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四種念佛,持名念佛最為方便究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佛有四種。】

  就是有四種念法。第一種就是:

  【持名念佛。即本經所宗。稱念阿彌陀佛名號。】

  《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都是提倡執持名號。

  【善導大師曰。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善導』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這在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善導大師所說的話,無異於阿彌陀佛親自告訴我們。『徑路』是最近的一條道路,也就是最直捷、最快速的修行的道路,無過於念阿彌陀佛,這條路最近了。

  【因其方便直捷。成功迅速也。】

  這兩句話我們要記住。這個方法『方便直捷』,成功快速。這是第一種念佛的方法。第二種:

  【觀像念佛。以供養聖像。注目觀視。然像去還無。因成間斷。】

  這個『觀像念佛』,這要很大的福報,要有很殊勝的環境。你家裡有個很大的佛堂,供養著很多的佛像,佛像都非常的莊嚴,供養在那裡。你一天到晚看佛像,把這個像印在你心地裡。可是你離開佛堂,佛像看不到,就中斷了,功夫就中斷了,你不能離開這個佛堂;換句話說,你的生活有人照顧,你有非常壯觀的佛堂,使你流連忘返,不願意離開,這是很大的福報。所以這個非常莊嚴的佛像,它有吸引人的能力,相好莊嚴。這個像要統統都塑造阿彌陀佛的像,這樣才好,如果諸佛的像都有,一切菩薩有,那你那個觀像又雜了。雖然觀像但是夾雜,那就很難成就。

  我們常講念佛堂,好像打佛七的念佛堂,念佛堂應當四周都掛著阿彌陀佛的佛像,不管你身轉在哪個方面,你都能看到阿彌陀佛。口念佛,心想佛,眼睛所看到統統是佛像,這是真正修行的方法。諸位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今天生死凡夫,求生西方淨土是我們第一樁的大事,因此,什麼客氣都不要了,什麼形式,什麼恭敬那都是其次。只要我心裡頭念念有這個緣,能夠看到佛,聽到佛,我就成就了。所以有人說佛像客廳裡不好掛,不恭敬;臥房裡頭也不好掛,不恭敬。好了,為了恭敬,你修行的因都中斷掉了,為了恭敬,西方極樂世界去不成了。

  這個道理要想通!等於說我們今天是病人,病重的人自己曉得,什麼忌諱都沒有了,哪個地方都可以供養佛像。只要在我生活這個空間裡面,讓我時時刻刻都能夠見到佛像,別人說我們不恭敬,那他的事情,我們不要去理他。我們想到只要我這個因不斷,我就會往生,要曉得這個道理。這是給諸位講,這叫真正的恭敬,實質上的恭敬。我念念不忘阿彌陀佛,這是恭敬!為了表面上恭敬,常常把阿彌陀佛忘掉,這叫什麼恭敬?這不叫恭敬!

  所以供養佛像意思在哪裡?提醒我們自己。或者我們是寫阿彌陀佛這個名號,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也可以。大家要記到這個原則,就是一定要自己在二六時中,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叫自己不要忘掉。手上一串小念珠,目的也是如此。這個念珠不一定是叫你拿來記數的,提醒你看到念珠想到我念佛,不要忘記念佛,用意在這個地方。所以念佛人實在講,許許多多地方沒有顧忌的,不像修其他的法門。其他的法門沒有念佛法門這麼方便,這麼樣的容易,這是講「觀像」。第三:

  【觀想。】

  『觀想』就是《觀無量壽經》裡面講的方法。

  【如觀經所說。以我心目。觀彼如來。】

  以我自己的心去觀想阿彌陀佛如來。

  【但境細心粗。妙觀難成。故不如持名方便易行。】

  這是真的。實際上這念佛的方法統統出在《觀無量壽經》。所以《觀無量壽經》的性質,它是講念佛的理論方法以及九品的因果,這是《觀無量壽經》的內容。方法裡面一共有十六觀。十六觀從第一觀到第十二觀是觀想念佛,因為這個方法分量占得最多、最大,所以我們叫《觀無量壽經》。第十三觀是觀像念佛,就是前面第二條的觀像念佛,最後一觀就是第十六觀是持名念佛。諸位要明了,佛法跟世間法有一些地方相同,就是把最好的放在後面。像《楞嚴經・二十五圓通》,它把觀世音、大勢至放在最後。最特殊的法門,不按順序排列擺在最後,像唱戲,唱壓軸戲,最好的戲一定是在終場的時候,為什麼?人家要等看,他才不會離開。佛法也是把最好的擺在最後。所以持名念佛是念佛法門裡面最殊勝的方法。

