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淨業三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淨空法師講述 了因輯錄,傳淨居士校正 一九九七年澳洲淨宗學會講話(第三日)
1、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2、佛法是孝道與師道 3、淨宗三歸—阿彌陀佛·無量壽經·觀音勢至菩薩 4、守法—做眾生榜樣·學吃虧·不為己 5、覺是佛法·迷非佛法 6、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7、淨宗五科—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
光陰過得很快。這一次到澳洲來,今天是最後一次的聚會,前面兩天實在說,我們有說不盡的言語,也有說不盡的叮咛囑咐,雖然時間很短,講到的東西不多,總希望大家能夠細心去體會,在經教裡面去尋求。佛的經典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如果我們誠心去祈求、體會、奉行,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世俗一般人所講的,佛菩薩對我們的保祐,就在此地。由此可知,佛法裡面沒有迷信,它有理論、方法,教導我們怎樣去修學。
1、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修學淨宗,我們特地將淨宗主要經典裡的開示,節錄出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作為我們一生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的原則。這些原則必須要遵守,才算是世尊的弟子、阿彌陀佛的學生。第一個科目是從《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節錄出來的“淨業三福”。因為時間不多不能夠詳細講,但是我看到會場裡有這一套錄音帶,過去曾經講過。三福非常重要,世尊在這一段經文的末後特地告訴我們,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這句話份量非常之重,三世諸佛是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當中修行成佛的人不曉得有多少啊!當然他們修行成佛不是用一種方法,所謂法門無量。大乘經上常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那一個法門都能成佛,可是在眾生根性上來講,那就不同了——有利根、有鈍根。這一切法門有契機,有不契機的;契機的很適合我們修學,不契機就是對我們現前生活,有很多不方便之處;契機的我們修學很順利、很容易,若是不契機我們就感覺到很困難,凡是感到困難的我們應當捨棄,一定要選擇非常適合自己的法門。這個如同在學校念書,選擇科系一樣,那個科系我們很有興趣,也有能力修學,那就很容易了;如果選擇一個科系跟自己的興趣不相符,那麼你修學就非常困難。所以佛的無量法門,正如學校裡面安排的科系一樣,任憑你去選擇。選擇的條件:要適合自己的程度,適合自己的興趣,適合自己的生活,與自己的生活工作不相妨礙,不但沒有妨礙還有幫助,修學就更順利了。這是我們選擇法門應當知道的一些條件。
三福這三條,佛說是一切諸佛淨業正因,換句話說,無論你修學那一個科系,這三條叫作“共同科目”;無量法門裡面,這三條是大家必修的課程,非常重要。像蓋房子一樣,無論你蓋的是那一種樣式,這是打基礎打地基,一定要很穩固、很堅牢,這個大廈你才能建成,所以這三條我們要特別重視。
2、佛法是孝道與師道
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我們一定要做到,我們真正做到了,我們學佛、成佛基礎就打下去了。假如你做不到,你研究的佛法,就成為世俗人所講的佛學——把它當作一種學問來研究,這與你自己的生活、修持,甚至了生死、出三界都沒有關系啊!所以一定要認真、確實的把它做到。佛法是孝道,大乘戒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從孝順父母擴大到孝順師長,孝順一切眾生,要有這樣的心量。所以“孝”這個字,可以說是把整個佛法都包括了。‘孝養父母’,‘孝’是覺悟,就是自性覺;覺悟之後表現在生活行為上就是‘養’。
大家曉得中國文字,是高度智慧的符號,讓我們看了這個符號、圖形就能覺悟,這個很了不起。中國文字的結構有六個原則(六書),‘孝’這個字在六個原則裡面叫做會意——看這個符號,體會裡面的意思。孝這個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這兩個字合起來變成一個孝字,它的意思就很明顯了。老是上一代,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子是下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這叫孝。西方人講“代溝”,有代溝這個孝就沒有了。西方人常常問我:你們中國人,幾千年的老祖宗根本就不認識,為什麼過年過節還要去拜他?是孝道。你想想看:幾千年的老祖宗,我們還紀念他、不忘他,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盡孝的道理?古時候的老師我們都尊敬他,現在教我的老師,你怎麼會不尊敬?儒家跟佛法的教學就從這個地方扎根,這是大根大本。所以要懂得孝這一個字,就是佛法,特別是大乘經典裡面講的“真如法性”盡虛空遍法界。這個整體就用這個符號來代表,我們有這樣的認識,你對這個孝才真正有所體會。
然後怎樣把‘孝’表現在我們的生活、做人處世方面,那就是‘養’;養是奉養,我們從狹義的方面來說,是養父母之身。父母生我們、養我們這個恩德很大,父母年歲大退休了,我們有義務照顧他們,正如同我們在嬰兒的時候,父母關懷照顧我們,我們要回饋、回報,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這是養父母之身,算不算盡孝呢?不算。諸位要曉得,能養父母之身的,禽獸裡有烏鴉(反哺);那小烏鴉會喂老烏鴉,它也懂得養它的父母啊!人要不懂得養他的父母,那連畜生都不如!所以這個並不能算盡孝,真盡孝還要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願。父母對兒女他期望的是什麼?我們有沒有做到父母的願望,這一條很重要啊!
