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老法師說佛經沒有意思,但用起來卻是無量義,讀經不要想意思;又說讀經要會轉經,要依教奉行。請問讀經不想意思,如何依教奉行?
答:讀經不想意思很難,那叫真正會讀經,所以真會讀經的人不多。讀經不想意思是什麼回事情?是真修行。修什麼?戒定慧一次完成。如果一想意思,你就把戒定慧全部都破掉了;就是用讀經的方法來修定、來開悟,那叫真會念。真的念到一心,人就開悟了,智慧就現前。所以一般人一面念經,都在那裡研究這句什麼意思?這段什麼意思?那個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為什麼?佛沒有意思。所以佛的經,你看看古人的注解你就曉得,你看《金剛經》有幾百種注解,《楞嚴經》也有將近一百多種注解,每個人注的都不一樣。如果要是有意思,應該都一樣的,怎麼會不一樣?所以它沒有意思,深的人看看得深,意思看得深,淺的人看的意思淺,經的妙處就在此地。
因為經,我們知道是佛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自性裡頭哪有意思?怎麼樣才能見性?你看大乘,我們現在學《華嚴》,《華嚴》講得很多,你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就明心見性。佛的一切經,都是從心性流露出來的,所以它沒有意思。讀經的人隨著你的程度,凡夫讀經是凡夫的意思,阿羅漢讀經是阿羅漢的意思,菩薩讀經是菩薩的意思,佛讀經就是佛的意思,你一定要懂這個道理。經上教我們,你不要去想像,不要去思惟,意思會自然起來,那就是你的悟處。你如果一想,想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識,你一想一執著就落在意識裡頭去了,那真的就不是佛法,佛法就變成世間法。
佛教我們怎麼做法?實在講千經萬論,落實在生活行為上,就是十善業道,那是基礎!即使是阿羅漢的四谛法,落實在生活上還是十善業道。菩薩的六波羅蜜,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你們諸位想,如果沒有十善業道,他就不能落實,他都是空的,都變成玄學,這個要懂。儒家的所有一切學問落實就是《弟子規》,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這樣的;道家理論雖然高深,落實也就在《太上感應篇》。所以這幾樣東西你要是真正把它做到,這叫聖學。做到怎麼樣?你就是聖人的樣子。你雖然境界沒有達到聖人那麼高,可是你在日常生活一舉一動確實像聖人,道理在這個地方。
所以我們不能不重視儒釋道三家基礎的課程,非常重要,這個東西是初學,也是究竟圓滿。儒達到究竟圓滿就是這樣的,理通了,事都是一樣。佛到究竟圓滿還是十善業,十善業的究竟圓滿就是成佛,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我們今天煩惱習氣太多,障礙了自己的悟門,不開悟!但是認真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那就是持戒;一心專注就是定,定到一個階段自然就開智慧。也不要天天想著:我怎麼還沒有開智慧?那你永遠不能開智慧。為什麼?那就障礙!有很多念佛人來跟我說,“法師,我念了這麼多年,怎麼還沒有得到功夫成片?”我說你這一生別指望,絕對不會得功夫成片。他說為什麼?因為你有個妄念在此地障礙住。你什麼都不求,自然就得到。你求的那個心是個妄心,是個障礙,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壞了。真的要用清淨心念,清淨心不要打妄想,老實念下去,自然就有感應。(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五十三 200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