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長輩,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大家下午好。剛剛鄭老師有介紹,我姓仉,仉紅梅。以前這個姓,從小到大都會被別人叫錯,有人叫幾紅梅的,有叫仇紅梅的,叫倪紅梅的,幾乎沒有被叫對過,所以這個姓也令我生了不少煩惱。但是當後來遇到了蔡老師,老師告訴我孟母姓仉的時候,當時聽了以後,確實感覺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好像很重,提起了一分使命感。非常感恩祖宗給了我這麼一個姓,所以也在心裡暗暗的發願,自己努力的學習傳統文化,把自己所學的傳遞給來到我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希望自己通過努力,將來也能做當代的孟母。我想在座的女士很多,母親很多,我們一起來期許自己,我們都來做當代的孟母。
我是第二次來馬來西亞,去年也是十一月份,在國民大學跟大家有過一次分享。在來馬來西亞之前先生就有問我,他說馬來西亞的風土人情是怎樣的?因為他是第一次來。我就告訴他,這裡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景美、物美、人更美,到了這裡就像到了家一樣,很溫暖也很親切。從事弘揚傳統文化已經有六年了,這六年來,雖然我們沒有了固定的家,一直是到處漂泊,但是卻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感覺。為什麼?因為無論到了哪裡,哪裡的朋友都像親人一樣招待我們,所以無論到哪裡都感到很親切、很溫暖。今天我跟大家,跟在座的各位親人匯報的題目是“如何落實德行教育”。我們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其實老師也是一樣,我們都是教育工作者,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做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知不知道教育到底是什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上午王老師有跟大家分享,我想這幾天很多位老師都有跟大家講到教育,那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在古老的一篇教育哲學裡面,叫《禮記.學記》,在這一篇教育哲學裡面講到教育的本質是“長善救失”,“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我想問一下在座的各位老師和家長,我們的孩子到底都有哪些過失?我們在中國的時候做過“如何落實德行教育”的分享,我們會問在座的各位家長、各位老師,他們都會列出很多,像譬如說孩子自私,孩子很傲慢,孩子也很懶惰,還有的說孩子的脾氣很大,還有說看電視上瘾,網瘾也是很嚴重,還有很多很多,說孩子現在的過失很多。我們看到孩子這麼多的過失,到底原因出在哪裡?我們只有找到原因,我們才能夠對症下藥,才能幫助我們的孩子。
我們分析了一下,發現了孩子的過失原因,第一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現在的父母都非常的溺愛孩子,有一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很溺愛孩子的。有一個小朋友四歲多,他的家庭是這樣組成的,他的母親有三姐妹,他的父親有兩兄弟、兩姐妹,他母親的三個姐妹,和他父親的兩個兄弟,還有兩個姐妹統統都沒有孩子,只有他們家這一個寶貝。所以結果怎樣?結果就是孩子的兩個姨媽很疼愛他,他的兩個叔叔很疼愛他,他的兩個姑姑也很疼愛,再加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百千寵愛在一身。各位家長,各位老師,這樣的孩子好不好帶?這樣的孩子會不會好帶?對,不好帶。所以是禍是福很難講。他的爺爺就對家裡人說,我們家就這麼一根獨苗,如果你們罵他就像罵我一樣,你們打他就等於在打我。所以全家人不管這個孩子犯了多大的過失,媽媽當著爺爺的面不敢管,背著爺爺也不敢管,為什麼?因為孩子有依靠,他會去告狀,所以全家人沒有人敢教他。有一次一家人在一起吃飯,五個人一起吃飯,這個孩子到桌前一看,才五個菜一個湯,於是就生氣了,嫌菜太少,就把凳子一推,就跑到門口去了。這個時候爺爺就趕快站起來,跑到孫子面前說,孫子,你到底想吃什麼?