古時候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育,父母希望子女的不是升官發財,與現代人觀念不相同,都希望子女能夠做聖做賢,有道德、有學問對社會大眾有貢獻,所以立功、立德、立言這是父母的光榮,父母才有面子,父母才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我們有沒有做到呢?有沒有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呢?
學佛之後,父母的願望就不一樣了,做聖做賢還不夠,應該怎麼樣呢?做菩薩做佛啊!你做了菩薩,菩薩的父母;你成了佛,佛的父母,那又不一樣了。如果我們做不了佛、菩薩,這個孝就沒有盡到圓滿,就有缺陷,這個要懂得。什麼人把這個孝字作到最圓滿呢?成佛孝字最圓滿。等覺菩薩還欠一分,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的孝道就不圓滿;由此可知這個三福是真實的基礎。
你要是真的學佛了,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立刻會想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老師跟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是什麼?我們有沒有做到?經上常講:佛菩薩是九法界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表率,做個好樣子呢?我們的思想、言語、造作,對社會大眾有什麼樣的影響,如果說是不好的影響,決定不能做。‘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果不是深入大乘經藏,你不知道在生活當中從那裡做起。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父母的兒女多了,我們做兒女的人,兄弟之間不和,父母就憂慮、難過,這就是不孝啊!兒女長大後,各人都成家立業,娶妻生子,妯娌不和,父母操心,那也不孝啊!年歲小的時候,上學讀書不用功,父母操心,不孝啊!在學校裡不聽老師的話,天天跟同學打架鬧事,這都是不孝。
所以諸位想想,這個孝字涵蓋了全部的佛法,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無非就是把這個孝道,詳詳細細為我們講清楚而已。我們存心、立命,我們處事、待人、接物,都應當依照佛在經典裡面所說的這些教誨去做。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一定要做到;佛不許我們做的,我們決定不做,你才算是盡孝,才算是真正‘奉事師長’。師長不是教你天天對他畢恭畢敬,對他供養;不是的,師長對你的教誨,你要認真去做到。所以佛法是孝道與師道,老師教你怎樣盡孝,父母教你怎樣事師(侍奉老師),這兩個人相互的教導,這個人才能成就,這是根本的根本。佛法從哪裡學起?就從這兒學起,從淨業三福學起。
具體說明孝道的,就是佛門裡的《地藏菩薩本願經》,稱之為佛門的孝經。過去我在每一個新道場建立時,我講的第一部經一定是《地藏經》。我們有了地,才能發展,才能工作;土地是有了,更重要的是心地,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心理建設,《地藏經》就是幫助我們心理建設。從這塊土地聯想到我們的心地,心地要真誠、清淨、平等、慈悲。整部《地藏經》實在就是講這四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們仔細去看看。
中國的大乘佛教非常有道理,是高度的智慧,以四大菩薩來代表佛法的修學,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薩,第二位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所代表的就是孝道的發揚光大,稱為大慈大悲,把我們的孝道發揮到能孝順一切眾生。我們與人相處還有自私自利,還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這就是大不孝啊!是對老師大不敬;這哪裡是學佛呢?學佛的人對任何人真誠,那個人欺騙我,我對他還是真誠,這才算是個學佛的人。
過去的老法師之中,道安老法師我跟他有一段因緣。他辦大專佛學講座,請我去當總主講,我們在一起合作有三、四年的時間,這個老人讓我佩服——沒有私心,沒有嫉妒,稀有難得啊!大專講座上課的時候,聽我講課的,差不多有四百多個學生,老法師上課的時候,只剩下三、四十個學生;太難看了,他不介意我卻覺得很難過。我的課排在上午,他的課排在下午,學生中午上完課,吃完飯都跑掉了,下午上他的課時剩下沒幾個人。於是我跟老法師說:“我們兩個人的課調一調,你上午我下午。”調好之後,上午上他的課時,學生不來,到下午上課的時候學生又滿座了,真是沒有法子啊!但是老法師始終不介意,這真是難得,不容易啊!
