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慈法法師:淨土法門的勝義菩提心與意樂菩提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土法門的勝義菩提心與意樂菩提心

慈法法師

菩提眼小組整理

錄音記錄:常馨 

2010年11月12日下午,建設辦、恆陽庵住眾和來訪居士雲集,准備聽師父開示。時杭州、上海兩地居士在道場正在進行正行功課六時修法念佛共修和般舟的實踐,初步體驗了念佛的喜樂、往生之意樂。杭州居士明敬對淨土實踐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了請法。

內容有意樂菩提心與勝義谛菩提心的修持,要門與弘願門的區別,隨意三昧五步格式觀察自性的細膩指導。時師父開示時很投入,聽眾隨聲入觀,人雖然多卻十分安靜,大快人心。講完後,大家感到精辟、實用,對淨土的實踐馬上就可以啟用與吃佛果的實踐。對觀察自性五步格式,有居士觸動很大,感到自己的所有感情被剝離了。正面面對人生,覺悟人生。明敬感到平時熏習師父講經後心智打開了,細膩實踐吃佛果是當下必行之要務,解決自己當下的問題,乃至於報眾生諸佛和師父之厚德,就不至於讓教言落於言辭。回來與眾共修,分享,實用,到位,深得法益。

——明敬記

 

居士:廣福寺六時修法,包括正行功課,穿插進去,我就發現這個作意是很重要的,作意喜樂然後就能喜樂相續,以前我也是羨慕那種功夫啊,但是前提沒有一個圓滿的緣起,開始沒有圓滿,後來還是有苦的東西,現在覺得這個作意是很重要的。

師父:對,它這個兩種菩提心中呢,一個勝義谛菩提心,一個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我們在凡夫心智中去生起的一種菩提道業,這種菩提道業呢,雖然不是了義,但它是最尊勝用,就是它最難得的作用,為什麼這麼說呢?它是針對凡夫的惡業與迷失,於凡夫的作業與迷失所折射出來的一種最尊勝的行為,最尊貴的行為。我們以前的作意都是習氣,向往啊、愛樂啊都是習氣,不管是貪嗔癡慢疑,不管是財色名食睡,你向往的是那個,那個叫卑劣迷失性,無明無奈,很多傷害的東西,就在那裡面產生了,我們怎麼有一個正行呢?跟這個就有關系了,作意很重要,作意很尊貴,如是遵行這個意樂菩提道業,那我們就會在世俗中做尊貴行者,它很尊貴很難得,這個就會給我們世俗的意業中帶來樂的東西,這個樂呢就是聖法財樂。同樣是世俗意業,世俗意業在這裡邊產生了一個聖行。那麼對勝義谛菩提心,我們碰撞的機會、步入的機會就很多了。說這是個基礎也不合適,但它畢竟是一個很重要的智慧行。一般的要作這種意樂,它一定要有作意,作意它一定要有毗婆捨那的修持,就是需要有一個正觀、谛觀、內觀。沒有內觀你是作不來的。所以隨著對究竟意樂的審視,就會有一個谛觀的善巧,谛觀,毗婆捨那是很有力量的一個修持,就是觀慧。觀慧成就了,就成觀慧智,就有智了,它就產生了力量了。這個沒有問題。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修持,隨時隨地,就像那五個步驟一樣,它隨時都可以運用的。你把它格式化,步驟化,每個格式一清晰,人就從這個格式中解放自己了。格式填滿一個解放一個,填滿一個解放一個,填滿一個解放一個。就像我們做磚一樣,做出來一個磚成形了,一燒制就可以用了,一燒制就可以用了。用上你就不再操那個心了。就起作用了,就可以支撐了。我們把這五個格式做得很清晰了,那就性在起作用了,起什麼作用呢?對,你觀察就知道了,因為你會歸結到這個地方,這個因緣上來。

