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修六和敬:答四眾同修提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學六和敬—答四眾同修提問 (共一集)

     2010/7/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611-0001

锺博士:現在協會安排我們大會有一個答問的時間,我們收到各位大德一些問題,在答問過程中,如果大家還有問題的話,可以請義工也交上來。我在這裡只是代表大家把這個問題向我們尊敬的師父上人提出來,由師父上人來解答。

第一位是王居士他的提問,修學六和敬如何起行?

淨空法師:在過去,六和敬是在僧團裡面推動。僧團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也一樣,四個人依照經典裡面的教誨,真正能夠生活在一起把它做到,六條,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無诤、意同悅、利同均,這個六條。現在我們的推動是不住在一起,希望我們每個人,這個六和敬是非常困難的一樁事情,真正講到和敬,完全沒有自己,起心動念只想著別人,不會為自己想的,這種人現在找不到了。那我們無論在什麼場所自己修,自己做到、落實,我跟別人和,不要求別人跟我和,這就能做到。如果這個社會上,無論在什麼地方,我們都同住在地球上,真正有一些人這樣做,對於社會的安定跟化解地球的災難肯定有幫助。

最重要的,這裡面是三樁事情,第一個是「見和同解」,這是六和敬的基礎,理論的基礎。這一條裡面首先我們要肯定,大乘佛法學了這麼多,現在科學家也肯定了,宇宙跟我們是一體的,這個觀念要建立。其實這個觀念,在中國遠古,佛教沒傳到中國來,老子就說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跟《華嚴經》講的沒有兩樣,你能說老子不是佛再來的嗎?這是真的。所以這個很重要,他不承認我承認,我承認我們都是一體。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信仰,其實都是一體。所以這是基本的一個觀念,同一體。真正肯定同一體,性德就流出來。性德裡面頭一個就是愛,在佛法講慈悲,在中國講父子有親。中國的文化就是從這一句展開來發揚光大的,它的根就是父子有親,親就是親愛。怎麼樣把父子這種親愛推廣,推廣到親愛一切眾生,六和敬的根就找到了,其它就都不難了。真有這個根,什麼《感應篇》、《弟子規》很容易,不必要人去勸,不必,他自動自發的他就會做到,像佛家講的戒律,肯定百分之百落實。所以這個根比什麼都重要。

另外一個就是「利和同均」。我們雖然不能跟一切大眾能夠來均,但是我們還有這麼一點資身之具,就是有這點財物,遇到有困難的人一定要幫助,一定要伸出援手,盡心盡力,可以做到捨己為人。記住,愈捨愈多,愈多愈捨。可不能放在那裡,放在那裡,死水它就不流了,那就會變成腐爛、臭腐。財物,我們中國人講「通貨」,通就是流通,有進有出,出得多進得就多,出得少進得就少。這個道理要懂,這個懂了就敢做了、歡喜做了,你會樂此不疲。要從自己做起,一切時、一切處我們把它做到。

博士:謝謝師父上人的慈悲回答。所以我們記住師父三句重要的開示,第一不要為自己想,要為眾生想。第二要修六和敬,只要要求自己跟人和,不要要求別人跟我和。第三,肯定宇宙與我一體,這才能使性德流出來,而要從父子有親開始,能捨己為人就愈捨愈多。非常感謝師父給我們的開示。

下面第二位同修,他的提問寫得比較多,我把他的意思總結出來。他說:弟子是很不精進的,很慚愧,我們這裡有一個小道場,有一起共修的同修。有些老菩薩近日聽到老和尚一直在推崇三時系念佛事,本來一直聽師父上人講,要一句佛號念到底,可是現在聽到師父上人說也要有三時系念的佛事,就有點迷惑了,到底現在是到處做三時系念佛事,還是老實念佛念到底?請老和尚慈悲開示。

淨空法師:還是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個重要。三時系念是附帶的,主修一定是念佛,一定要求往生,真正往生你就成佛了,你的問題都解決了。為什麼做三時系念?三時系念是治標,因為現在世界上災難太多,特別是地球上這些災難,與鬼神有關系,三時系念冥陽兩利。這個是屬於一般宗教裡面的祈禱,作用是完全相同,這是集體意識在一起祈禱,三時系念也是這個,對於化解眼前的災難有幫助。所以我們有這個時間,就是有這個機緣也可以做,幫助現前這些苦難的眾生。但是自己成就是更重要,不能夠因為三時系念,把自己主修的功課耽誤了,這是錯誤的。主修的是一心念佛,助修的是三時系念,是幫助別人的。