爺爺現在就去給你買、給你做。五個人吃飯,五個菜,孩子還嫌少,為什麼?因為我們把孩子當什麼來養?皇帝,是不是?可是皇帝吃飯要多少個菜?一百道菜是不是?所以五個菜肯定少了,所以是我們對不起他,所以孩子就會發脾氣,脾氣就很大。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溺愛,造成了孩子自私、脾氣大。現在很多獨生子女的家庭,在中國大陸這樣的孩子很多,孩子要什麼,家長就滿足他什麼。所以這樣的過失日積月累,孩子本來很單純、很好教,但是慢慢的他的習氣“苟不教,性乃遷”,習氣愈來愈重,所以這個原因還在於我們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所以不能怨孩子。
再來,父母自己的教學思想有偏失。家長、老師都很想把孩子教好,但是很多家長有一個觀點,以為賺很多的錢就能夠把孩子教好。我有一個朋友,在孩子四歲的時候,她就已經給孩子做好了一切的打算,他人生的路她都給他想好了。她說我的兒子要上最好的幼兒園,也確實他們夫妻倆拼命的賺錢,讓孩子上了最好的幼兒園。現在孩子已經七歲了,如願以償的上了我們長春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師大附小,上了這個學校。她說將來孩子要上師大附中,然後再送孩子出國去留學。她想得很好,但是我們看到的現狀是什麼?這個孩子現在因為父母的這種溺愛,父母教學思想的這種偏失,以為只要給孩子錢,要什麼滿足什麼,孩子已經變得非常的自私,脾氣特別大。
我們還有一個家長,她是一個當老板的,是一位女士,她把孩子在十二歲的時候送到了一所私立學校、貴族學校,然後自己就一個月接孩子一次,自己去賺錢,她說她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結果兩年過去了,這個孩子染上了很多的惡習,跟同學比吃、比穿、比用,最後到比誰能打架,結果他最後拿刀子去捅同學。他的母親到後來很怕接老師的電話,一接到老師的電話,她說她心髒就心跳加速,渾身發軟,她就不知道兒子又給她惹出什麼事來。後來被逼無奈,她幸虧也是接觸到了聖賢教誨,聽了蔡老師的光盤,然後知道我們山東慶雲有學習傳統文化的地方,於是就毅然決然把房子賣掉,把生意徹底全部結束,帶著兒子,母子倆來到慶雲。他的母親下了,我們從她賣房子、結束生意就能看出,她是下了最大的決心。她也確實認識到,教孩子是一個家庭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至要莫若教子。因為她也說,孩子再不救就來不及了,因為孩子來到慶雲的時候已經十五歲。結果這個母親通過學習以後,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她自己也是下大決心改自己的毛病習氣,以身作則,帶著孩子學習。孩子也跟著我們一起學習《弟子規》,學習孝道。結果一年過去了,這個孩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變得很孝順,非常的懂事,在後面我可能會分享到這個孩子的一些事情。這是父母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偏失,認為有錢就能教好孩子,這個是不對的。
再來,父母去賺錢了,我們想一想,把孩子交給了貴族學校,還有就是把孩子完全的交給保姆去帶。所以父母賺錢,家裡就出現了很多的代理父母,第一個就是保姆。保姆帶孩子,父母出去忙,孩子的成長過程他完全看不到。我們想想看,每一個母親她在生孩子之前,在結婚之前,沒有人會說,你一定要先學會帶孩子,然後再結婚生子,沒有一個。但是每一個母親她有了孩子以後,本來她可能很傲慢,但是她變得很謙卑,她去向長輩、父母去請教如何帶孩子?給孩子吃什麼、穿什麼?憑什麼?就憑著一分做母親的這種摯誠的愛,而母親的這分愛是任何別的人沒有辦法代替的。只有母親的這分摯誠的愛的陪伴,才能讓孩子身心安寧、健康成長,厚德載物。母親要把自己的德行,培養修煉得厚厚的,厚德載物。所以說如果我們請保姆來帶我們的孩子,而我們去外面賺錢,會出現什麼結果?我們也遇到過保姆帶大的孩子。我們在慶雲的時候有一位,也是我們海外去的一個家長,她的孩子去的時候十三歲了,從小保姆帶大,結果是什麼?衣服扣子不會系,聽起來好像是笑話,十三歲的孩子不會穿衣服、不會系扣子;出門的時候把腳一伸,保姆要把鞋帶給他系好。我們想想看,如果一個孩子就是這樣發展下去,將來他對這個社會會有什麼意義?他自己也很痛苦。