所以說意樂菩提心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修持,這是文殊菩薩,聖文殊的一個特定的來接引世俗眾生歸入究竟菩提的一個善巧,稱為意樂菩提心善巧。這個意樂讓我們的意念休息下來,在本淨的相續中產生作用,它會產生作用的。這個作用呢,輕快,明亮,威德都是會產生出來的,遠離這種世間的煩惱、蒙昧等等。

像這個勝義谛菩提心的修持呢,在淨土法門中就是隨順了。我們造作是十分困難的,想入勝義谛。所以佛陀就悲觀世間,為我們設立了方法,用聞名具足的一個方法。佛告阿逸多,諸有眾生,聞無量壽佛名,是為具足無上大利。就是你聞名就具足,具足什麼呢?無上大利!以聞名安心,實際就是聞名隨順的意思,隨順它這個言教方便,那麼就有信順二法,信順二忍是如來的種智,道種智。種智我們就說下的那個種子,如來種性的種子。無生法忍是他親證之果,但是信順二忍是他的種智,所以一切菩薩若有信順二忍方便,皆入如來種性。阿彌陀佛就觀察到無量世界的眾生呢,信順二法呢,我們往往好行乖戾,背叛心強,對抗心強,邊見所設立的眾生他是沒法信順的,怎麼辦呢?阿彌陀佛就發了這樣一個誓願:設我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無量國土眾生聞我名號故,即獲二種忍。他所有的願望是修補你的不足,就是你凡夫做不到的地方,我全部給你修補掉,你力所能及的地方我就不管了,你只要力所不能及,我全部給你修補。

很多人說念佛是個總持法門,大家不會相信的,他方眾生聞我名號,即得總持法門。就是你會成就總持的修持和善巧,他就給你全部修補了。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聽到 “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就具足了信順的福德因緣,就具足這樣的慧,福慧。那我們再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就具足無上的功德了。這個功德是什麼呢?就是隨順。再隨順照十方國也好,隨順名言也好,隨順這種心智也好,隨文入觀也好,都有機會。皆被阿彌陀佛大願業力所載負,皆以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為增上緣,入佛智願海故,眾罪消滅,善根增長,佛力住持故,皆得不退轉,這都是信順二法得來的利益。所以淨土法門呢,它不是悟後起修,它不是大開圓解起修,它也不是三密相應起修,它叫你信順起修,這是最特定最特定的。信順誰給你的?阿彌陀佛給你的,他是給你機會,給你引發這種勝功德因緣。所以在彌陀教言中有甚深的密意,他的誓願就是密意,你能信順就能得到利益,這是不可思議的。很多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你不聽彌陀言呢,你就吃大虧了!你信順的種子得不到。信順的種子,它是十分特定十分特定的。

所以說諸佛如來以無量的悲心善巧,令我等入信順二法。信順二法,修持是很困難的,要通過資糧、加行、見道的修證是個很漫長的時節因緣,那阿彌陀佛就通過他兆劫以來修持的威德,平等地回施給每一個有緣聽聞彌陀名號願望的眾生,因為聽聞故,而得到這種種性的成熟與聞名的具足,使我們有勝義谛菩提心的勝緣。

你看《無量壽經》它這樣講:佛告阿難,凡有三輩眾生往生彼國,皆以發無上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名為修法。這三類,不是淨土的正行者,這是三類(對)淨土的有疑慮的行者。正行者是什麼呢?“佛告阿難,十方無量無邊如恆河沙數諸佛皆共稱贊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威神功德,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是他的正行者,這是他的教法正行,這稱為弘願正行,下面三輩九品之類的都不是正行,是要門。這要門是啥呢?定散二法,是散善、定善二法來導引世俗有疑慮眾生來修持的,它以本土導師為導師,它不是以彌陀為導師。若以彌陀為本師,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阿彌陀佛、世尊,若以這樣的一個教法因緣,遵照這個世尊的教法了,那麼你就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威神功德名號即得不退轉。這是正行者。