锺博士:師父回答得很清楚,主修念佛求往生,但是三時系念是治標,可以幫助化解災難。

第三位同修他的提問,末學從老法師講《華嚴經》裡感悟到一切諸佛都在表演,所以遇到境界時,末學的心態是提升到知道諸佛在加持,而不是業障現前,也不是諸佛在考驗。請師父老人家慈悲開示。

淨空法師:你這個看法是正確的。諸佛如來從來不考驗人,我們自己感覺到是考驗,實際上佛沒有這個念頭,佛要有念頭,他就變成凡夫,他就不是佛了。為什麼?他起了分別執著。要知道,一切諸佛菩薩,我們講法身菩薩,真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十法界的示現,眾生有感他示現,他示現的時候都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表面上看好像跟我們是一樣的,實際上骨子裡不相同。他為什麼?這是自然的,這個就是本性,佛法上用個名詞很好,叫「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要問為什麼?一體,一體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一體。所以你有感,他一定有應,感應道交絲毫都不會差誤。我們的心愈清淨,善的感應就愈多。心愈不清淨,像貪婪的時候也有感應,誰來?妖魔鬼怪,他來給你感應,來幫助你、成就你,成就你作惡。佛幫助我們、成就我們,提升你去作佛,妖魔鬼怪幫助你作惡,統統有感。為什麼?一體,佛跟我們一體,妖魔鬼怪還是一體,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們的心態要純正,純淨純正,這就好。

锺博士:非常感恩師父,非常言簡意赅的回答了這個問題,這是諸佛自然感應,不必我們起心動念去猜測。

第四位同修他提的問題,這位是蔡居士,他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說:目前,現代社會多數夫妻不願意生養兒女,因此少子,男孩就少了。若只有一個女兒,以後出嫁了,男方夫家又不願意祭祀女方家的祖先,請問這如何處理?

淨空法師:這個問題是個因果上的問題。中國自古以來沒有限制生育的,都希望多兒多女多子孫,常講多男女你的家族才會興旺。為什麼?這是時代不一樣,過去是農業社會,需要勞力,所以人愈多愈好;現在這個社會已經變態了,兒女多的時候負擔太重,有這種關系在。但是,我們還是必須要隨順自然的法則才好,不要限制。

在佛法裡面講,兒女跟父母有一定的緣分,沒有緣分不到你家來,到你家來,跟你有緣。可是緣有四大類,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現在的社會,全世界,不是哪一個地區,小孩難教,而小孩悖逆父母,這什麼原因?我們平常待人接物布施恩德太少了,跟人結的怨太多。占人便宜的事情干多了,那就是負債,他來討債的,我們施捨、布施的時候太少,就這種原因。你曉得這個關系之後,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待人要厚道,要布施恩德,要多多去照顧別人。將來你的兒孫報恩來的多,還債的多,不是來討債,是來還債、是來報恩的,孝子賢孫,這晚年才真正有福。都與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密切關系。所以,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決定不能做,符合於道義的愈多愈好。

锺博士:所以欲要子孫多,就多行好事、多積陰德,謝謝師父。蔡居士第二個問題說:一般信眾縱然聽經聞法,而當面對親屬死亡的時候,依舊是不知如何處置,甚至將遺體放入冰櫃,可否請師父詳細的慈悲開示。

淨空法師:這個是人生第一樁大事。為什麼?這是關鍵的時刻,關系他來生到什麼地方去。在此地,我們這個身命結束之後,來生往哪裡去,這是關鍵的時刻,比什麼都重要。古人有一本書叫《饬終津梁》,專門講這個理論與處置的方法,文言文寫的,可是民國初年有白話文,翻成白話文叫《饬終須知》。我的母親那個時候往生,之前一個月,我把這本書從頭到尾仔細念了一遍,重要的部分我用紅筆把它劃起來。我寄給我弟弟,在上海,我母親走的時候,家人就完全依照這個書去做,非常如法。這個本子流通也很廣,我們協會就有。所以家裡有老人,老人年歲大了,不能不注意這樁事情。當然最好要勸老人念佛,年歲大了,一切都放下,就准備往生。能有這個心念,不貪生、不怕死,這個心念是最好,他不會有浮躁,他會很平靜、很平和,走的時候一定會非常好。這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瑞相,決定不墮三途;如果念佛,肯定往生極樂世界。念佛人一心,不要想,什麼都放下,就天天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比什麼都好。

