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明華居士

 

明華居士:寬容的力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在明華居士的家鄉幾乎家喻戶曉,故事發生地離明華居士老家非常近。(明華居士注)

寬容是每一個有慈悲心的人應具有的美德。具有寬容心的人,能在事情陷入僵局時峰回路轉,也能使緊張的人際關系變得柳暗花明。寬容是一劑良藥,它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使我們更多地替別人著想。在歷史上無論世出世間,都有許多給人啟迪的關於寬容的故事。

清代大學士張殿英在京為官時,一天,他收到一封家書。看過信之後,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家人的鄰居想向外擴三尺院牆,而張殿英的家人寸土不讓,由此爭執不下。無奈,家人寫信:給張殿英,希望借他的權勢威嚇鄰居,以使鄰人停止侵占院牆。張殿英隨即回信一封:

千裡家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裡長城今尚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後,立即按照張殿英的意思讓出了三尺地給鄰居。鄰居知道此事後,深感愧疚,也主動讓出了自己的三尺地,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有名的“六尺巷”。這個故事成為寬容的美談流傳至今。

在佛教中,寬容的事例比比皆是。佛教中講忍辱,實際就是寬容的廣義概念。在漢傳寺院,我們一進入寺門就會見到一尊大肚彌勒佛,他是佛教寬容的形象代表。彌勒佛的全稱是“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他代表著充滿希望和喜悅的未來。彌勒菩薩在中國的應化道場是浙江奉化雪窦寺,據說他就是契此法師,又稱布袋法師。他整天背著大布袋到處度化眾生,盡管弘法艱難困苦,但依然自得其樂。彌勒佛的形象就是依布袋法師的樣子塑造的,他的形象表達了深奧的內涵:笑容表現了愉悅的心情和對未來的希望,方耳象征著福氣,大肚表示寬厚能容。

當我們拜佛時,就會從佛像中看到寬容、平直和開懷。在拜佛之中,我們自己也就熏染上寬容、喜悅的福氣。在禮拜彌勒佛時我們會受到甚深微妙的啟發:生活之中肚量最為重要,它給了我們廣大的思想空間和無盡的歡欣。布袋法師說:

我有一布袋,

虛空無掛礙。

展開遍十方,

入時觀自在。

好的肚量就像他所說的大布袋,展開來像遍十方那樣寬大,那才有寬廣的心理生活空間,任由自己悠游,生活自在,到哪裡都可以契機應緣,都可以和諧圓滿。

寬容使我們表現出好的情性,同時也能引發別人的回響。禅宗有則公案;古代一個禅院裡的老禅師,有一天晚上,他到院子裡散步,發現牆角有一張椅子,一看就知道有出家人越牆出去溜達了。這位老禅師就把椅子移開,然後自己蹲在那裡。不久,果然有—位小僧人翻牆,踩著法師的背跳進院子。小僧人見剛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父,不禁大驚失色,不知所措。老禅師這時並沒厲聲責備,只是以平和的語氣說:“天冷夜深,當心著涼。”這位禅師寬容了弟子,徒弟也因師父給他反省悔過的機會而深感內疚,此後,他再也不做違規的事了。不久寺院所有弟子都知道了這件事,就更沒有人再到牆外閒逛了。這就是禅師的肚量,是他的寬容給了弟子接受教育和成長的機緣。

一位僧人若懂得寬容之道,會使弟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益;在現實生活中,當領導的若能寬待員工,便能激發他們的熱情和創造力。如果人人都能以寬容之心待人,我們的生活便會顯得十分美妙,處處變得和睦融洽,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也因此會成為人間淨土。
 

上一篇:淨空法師:自己未度 而能度人 無有是處
下一篇:淨空法師學佛問答之對治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