居士:正行就這麼簡單。

師父:弘願步入啊,隨順弘願而步入。這個地方呢一定要知道正行,弘願與要門的區別在哪兒呢?就在這一個地方。依經而觀產生的事實的力量。佛告阿難,無量壽佛的不可思議威神功德,實際是讓我們確認這個弘願。

善導大師他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在這個地方。他把淨土的綱宗給列開了。說此土彼土二位世尊各有其表。善導大師他講的什麼呢?此遣彼迎何以不去?這是他的信順功德,他在這個信順建立了種智,他就休息了,願意去就行了。無量壽佛就不這樣教導我們了,說“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結束了。你不夠,“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他不是說開除你,後邊的人不接受,他會謗法,沒問題的,我消除你的謗法罪。我以甚深功德不捨一切眾生之威名,攝化一切眾生,消除謗法罪。因為呢?任何一個甚深的教法中謗法者是最多的,淨土的謗法是最多的,謗彌陀的人是最多的。聞名即得利益啊?(謗法)開始了,因為彌陀甚深功德名號填補了一切眾生之虛妄心智,把你的心智填滿了,平實了。但我們就開始誹謗了。誹謗他,他不是說你誹謗我,他說我消除你的誹謗罪。所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他這個威德是不可思議的。還有後邊的人呢就這樣解釋,說“‘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干什麼呢?你誹謗正法就不得往生。”——這實在是不了解佛的密意與功德。佛的密意攝護這些誹謗者,不令其墮落,令其生起信心。未謗的人不讓你再謗了,已謗的人令你不墮地獄,不墮惡道,這是真正的無盡的悲心。實際他後面說的,像善導大師講的,“謗者還攝令還”,就是我攝受你,還令你往生,這是他的真正願望。要不然就不是彌陀了,是記仇的人,對不對?“你誹謗我,我記你的仇,你不能生了,我給你圈了號了,打了圈了,你不能來我國了”,那這不是彌陀。彌陀是你罵我我也讓你來生我的國土,這又違背了世俗,違背世俗教言了,這是不行的。這個“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這樣一個甚深的,對三類有情的一個攝護,對謗者,未謗者,不謗者。不謗者即得滿足利益,已謗者即得消除罪惡,未謗者不令生謗。

這個教法就是不可思議。所以說淨土十分特定十分特定!佛告阿逸多說,此法門甚深難以傳播。為什麼呢?他講了九個難,就是這個法是十分難宣化的,菩薩、聲聞要宣化這個法則,若不隨順佛智故,不隨順佛的願力,不隨順佛威神,菩薩、聲聞宣化這個法則就像盲人宣布有眼睛(的人看到)的事是一樣的。他生來就是盲人,他說有眼睛的人看到什麼看什麼,他這樣講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說這個法門一定是依著佛願,依著佛威神,依著佛的這種不可思議的加持力才能宣化的,一定要摒除一切九界眾生的所有的習染與修證,所有的習染!包括菩薩、聲聞的正行量全部都不要。這個地方是最威猛、最不可思議的。所以要有大威德善巧才能布施這個法則。一般的我們對善法,對聲聞法,對菩薩法,我們就敬仰得高不可及、高不可攀,況且諸佛究竟了義之教,甚深功德藏呢?!往往我們感覺更難跨越了,怎麼辦呢?他把九界並入,九界全部並入到極樂世界。“十方眾生聞我名號,俱來我剎”。他十方眾生是什麼呢?不管你是多大的菩薩,上至等覺、妙覺,下至凡愚有情,乃至蜎飛蠕動,依我名號威德故,依我願力甚深功德故,依我神通無礙故,鹹得往生。只要有一個所依(這是所依境),就是全部都能往生。於未來世,此法門當度脫無量無邊於別法無善巧者。你與其他佛法已經沒有辦法了,你實在是碰不到,全部給你接收完了,上至等覺、妙覺菩薩,下至凡愚有情,乃至蜎飛蠕動。我們有情世間最弱的就是蜎飛蠕動,就是十分小十分小的生命了,他們因為這樣的因緣同樣可以擺脫無始以來的輪回糾纏,出離生死苦海,到智慧究竟之彼岸,所以皆依佛力住持故,佛願攝持故,成就清淨法身,依隨順而成就。我們一般的人,很多人遇到淨土,突然會有一個變化,他不知道,他認為哎呀怎麼樣了,實際跟自己沒關系,不斷受到一個加持的傳承的利益,甚深的住世的一個成就。