所以在“汕頭日報”曾經登過一篇文章,有一個大學生上學一個月,然後就跳樓自殺了。原因聽起來很令人難以置信,就是嫌食堂的飯菜不好吃,自己的衣服不會洗,就這麼樣輕飄飄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們想,他在結束生命的那一瞬間,如果他有想到他父母對他這十幾年來的付出,想到老師、社會國家對他辛勤的培養,他可能會回頭。但是他為什麼想不到?因為我們什麼都替他做了,保姆什麼都替他做了,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他根本沒有辦法去感受到父母、老師、親人的那分需要,沒有辦法去感受,所以他心中只有自己。所以當孩子,一個孩子,一個花季少年,就這麼結束了自己生命的時候,我們提起來的是什麼?我們怨孩子嗎?他願意走這樣一條路嗎?所以我們做老師、做父母,包括社會都要來反省,為什麼?所以說父母要用心,要陪伴孩子的成長,絕對不能夠把孩子交給別人。
再來就是家裡面隔代教養,爺爺奶奶帶孩子。其實很多爺爺奶奶他也有很好的教育理念,但是爺爺奶奶不敢教,有的時候不敢教孩子,為什麼?怕兒女不高興,所以說老人真的很不容易。其實我們根本,我們想想看,我們的父母辛辛苦苦的把我們養大,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他們工作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退休,這個時候也該享享清福,然後我們再來讓他們帶孫子,其實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這個是不應該的。應該讓老人輕松一下,讓他們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們如果歡喜的時候,不要做為他們的一個工作,平時喜歡了,含饴弄孫一下,而不是說天天去帶孩子,這樣老人的體力各方面都受不了。很多爺爺奶奶也容易因為隔代就容易溺愛、寵愛孩子,孩子在父母那裡得不到的東西,到爺爺奶奶那裡能夠滿足。我們有的時候走在小區裡面就能看到這樣一幅場景,爺爺奶奶就很有耐心的端著飯碗,滿院子追著孫子喂飯,你吃一口,你吃一口!對孫子是唯命是從,沒有原則。所以奶奶很愛孫子,但是“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沒有順道而行,只是溺愛,其實是在害孩子,不能這麼去寵孩子。
再有,還有就是很多父母,自己忙不過來的時候,就把孩子放到補習班、培訓班。我不知道我們馬來西亞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大陸這樣的情況是很普遍的。有校長點頭,放到培訓班、補習班。孩子說,平時星期一到星期五學習還挺輕松,可是到了周六、周日,學完英語學書法,學完書法學舞蹈,學完舞蹈學跆拳道,趕場,忙得不得了,比歌星還忙。所以補習班的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樣的孩子容易輕慢,因為他在課上,他沒有認真聽,他想我補習班老師還可以再給我補。還可以養成傲慢,有的時候老師沒講的,補習班老師已經講了,他覺得我會了,所以還容易傲慢。帶來很多很多的問題,所以確實補習班不能送,應該我們家長自己來帶。家長是什麼樣的一種心理?我了解了一些朋友,他們是說,其它的孩子都學了那麼多東西,我孩子不學那會落後的,所以是一種攀比的心理。家長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覺得人家孩子會,我孩子不會,他心裡承受不了。但是我們這麼做了,苦的是孩子,孩子學這麼多東西,他心裡很亂,心裡都是雜亂的、不定的。我們有一個孩子,他就跟我們老師說,他說我一聽到爸爸說讓我去補奧數,他嚇得心裡邊發冷,孩子說像掉進冰窖裡一樣。所以我們有沒有去感受一下,我們孩子的這種感受,他的想法,他的心情。我們很多東西,家長老是把一些自己的想法都強加給孩子。
再來,還有一個代理父母更可怕。那一天開幕式的時候,我們副教育部長的代表梁先生他講到,現在社會上一些媒體,對我們成年人和對孩子的一些污染、一些影響。確實電視、計算機、網絡對孩子的危害非常的嚴重,孩子一旦上網成瘾,這個孩子就廢了。我們做成年人的也有感受,那個電視一放,電視連續劇一看上,什麼都不想做了,意志完全被消磨掉。所以有些父母自己出去賺錢,把孩子扔到自己的家裡,都不知道孩子每天在干什麼。有些媽媽還說,我很高興,我兒子每天學習,學習很晚,學到半夜。她都不知道孩子在干什麼?在上網、在打游戲,上網看各式各樣孩子的年齡不該看的東西。所以我們現在的父母有的時候也很可憐,根本不知道孩子每天在干什麼?在忙什麼?心裡想什麼?那我們怎麼去帶我們的孩子?怎麼去引導他,去健康成長?