還有一次,我去看他的時候,有一個人從他房裡出來,他問我說:
“某人你看到了嗎?”
我說:“看到了,剛剛出去啊!”
他說:“他今天又來騙我。”他常常騙老法師的錢,今天又來騙錢。
我說:“那你給他了沒有呢?”“我給他了。”
了不起啊!那個騙他的人以為老法師不曉得被他騙,那裡知道老法師清清楚楚。清清楚楚你騙他,還給;這個了不起!在老一代法師當中,只見到這一個人,我很佩服,他並不胡塗、不迷惑顛倒,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他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
三福裡面第二條:
‘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由此可知‘受持三歸’的基本條件是,前面第一福做到了,才有資格接受佛的教誨。佛法今天為什麼這麼衰微?就是大家受持三歸,前面第一條沒有了,所受的三歸,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形式上受過三歸,實際上沒有了。問你受過歸依,從哪裡歸?不曉得。你依什麼?不曉得。胡裡胡塗受三歸,這個錯誤啊!‘三歸’我在新加坡詳細講過一次,好像是前年我們在黃金海岸,又詳細講過一次,留有錄音帶、錄影帶。這兩次的講演,現在都寫成小冊子,在台灣都印出來了,諸位要受三歸,必須把這兩次講演仔細聽聽;然後這個儀式我們簡單隆重的在佛菩薩面前宣誓,請三寶給我們做證明,我們真正發願歸依三寶。
3、淨宗三歸
歸依三寶,就是從今天起我發願正式做佛的學生,以佛為老師。你發了願做佛的學生,九法界的眾生,包括一些天神看到你,對你都尊敬。你是佛的學生,不是普通人,尤其你是阿彌陀佛的學生,那更尊貴了,一切諸佛如來都特別招待你,看阿彌陀佛的面子。可是,你要真的是阿彌陀佛的學生才行,如果是冒充的,那你就一文不值了。雖然佛菩薩不怪你,護法神會找你麻煩。護法神是警察,是執法的,祂對你不客氣,你是冒充的佛弟子你就犯法了。
所以我們淨宗同修的歸依,我特別把它落實在淨宗的教誨上。我們皈依佛以阿彌陀佛為老師;皈依法,以《無量壽經》為根本,這是淨宗第一經。佛在經上所說的我們要理解、要認識,還要牢牢的記住,要把佛的教訓在生活當中做到。我們總希望,自己存心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發願也要跟阿彌陀佛相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利益眾生,沒有為自己。阿彌陀佛教給我們,把無始劫以來的習氣、煩惱改正,經文裡面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很長的一段經文,都是說這一樁事情。那裡面就是五戒十善非常具體的說明,我們要懂得怎樣去做,依照佛的教誨依教奉行;真的依靠就真的有益啦!
