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談孔子一生的修學境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老法師談孔子一生的修學境界

——(摘自 淨空老法師 《五十年學佛心得精論》開示)——
夫子說他十五歲‘有志於學’,立志學習,好學。

‘三十而立’,三十歲他就有成就了,就有顯著學習的成績,他有目標,他有方向,不會輕易改變了;而立,他有立足之處了。

‘四十而不惑’,不惑就是不迷惑,我們今天講的,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動搖。我們今天講誘惑,外面這些財色名食睡的誘惑,他有把握不會受外面誘惑了,四十歲。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因果報應,他知道了。命裡有的一定有,命裡沒有的別強求,樂天知命,一絲毫強求都沒有,造善因一定得善果。夫子到五十歲明白這個道理,一切通達了。

‘六十而耳順’,這個功夫了不起!什麼叫耳順?這個人說這樁事情好,不錯,你好;那個人說這個不好,不錯,也很好。耳順,這是很深的定功。

佛門有個公案,這個道場有兩個出家人爭論,都是什麼?為經教裡面的東西爭論,彼此兩個人都不服。甲這個人到老和尚那裡去,說我這部經怎樣怎樣,那個人講得不對,他講錯了。老和尚聽了之後:你對!他很樂意,出去了。另外那個人,老和尚說他對,他不服氣,到老和尚那兒去爭論,把他的道理說說,說完之後,老和尚笑笑:你也對!老和尚還有個侍者,他們兩個走了之後,這個侍者:老和尚,他們兩個人,你怎麼說他們兩個都對?老和尚說:你也對!這是耳順,他能夠調解問題,他不會把問題搞復雜,這是智慧。為什麼都對?本來沒有問題,怎麼會不對?統統對。原理就在此地,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那個妄想、分別、執著,給你安慰一下,平了,不就沒事了!所以,他有本事把每個人的心都給你擺平,這叫耳順。夫子到六十歲才有這個本事。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那就是《華嚴經》裡面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他做學問,讀書、求學成績的表現。不學怎麼行?人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這在佛法裡看得非常明顯。


******************

孔子的原文出自《論語》的【為政第二】第四章,全文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上一篇:比施捨更高貴的東西
下一篇:佛入:不信佛的母親死後在女兒開導助念下往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