我們有一個孩子,我們家長跟我們分享,他後面學習之後講到他兒子。一開始在孩子小的時候看電視,看到那些暴力凶殺的、血腥的場面,他會哭,而且把眼睛捂上;然後慢慢的發現孩子變了,他不哭了,他看到這樣的場面他會笑;再發展到後來,他不但是笑,他跟著一起喊殺呀、打呀,連動作都有了。其實如果有敏感度的家長,就應該能夠感受到孩子的心在變,本來孩子有一顆仁愛的心,這本有的一顆善心,有一種同體的感覺;但是隨著不斷的去看這些血腥、暴力的場面,他的心慢慢的變得麻木,再到殘忍。所以電視節目盡量不看,如果說實在是放不下的,也要少看,而且電視節目一定要有所選擇。我們的孩子大了,我們也要謹慎一點,他已經這麼大了,看了多年的電視,上了多年的網,這個習慣如果給他一下子根除的話,他可能會受不了,藥下得太重,他接受不了。
有一個家長,她聽課以後覺得說,我兒子每天看電視,這樣不行。於是她沒有回家,就先去了有線電視台,把她們家的有線電視就給取消了。兒子放學回家,一開電視全是雪花,沒有節目,然後就打電話給媽媽,媽媽說我把有線電視給取消了。結果孩子說,媽媽,妳待會回來的路上去一趟醫院,幫我把救護車叫來,我沒電視看,一定會暈倒的。所以孩子大了,我們不可以一刀割斷它,要道法自然,不能急於求成。我們先可以陪著他看,然後選擇節目,把節目就是健康內容的節目看一些,然後慢慢的減少。譬如說一開始看四個小時,我們現在減到兩個小時,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一個小時、半個小時,慢慢的去影響他,這樣以免急於求成,反倒把事情做不好。所以這個是我們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一些感受。在北京大方廣公益網有一篇文章叫“電視帶大的孩子”,就講了電視對孩子的危害。我們的老師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可以給家長們分享如何落實德行教育,就把這個電視的危害可以介紹給家長,希望能夠得到家長的配合。這是電視對孩子的影響。
再來,我們很多家長,他為了教孩子學習很多東西,把孩子當成實驗品。這話怎麼講?就是有些家長,看到美國的教學方法很好,於是就照美國的來;看到俄國的很好,就照俄國的來;意大利的教學方法,他也覺得不錯,就照這個意大利的來。所以孩子成了什麼?小白老鼠,成了實驗品。現在社會上書籍也非常的多,因為知識爆炸的時代,書籍特別多,各式各樣的書都有。很多家長覺得這本書不錯,我來試驗一下,結果孩子就被這樣試驗來試驗去,思想都被搞亂了。有一位家長看到一本書覺得挺好,拿給我們一位老師看,這個題目是教我們的孩子做狼還是做羊。我也想問一下在座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你們覺得是教孩子做狼好,還是做羊好?好,大家很有智慧,做人。狼和羊是什麼?對,是畜生,是動物,我們怎麼可以把我們的孩子往畜生的方向培養?你看《三字經》上有講,“三才者,天地人”,把人跟天地並列為三才,那就是告訴我們,人是頂天立地的,而動物都是四爪朝地,是吧?對,牠沒有辦法頂天立地。而人一定要秉承天地的浩然之正氣,我們要把天地之德演出來,所以我們要教孩子做人。其實我們可以不把孩子當試驗品來教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老祖宗,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經驗,五千年的成果,經歷了五千年時空的檢驗,不知教出了多少的聖賢人,我們為什麼不把它拿過來就用?而且我們可以放心的使用,沒有任何流弊,而且保證成功,能夠把我們的孩子教好。所以蔡老師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所以我們可以完全就是把《弟子規》做為我們孩子一生做人的根基來教。
再來,現在還有一些家長他有一些錯誤的引導,就沒有教孩子對的,反倒有一些錯誤的引導。譬如說有的家長跟孩子講,說別人打你,你一定要給我打回去。我不知道我們這兒的家長有沒有這麼教的?說,如果別人打你,你沒有打回去,你回來要挨媽媽打;如果你打回去了,不管發生什麼事,媽媽有錢幫你擺平。我們想孩子打了人,你可以把這個事情幫他擺平,但是我們能不能把孩子那顆愈來愈殘忍的心擺平?他變得殘忍了,將來他的那個拳頭打向我們父母的時候,那才叫自食苦果。所以你看我們把孩子當狼和羊來培養,他在外面是狼,他有沒有可能回家就變成一只溫馴的羊?不可能的,對!他回來一樣的,也用一顆狼心來對我們父母。所以這個一定要很謹慎。
