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告訴諸位,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就是孝道。
所以,古代臣子對皇帝 上有關文化、或社會風氣的奏章,如果這個皇帝很倔強,有不是的地方,不肯納谏,便往往祭出一句很嚴重的話,‘聖朝以孝治天下’,用來給皇帝當高帽子戴,使他無法胡鬧,乖乖做個好皇帝。
的確,中國文化最寶貴之處,在於提倡孝道。
對於那些西洋來的外國朋友,我常說,你們西洋以基督教為主的文化,是‘丁字架文化’,我們東方文化,才是道道地地合於十字架的形式。
什麼道理呢?
西方文化偏重父母愛子女,而忽略了子女長大後對父母的孝養,只要兒女一成家,男跟女,女跟男,夫妻一對,其他兄弟姊妹都不大管,代代如此,這不是後代和上一代接不上去,缺了‘十’字上面那個部份,成了‘丁’字了嗎?
而我們中國,上自自己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一直通到久遠前的老祖宗,乃至佛菩薩、上帝等等都包括在內;下則由自己傳至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千代萬代,生生不息延續下去。並且橫的關連,兄弟姊妹親戚朋友,同樣需要仁愛,形成一個完整的宗族社會,縱橫交錯,恰是‘十’字形的文化。
但是,現在的中國社會,也差不多削成了丁字架的形象。
現在的孝道文化,可憐啊!
我有許多好朋友,大部份上了年紀,七老八十的,雖然地位、錢財不缺,兒女三五個的不在少數,也都受了高等教育,拿到博士、碩士等學位,卻一個個飛到國外,再也不回來了,獨留兩老口子躺在醫院不能動。
老太婆和老公公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抱怨一陣:生了那麼多兒女,讀了都麼多書,又有什麼用?
然後,雙雙對坐,‘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日子一天一天這樣過去。唯一的好朋友,便是‘電視機’來陪伴。
你說這有多可憐,多悲哀!
兒子是國家的 女兒是人家的
並且,現在一個兒子討了老婆,等於嫁出去了一樣,往往跟岳父母好得很,而疏遠了自己親生的父母。
再者,就算兒子和父母住在一起,媳婦也不見得能孝敬公婆。
我曾經對一個朋友說,你很好,又有兒子又有女兒。
他說我有什麼好?兒子是國家的,女兒是人家的,我有什麼?!這又是一種情況,講的都是真話。反正這一代的孝道出了問題,文化也出了問題。
我們的孝道文化,有幾千年歷史,同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這孝道文化從那裡來?
從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宗族社會來,古代維系這大家庭社會的中心力量,就是孝道。
孔子的學生曾子,還因此著了一部重要的書籍,叫做《孝經》,作為孝道的典范。
這本書,現在大家很少看,像我們老一輩的,在小時候,便已經讀得很熟了。
記得民國三十六年(1947),我回到家裡,父親聽說我研究佛學,研究得還不錯,要我講一點佛經給鄉人聽,他也要參加,我說千萬不要。
因為我們家孩子,長到幾十歲,從外面回家,看到父母親都會趕緊跪下來磕頭。父母親坐在旁邊時,孩子不敢隨便坐。
我父親講話很威嚴,我聽他講話,有時還會畏懼。畏懼並不是害怕,而是一種很自然誠懇的恭敬而已。
平常家裡的客人不少,因為我那時有點小名聲,常常有人來找我談話。
每當我父親走過來,我一定馬上站起來,聽父親吩咐。
他老人家看了便說,你長大了,以後不必這樣守禮,馬虎一點可以。
可是,我一直不敢。這是因為自小受了傳統文化教育很深影響的關系。
我父親要我講佛經,他也要聽。
我說,您不能來,您來了我就講不出來。
最後不得已,我對父親說,您真要來,那我講《孝經》好了。
父親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要講這玩意兒?
我說,現在的青年不得了,家鄉的子弟們,先要懂一點《孝經》,不然,學個什麼佛?!
我父親想想,也認為有道理,因此,我在家鄉曾經講過一次《孝經》。
《孝經》是中國文化幾千年來的基礎,現代人千萬不要忽視了它。
那麼,究竟怎樣才算是孝子呢?
真正的大孝子,不只孝順自己的父母,還要能孝順天下人的父母。
所以,我常常跟一般老年同學和青年同學說:你不要把自己的兒女看得那麼重!天下人的兒女,都是你的兒女,天下人的父母,都是你的父母,為什麼不能將自己的心量放大呢?
如果將心量放大了,以天下人的父母為自己父母,以天下人的兒女為自己兒女,那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