像淨土為什麼凡夫做八地事呢?般舟也是凡夫做八地事,這是在其他法門是絕難思議的,你永遠思議不到的東西。(居士:沒法理解,理解不了。)如此阿毗跋致甚深功德,依彌陀願力故,名號故,令聽聞眾生聞即解脫。這在他方世界,法身大士的耳中是可以聽到的,在五濁惡世中(若)不是無量劫以來多世供養諸佛,發甚深菩提願望,是沒有機會的。那你說蜎飛蠕動呢?對,乃至於濁惡有情蜎飛蠕動無始以來的善根都會激活,全部給它激活了。這是彌陀甚深不可思議的願力成就,是他的十二光明所照,無對光、炎王光,不思議光、超日月光、歡喜光等等,干什麼呢?令一切眾生所有心結一時摒開,心結一時給你解開了,他不是逐個解的,是一時頓解,所以稱為無對,炎王、智慧、歡喜等等。

在現在的學佛的人的心目中呢,我們一般都用可思議的接受來接受一個法則,佛說你放一放,因為你九界眾生呢,菩薩、聲聞都沒法思考,你能思考嗎?你說我怕這裡邊有問題咋辦呢?他說你隨順剎那即可出來,你隨順一剎那。我一般是說你念一聲(佛),你一天用一聲這樣相應的佛號就可以了,你體驗過一次不再管你了,後面你再願意體驗不願意體驗都沒問題,那你沒法拒絕它的甚深的勾召力,就是它的功德力。

現在很多人學習淨土為什麼深入不下去呢?就在這個徹底的隨順,這個“南無”,你就是沒用過功夫,在自己的辨識上去用功夫。你的辨識能像等覺、妙覺菩薩嗎?像聲聞一樣嗎?你做不到,你還以你的這種辨識心去分析阿彌陀佛的甚深廣大圓滿究竟的功德,你就沒法碰觸,所以多不得利益。大部分修持,你的功夫怎麼樣,你持戒怎麼,你修行怎麼樣——這話都很好,但是跟淨土法門一點關系都沒有!

淨土即是,即是淨土,它不離當念,離開當念就不是淨土了。所以它這個教法呢,大家基本上都會落在要門上。“阿難,其上輩往生者,捨家棄欲,行作沙門,發無上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名,稱為上輩往生。”這已經不是淨土了,這是修行向往淨土者。所以說淨土法門甚深不可思議,它是囑累給阿逸多這樣的菩薩的,說多有補處菩薩能受此法門之委托,就是一生必定成就的人,這個法門才能囑托給他,囑累給他,要不然不行的,他會有畏懼的。即下就與諸佛甚深功德融為一體,無所對待,不能接受,就是傳播這個東西不能接受。

所以佛在這個經典上就反復囑累阿逸多,說“阿逸多,我滅度之後,汝當守護此法門,勿使泯滅,做一切眾生之大安,予一切眾生以究竟真實之利,令無量眾生因此法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諸佛所見,如是諸佛所證。”這個法門真是(不可思議)。所以世尊對阿逸多說:“阿逸多啊,設這個世界充滿了劫火在焚燒,我們也要沖破這個劫火去聞這個法。為什麼呢?難聞!他方世界有無量菩薩欲聞此法而不能聽聞,此界因未聞此法故,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迦佛說它這個劫,這個劫數所造成的,就有一億大菩薩——不是八地以上的,是八地以下的菩薩,已經都是登地以上的菩薩了——因為沒有聞到淨土這樣一個甚深不可思議不退轉的教法,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轉了。因為未登八地,無用功善巧沒有現前之前,他都會退轉的,不管你怎麼修,再大的自在力、神通力、三昧力、方便力,都不行的。

