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基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代代相傳,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幸福家庭的道德基礎,是和諧文化的重要元素。民間文藝家倪烈水50年來,一直把傳播、踐行孝道文化當作自己生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他的教育下,很多不孝之子都悔過自新、改邪歸正。他收養幫助教育了20多位貧困少兒,使他們大多都成了公務員和企業家。來深創業後,又把勸孝行善的美德帶到深圳,傾盡其所有行善好施,幫助了家鄉數百貧困鄉民。
為使中華孝文化發揚光大,廣為流傳,讓更多的人受到孝文化的熏陶與教育,在倪烈水的影響與動員下,由一批有孝心、有愛心的企業家成立了“愛心中華行孝文化促進會”;他還利用兩年多的時間撰寫出版了《勸孝歌》一書,向社會捐贈1.5萬冊,眾多的媒體爭相報道,求購書者絡繹不絕,教育感動了無數人,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其事跡感人至深,催人奮進,已成為勸孝行善的楷模,很值得人們學習效仿……
承繼美德 惠及社會
倪烈水於1946年生於廣東省揭陽新亨鎮碩和村。清朝末年,其祖輩幾代曾遭戰亂之苦。因戰亂,小烈水母親的祖父與父母等20多人離散。母親兩歲時,只好與70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由於奶奶年逾古稀,已無法下地勞作,母親便與奶奶靠鄰居東家一點米,西家一碗菜,在鄰居的照料下長大。母親僅讀過一年私塾,沒有多少文化,但她心地善良,性格剛烈,對兒女要求極嚴。小烈水至今仍清晰記得,他小時與小朋友吵鬧,不管是小朋友欺負他,還是因其他原因,母親都帶著他上小朋友家去賠禮。
由於母親從小在左鄰右捨的救濟下長大,她一心向善,做了很多好事,有著菩薩般心腸,她同情所有的貧苦人,對其從不吝啬。母親從小就教導小烈水要有“忠孝之心”,“要知恩圖報”,“要做善事,不能做壞事,我一生看到很多做壞事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母親的言傳身教,與行孝行善、樂於助人的美德讓小烈水承繼下來,讓他受益一生。
解放前,小烈水家裡很窮,沒有土地,父親常年在外為人販賣牛羊,家裡全靠母親與兩個哥哥長年當富人家的長工。1952年,他7歲時上學,到1960年下半年,因家裡窮交不起學費而被迫辍學。
從小學到初二,小烈水學習成績在全校都名列前茅。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經常幫助後進生學習,又尊重老師與校長,深受同學、老師與校長的喜愛。老師、校長像對待自已的孩子一樣對待小烈水,家裡交不起學費時,老師、校長就用自己的錢為他交上,這些善舉讓小烈水牢記於心,感激不盡。
收養幫助20多位貧困少兒 勸孝行善撼人間
倪烈水從小就喜歡畫畫,在他13歲上中學時,就拜揭陽第三中學美術教師——嶺東著名畫家王士龍老師為師,學習繪畫。王士龍老師曾是我國著名畫家劉海粟大師的高徒。他被打成右派下放到第三中學後備受凌辱,學校多次派他去清理廁所污穢,倪烈水不忍老師受辱,毅然代之。校領導斥責倪烈水立場不堅定,他以理相爭,尊敬老師,為何不可?校領導啞口無言。 倪烈水從小就積極進取,樂於助人,經常做好人好事,他還被評為“學雷鋒積極分子。” 由於他悟性高,苦學不辍,又有名師指點,使其畫藝大增。他還遍訪當地名師,博采眾長,幾年後成為當地知名畫師,開始了民間藝人生涯。而他不論走到哪裡,其勸孝行善就做到那裡。20多年來,他在潮汕地區7座祠堂和30多多座佛廟中畫有“二十四孝圖”,為弘揚孝道文化盡心盡力,甘於奉獻,樂而不疲。
