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知足常樂,多欲受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陳探塘說:「我年輕時,曾聆聽前輩們的言談。當知縣的樊毅說:『我退休時,行囊只有五千兩銀子,而且華麗的絲帛也不到一千匹!』當司訓的王輔卻說:『不要說本官貧窮,我積蓄的薪俸,以及學生們的饋禮,總共加起來也有六百兩銀子了!』
  樊知縣的意思是恨六千太少,而王司訓卻認為自己所有的六百太多了。
  後來,樊知縣的三個兒子合不來,大家都主張分家產。樊知縣拿出六千兩銀子買地,建築房子,把全部錢財都分給三個兒子。可是兒子卻懷疑父親私下另有儲藏,因此,不願奉養他。樊毅只好找了數畝田地,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稻子沒有成熟和蠶還沒有吐絲便典當出賣了,家裡沒有年輕的童僕,客人來時,都是年老的奴婢在端茶水。樊毅一直過著愁苦的日子。等到他逝世後,葬禮很草率簡陋,現在他的子孫也都衰沒不振了。
  另一方面來說,王輔的四個兒子個個很爭氣。老大與老二經營產業,老三與老四在學校教書。兄弟奉養父親非常歡喜。
  晚年,王輔常以觀賞花卉竹子為樂。有客人來訪,他便留他們飲酒喝茶,只是盡歡而已。他每天都笑口常開,他的子孫人才濟濟,家聲方興未艾。
  樊毅的錢財比王輔多了十倍,而王輔的受用卻反而比樊毅多了十倍。子孫的賢能與不肖相差又何止十倍呢?
  做官的人如果一直經營錢財,自己尚且不一定能享用,怎麼還能為子孫打算呢?
  靜靜地想一想,或許可體悟一些真理。」(《德育古監》第一一三)

 

上一篇:達真堪布:我執才是真正的魔王波旬
下一篇:聚散不同,禍福有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