  這就是講這個觀想,觀想真的不容易。譬如十六觀的第一觀,觀什麼?觀太陽下山,這就是想西方,太陽下山西方。觀成之後,落日紅紅的太陽,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在你面前,不管你在哪個地方,你會看到紅太陽在你面前。睜著眼睛太陽在面前,眼睛閉上紅太陽還在面前,這才觀成。如果不到這個境界,你這個觀未成功。

  在第二觀,觀大海結冰。大海結冰什麼?是觀西方極樂世界地,它的地是琉璃地,就是綠色的寶,像我們現在講翡翠,綠色的玉,透明的,海水結冰就像那個樣子。但是海水有波浪,它沒有波浪,它是平的。這一觀要觀成了,你看這個地決定是琉璃的。如果你看到這個地還是泥土,那你沒有觀成。這個的確境太微細了,我們心太粗了,很不容易觀成。這個觀成實在上講,就把我們這個世界變成極樂世界了,這觀成的話真的就變成極樂世界。

  這是講觀想之難,很不容易成就,縱然你成就了,成就以後還是麻煩。什麼麻煩?你這個印象太深,我們現在是著相在修,指方立相,著相了。真正要成就還得把相去掉,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我們念這一句名號,將來你要把這個名號離開容易,你不執著容易,為什麼?曉得名號是假名。相這樣觀,那很難觀成,將來要想把它捨掉也很難,同樣的難。如果不把這個相捨掉,你不能入理一心不亂,因為理一心不亂決定不著相的,所以這是相當不容易修的一個方法。第四:

  【實相念佛。】

  『實相念佛』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是兩邊不著,真正中道第一義谛。這也不是初學人能做得到的。可是,我們用持名的方法,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實相念佛」。實相是見性。見了性之後,念佛統統叫實相念佛。這底下有簡單的解釋,就是:

  【遠離生滅。有無。能所。言說。名字。心緣等相。】

  前面講的『生滅,有無,能所』,這三條把它合起來講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相對、對立的。我們講大,大的反面有小;講長,長的反面有短;講我,我的對面有你、有他。我們世間人統統生活在相對的世界裡面,這是假的,也就是六祖所說的,統統生活在二法的世界裡面。二法就不是佛法。如何能夠超越相對?超越相對我們不得已把它說個絕對,絕對跟相對還是對立,它還是相對的。所以真正的絕對,連「絕對」兩個字都不能執著,你心裡一有絕對,對面就有相對,還是沒有離開相對,所以這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下面這三句就是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的原理原則。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名字』是名詞術語,像我們這裡講的持名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佛,這都是名詞,都是名字,不能執著。要從『言說』、名字裡面,體會它的真實義,曉得這些東西是工具,這些東西不是真的、不是事實,要能夠把它捨掉。

  『心緣』就是心裡面想。不能想像,一切法都不可以想像,換句話,就是訓練不要用思考。思考是什麼?思考是第六識、第七識。第六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你一思考就落到意識裡面去了。這個意識是妄心不是真心,還是妄心在那裡起作用。我在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不執著,我用的是真心。你不分別,你用的是什麼?叫妙觀察智。不執著就是平等性智。可見得一有執著,平等心就沒有了,一有分別,妙觀察就沒有了。所以諸佛與大菩薩他們不用分別,不用執著,他沒有思考。所以人家六根在六境裡頭起作用,他用的是性,完全用的是真性,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我們凡夫叫識,在眼叫眼識,在耳叫耳識,不是性,人家用的是性。你不用識,你所用的就是性。性是本有的,識是本來無的,本來沒有的,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

  【專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

  所以念佛念誰?念自己本性佛,還是自己念自己。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我們「本性理體」,前面說過,就是我們自己的本覺。所以能念之心是始覺,所念之佛是本覺,始本不二,自他不二。這個經上講多少多少遍!愈是重要的話重復的遍數愈多,希望我們能夠牢牢的記住。