頗有藝術天份的倪烈水,不僅善長書畫,而且還善長油漆、燈謎、故事、詩詞、楹聯。20多年間,他到過100多個村做工藝,共培養了30多個學徒,還收養三位走失兒童並幫助其找到父母。他每到一個村做工時,他打聽到那家有不孝之子時,都主動上門,與他(她)交朋友,循循勸導。例如:在一小村莊,有位村民兒子經常打罵父母。倪烈水得知後,不顧一天的勞累,吃完晚飯後主動上門勸導。他問那位青年:“你父母是不是你的親人?你是不是他們的兒子?他們是不是你的親生父母?”那位青年連聲回答“是,是!”接著倪烈水為其講解:“沒有父母,還有你嗎?雖然父母教育方法不當,但給了你生命,他們吃盡苦頭把你養大,你應盡孝心報答呀!將來你也要結婚生子,你怎樣對待父母,將來孩子就會怎麼樣對待你?你打罵父母,社會上還有人與你來往交朋友嗎?鄰居鄉鄰躲你、怕你、瞧不起你,在背後戳你脊梁骨,你遇到困難沒有人來幫你,你將會被社會所拋棄。”他的一席話語,讓那位不孝之子恍然大悟,流下了忏悔淚水,表示將來再也不打罵父母了。 20多年來,倪烈水以過人的愛心孝心耐心,勸導教育了幾十多個村的眾多的不孝之子改邪歸正,使他們大部分都成為孝子。
倪烈水博學多才,工藝接連不斷,每天都忙到很晚,每年都忙到大年初一。憑其手藝與口碑,他本可以收取較高費用,很早就能致富,可他堅持收取微薄的費用,對一些好心的貧苦人,他有時還不收工錢。
他曾收養三個走失兒童並為他們尋找到親人。下面介紹兩例:
1979年冬的一個晚上,倪烈水妻子上山割草時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6歲姓林的啞巴男童不停地哇哇哭叫,便把他帶回家來,吃住了10多天。後來方知那位男童家住玉湖鎮新西河村,獨自跑出來迷了路,走了一天走到了離家30多裡遠的地方,找不到家了,幸好被好心的倪烈水一家碰到,否則這麼小的男童不知後果如何。
1982年冬天一個晚上,倪烈水的妻子陳佩珍上山割完草回家,大約晚上9點多鐘,她在村邊公路雨亭裡發現一個5歲的女孩在不停地哭喊。倪烈水聽說後,急忙叫大兒子倪壁雄前去把她帶回家來,壁雄因救人緊張,一時把左腳踩在單車的齒輪上,刺傷左腳筋,血流如注,他不顧傷痛,把這個走失迷了路的女孩載回家來。此後20多天,一家人給她吃好穿好。等到小女孩的父母打聽到她下落來領她時,倪烈水一家人還送她50元錢和許多糧食衣物,讓鄰居和那位女孩的父母十分感動。
倪烈水在老家從事工藝期間,共培養了30多位學徒,為其提供衣食住,不但教他們技術,還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教育他們尊賢敬老,對老人要有孝心,在社會上要行善,在倪烈水的教導下,他們大多都成才。在他收養幫助的20多位貧困少兒中,現介紹以下三人:
一個14歲女孩,因父母雙亡,無人照料,倪烈水看其十分可憐,就把她收養。倪烈水對她與自己親生女兒一樣,無微不至,一直培養到她成家立業。
在老家揭東縣新亨鎮還有一位既是他徒弟,又是他兒子。因其家裡太窮,父母無錢供養他,倪烈水就收留了他,既教他繪畫、刷油漆,還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供他吃住,還教導他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在倪烈水的培養下,現在在老家開了公司,已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企業家。
在老家,倪烈水對一位已病逝的好友的兒子,盡心指導支持,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照顧,他現在已成為一位頗有愛心孝心的企業家。
在問到倪烈水自己兒女、收養幫助貧困少兒如何教育得那麼好時,他介紹說:“我先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讓他們從小就有良好的品德,有愛心、有上進心,尊老愛幼,思想健康,對人要禮讓。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一定要當領導、當科學家,但他們一定對社會有所貢獻。”在他收養幫助過的20多位貧困少兒中,有的當公務員,但大多都是企業老板。