佛為了確認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世尊這一次施教有多少眾生能往生極樂世界呢?說我們這個世界有六十億菩薩當生彼國,六十億,其他的菩薩、聲聞、眾生就不可數了。說的是菩薩,大菩薩之類的有六十億之多。很多人說,“我很了不起啊,我很有修行,我很大的本事”,沒問題,六十億菩薩當生彼國。有一億菩薩因不聞這個法而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什麼?我們現在人一修證就有慢心、卑心、狂心,就有染著,《心材經》為什麼我要提倡呢,就是因為人們不於究竟道業徹底成就之剎那,他都有慢心,聲聞有聲聞嗔的,菩薩有菩薩嗔的,這個東西就會使他退轉。

所以說我們能接觸到這個教法,若是去信順實踐,實在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說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此人呢與觀音、勢至等,此人當不久坐道場,轉妙法輪,度脫眾生,這是真實不虛的。這個不久就是捨報之後,或者說捨報之前,捨報之前有方便,捨報之後亦有方便。一定是這樣。觀經講,此人是人中妙好之人啊,如是甚深功德行持隨順者,入諸佛如來不可思議境界。這個是一定的,入諸佛如來甚深不可思議境界。所以我們在讀《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叫境中境,法身大士所步入的諸佛如來甚深境界中,你可以去體會。你只要安心了,你以淨土安心了,這時候你再一讀,都是你的國土,都是你的思想意識境界。八十一品華嚴經你去讀,每一品它所宣化的東西都是一如的。

淨土甚深難得難聞,所以說是諸佛度脫眾生的極大善巧之真實所顯。它不是一個佛,它是十方諸佛所共宣之法。《阿彌陀經》的梵文本的名字叫什麼呢?《稱贊淨土佛攝受經》,稱贊淨土,稱贊一切諸佛淨土,諸佛攝受經。這是十方一切諸佛攝受眾生成就無上菩提的唯一方便集中表現的一個殊勝摩尼教化。什麼是摩尼教化?出生一切功德的教化。這是不可思議的。它就像一個摩尼寶一樣,所有眾生的願望它都能滿足,所以它稱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切諸佛攝受法門,他不是說阿彌陀佛攝受我們,實際上不是,以阿彌陀佛代宣十方法界一切諸佛如來出世本懷、度生方便,假阿彌陀佛這樣一個緣來表達一切諸佛出世之正因,甚深不可思議。所以,若有眾生信順此法,那是無上大利、無上功德與善巧。不信那你就修去,沒問題,愛修啥修啥,修法很多,做法也很多,但是類比起來此為殊勝方便,因為佛願住持,佛力住持故,令一切信順眾生皆入不退轉殊勝功德,阿毗跋致,一生即得不退。

這是十分不易遇到的一個教法。遇法師,遇善知識,欲聞此法,而難以宣化,沒法宣化。實際你宣化這個東西干啥呢?它跟我不相干、不相及,就是我講這個東西跟我心裡一點都不相干,我滿腦子世俗,對不對?我想法都是我要修證個什麼,我要成個什麼,我要有神通、三昧怎麼怎麼的,實際它都不相干,都不相干。但是你要是信順佛陀的願望的加持,在究竟法義上作以抉擇的時候,你不能不這樣宣化。不這樣你就遮佛慈悲,破滅佛的正教言。

居士:師父,我有過這種狀態,我們這種思考方式,也就是習氣嘛,就是習慣了這種思考,用自己的感知去理解一個東西,然後呢,正好缺的就是信順這種東西。

師父:多做這樣的觀察,我坐在凳子上,我是理解它,還是被它托負?我站在地球上,我是被它托負,還是要理解它?你就問自己,你(就是已經)養成習慣了你也可以,比如我在呼吸,我是要理解空氣,我還是要呼吸空氣?你就從你一切時處這樣觀察,吃飯時,你是要理解這個飯食還是要食用它?你就從你一切時處來觀察,觀察來觀察去,你沒有理解的願望,你只有運用的願望。你可以觀察去。

