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一生修苦—迦葉力踐十二頭陀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者,頭陀行第一」,這個意思很重要。「頭陀者,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抖擻」,或者叫做「淘汰」,抖擻是什麼?我們身上有灰塵的時候,抖一抖灰塵就抖掉,所以也是有淘汰的意思。「以十二行淘汰塵勞煩惱」,他這個十二行是苦行,實在講大迦葉尊者出生是富貴人家,在社會上很高的地位,是豪富人家子弟他來修苦行,來代表苦行。也就是佛在滅度的時候,教我們「以苦為師,以戒為師」,迦葉尊者是好榜樣。十二行者,這個地方說他這十二行,第一個「住阿蘭若」,阿蘭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寂靜處」,這個阿翻作無,蘭若是個清淨的地方,就是沒有吵鬧的地方,不會有外面環境干擾這個叫蘭若。在古時候大概噪音最大的,因為佛所活動地方都是在城外,他不在都市,都是在山林河邊,這些地方都是佛常常游化之處。所以在農村裡面,農業社會養牲口,牛叫的聲音最大,他以這個為標准。他們所住的地方,農村裡牛叫的聲音聽不到,這就很安靜,以這個為標准,這住蘭若。第二「常行乞食」,這是他們生活的方式,每天到外面乞食。第三「次第乞」,這平等的乞法,這一家布施供養你的這些飯,不一定它是一缽,有人只供養一點點,像一調羹供養這點,那你決定不夠,到第二家去乞,第二家還不夠,到第三家,佛允許你托七家。七家不夠,不可以到第八家,到第八家你就有貪心。如果說一家、兩家你夠了,你就不能到第三家。這是乞食的規矩,要守這個規矩,次第乞是平等。
  

第四「日中一食」,每天到外面乞食只有一次,托缽。第五「節量食」,所以佛法真正是平等法,佛法乞食,這托了一缽飯,是不是托來就吃?一面走一面吃那就很不雅觀,那人家就確實是輕視你。托,托完之後回到僧團,譬如在樹林下面就統統集合在一起,把飯混合在一塊,然後自己需要多少拿多少,節量食。所以真的,中國古人講「一缽千家飯」,那不是假的。你看看僧團裡頭常住,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釋迦牟尼佛一千二百五十六人,統統出去托缽,真的是千家飯,回來的時候會合在一起,利和同均。你托的這缽飯不錯,這個托得差一點,你看會合在一塊,做到利和同均,六和敬的僧團。

第六「過中不飲漿」,這個不能用午時,他這個午時不適當。過中是日中,要是午時,在我們中國十一點到一點都是午時。而且每天日中的時間都不一樣,要差幾分鐘,差三分鐘還是四分鐘,每天都有差距。在從前用日晷來量太陽的影子,看什麼時候日中。現在呢?現在天文台有發行的日歷,天文日歷,每天都記載得很清楚,今天日中是幾點幾分幾秒。過中不飲漿,可以飲水,不飲漿,漿是什麼?有沉澱的,像牛奶,我們中國人講豆漿,這一類東西有沉澱的。糖水可以,糖水不沉澱,蜂蜜跟水調起來它不沉澱,這個可以。過中一切會沉澱東西都不吃。
  

第七「著糞掃衣」,糞掃衣是什麼?人家衣服穿破了不要了,丟棄掉,你把它撿起來,撿起來它一定還有可以用的,把它拆開,破的、不能用的剪掉不要它,可以用的把它留起來,將來留的有那麼大的分量,再把它一塊塊縫起來,這就現在的袈裟。小塊的,你看縫二十五條衣,大塊的縫七條衣、五條衣。所以衣縫起來之後要去染色,不染色就很難看,它質料不一樣、顏色不一樣,染一染就相同就行了,染成咖啡色的叫染色衣。第八「但三衣」,印度那個地方是熱帶,它沒有四季,它只有一季,所以三衣就夠了。晚上在樹下打坐,這個三衣可以做被子蓋保暖,白天出去托缽的時候,托缽這是重要的一門功課,所以要穿禮服,三衣都要穿在身上。平常在團體裡面,聽經搭七條衣就可以了,工作的時候五條衣就夠了,一件五條衣就夠了,所以五條衣叫工作衣、工作服。第九「冢間坐」,冢是墳墓,到什麼地方去坐禅?到墳墓旁邊,讓你常常想到死,可以幫助你放下萬緣,放下貪瞋癡慢,他選擇這些地方坐。第十「樹下宿」,晚上休息的時候在樹下。第十一「露地坐」,在地面上坐。第十二「但坐不臥」,這是佛門裡面所講的不倒單,休息的時候是坐,打坐,沒有躺下來睡覺的。
  

「以斯苦行,掃除塵累,澄淨身心。迦葉年老,不捨頭陀。佛憫其衰,勸命休息。迦葉頭陀如故」。到年老的時候,佛勸他不必修這樣的苦行,可是迦葉依然不改,一生修苦行給同學們做好榜樣,大家看到他都會提起精神,認真努力去修行。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八十九集)2010/7/26 檔名:02-039-0089

 

 

上一篇:淨空法師:拈花微笑的公案
下一篇:淨空法師:不見世過,不搞輪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