作為民間文藝家 應邀編撰區志族譜
作為當地知名的民間文藝家,倪烈水多才多藝,其畫其詩其人其行孝,甚為當地政府與鄉親們認可。他在縣文化局曾做過兼職創作員。1985年3月他應新亨區政府多次邀請,在區志辦公室編寫《新亨區志》,工作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從不計報酬,並獻出一部珍藏多年的《中華民國三十八年揭陽大事記》(手抄日記本),填補了揭陽縣志的一項空白。
倪烈水治學嚴謹,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對每一個歷史事件,都尋根探底,對史料進行嚴格核實,以不誤後人。為此,他不分星期天節假日,不分晝夜加班加點收集、整理、核實材料。在他負責與辛勤工作下,於1988年8月新亨區志終於如期高質量完成,深受領導好評。
自1983年8月起,倪烈水又受潮汕各地所有倪氏宗親的重托,編寫《潮汕倪氏族譜》。此時,他不僅出時間出力氣,而且還出錢,用了7年時間完成,義務為倪氏家族族譜順利完成盡了他應盡的力量。
潮汕地區有著淵遠流長、絢麗多姿的潮汕文化。在倪烈水很小的時候,母親經常給他講古代忠孝節烈的故事,還給他唱揭陽世代流傳的潮汕歌謠,倪烈水就是在母親優美的歌聲與感人的故事中長大,再加上幾十年來他對潮汕文化學習與研究,使其有著深厚的潮汕文化底蘊。在此基礎上,他還編寫了《倪烈水民間故事》一書,在當地廣為流傳。
來深創業 繼續踐行孝道
深圳的改革開放大潮席卷神洲大地後,也激蕩著倪烈水的心,他覺得憑借自己20多年的美術與施工基礎,在深圳同樣會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對社會有所貢獻。他因平生樂善好施,幾乎傾盡積蓄。為籌得來深圳發展的創業資金,他賣掉三間祖屋中的兩間,共賣得了2.8萬元,留下一間新屋給父母居住,就帶領全家於1991年1月來深創業。
藝高人膽大。他來深圳不久,就獨自開設了一家美術廣告門市部。由於他服務好,水平高,其生意日益紅火,很快就在深圳站穩腳根。有了一定收入後,倪烈水更有條件幫人了。只要家鄉人有困難倪烈水就願意幫他。凡是遇到家鄉窮苦鄉親上門找他,他不但用好飯好菜款待,還送給他們路費。來深圳18年來他幫助了家鄉數百人。能為家鄉人做點事,他非常開心。
護理重病父親 五天五夜未合眼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倪烈水孝敬父母、老師的故事更是撼動人心,讓人感動。 在他父母親的教導與影響下,倪家兄弟姐妹都十分孝順。家裡最好的東西一定先留給父母吃。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為了能讓母親穿上一件縫制的新棉襖,兄弟姐妹把積攢布票留給母親,終於為母親做成了一件嶄新的棉襖,圓了兄弟姐妹們的一個小小心願。 倪烈水母親患上胃病已40多年,在她76歲那年,胃病突然惡化,住了4個多月院後,因病情十分嚴重,轉了五六家醫院都不肯收她,有個民間診所說他母親活不了多久了,倪烈水聽後,心裡十分難過。他暗下決心,只要有一線希望,也要治好母親病。於是,他放下自己手中一切工作,到處打聽尋找治胃病的偏方秘方。苦心人天不負,最後在供銷社一位姓黃的先生那裡得知有一本名叫《千家妙方》的書,其藥方非常靈驗,倪烈水欣喜不已。為購買到此書,他跑遍了揭陽所有書店也未買到。經書店一位好心人介紹,他乘車來到200多裡的汕頭新書店買到了《千家妙方》(上下冊)。購到此書後,倪烈水如獲至寶,趕緊回家研讀。針對母親的病情,倪烈水為母親開出了一副藥方,共4種藥,他至今仍記得:蒲黃、白芍、山楂肉、五靈脂。
母親已七天七夜滴水未進、昏迷不醒了,大嫂用小勺輕輕撬開母親的嘴,一點一點地灌完一碗中藥。一個小時後奇跡發生了,母親的肚子開始咕咕作響,解了兩三次大便後,母親蘇醒過來。吃了五天中藥後母親就能坐起,令全家人驚喜不已。倪烈水又針對母親的病情,開出幾副中藥,經過20多天的精心調養,母親就康復了。倪烈水用這副小小藥方,救了生命垂危的母親,使其生命又延續了15年時光,直到91歲高齡時才辭世。 用此藥方,倪烈水還治愈了許多患胃病者,這也是他為社會做出的一件善事。