再來,教孩子競爭,跟什麼人都要爭。有一個家長,她去學校接孩子,孩子興高采烈的從學校跑出來,就跟媽媽說,“媽媽,媽媽,我今天學孔融讓梨,我把那個大的蘋果讓給了同學吃。”這孩子這樣做好不好?好!讓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德,孩子要是能養成這樣的美德,他將來的福分就大了。但是這位母親講,她說“一樣花錢,憑什麼拿小的?要拿大的,不能當傻瓜。”我們這麼教,我們教孩子爭,中國有一句諺語,“占小便宜吃大虧”,是,眼前我們看到孩子吃到一個大的蘋果,但是人生態度錯了,害人害己。我們想,將來他這種自私自利的人生態度,他首先會去對誰?對他身邊最親近的人,他的父母。我們遇到一對老夫妻,她也是後來去慶雲有跟著一起學習過,她就跟我們講她的經歷。她辛辛苦苦的把她的幾個兒子養大成人,但是自己卻沒房子住。最悲慘的一件事,就是當時那個老先生他有病,病得很重,然後住進了醫院,當時醫藥費不夠,不夠了以後,這個母親就跟兒子借,但是兒子不肯借。他母親後來急得沒辦法跟兒子說,我給你打欠條,你把錢借給我,等你爸爸病好了,從我們工資裡面一點一點的還給你們。這個兒子把錢借給了母親,然後後來父母就一點一點的把錢又還給兒子。我們想,父母當時非常非常的傷心,但是這種態度,是誰給孩子養成的?是不是有可能就是當初說你要拿那個大的,不能吃虧,不能當傻瓜,就這樣的一個錯誤的人生態度給孩子種進去了。所以我們教孩子要順道而教,人算不如天算。如果說當初孩子學孔融讓梨,父母肯定,說你這種做法很好,以後就這麼做,那孩子學到的是什麼?心量大,厚道。量大福大,一個孩子心量大,他將來才會有一條幸福的人生之路。孩子心量大,他幸福,我們父母也跟著幸福。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吃虧是福”,真的吃虧了嗎?我們要看得長遠,才能把孩子教好。這講到的是“爭”這個態度不能夠給孩子長養,不能教孩子爭。
救失,我們談到有這麼多的原因,在《禮記》這本書裡面,對孩子的過失也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提醒。講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有四個態度是絕對不可以養成的,“驕、奢、YIN、逸”,這人生的四個態度,絕對不可以養成。一個孩子只要養成這四個態度當中的一個,他的人生就走上了一條比較可悲的道路。請問各位老師,我們現在的孩子是驕傲還是謙卑?對,孩子現在都很驕傲。那是他從小生下來就很驕傲嗎?不是。《弟子規》上有講,“對尊長,勿現能”,可是現在的孩子,肚子裡有一點點東西,都要很傲慢的表現出來,為什麼這樣?我們會看到這樣一幅場景,家裡面來了朋友,叔叔阿姨來了,然後我們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就會帶著孩子說,來,給叔叔阿姨表演一下,你學過的一個舞蹈,或者是念一首詩,給叔叔阿姨看看、聽聽。所以我們有沒有找到原因?孩子為什麼傲慢?這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所以有一些孩子,他讀了一些書,然後回來就問媽媽,譬如說一些自然科學,他回來問媽媽,媽媽說我不懂,結果這個孩子就會說,“媽媽妳真笨,連這個都不知道。”所以你看孩子讀書長的是什麼?長的是傲慢。有的學了經典的孩子,回家就用“子曰、子曰”,來罵、來教訓母親,認為母親什麼都不懂。所以我們看孩子的學問,如果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弟子規》上有講,“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只是長養了孩子的傲慢之心。所以孩子根本得不到受益,學再多東西也得不到受益。
我們來看一下,歷代禍國殃民的人,哪一個不是飽讀詩書?所以飽讀詩書必須要建立在德行的基礎上。我們就說社會上現在流行一些話,說“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當然這個次品不是指的是說殘次的產品,是指稍微差一點的人;“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無才無德是廢品”。我想問一下我們在座的各位老師,我們的孩子屬於哪一種?我們在把我們的孩子往哪一種人上去培養?我們有一些小朋友學了經典,然後老師就給他們講這些道理,問孩子們說,你們屬於哪一種?孩子們說,我們是假冒偽劣產品。老師問:為什麼你們是假冒偽劣產品?孩子說:因為我們學了《弟子規》,但沒有完全做到,我們還沒有做到,所以我們是假冒偽劣產品。所以孩子很老實,孩子學得老實。所以我們從小要教孩子謙卑恭敬的態度,因為聖賢人告訴我們,“謙受益,滿招損”。來到馬來西亞,尤其是來到這個會場,我就感受到在座的朋友,不單我一個人,給我們所有老師最深的印象就是謙和。因為你們的笑容都很燦爛,讓我感到如沐春風,我走進這個場就覺得特別的祥和。本來很緊張,還是很緊張,這麼多人,幾千人,但是看到你們的笑容,讓我就很放松。傲慢的人容易看別人缺點,那是笑不出來的。所以要多笑,“笑一笑,十年少”,然後有一位老先生也講過,說“樂一樂,天堂由你坐”,我們要不要去?“愁一愁,地獄游一游”,所以要常常樂一樂、笑一笑。所以非常感謝大家給我這麼燦爛的笑容。
