能夠「淨念相繼」呢,慢慢慢慢就可以把這個心收攝起來,「淺之得一心,深之得三昧」。這個一心跟三昧,其實在唯識學來說,一心就是三昧。因為三昧一定是心一境性;心一境性一定是三昧。不過印祖以淺深來說,或者我們是說「一心」,就是就著「事一心不亂」,伏除見思,這個深一點,就是「理一心不亂」,破無明,這個量也可以這樣子抉擇出來,以事一心跟理一心來抉擇。這個是講到念佛的方法,就是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所謂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上一篇:淨界法師:我怎麼知道我自己信願具足呢?
下一篇:淨界法師:冥冥當中很多的災障,阿彌陀佛的名號已經把它消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