倪烈水的父親因兒女頗具孝心,照顧得好,老人舒心,也高壽。2001年,他父親95歲那年,雖然沒有什麼病,但因年紀太大身體衰竭住進醫院,為能照料好父親,倪烈水五天五夜未合眼。那時,在白天,親屬與兄弟姐妹都來看望父親,因人多,倪烈水無法入睡。晚上倪烈水為不讓兄弟姐妹們受累他獨自一人護理。
那時,父親幾天幾夜不能進食,已瘦得皮包骨,連打吊瓶的針都扎不進去了。父親每晚要上20多次廁所,倪烈水剛扶父親上完廁所,躺下准備睡一會時,父親又喊他要上廁所,倪烈水馬上起床,抱起周身皮包著骨的父親上廁所。疼愛之心頓時湧上心頭,父親操勞了一生,耗盡了自己的所有能量精力竟瘦成這樣,倪烈水倍感自己愧對了父親,覺得自己一定要讓父親在生命最後時光裡讓老人家安然離去。就這樣倪烈水五天五夜未合眼,直到他累得眼冒金花,實在支撐不住了,才提出換人。
倪烈水還像照顧自己親人一樣照顧過自己多位老師,下面列舉兩例:
倪賀見與倪烈水是鄰居。對倪烈水來說,倪賀見既是他老師也是朋友。倪烈水許多知識都是倪老師教給他的。倪烈水在倪老師病重最後的日子,他守候了倪老師5天5夜。去世後倪烈水還為倪老師守靈一個通宵,還幫助料理後事,直到把倪老師安葬完為止,使他盡了學生應盡的一份孝心。
張宗儀先生是20世紀80年代揭陽縣博物館副館長,知識廣博,精通地方史,素有“潮汕通”、“活字典”美譽。倪烈水乃其第一高徒,與其交誼甚深。後張宗儀患肺病,人們都避而遠之,惟獨倪烈水一如往常,親善如故,關心倍至。某日午後,倪烈水上門拜訪張宗儀先生,剛一進門,巧遇張宗儀先生舊病復發,倒地昏迷不省人事,其家人在驚恐中不知所措,倪烈水毫不猶豫上前緊按住張老先生人中將其救醒,馬上背往醫院。張老因此獲救,此事在揭陽文人中傳為佳話。
教子有方 幾個兒子都創辦了自己公司
倪烈水不僅對外勸孝行善,行大德大義,而且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套好方法。他教育自己的幾個兒子,要愛國,有愛心,講孝道。他幫助了20多位貧困少兒,向貧困山區捐款捐物20多萬元。他還借錢支持兩位朋友創業,一位借了26萬元,一位借了10多萬元,已10多年了,至今仍未歸還。
他還教育兒子們常做善事。目前,他幾個兒子,都有孝心,都盡力做好事善事,都有自己的公司。大兒子倪壁雄供養多個貧困地區的孩子讀書,他與好友企業家趙澤標等在其父倪烈水動員與影響下,於2008年6月15日,他們一起發起成立了“愛心中華行孝文化促進會”,並在深圳市潮人海外經濟促進會支持下在湖北革命老區黃梅縣建成了兩座希望小學,四川內江建成了一座敬老福利院。倪壁雄還多次為汶川災區捐款,還為廣東各地區白內障患者捐款免費做復明手術。倪壁雄的兩個弟弟也頗具愛心孝心,倪壁雄和倪壁衛兩兄弟都是“壹基金”第一批加入的永久義工。幾年來,向希望小學、敬老院等捐款上百萬元。
撰寫《勸孝歌》 在社會上引起轟動
1998年,倪烈水從商業退休後,開始著手發掘推廣孝文化與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10多年來他把出書和賣字畫的收入,大多用在扶貧濟困和捐建給家鄉修建學校、祖祠等公益福利事業上。另外,從大量的報刊中他發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孝文化,正逐漸被廣大青年少兒淡忘,甚至被邊緣化,很多年輕人追求物資享受,缺少人生追求,心靈麻木,沒有孝心,不盡贍養父母義務,更別說尊老愛幼了。於是他產生了編撰一本勸人行孝書籍的想法,於是,他開始著手准備與收集資料。
近年來,倪烈水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有許多社會兼職,主要有:深圳市潮人海外經濟促進會顧問、愛心中華行孝文化促進會榮譽顧問、深圳市潮汕文化研究會文化研究創作室主任、深圳市潮汕文化研究會燈謎社榮譽社長、揭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顧問、深圳市寶安區文聯委員等職,使其仍十分忙碌。