下面我們講到這個奢,驕奢YIN逸這個“奢”,這個奢的態度也不可以給孩子長養。現在很多家長講,說“再窮也不能窮了孩子”,所以自己省吃儉用,給孩子穿最好的、吃最好的。這樣做好不好?這樣做不好,長的都是孩子的欲望,如果我們長了孩子的欲望,就絕對不是把孩子引上一條幸福的道路。有的家長講到,說我自己的童年生活很艱難,所以希望我的孩子,他可以過得更快樂一些。可是當我們長孩子欲望的時候,他快樂了嗎?有一個小學生,他是校籃球隊的隊員,五一放假的時候,他回家跟他母親講,他說“媽,我因為打球要出很多汗,所以這衣服要常常洗,洗洗就破了,我已經沒有背心穿了,媽媽能不能給我買一件?”媽媽一想,孩子的要求也不過分,說可以,於是就帶著孩子,跟爸爸一起帶著孩子去商場買衣服。到了商場一看,有一個國際名牌正在打折,於是就想給孩子就買這件衣服,也不太貴,於是就給孩子買了一件名牌背心。結果當時買完之後,這個孩子很高興,但是高興了就那麼一會兒,也就幾分鐘,那孩子就又跟媽媽講,說“媽媽,我衣服有了,可是褲子都是舊舊的,沒有褲子配,您再給我買一條褲子好不好?”媽媽一聽,心裡就很不高興,覺得我已經滿足了你的要求,買了一件名牌衣服,結果現在你得寸進尺,又要買名牌褲子。但是因為商場當時有很多的人,孩子也不小了,礙於情面就給孩子買了。但是買完之後,這個孩子又跑到那個名牌鞋子面前走來走去,又想買鞋子。這個時候他的爸爸就有點忍無可忍,因為那個鞋子一雙鞋都上仟塊、幾仟塊,工薪家庭是買不起的。可是這個孩子在那裡就走來走去,然後爸爸就說,回家了。孩子當時就生氣了,我又沒說讓你們買,看看還不行嗎?結果我們看,買一件衣服已經很高興了,後來買一條褲子也挺高興,但是現在因為父母不給他買鞋子,他怎麼樣?已經很痛苦了,脾氣也很大。所以就因為他不肯走,然後這時爸爸就很生氣,就給了他一巴掌。這一巴掌打下去,把兒子打清醒了,然後就跟父母回家了。回到家以後,他就跟他媽媽說,他說“媽媽,我現在終於體會到什麼是快樂。”他說“欲望開了,人生絕對不會快樂。”這是孩子的感受。他說“本來你們給我買一件背心,我非常非常的快樂,但是現在變得很痛苦,因為沒有鞋子配,我心裡一直想,惦記那雙鞋子。”所以一個孩子欲望開了,人生已經踏上一條不歸路,長養孩子的欲望,他沒有辦法快樂起來,因為填不滿,欲是深淵。所以如果我們家裡再有錢,也不可以長養孩子的欲望。
有一個故事很有意思,給大家講一下。有一個富翁和一個農夫,他們倆住隔壁鄰居。這個富翁有很多錢,但是他不快樂。可是那個農夫每天非常快樂,背著鋤頭去鏟地,唱著歌去的,回家來吃飯,又是唱著歌回來的。這個富翁就很羨慕這個農夫,也很嫉妒他,他想他怎麼這麼快樂?於是有一天他路上遇到這個農夫,他說“我把一半的財產給你好不好?”這農夫一聽,天上掉餡餅了,說“好!”然後這個富翁就把一半財產給了這個農夫。從此以後這個農夫的歌聲就不見了,他每天就在那裡想,我這個錢怎麼樣去用?能讓它生更多的錢回來。欲望開了,痛苦怎麼樣?就來了,快樂不見了。所以有錢要會用,要有智慧。所以快樂絕對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不計較,所謂知足常樂。有一顆知足的心,我們的心才會平,天天才會很安樂。這個就是講到不能長養孩子欲望。現在有一些有錢的父母也認識到了,所以有一些父母就開始“藏富教子”,就是本來很有錢,但是就假裝說生意破產了,然後自己就做一些比較辛苦的工作,就是為了教孩子。這樣的家長也是很有智慧,能放得下,認識到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所以那天開幕式,丹斯裡李金友先生講,他說家裡有錢,但是如果孩子沒有教好,這個財產將來也會怎麼樣?也會給被不肖的子孫給敗掉。所以家敗就敗在一個奢字上,所以奢的態度不能長養。