锺博士:謝謝師父。師父把《饬終須知》換了一個更好的題目,叫做《怎樣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我們協會上面有流通,有師父的批注,歡印大家去索取。下面這位同修他寫了一首偈子,是譚居士,這偈子是這樣寫的,「和平共存謂是安,敬愛天地應一體,僧眾就是行梵行,團聚極樂出世間」。他說師父上人,弟子雖寫出此偈,但未能百分之百做到,若提出來是否罪過?因為要往生西方要現實的祈願。

淨空法師:有願很好,尤其是個善願。做不到,常常放在心上都是好事情,為什麼?勉勵自己。要把做不到的因素找出來,能夠把這個因素化解掉,那我們就可以做到。總是要認真,因為你做到你才能得真實利益,做不到,真實利益得不到。佛法裡面講悟有兩種,一個是解悟,一個是證悟。你看佛法修行的次第,信、解、行、證,我們止在解裡面沒有行,那就變成學術、變成玄學,於自己生活不起作用。所以解悟之後最重要的是行,怎麼樣把我明白的、懂的這些東西,變成我的思想、變成我的生活行為。我真正能做到,做到就是證,證在哪裡?證在行中,所以行、證是離不開的,那就真得受用了。像我常常勉勵同學的,頭一個受用,身心健康,真的煩惱輕,智慧長,你一天到晚歡歡喜喜,真的快快樂樂。這種歡喜決定不是外面刺激的,跟五欲六塵不相干,跟自己靈性的啟發有關系,對於宇宙、對於人生、對於前因後果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這個快樂,知道自己走的這條路正確的、光明的。所以這才是佛家講的離苦得樂的真谛。

锺博士:感恩師父。所以行我們所信所解,證我們所信所解,這是最重要的。時間我們現在是十一點四十二分,回答問題時間到五十分,現在正好最後一位同修的提問,是康居士,他問到,「依義不依語」這是佛講的「四依法」之一,如何真實聽聞六和敬之真實義,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執行?

淨空法師: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佛的四依法替我們解決了很多的疑惑,尤其是不同的文化。佛經是從梵文翻成中文的,我們一般人想到底有沒有錯誤?我們很擔心這個問題,特別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看法,不可能沒有錯誤,你怎麼能把這個意思都能給說得出來?這是真的,這個也是事實。可是,佛法它得另當別論。

這個問題,我過去學佛的時候有,而且很嚴重,我問過方老師,方老師的回答我還不能滿意,因為方老師確實他是用學術的眼光來說的。佛經從梵文翻到中文,他給我講的是,從前中國人跟現在不一樣,現在中國人覺得跟外國人相比都差一截,總比不上人家。從前中國人不是的,中國人是世界第一,沒有人能跟中國人相比的,那種豪氣。所以他就說了,你看,梵文經典流傳到中國,翻成中國文之後,梵文就不要了,為什麼?我們翻的意思絕對正確,沒有翻錯,我們文字比它的文字還要華美,可以取而代之,不要了。你看這個豪氣,這是方老師告訴我的。這是完全從學術的眼光來看,從中國人的好學、成績上來看。

可是以後我這個問題重新問李老師,李老師答復就不一樣,用佛法。他說翻經的這些大德都是證果的人,他不是凡人,證果的人,佛講的跟他講的是一樣的,這個你還能懷疑嗎?至少三果以上參與譯經這個活動。主持這個事情的,今天我們看到經文裡面某個人翻譯,鸠摩羅什翻譯,其實並不一定是他翻譯的,他是這個譯場的主任,總負責人。當然是經過他審核的,最後那一關他把關,他通過了,這才算定本,他沒有通過,都不能夠流通、不能夠發表,所以統統是用他的名字。這組織很大,鸠摩羅什大師的譯場四百多人,玄奘大師的譯場六百多人,這是中國翻譯規模最大的,但是名字都是用玄奘、用鸠摩羅什。所以參與,像他們這些人,佛菩薩再來,不是凡人,從事直接翻譯的,李老師說三果以上,哪裡是凡人,凡人哪裡能做出這麼好的事情!就是連會集這樁事情都不容易。會集我們經忏所用的這些佛事法本,全是會集的,祖師大德會集的,我們朝暮課誦用會集的。你反對會集本,那這些東西都不能用了,這會集也不是普通人。