2006年,倪烈水在收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開始編寫《勸孝歌》。經過兩年多的辛勤編撰,於2008年8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此書出版,旨在勸導世人尊賢敬老,履行孝道,可見倪烈水一片關愛社會的赤誠之心。原廣東省長盧瑞華親自為本書題寫書名。汕頭大學原黨委書記黃贊發為此書作序。序言中寫到:“如果《勸孝歌》能夠漸漸成為家庭啟蒙教育的素材,家長與子女口口相授,代代相傳,則必能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102歲高齡的中科院資深院士,溫家寶總理的老師楊遵儀先生為《勸孝歌》寫下了“弘揚傳統文化,建設和諧社會”的贊詞。
國學大師饒宗頤、廣東省委原書記林若、中聯部原部長朱良、林業部原部長蔡廷松、全國華人華僑委員會副主任王宋大、中國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張偉超、廣東省政協原副主席林興勝,深圳市潮人海外經濟促進會永遠名譽會長黃國祥,廣東省軍區原副司令員莊根南,深圳市市委原常委、市人大原副主任李友烈,北京潮人商會會長張善德,中國國家畫院院長龍瑞,澳大利亞澳華交流中心主席林晉文,美國民俗學會執行理事長羅儀德,雅典奧運會跳水冠軍楊景輝,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形象大使戴菲菲,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阿丘,潮汕靈山寺光輝大師等,均為《勸孝歌》題詞。
《勸孝歌》全書共分五篇:第一篇是歌謠,主要有二十四孝歌、十月懷胎歌、養兒歌、老來難、勸孝歌、報恩歌、孝字歌等;第二篇是天下父母,主要有佛在家中、斷指救兒等8篇反映父母辛勤養育子女的故事;第三篇古今孝賢,主要有岳飛、毛澤東、朱德、魯迅、許世友等10位名人的孝道故事;第四篇古代孝女,主要有缇萦女、花木蘭等12位有名孝女的事跡;第五篇是中外關於孝和愛的格言。該書以潮汕方言歌謠的形式,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有著鮮明的潮汕地方文化特色。
此書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可以說“百人看百人贊”。深圳邊檢站的領導與戰士也掙搶此書。深圳某公司職員魏女士,在親屬家去玩發現此書後帶到公司,她正准備欣賞,就被同事搶去一睹為快。深圳多所學校的學生老師獲贈此書後,也都爭相傳閱。深圳市潮人海外經濟促進會永遠名譽會長黃國祥看完此書後說:“這本書的內容是豐富的,既有民間故事,也有當今社會情況,我覺得寫得生動活潑,非常有教育意義。對老年人是一種啟發,對青年人是一種教育,萬事和為貴,百善孝為先。”
中共深圳市委黨校寶安分校曾祥委教授看完此書後說:“以孝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家庭文化,是最讓西方人羨慕的。孝文化在我們民族當中,是應該珍惜和保存下去的瑰寶。我覺得倪先生這本書,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很好的精神食糧”。而倪烈水則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孝文化並且去踐行它,“一個“孝”字,貫穿幾千年,有著不可忽略的道德力量。
