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要盡忠死了要守墳, 許世友將軍的神秘的葬禮, 幾曾回首。
為了土葬, 不肯進京治病。
1985年10月22日,一代名將許世友在南京軍區總醫院八病區告別了塵世,享年80歲。
北京醫療條件那麼好,許世友為何不願去呢?當時,許世友就十分清楚自己肝癌的凶險,他怕到了北京,就回不了南京,更回不了他的新縣老家,那麼,又怎麼能實現他死後土葬的願望呢?
對承辦許世友的喪事,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示,均未涉及遺體究竟是土葬還是火化?當時除少數落後地區外,全國都禁止了土葬。南京軍區的上上下下都知道,許世友遺體的處理是特殊的、例外的。
那還是在1956年,在中南海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期間,中央領導默默地傳閱著一份關於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實行火葬的《倡儀書》。
當時,在這份《倡儀書》後面簽名的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康生、劉少奇、周恩來、彭真、董必武、鄧小平……
不久,中共中央召開八大。當《倡儀書》傳到許世友手中時,他不僅沒有簽名,還找到毛澤東,表示自己對火化的不理解。
許世友是個出了名的孝子。這一點已聞名四鄰。而每當許世友自己做錯事,他便會跪在母親面前,痛哭流涕認錯。
許世友自參加紅軍後,睡夢中常常因思念母親而淚流滿面。他的部隊兩次路過敵占區的家鄉,他都冒險回到家中探母。1952年許世友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他請假回家看母親。此時,離他1932年那次回家,母子二人已經有20年沒有相見了。
那天,許世友翻身下馬,見自家的門口走著一位老婆婆,一身褴褛,灰白的亂發猶如一堆亂草窩,腳上穿著露出腳趾的破棉鞋,身上背著一捆柴,許世友在那蒼老的臉上尋找著20年前的記憶,卻面目全非。還是母親認出了兒子:“你是友德娃吧?”
“娘,我是友德啊,許世友“撲通”一聲,跪倒在老人家面前,母子抱頭痛哭。許世友為母親擦擦眼淚,站起身,從母親那弱小的肩頭卸下那捆樹枝。他想到自己年邁的老母至今還過著這種艱苦的日子,實在有愧,便又“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面前,母子倆再次抱頭痛哭了半個小時。
“友德娃啊,你大老遠來家一趟不容易,俺替你燒水喝,。”許母顫顫地起身,回屋裡燒水。而跪在地上的許世友沒有母親的發話,就一直跪在那裡。
活著要盡忠死了要守墳。
1957年冬天,這時已是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他又一次回家。此時,許母已是78歲高齡。那天許世友到了家許母正在喂豬。許世友在她的背後輕輕地喊了一聲:“娘,俺回來看你了。”
許母回頭,滿是皺紋的臉上笑出了一朵花,然而,那朵“花”很快沒有了,她說:“友德娃啊,俺已是78歲的人了,俺母子倆是見一次少一次了。”她雙手顫抖著,抱著許世友痛哭起來。
許世友這位全國聞名的將軍,在母親面前卻像個孩子,他伴隨著母親,嗚嗚地哭。
1959年許世友探親,許母已經作古。許世友跪在母親的墳邊,喃喃自語:“娘,忠孝難全,你老人家健在時我未能服侍你,我死後,一定來為你守墳。”
1979年10月22日,許世友決定死後回到母親身邊,他有了土葬的想法。於是,他給大兒子許光寫了一封信:
許光:
郵去現金伍拾元整,用這筆錢給我買一口棺材。我死後不火化,要埋到家鄉去,埋到父母身邊,活著精忠報國,死了要孝敬父母。
我今年74歲了,身體很好,活到八九十歲,也只有十多年了,你們可以先作准備。
許世友, 10月22日。
1985年剛過了元旦,許世友交代秘書給黨中央寫了報告,說自己來日不多,對組織別無他求,要求黨中央在他死後實行棺葬,理由是自幼參加革命,報效生母不足。活著盡忠,死了盡孝,葬在老母墳邊以盡孝道。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將軍的病情一天天地惡化,他經常在朦胧中詢問報告是否有了回復。
許世友要求棺葬的報告送到北京,中央領導和中央軍委領導傳閱,全國解放後,除了任弼時、毛澤東沒有火葬,誰有這個膽量要求土葬?誰也作不了這個主。最後,報告送給了鄧小平,請他拍板。
一紙通行證司令魂歸鄉。
鄧小平最了解許世友,他瞻前顧後,最後感到許世友畢竟是許世友,全中國只有一個,便在報告上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10月26日上午,中顧委副主任王震受鄧小平委托來到南京軍區,鄭重地傳達了鄧小平的意見。他說:“許世友在60年的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鄧小平同志簽的特殊通行證,這是特殊的特殊。”
王震一連說了七個特殊,這在當今中國領導層中,誰能有這種評價和待遇呢?鑒於鄧小平對許世友的這些高度評價,誰還能提什麼意見呢?
10月31日下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南京向許世友遺體告別時,剛剛還是萬裡無雲的天空瞬間突變,電閃雷鳴,持續了20分鐘後,天空又是一片晴朗。有人神秘地說:“老天爺哭了,它這是為許司令送行啊."
棺木的原材料,是廣州軍區司令員尤太忠派人到廣西的原始大森林裡采伐的楠木。南京軍區工程機械連在10月22日來到了萬山之腹的許世友家鄉新縣許家泵的墓址,開挖墓穴,迎候老司令魂歸故鄉,歸依高堂。
許世友土葬的消息並沒有公開。靈柩歸故裡的日期只在極少數高層人物的掌握和籌劃之中,越發將許世友的葬禮搞得神秘化,人們都在暗地裡竊竊猜測。
11月7日晚11時,護靈柩的官兵們突然接到整裝出發的緊急通知,擔負護送靈柩的負責人、南京軍區副參謀長范志倫在11月8日零點整時舉起右手,用力一揮,朝靈柩車隊低聲命令:“出發。”
11月9日凌晨車隊抵達新縣許家泵。由於事先沒有通知任何人,車隊抵達時又是半夜時分,所以,沒有任何人迎接,一切都是悄悄進行的。
許世友靈柩到達墓地時,早已等候在此的工兵官兵們忙開了,除了鐵鍬鏟土的聲音,四周靜得出奇。
東方終於露出一絲魚肚白,千山萬嶺披上彩霞之際,隆重而又秘密的特殊葬禮終於順利完成,我們的老司令許世友同志終於入土為安。從此,猶似唐詩宋詞中描述的青溪繞田的小山村增添了一景:英雄許世友之墓。
許世友的墳茔緊靠著父母的墓穴,了卻了他“死後盡孝”最後的心願。墓穴坐落在青山綠樹叢中,卻沒有任何的修飾,當時中央規定,不許設墓碑。可是,由於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反映,一年後,由王震出面提出,為許世友豎了一塊高高的花崗巖石碑,著名畫家范曾手書七個大字:許世友同志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