所以從前修行,沒有證果、沒有開悟,不能講經,不能做批注,做批注的都得是開悟的、證果的人,他們才能夠做。所以現在人的東西可以值得我們做參考,要真的修學,不能依它為主。依什麼?還是依古來這些高僧大德的。老師給我們一個標准,《大藏經》裡面收進去的,這就是可靠的,《大藏經》沒有收進去的,這都有問題,我們最好不用他的本子。可是古人本子看到發生問題,看不懂了,找找它們,參考這一、二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可以,不能完全用它,拿來做參考。所以老師也指定了我們幾個近代的,教導我們像圓瑛法師的、谛閒法師的、慈舟法師的,他給我們指定大概有七、八個人,他說這些人的東西沒有問題。老師給我們指定,裡頭就沒有包括太虛大師的,就沒有他的。所以老一輩的人非常謹慎。

淨土宗的,最重要的,除了經論之外,《印光大師文鈔》了不起,純淨純善,不能夠不讀。這是傳說裡面大勢至菩薩再來,我們看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也很像,與經上所講的相應。這個承傳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真正修行的人愈來愈少。所以,夏蓮居的會集本、黃念祖的批注就非常非常重要,我們這次把《華嚴經》停下來,講他的批注。過去我講過十遍,不是講批注,這次我發心講他的批注,希望提醒大家,他這個批注好,淨宗同學要依靠這個批注。

博士:謝謝師父慈悲。現在時間雖然到了,但是剛才師父提到這個,又引發了弟子一個小問題。我本來是有十分鐘時間講解下面的內容,但是我想擠出個兩分鐘時間,這個問題可能對大家也有參考的意義。師父講到六和敬,第一個最根本的就是「見和同解」,師父讓我們把自己的見解放下,就能夠跟人和了。那怎麼辦?就聽聖人的教誨、聽師父的教誨就沒錯了。可是有個問題來了,我們每個人聽師父的教誨,可能都聽出每個人的意思,我聽,我說師父是這樣講的,我認為師父是這樣的意思,他說師父應該是那個意思。好了,這意思當中,同樣師父講的都會有沖突,怎麼個見和同解法?啟請師父慈悲開示。

淨空法師:對,自己沒有意思,見和就同解了。在這裡我向大家補充一句,很重要,他這個提得很重要,聖人、佛菩薩決定沒有意思。四十九年講的這一切經,佛說了,他沒有說一個字,誰要說他講經說法叫謗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意思,你自己去參,自己去領悟,全是自己意思,全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你怎麼會懂!什麼時候到佛的意思你懂了?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懂了,那就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還是自己的意思,自己意思跟佛的意思一點差別都沒有。沒有入這個境界,全是自己的意思,這個要知道。

所以佛真的沒有講經,這不能夠冤枉他,他確實沒有。他講的這個經是什麼?佛有個比喻很好,像敲鼓一樣,你敲它就有反應,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鳴是因為你叩它才鳴,不是它自己就可以有聲音的,這個意思我們要懂。我們接受到這些佛法,是我們自性的反應,我們聽了我們有悟處,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悟是什麼?都要靠清淨心,這是秘訣。真正的秘訣,章嘉大師告訴我,你看不就六個字嗎?看得破,放得下,其它沒有了。放下你就看破,看破是智慧,那就是佛的意思。你不放下,你就沒有辦法看破,你放得愈多,你就看得愈深、看得愈廣。放下執著,你就是阿羅漢的境界、阿羅漢的意思;放下分別,你是菩薩的意思;放下起心動念,你是佛的意思,就這麼個道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曉得,佛菩薩不欺騙人,完全幫助我們自己回復自性而已,這一切法都是叫善巧方便,引導你回歸自性。

锺博士:所以師父,是不是我們如果聽經的時候,聽您講,聽出個什麼意思來,那個意思肯定不是您的意思?

淨空法師:沒錯。

锺博士:所以就不要起心動念,別去想了,就這麼聽吧,是嗎?如果說要自己聽出個意思,跑來問師父說:師父,您是這個意思嗎?師父一定說不是我的意思。謝謝師父!我們非常感恩,讓我們至誠恭敬和感恩的心,我們來感謝,以掌聲感謝我們師父慈悲解答。

淨空法師:謝謝。

 

 

上一篇:信心愈病,有跡可尋
下一篇:放大心量,離苦得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