  【實相念佛。圓覺之性。】

  『圓』是圓滿,『覺』是覺悟,圓滿大覺就是真如本性。

  【雖然眾生本具。】

  這個「圓覺之性」是一切眾生個個具足,在有情的眾生分上,佛常常它取個名字叫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就是這個圓覺之性。在無情的眾生上,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絕對不是二性,是一個性。就是在有情,有情我們現在名詞叫動物,有情叫動物,無情的叫植物、礦物。我們現在把它分成三類,佛法裡分成兩類,就是有情、無情,分成兩類。兩類都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就好比我們講作夢一樣,我們在作夢的時候,夢中有很多人物,有情我們叫做法性,又叫佛性,夢中有山河大地,也有樹木花草,那還是我們自性變現的,我們叫做法性。其實都是一個性變現的,所以曉得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

  但是無情自己不能成佛,它不會修行,它不能成佛,無情會隨著有情轉,這佛法常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也就是說,自然環境隨著人心轉。如果人心地淳厚,頭腦單純,世界的環境會顯得非常的美好;人心一亂,一復雜,外面環境就變壞了。所以我們現在去看這個山川,實在講現在這個山川比起古時候,雖然一樣山川,靈氣沒有了。它會隨著轉的,真的會隨著轉。花草樹木那個轉變尤其鮮明。你愛花的人養的花特別美,不愛花的人,你看那個花像垂頭喪氣一樣,真的!它長的精神就不相同,可見得感應。你看人與花草,與山水,都有感應的作用,何況與諸佛菩薩,他確實有感應作用。你要說為什麼有感應?因為同一個性變現的,他當然起感應作用,同一個性變現出來的。這就是說『眾生本具』,一切眾生統統本具。

  【但因妄心念念生滅。而不能觀。】

  我們見不到這個事實真相,就是我們心的念頭復雜。大家要真正把這個道理參透了,你修行說實在話,不管修哪個法門,你的功夫會很快得力。就是學道,我們不要說學佛,學道,沒有別的,就是愈簡單愈好,決定不能復雜,你頭腦愈簡單愈好。無論是邪法、是正法一個道理。譬如講邪法我們講通靈,他頭腦簡單很容易通靈;他頭腦復雜,知道東西很多,他修這就很難,修不成的。

  好像前年,洛杉矶有一個趙立本居士的太太,她告訴我:大陸上來了一個通靈的人,是大陸派來的,跟此地加州大學來共同研究這個事情,他有三個人。現在大陸上把這個能夠通靈的,我們佛門講有神通的,他們統統去找,一共找到一千多人。大陸還把這這些人稱之為特異功能,他們有奇異的特異功能,裡面給他分類,選拔最優秀的十幾個人,到全世界跟做學術界來交流,他們很有這個能力。她見到一個二十幾歲,是一個女孩子,她有天眼通,大陸上人不叫她天眼通,共產黨起了很多新名詞叫X光眼。他們起的新名詞,不叫天眼通。她說這個人確確實實能夠看到我們身體裡面,她看透你的。你身體裡面內髒的活動部分,她都能看得清楚。所以她做個實驗,她說你看看我,這個女孩子看了她一看,她說你曾經得過肺病,但是現在已經鈣化了,還有個疤,她馬上指出來,把她嚇一跳。因為這樁事情,連她先生都不曉得,她從前確實得過肺病。所以說這是真的,給她做實驗,確實她講的一點都沒錯。

  然後她就問她:你這種能力,我們可不可以學?她說:可以。她說:一般人可以修的。她就問她:我行不行?她仔細的看了一下,然後搖頭:不行。她說:為什麼不行?她說:你的頭腦太亂了。我頭腦有東西,她怎麼能看得見?她看見了,已經太亂了。好像那個組織已經是復雜了,太復雜了,她說:你不能修了。她把這個話告訴我,我就跟她講這個原理。頭腦要簡單才行,你知道事情太多了,學得東西太多了,你學這個學不成功。所以正法、邪法一個道理。所以她又問她,你這個東西,這個能力會不會失去?她說會失去。如果想太多了,看太多了,知見太多了,學得太多了,這個能力就沒有了。所以學這個東西,鄉下小孩,沒有見過世面的,用他們來訓練,很容易成就。城市裡面的人很難,為什麼?他見得太多了,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所以他不能成功。原理原則相同。

  正法是叫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個方法錯誤了,那不過就像共產黨得一點特殊的功能而已。這個特殊功能說實在話,並不能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我聽說共產黨可能訓練這些人做情報工作,到國外做情報工作,因為你那個保險箱裡藏著機密文件,他能看得見。還有能力他能夠幫你拿出來。這就是所以眾生是『妄心念念生滅』。所以不但不能證得,連觀都做不到,就是觀察都做不到。可見得這是很難、很難的一個修學方法。所以四種念佛比較起來,還是持名簡單,人人可以做得到。