深圳市潮汕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永看,讀完此書後說:“我認為,倪烈水先生是位優秀的農民作家,他非常孝道,刻苦磚研,能寫出這本書我非常敬佩。《勸孝歌》出版後,受到讀者普遍歡迎,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我認為,這本書特別在當前出現了道德危機的情況下出版,更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我們要繼續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用二十四孝的倫理道德來教育孩子,在社會上倡導行孝的倫理道德,就必須按照倫理道德來教育後人,社會才能成為高素質的社會,成為真正和諧的社會。”
《人民日報》駐深圳記者站主任記者吳剛看過此書後說:“《勸孝歌》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對當今青少年教育有積極意義。”
倪烈水的事跡引起眾多媒體關注:揭陽電視台、《揭陽日報》、《汕頭日報》、《寶安日報》、《深圳特區報》、深圳寶安電視台、歐中經貿官方雜志、南方網、和諧中國網、中國青年網、寧波家教網等媒體相繼給予報道。揭陽電視台在民生熱線以“崇孝善本甫面世,一書難求《勸孝歌》——感恩奉獻 勸孝行善(上)”與“一枝掾筆擔道義 從來得道便多助——感恩奉獻 勸孝行善(下)”作了長篇報道。這些媒體報道後,很多讀者從報社電台的記者那裡打聽到倪烈水的住址與電話,幾乎每天都有來電或上門購書者。
倪烈水還被武警部隊、學校與企事業單位邀請講孝文化故事,廣受好評。《勸孝歌》共向社會捐贈1.5萬冊,不僅在深圳與潮汕地區,產生了較大影響,還波及北京、河南、湖北、四川、安徽、山東等地。這些省市的領導看了後,都紛紛求購此書。《勸孝歌》出版已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這足以說明當前社會對孝文化需求巨大,青少年對孝文化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看完此書,有很多讀者都猛然醒悟應孝敬父母了,例如,一位姓黃的讀者說:“‘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別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我看了這本書後就有這種沖動。我以前一二個月打一個電話給父母報平安,現每周給父母打一個電話。”她現在方知自己以前做得不對了。
一位在倪烈水大兒子公司工作的大學生,以前問他父母情況時,他都敷衍了事,顯得對父母漠不關心。看完這本書後,這位大學生馬上改變了態度。
孝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它是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印度文明等有重大區別的文化現象之一。千百年來它一直作為中華民族倫理道德之本,行為規范之首,備受推崇,同時也令西方學者矚目。
2008年5月,美國民俗學會執行理事長羅儀德先生來中國訪問時,還專門拜訪了倪烈水,對中國人弘揚孝道、踐行孝道的行動極為羨慕。他說:“我有兩個女兒,她們長大後,都遠離父母各奔東西。而中國人老了,還能享受天倫之樂,讓人感動。”
“小孝興家,中孝旺企,大孝治國。”這句名言道出了孝文化的真谛。倪烈水50年如一日,勸孝行善,收養幫助了許多貧困少兒,又編撰《勸孝歌》,讓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人受到教育,其事跡與大孝至愛的精神可歌可頌。現在,倪烈水正在為今冬明春的專題孝文化書畫展日夜操辦。他從事孝文化事業,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善舉十分感人,體現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不愧為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時代最可愛的人! ( 記者 於常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