僧寶,我們取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榜樣——菩薩僧。這兩位大菩薩代表的是什麼?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慈悲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關懷、愛護和幫助;這裡面沒有條件就叫作大。對於一切人,一切眾生,我們要關懷他、愛護他,他有困難,要幫助他,這就是觀音。你能夠常常存這個心去待人、接物,你就是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代表的是高度的智慧,處事、待人、接物絕不感情用事,依理智不依感情,就叫大勢至菩薩。大慈大悲是以智慧為基礎,不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毛病就多了,所以它是理性的。我們歸依三寶意義在此地,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歸依處。所以淨宗的三寶,落實在‘阿彌陀佛、《無量壽經》、觀音、勢至’之上。我們是凡夫,沒有依靠總感覺得很空虛,你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些方法,你真正得到依靠,所以從迷惑、顛倒、錯誤,回過頭來依靠三寶,這是你真正歸依了。
4、守法—做眾生之榜樣
‘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兩句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守法”;不但要守法,而且要做社會大眾的楷模。佛的教誨我們不能違背,要遵守;國家的法令規章,地方上的風俗習慣,我們都要遵守,跟大眾才能和睦相處,才能夠感化一切眾生。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一切的作為,自己要常常想一想,可不可以作為社會大眾的榜樣。
昨天我舉了一個例子,現在人貪心都很重,無論從事那一種行業,總想盡方法少繳稅。這是不是我們應該做的呢?不是的。我們是佛弟子,要守法,我們有納稅的義務,如果想盡方法,找法律漏洞,可以偷稅少繳一點,我們就不是佛弟子了,我們就不守法了。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在路上可不可以隨地吐痰?可不可以隨便丟紙屑?我們這樣做,能夠為社會大眾做榜樣嗎?你能有這種警覺心這就是歸依,你回頭,你覺悟了——這種不好的行為會影響社會,我們決定不做。
我們對人真誠,絕不欺騙任何一個人,我們願意吃虧、上當也不必辨別,就像道安老和尚一樣,明知被人騙了照樣給他,也不說一句話,自己心安理得。他騙我為什麼不去騙別人呢?你要去想這個道理。騙我,我有能力給他,布施給他,我們做好事。就在這個境界,這個環境當中,把自己的貪、嗔、癡、慢、疑磨掉。你沒有這些境界,你修什麼?這就是修行,這就是功夫!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啊!修行在哪裡修?就在這個地方修。一點虧都不肯吃,你修什麼行?一點虧都不肯吃,說實在話你就有堅固的分別、執著;這個不能打破,無論你修學那個法門,修得再好,給諸位說都是修世間法,都是在搞六道輪回。
5、覺是佛法·迷是非佛法
所以大乘佛法特別是宗門裡頭,常常勘問(口試)初學的一句話:“哪一法是佛法呢?”你們想想:哪一法是佛法呢?反過來再問:哪一法不是佛法呢?佛法與非佛法差別在那裡,你要搞清楚。覺悟了,一切法皆是佛法;沒有覺悟,一切法都不是是佛法。沒覺悟,你還迷惑顛倒,再問你:哪一法是佛法?沒有一法是佛法,《大方廣佛華嚴經》也不是佛法。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蓮池、蕅益大師所說的,你念佛功夫再好,念得“風吹不透,雨打不濕”,後頭給你下個評語:“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呢?不能往生,依舊搞六道輪回。所以不覺悟,一天十萬聲佛號也不是佛法,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
佛法改變我們的觀念、想法。起心動念想自己。錯了,那不是佛法;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想整個社會安全,那一切法都是佛法。我常說的你每天喝水、穿衣、吃飯,沒有一樣不是佛法。你覺悟了嘛!覺悟的人為一切眾生,迷惑的人為自己,迷、悟的樣子就在這裡。起心動念還為自己;不行。為什麼不行?佛給我們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現在為什麼變成眾生?你現在為什麼搞六道輪回?佛告訴我們:六道是從執著發生的;十法界,是從分別裡面發生的。換句話說,你能破執著,六道就沒有了,你就出三界;你能夠把分別破除,你就出十法界就入一真法界了。一真法界是《華嚴經》上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佛的境界(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一真法界)。所以起心動念有我,你的我執怎麼能破?