再來就是YIN,這個YIN就是指沉浸在某種愛好裡面解脫不出來。譬如說我們剛剛分享到的看電視,再有就是打網絡游戲。有些錯誤,我們的孩子一輩子永遠都不可以犯的,犯了一次,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挽回。有一個大學生,他上大學,不努力讀書,就一直在打網絡游戲。現在的網絡游戲很多內容都是暴力的、凶殺的,打打殺殺,一發子彈發出去,結果掃死一大片,他覺得這樣很痛快。但是這樣痛快的結果是什麼?孩子的仁慈之心不見了,慢慢的他對傷害動物、傷害生命,甚至殺人可能都會麻木不仁,沒有感覺了,因為看的暴力鏡頭太多,最後弄假成真。所以這個大學生因為經常打這種游戲,最後腦子就有些混亂,有一天他覺得自己腦袋很亂,他就跑去找老師。他說“老師,我老覺得有人想要殺我,作夢都夢到有人殺我。”老師就很緊張,趕快給他父母打電話,父母就一路趕過來。我們想一想,父母把孩子辛辛苦苦培養成一個大學生,多不容易!可是孩子今天出了這樣的事,這一路趕來,那個心得多憂心,我想在座的父母能夠感受得到。結果父母還沒等趕到學校,這個孩子已經出問題了。他在學校旁邊的巷子裡面砍了七個人,砍傷了五個,砍死了兩個,因為他腦子混亂,老覺得別人殺他,所以他先下手為強,他先殺別人。這些事情都是觸目驚心,所以孩子的德行教育是刻不容緩,不能再等了。我們一天不給孩子扎下正確的做人做事的人生態度,他就在一天天的被污染。學如逆水行舟,不教好的,一定長養壞的,所以我們要有這樣的警覺。《弟子規》上說,“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兩個絕字告訴我們,這個是沒有商量余地的,我們老祖宗有智慧,讓我們要懂得防止污染,做孩子的保護傘。所以我們在沒有能力改變社會現狀的同時,我們做好我們自己,做我們孩子的保護傘。這個是YIN。
再來,逸的態度。孩子,現在很多孩子都很懶惰、放逸。懶惰、放逸的態度,對一個孩子來說,絕對沒有好處,沒有一個成功人士說,我的成功是因為我的懶惰。每個人都知道懶惰的品行不好,但是其實我們經常在做這樣的動作,把孩子往懶惰的方向培養。我們很多的父母常常說這樣一句話,“只要你把學習學好,家裡什麼事都不用你做。”結果孩子如我們所願,是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但是他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沒有,為別人著想的心完全沒有,就像剛剛跟大家講到的“汕頭日報”上登的那個大學生,他為什麼自殺?如果從小父母培養他勞動,讓他多做家務,他會走這樣一條路嗎?所以現在社會上流行這樣的話,說很多孩子,大學畢業出來,上班掙錢了,但是他們是“月光女神”,每月發了工資花光光,叫月光女神;然後說孩子是“草莓一族”。為什麼是草莓族?耐不住,承受不了壓力,稍微有一點點的壓力,孩子就受不了,就被壓垮了。所以要教孩子去歷煉,讓孩子去歷煉。孟老夫子告訴我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話告訴我們什麼?讓孩子去歷煉,去禁受一些磨難。“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纨褲少偉男”,所以一個有大成就的人,他都是從小得到歷煉的,是從磨難中走出來的。但是我們現在的孩子,因為物質條件愈來愈好,所以孩子太享受了,他自身成長的機緣都被我們成年人給他斷送了。孩子,其實在干活、勞動的過程中,他的體悟是很多的,習勞知感恩,要讓孩子去做家務,在勞動中去長養他的孝心,長養為別人服務的心。
我們有一個孩子,因為我們在慶雲教我們這些孩子,我們認識到了,就趕快把這些重要的人生態度傳遞給我們的家長,然後家長再帶著孩子一起成長。我們的孩子都有在做家務,有一個孩子七歲,他幫媽媽炒菜,因為孩子個頭還小,他還構不到那個鍋,所以下面又墊個小板凳,他站在小板凳上跟媽媽一起炒菜。結果他炒完菜,他就跟媽媽說,他說“媽媽”。當時因為是很熱的天,夏天。他說“媽媽,我覺得您給我們做了這麼多年的菜,真的很辛苦,今天我的汗流了很多,而我的肚皮因為火烤得很熱、很熱。”他說“媽媽,我也知道您的頸椎病是怎麼得的了,因為我炒菜的時候,頭要一直低著,所以您的頸椎病就是這麼得的。”這孩子你看,他在勞動的過程當中,他感受到了母親的那分不容易,那分辛苦。
我們還有一個孩子,也是八、九歲的孩子,早晨,他父母因為有去我們書院,早晨去聽課,去做早課,所以孩子在家就主動幫媽媽把早餐做好。一開始是他們母子來學習,他幫媽媽把早餐做好。有一天,他就把飯做少了,做少了以後,他一看,父母回來不夠吃,於是這個孩子自己就沒吃。然後父母回來以後,父母問說,“你吃了沒有?”他說“媽媽,我吃過了。”然後自己就去上學了。後來父母就知道孩子沒吃上飯,是為了給父母留夠了,自己沒吃。他這個父親就非常的感動,他父親本來是不太支持他們母子到我們那裡去學習的,但是就因為孩子的這些變化,他的太太的變化,他不但支持他們學習,而且自己也學得非常歡喜。當時這個孩子的故事,是他的父親含著眼淚跟我講的,父親當時非常的感動。所以你看一個孩子他在家裡做家務活,他能夠孝順父母,他就能夠時時刻刻的去感受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需要,把父母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心中。這樣的孩子,他的心裡其實是很安定的、很幸福的。而我們父母也可以因為孩子的孝順,每天可以笑容滿面。