我們所謂的習慣呢,所謂的理解呢,實際是一種妄想的需要,並不是真正自身的需要。(居士:哎,對,就觀察自己真正的需要。)你觀察你的真正的需要了,你一定會隨順佛願。(居士:暫時不隨順,其實只是一個妄想、一個習氣而已。)因為你時時刻刻都在隨順,只是說你強制著自己不隨順。強制,我們在強制自己,強制。就像一葉障目一樣的,你說我就這樣!我就這樣!我就這樣!對不對?這個地方,要是用過功夫,就很容易看得到的。信順是人的天性。趣善的一個最好的因緣就是隨順。(居士:休息。)十大願王中就有恆順眾生,恆順特別重要,眾生我都能恆順,諸佛如來的教法為什麼不能隨順呢?

居士:您看前一些年吧,就是流行怎麼怎麼不能往生那種負面的那種東西,其實也很好弄的,它就是一個作意堅固,那就觀察一下作意。

師父:說不能往生是自身的需要。

居士:自身的需要?

師父:好比說,他說你不能往生,是他自身的需要。你心裡需要別人往生,還是需要不需要大家往生呢?要觀察自身,一定要觀察自身的需要!不要聽別人說什麼,你自己看你自身需要什麼,真正的需要什麼,不要模糊,不要似是而非,真正地細觀、審觀。

你看在佛的很多教言呢,好比有的人說我要捨戒,我不做比丘了。佛說不成立。別人說這個人捨戒了,佛說不成立,為什麼呢?他煩惱說,妄想說,迷失說,嗔恨說,被別人激怒了他這樣說——不算話。有比丘尼,大家都說她捨戒了,去問律師去了,律師說你當時怎麼說的?“她故意惹惱我!”他說“你回去吧,你是比丘尼,沒問題。”為什麼呢?她是憤怒了,不成立。

我們要細細的思維啊,我們很少認認真真地去思維自己的心理需要,很少!大部分是被情緒,被激勵,被鼓噪,被某種因緣所誘惑而造成的一種非心理實際情況的一種狀態,實際是失心狀態,這就是我們的無明業力、煩惱業力。我們大部分狀態是那樣子,就是迷失狀態,不能自知自了的狀態。所以我們心一思維,你根本沒有什麼我要理解這個,理解那個,根本都沒有。(居士:不需要。)我們都可以觀察。

很多人看電腦,我問了很多孩子,我說你累不累呢?他說下來累,在那上邊的時候不累,手腳都冰涼了,感覺在上邊不累,下來累,感覺下回再也不看了,但是呢,一看到熒光屏又點擊上了,為什麼呢?習慣!他明知道這個東西會把他搞得筋疲力盡,他還是要去。他們抽毒的人,第一次抽會惡心,吐,哎,就這個東西吸引他了,他下次說我看這次吐不吐,那就好的多了,再就上瘾了。並不是他真正需要,多是好奇、習慣、推動、鼓噪、迷失,帶來的一種作為,但真正反思到我們內心究竟的意樂,沒有一個人這樣做的。

居士:嗯,還是要真正地去思維,真正的思維自己的需要

師父:這特別的重要,所以說正思維是極大的一個寶庫,正思維就是諸佛如來藏與凡夫的阿賴耶識的一個切面,正思維就可以步入淨識,如來藏,這個就可以變成流轉的識心、迷失的識心。正思維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它組合起來,表達出來,它倆是不對立的,但我們很少正思維。

