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幼童成母親“守護神”
當其他5歲孩子還在父母懷裡撒嬌的時候,5歲的吳一凡已經承擔起了照顧媽媽的重任。吳一凡的爸爸是一名貨車司機,經常跑長途不在家。媽媽沈洪勇2003年因患結核性腦膜炎癱瘓在床,只有右手還能動彈。
從很小的時候起,吳一凡就很獨立,學會了自己系鞋帶、洗衣服、煮飯……癱瘓在床的媽媽看著她洗衣服搓紅的小手心疼,吳一凡還會很懂事地安慰媽媽。7歲到了上學的年紀,沒有父母接送的吳一凡每天要走上七八分鐘的路程,還要過一條大馬路。父母給她配了一部手機,方便上下學路上聯絡。但小一凡為了省下手機費,從不捨得接聽,每天放學接到媽媽的電話,就直接掛斷往家裡趕,因為她和媽媽有個約定,如果掛斷電話十分鐘之內沒有到家就意味著“出事了”。
感覺到媽媽的依賴,小一凡很少到外面玩,總是盡可能地陪在媽媽床前,家裡的一缸金魚是她唯一的伙伴。
學習之余,當別的孩子都在玩的時候,小一凡還要洗衣、做飯、幫媽媽洗澡,爸爸不在家,她就承擔起了家中“頂梁柱”的角色。女兒過早的懂事,讓沈洪勇感到既愧疚又無奈。眼看小一凡一點點地長大,也讓這個不幸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
小小一顆孝心 深深感動你我
2010年9月19日,新聞聯播講述了這樣一段感人的故事:年幼的吳一凡從5歲就開始照顧癱瘓的媽媽,扛起料理家務的重擔。看著她稚嫩卻堅定的表情,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5歲把日子擔上肩
吳一凡的爸爸老吳是一名貨車司機,經常跑長途不在家。 媽媽沈洪勇,2003年因患結核性腦膜炎癱瘓在床。只有右手還能動彈。很小,吳一凡就挑起了照顧媽媽的重擔。太多的苦,沒有辦法用言語來形容。第一次系鞋帶時,吳一凡把手指系在鞋帶裡抽不出來,急得直哭;第一次用洗衣板洗自己的小襪子時,吳一凡一只手搓得通紅,另一只手搓破了皮。怕媽媽難受,她忍著不哭,還勸紅了眼圈的沈洪勇說:“手離心髒大老遠的,我死不了。”家裡買了一台雙缸洗衣機,可拎不動浸滿水的衣服,吳一凡又急得哭起來……生活,在艱難的應對中,還是看到了希望。
7歲上學只一個人
轉眼間,到了吳一凡上學的年齡。上學前,老吳特意教會女兒怎樣開屋門、怎樣買菜等生活技能。但是,最讓夫婦倆憂慮的是,他們無法像其他父母那樣接送吳一凡上下學。從家到學校的路上,要過一條大馬路,穿過幾個樓群,這對於七歲的孩子來說,有點困難。沈洪勇躺在床上琢磨了好幾天,終於想到:“孩子要是有個手機,上學和放學時開機,我就可以遙控了。”一走出校門,吳一凡就會打開手機,這時,媽媽總會准時地打來電話,為了省下兩角錢話費,吳一凡會把電話按掉。如果10分鐘之內,吳一凡不能及時趕回家,那麼,就是“出事了”。但是,手機並不能彌補沒有父母接送的缺憾。這些年,吳一凡也能理解媽媽微妙的依戀,出去玩兒一會兒就很快回家。時間久了,吳一凡懶得再出去,如今,即使想出去也找不到玩伴。於是,家裡養的一條紅劍魚便成了吳一凡最好的朋友。小魚陪伴了吳一凡四年,一天,小魚突然從魚缸裡蹦出來,死掉了。看著一動不動的小魚,吳一凡嚎啕大哭:“我就這麼一個朋友。”沈洪勇在一旁跟著落淚……
像很多母親一樣,沈洪勇很關心吳一凡的學業。雖然吳一凡是第一名,但她還是很嚴厲的監督她做功課。懾於沈洪勇的嚴厲,吳一凡一直順從著,偶爾也會有些反抗。比如,媽媽逼得太緊,她就把筆往桌子上一扔,氣哼哼地說“愛會不會,我不學了”。這時候,沈洪勇沒有責罵,而是用被蒙住頭,一個人靜靜流眼淚。發現媽媽哭了,吳一凡便不作聲地又開始學習了。
愛的真谛,無條件的責任
每天,吳一凡都會精心地照顧著母親。如今,她已經能麻利地給媽媽洗澡,還經常換著樣式給媽媽梳頭。在吳一凡看來,媽媽是漂亮,“年輕時,身材沒說的,長的也是柳葉眉、核桃眼。”這些,都是她從媽媽以前拍的照片上看到的。
老吳說,“現在好了,閨女大了,日子見亮了。”因為他最初的堅守,所以,今天,一家人,可以期待明天。愛的真谛是什麼?吳一凡覺得:“就是互相幫助。”想了想,又說:“雖然(我們)沒有錢,但畢竟是一個家啊。”按著這個思路,家的真谛,是愛,一個彼此無條件給予對方的地方。當“給予”,可以用“無條件”來形容時,這就是主動承擔的責任。吳一凡對媽媽的孝心也正是源於這種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責任。
沈洪勇說,她以前想不明白,自己好端端的,怎麼忽然就癱瘓了呢?現在,只好“不想了”。但是,倘使沒有這場變故,她,還有老吳、吳一凡,對生活又會有怎樣的理解?許多時候,人生的祝福是包裹在苦難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