大乘佛法“破我執”比小乘高明。大乘法佛教我們,起心動念為眾生不要想自己,久而久之養成一個習慣,念念都為眾生、利益眾生、念念為眾生造福,把自己就忘掉了。這的確是個好方法,不想自己,只想別人,“我執”不知不覺的就沒有了。換句話說,不知不覺你就脫離三界六道了。這個法子妙極了!再加上你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那怎麼會不快速呢?成佛快得很呢!成佛,就是成就圓滿的智慧、德能、道理一定要懂,方法一定要知道;道理懂了,方法明白了,後續的問題,我自己應該努力去做。這真正是快速成佛之道啊!
如果你要問:“我這樣做法,在這個社會上不是處處都吃虧、上當?別人都為自己,我為他,他又不為我,我怎麼可能做這個傻事啊!”你要是這個想法,那你真的就傻了,不是別人傻;你真肯做了,你就得大自在啊!佛在經上所講的那一些果報,你真的就得到了。對佛要有信心,要勇敢的去做,我跟大家講話,斬釘斷鐵完全肯定,沒有一絲毫疑慮。為什麼?我做到了。佛在經上所講的,我的老師教導我的,這幾十年當中,我所做的兌現了,我現前得到什麼呢?大自在。
我常說:“這個世界上我最快樂。”
你要問:“快樂在哪裡呢?”
“我心裡面沒有憂慮、牽掛、煩惱,怎麼不自在?你們心裡有憂慮、牽掛、煩惱,你縱然是有錢、有地位,你都不自在。你的日子過得很苦,我的日子過得很逍遙、很快樂、很自在。”由此可知佛在經上所講的句句都是真實話,沒有一句假話,你為什麼不去做呢?為什麼要懷疑?不肯去做,因為不覺。套一句佛法的術語,就是業障深重啊!業障重要自己去消除,別人沒有辦法代你消除,佛菩薩也沒有法子。佛菩薩只能把這些理論、方法告訴你,你自己的問題,還需要你自己去解決。
6、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從三歸再提升到第三福,就是大乘菩薩修學的基礎。
“發菩提心,讀誦大乘,深信因果,勸進行者。”
大乘菩薩不但要自度而且要幫助別人,所以‘勸進行者’是主動的去幫助別人。這裡面‘深信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特別著重在“念佛成佛”的因果。我們可以從許多大乘經典上得到證明,《華嚴經》是念佛成佛最明顯的例子。《法華》、《楞嚴》、《楞伽》都不例外,各位仔細去觀察。所有大乘經上都告訴我們念佛成佛,這是我們學佛的基礎啊!我們要從這裡下手,從這裡學起。
7、淨宗五科—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
我們現在還沒有成佛,沒有成菩薩,沒有往生,這個肉身還住在這個世間,天天還要跟大眾接觸,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社會的現實,佛教給我們六個原則,就是‘六和敬’。這一次台灣印的六和敬,林居士帶了幾套回來,希望鑲成金框,我們常常看到警惕自己。‘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就是現在所講的建立共識,我們大家有共同的認識,共同的理想、目標,這樣能夠生活在一起,和睦相處;‘戒和同修’就是守法,家有家規,國有國法,道場有道場的規矩,人人都能夠遵守。‘身和同住,口和無诤,意和同悅,利和同均。’佛教給我們的六個原則,我們跟現前社會大眾相處一定要遵守。
‘三福’是個人修學的基礎,‘六和’是我們處眾的基本原則。如果我們都能做到,你在這個世界,無論在那個國家,那個地區,無論是那一種型態的社會,你是無往而不利,處處受人尊敬、歡迎。這個利益就不可思議!要確實去做,認真的去做,從這個基礎不斷向上,把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你一定要遵守三學、六度、十願。‘三學’是戒、定、慧,在《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這經題三學具足;不但三學具足,三寶也具足,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由此可知,《無量壽經》不可思議,希望同修們認真努力,我們這一生絕不空過,這是無量劫來真正難逢的因緣,這一生遇到了一定要珍重、把握,一定要成就。我的話就說到此地。
|
|
|
|
|
|
上一篇:夢參老和尚: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下一篇:淨空法師:三皈傳授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