居士:對,對,還是要培養。

師父:對,第一個概念,我們一切言行舉止皆是業習!一定把這個業習給它定位,你再去觀察它,特別重要。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皆是業,皆是罪——你最少是業,後面才是罪。一定是個習慣,一定把它定位了;定位了,給它起一個名,它是什麼樣的業呢?然後再把它名言,名言無得失,只是個名字,無善惡,無來去,此性彰顯。所以你觀察觀察萬事萬物都是這樣一個共性,那你就解放了。說此性無作無為,無色無名,何以作為呢?你自己就審視自己,我的心,我應該怎麼用心了,這時候你的心開始當家了,當什麼家呢?你心平擺在那個地方,你想干什麼你知道,我的心在起作用,心在起作用,意在起作用——不是你的心,共用的心在起作用,共識心在起作用,法界心在起作用,如來藏心在起作用。你慢慢就會真正體會到諸佛如來證得法性之周遍的真實了。我們不犯於某一業,某一點的……,哎呀,這個好事我做了,那個壞事我拒絕,不是,一切事皆是正覺之善巧,一切因緣皆是阿耨多羅三耨三菩提之資糧,那你當下就此心安穩了,我也不去攀緣了,也不去拒緣了,正面面對人生,覺悟人生,圓滿人生。那我們就可以修行了,做一個真正的修持者,所以念佛者他就是這樣教育我們的。

但是你要是這個格式第一步解決不好,你後面的正思維十分難以形成。因為啥?你從一個舉心動念,兩個舉心動念,一個事情,兩個事情,一個口語,兩個口語,你觀察到自己的業習,業習的名字,名字呢無來去,無染淨,觀察它的共性,不斷地觀察共性,共性,共性,共性……這樣萬事萬物的共性你突然認知到了,大地山河皆是法王身,你知道這個法身了,法身清淨,法身平等,無處不在,無處不顯,那你這時候用心你應該知道是什麼心了,說一舉心就是法界全體,一妄皆妄,一真皆真,這時候回到法界的源頭了,源頭。這時候你就知道什麼叫唯識心,什麼叫一切唯心造,你能找這個源頭了,你做得主人了,什麼主人呢?不是上帝,也不是奴隸,是什麼呢?是主人了,你有自由的權利。這個事我可以做,我可以思維,這個事我可以不思維,我可以去捨棄,也可以去做。他是完全自主的,他面對自己的順緣逆緣,他就會贊美它,此法性所顯,此因果所彰,你會贊歎它。別人打你一下,你也會感覺,善哉,不可思議!

有一個金山活佛的故事,有一次,有一位老居士病倒了,是一位女居士,癱在床上,癱瘓,他就去看她,他抓著她的手,哎呀,老同參,這個那個,說了很多,她兒子就站在那裡氣呼呼的,說這個和尚不要臉,這個老和尚不要臉,這個不要臉的和尚,怎麼怎麼地,把馬桶就准備好了,金山活佛說完了,馬桶一扣就扣到金山活佛腦袋上,金山活佛就沒有摘掉,就扛著走了一街,別人看了就說:你看這個和尚。他說:“甘露啊,甘露灌頂,甘露灌頂!”他那真是大徹大悟,悟到什麼地方呢?就悟到那個地方了,糞桶澆頭,甘露灌頂了。他頂了一條街走出去了。

一切皆是悟境啊!一切皆是妙用!啥叫悟境?你就覺悟在當下就行了。要是我們肯定最少得打他一拳,對不對?你髒水潑我,我肯定也髒水潑你的,對不對?但他真是悟了,悟什麼呢?一切時處莫不是妙用!一切時處莫不是踏實!一切時處不捨不取!只是感激與贊美!這就是所謂的我們在這個隨意的修持中呢,就會真正地證得一切法、一切事的共性,你就從這共性中解脫出來了。怎麼解脫?每一事、每一物,你把它這樣一處理,很重要。

