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處理寶藏,兩種典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李景讓的母親鄭氏,生性嚴明,很早守寡。由於家境貧窮,孩子年紀又小,所以她親自負起教導的責任。
  她家房宅後牆,因為下雨崩塌下陷,而發現盈船的金幣。
  李母焚香祝禱說:「我聽說:不勞而獲是自身的災禍。上蒼一定由於先夫的余慶,可憐我們母子貧窮而賞賜這些金幣。我只盼望每一位孤兒學問有成,而不敢動用這些意外之財!」
  說完,便立即將金幣掩埋,而後修築牆壁。
  她的三個兒子景讓、景溫和景莊都考取進士。縱使景讓他們年紀大了,只要犯錯,李母仍然拿著竹片教訓他們。事後,仍像平常一樣溫和。
  李景讓做浙西觀察使時,曾經發脾氣,用木杖將輔佐主將的武官(古代稱為「牙將」)打死了。軍士們頗有謀反的跡象。李母召喚景讓,並且責備他說:「你隨便濫用刑罰,豈只辜負天子,也使老母含羞於九泉之下!」
  李母鞭打景讓的背部,將士和官吏們替景讓說情,李母堅持不允許。直到大家都哭泣拜謝時,李母才罷手。
  從此以後,那支軍隊便安定了下來。(《唐書》列女傳)
  (評)《戰國策》記載:「家有不宜的錢財,會造成傷害,所以不是一件好事!」《淮南子》說:「挖掘寶藏的家庭,將來子孫一定會敗亡!」話雖這麼說,然而,根據歷史的記載:得到藏金而不取的只有管幼安,至於華歆則已經面露愧色。沒想到李母有這麼寬大的胸懷和抱負,她不取寶藏,而願諸子學問有成,這種見識多麼遠大!後來竟然能夠如願以償,可見皇天不負苦心人。
  一般來說,父母教育子女應適度嚴格,而且見識更應遠大。母親多半會偏向姑息,又短於見識,寡婦更是如此,所以贻誤了不少子女。
  李母實在偉大!雖然她的兒子很尊貴,而且年紀不小了,她還是不輕易寬貸他們的過錯,這是真正的慈祥。
  她說:「不勞而獲是自身的災禍。」這一句話,不但是一個家庭的法則,其實也是天下後世的准繩。現代人心裡總想不勞而獲,所以搶奪的風氣,彌漫整個社會。
  (按)《感應類鈔》記載:徐孝祥是吳江人,隱居好學。有一天,他在後園散步,發現樹根下有一個石甕,打開一看,全部都是白金。他急忙將它掩埋。二十年後,發生大饑荒。他說:「該是那東西出世的時機了!」於是,他每天拿出數錠白金,購買糧食救濟貧困,全活了許多人。當時,他有一位女兒出嫁,他只送一些粗劣的服飾(或荊钗布裙)給女兒當嫁妝,對於寶藏裡的白金,私自沒有動用分毫。他的兒子徐純夫考中舉人,在翰林書院任官。
  這則事例實在可以做為得到寶藏者的最佳模范。(《歷史感應統紀》第三卷第一百二十頁)
  購買稻米救濟貧困,比不取寶藏更勝一籌。每天取用而又不犯私心最難,徐孝祥真有坐懷不亂的胸襟。(《德育古監》第一○八頁)


 

上一篇:恐誤後人,追回前詩
下一篇:遺財害子,何若平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