  【故佛告父王。諸佛本德。真如實相等。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持名念佛也。】

  方法不同,有難易,但是成功之後是一般高,絕對不會說是哪個方法成就比另外一個高,沒有的。因此佛才要特別給我們說明,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是有難易。沒有高下,成就決定是一樣的。一樣的得事一心、理一心,斷煩惱,見性成佛,在功效上講完全相同。

  【四種念佛。持名念佛。最為方便究竟。】

  不但它方便,實在講它究竟。為什麼究竟?因為它跟實相念佛非常接近,很容易契入實相。譬如我們前面講的觀想跟觀像,必須把印象打掉才契入實相,因為實相無相。持名這句佛號,我們把它捨掉非常容易,比捨掉這個印象容易得多。所以持名暗合道妙就是暗合實相,不知不覺的就契入實相。

  【稱為徑中之徑。】

  這是最直捷的道路。

  【四種念佛。難易懸殊。】

  這個差別的確非常之大。

  【深淺似異。】

  這是表面上看,我們一般凡夫看,好像有淺有深,這是我們看走了眼。實際上:

  【事理不二。淺深相即。】

  所以我們凡夫往往把這個事實真相看錯了。

  【若是圓人看來。稱名暗合道妙。】

  這就是『稱名暗和實相』。

  【初步即是到家。】

  持名是『初步』,實相是『到家』,哪裡曉得持名跟實相相應。所以你念這個佛號就與實相念佛相應了。

  【故持名念佛又何異於實相念佛。】

  單講實相不容易修,從持名入實相那太容易了。

  【疏鈔雲。實相雲者。非必滅除諸相。蓋即相而無相也。】

  這是真正的實相,實相無相,實相還無不相,前面我們說過了。

  【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

  這都是持名念佛殊勝的義理。很多念佛的人不知道,他不曉得這個道理,不知道這個功德利益,所以他對持名就看輕,念了幾天不想念。他不曉得這個道理,如果真正知道這個道理,真正知道這個功德利益,他愈念愈歡喜,愈念心愈清淨,愈念智慧愈增長。這就是他念佛得力了。如果我們念佛念到枯燥無味,那這裡頭就有問題。一定要念到法喜充滿,念到智慧增長,這是功夫得力。自己才真正體會到念佛的好處,才歡喜念佛。

  【念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

  《金剛經》上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從這句經文開悟,禅宗把它奉為最高的修行指導原則。禅宗要想達到無住生心不容易,念佛人達到無住生心不難。所以你真正念到萬緣放下,能所雙忘就是《金剛經》講的無住生心。可是這個時候:

  【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

  所以這句阿彌陀佛就是無住生心,也就是《金剛經》的精髓。《金剛》是《般若經》的精華,《般若經》的精髓。

  【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見。】

  這一句阿彌陀佛,《法華經》裡面講「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可見得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全部的《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華經》的總持。

  【念念放般若光。】

  這一句阿彌陀佛又是《大般若經》的光明。

  【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

所以這句佛號是一大藏教的總持法門,這個話是事實,絕對不是誇張。這些都是幫助我們認識念佛法門。

【小本有一心不亂之文。】

  這是羅什大師翻譯的。

  【今本不雲一心不亂。】

  『今本』是講我們《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裡頭不講『一心不亂』。

  【而專主一向專念。】

  因為「一心不亂」,的確也不是容易做到的,『一向專念』是人人可以做得到,這就容易多了,我們這個心地就更踏實,不會有畏懼的感覺,不會有怕自己學不成功,不會有這個疑惑了。

  【是所宗更為明確。更契眾生根機。彌顯慈尊恩德。】

  這是講阿彌陀佛對於一切眾生大恩大德可以說全體顯露,就在這個法門上,在這部經上。一切經都是佛如來慈悲心流露出來的,唯獨這部經看到佛圓滿的慈悲。其他一切大乘經,譬如我們看月亮,看十三的月亮、十四的月亮,雖然很圓了,還並不是真正的圓。這部經好像是十五的月亮,滿月,一絲毫的欠缺都找不到。所以,它比起《法華》、比起《華嚴》,比起《般若》還要圓滿,還要究竟,都在這句佛號上。

 

無量壽經玄義   (第十一集)  1989/1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02-14-11

 

上一篇:淨空法師:只要念到時間夠了,這個果報自然現前
下一篇:淨空法師:不去找事,不去找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