居士:這樣子,即使我們即使在家也是很快樂的。

師父:這跟在家出家沒關系的。彌陀攝化十方眾生,等覺、妙覺,凡聖眾生同等對待,一時攝化,它不假這個東西。

居士:就是很快樂地這樣觀察。

師父:彌陀讓我們全部出家,對不對?整體攝化,他不遺漏一個人嘛,這是從共性教化的,這一點要看得到就行了。

……人要是把什麼都當成福報就最好了,那是真有福報,什麼時候都是福報,那太好了。

居士:我在北京感冒了,我要借一個借口先回廣州去休息,病好了才過來。後來想想,按照師父的正思維想想,不對,還是過來了。

師父:不是我說的正思維,是你需要不需要正思維!實際說我們很多習慣,我們把它裝潢的很漂亮很美麗,來誘惑自己。(居士:對,找很多很好的理由)很多奇怪的招數,實際都是自己在糊弄自己,然後去成熟這種。(居士:所以要去揭開這種假的(面紗))你要真正地對自己負責任,我就用一天我認認真真地用一個念頭我去觀察它,它是不是習慣業力?要是習慣業力,我給它起個名字,我來處理它一次。你處理過一次之後,你再多的理由你知道是在編理由,不要編理由,但我們無始以來編得習慣了。

居士:但一開始是很殘酷的。他把自己的偽裝一層層撕去。所以,現在習慣了,有人找我聊天,我也把他剝掉,剝掉以後,他就明白了。如果是無自性的東西,你去觀察它,它一定最終是留不住的。

師父:真要認真,這個認真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吹牛,說我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這樣觀察中,你可能是太要求高了。我一天就觀察一個事,兩個事,一個念頭,兩個念頭,很准確地知道它,然後說這可以代表我今天所有的生活,你今天的生活沒問題,明天你再觀察一次,這又代表我今天的生活,你慢慢地就觀察得多了,你就會喜歡觀察了。但你沒有一次完整地觀察……,你看那個菩薩來問我了,我說你不觀察它是習氣,你不觀察它,後面你給它確定個名字,你給它名言化,你根本沒法處理,共性化都找不來共性的。第一步一定要准確,舉心動念皆是業,皆是習氣煩惱。這個東西是什麼呢?它是總打包,什麼都給你打包了,打到什麼了?打到眼前我看著了,你看是不是?一看,的確是!不管你想多麼高明的,多麼卑下的,多麼圓滿的,多麼清淨的,多麼真實的,你放到眼前,一看,都是業習。

居士:但是經常這麼看自己很殘酷的,剛開始很殘酷的。

師父:我被人咬過,你知道吧?講了這個以後,哇!撲上來咬我一口。(居士:很殘酷的)他說你也太無人道了,慘無人道,把我所有的感情都剝奪了。

居士:很殘酷,但是熟了就敢這麼說他,不熟的不敢。

居士:回家自己去看,去觀察。

師父:要不然咬別人了。哈哈哈……

居士:借算命的機會把他給剝開,他就沒話說了。

師父:這種作法呢不需要給自己壓力,太大的壓力,說我要追求個啥,不是,你在很平白的情況下看一看,就這五個格呗,就像做冰塊一樣,澆上水,放到冰箱裡面一凍,再拿出來,一扣,扣出來,就是個冰塊,這麼個冰塊,這麼個冰塊,這麼個冰塊……,好,一看,冰塊是它的共性了,找到它的共性就好解決問題了。現在我們大家修行不成就的,建立人我的東西,就是沒有一個共性的認知、共性的觀察。這是張三的,這是李四的,這是……建立了很多堅固的這種東西,所以它就落在差別相上,沒有找到共性。共性就能粉碎一切差別相的蒙蔽,歸結到究竟的自性上來,這十分重要。

這個過程呢,唯有佛教認認真真來教授我們,希望我們有一個徹底地對法界觀的認知,對世界觀的認知,對所有的人——有情無情的認知。所以,有情無情同圓種智,這是真實不虛的。

 

上一篇:什麼是四生、九有、八難、三途?
下一篇:大寶法王:以身體的根識來做利他的修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