我們也有在帶孩子,我們因為住的是一個縣城,有一些農田我們給孩子耕種,就帶著孩子去種小麥。那個小麥從種到收的過程讓孩子全程去參與,所以孩子感受很深。回來的時候他們,就是把種子撒下去回來就說,老師,以前我以為種田是很容易的,把那個稻種一撒,完事了,它就長出來了。結果他從把那個土地要翻出來,翻完之後,要把裡面的那些碎石挑出來,然後還要澆上水,讓它濕潤,再打上壟,然後挖坑種種,然後再到澆水、施肥,不斷的還要給它除草,很多很多的工作,一直到最後,這個稻子才能夠長成。還要收,收起來以後還要把它打,還要簸,這些話可能大家聽不懂,整個的過程就是告訴大家很不容易,非常的不容易。所以我們的孩子,他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以後,他再去誦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再去誦這首詩的時候,他感受不一樣,因為他在中間有付出過勞動。我們有一個孩子他勞動完回來,他因為感受到每一粒飯來的不容易,所以吃飯的時候,飯粒掉在地上,都被踩扁了,他還撿起來吃掉。從這個小事上我們能感受到,孩子確實他體驗到、體會到了農夫的辛苦,所以再來誦“感恩農夫辛勤勞作”,那也不一樣。這個是講到不要心疼孩子,不要怕孩子吃苦,吃苦就是吃補。所以這講到驕奢YIN逸,這些態度不可以養成。我們跟大家分析原因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從因上下手,幫助孩子救這些失,救這些過失。
下面我們就講到長善,君子道長,小人就道消,只要我們把孩子的善長上來,那個失自然而然我們就救了。我們要長孩子什麼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我們要長孩子什麼善?長他哪些善良的品德?最重要的是什麼?對,這些天來我想老師們提得最多的就是“孝”這個字,因為“百善孝為先”,孝心一開,百善皆開,所以孝,從根本下手。蔡老師曾經講過,說選對象要怎麼選?怎麼選?老師在“幸福人生講座”四十盤光盤裡講,選對象就要看這個人有沒有孝心。你把一本《弟子規》給他,看他認不認可,如果他覺得《弟子規》很好,然後他也有去落實,那他可以做我們終生的依靠。所以一個人,我們為什麼說一定要長孩子的孝心?因為一個人的孝不開,孝心不開,他有一個態度,人生態度沒有辦法形成,就是情義、恩義的人生態度長養不了。那不長情義、恩義,他會長養什麼?跟人打交道,用的都是利害的人生態度。就是不長情義、恩義,一定長什麼?長利害。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我們要長他的孝,開他情義、恩義的人生態度。
有一個中學生他考上了高中,現在的孩子,各位家長,您知道您的孩子讀書在為誰讀嗎?為誰讀?為家長讀,是,為父母讀。父母很慘、很辛苦,孩子也很慘,大家都辛苦,所以我們現在說三苦,老師苦,家長苦,孩子也苦,太苦了。這位初中生他考上了高中,就跟他媽媽講,“媽媽,我都為您考上高中了,你要給我買幾仟塊錢的名牌衣服。”孩子說這個話有沒有道理?我都為你考上高中了。沒有道理。其實也有道理,讀書為你讀,所以你當然要獎勵我。所以他說,我考上高中了,媽媽要給我買衣服。但是他媽媽說,我都沒有穿過幾仟塊錢的名牌衣服,你要穿幾仟塊錢的衣服?然後孩子又對媽媽講,“媽媽妳想一想,如果我要是不考上高中的話,妳是不是要幫我去付贊助費讓我上?那可要幾萬塊錢,我才要您幾仟塊錢而已。”他還挺會算帳。所以你看我們不教孩子孝,孩子跟人打交道都是利害,跟父母打交道也是利害。所以孟老夫子說,“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上下交征利,家怎麼樣?家也危險,所以他都是用利害去打交道。我們想想看,我們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就算他將來大學畢業、碩士畢業、博士畢業、博士後畢業,對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對這個社會又有什麼意義?將來他博士畢業了,他覺得那是他辛苦上學念出來的,我們去他家,他可能還給我們臉色看,可能還不認我們這個父母都有可能,因為他的人生態度是利害。所以教孩子孝重要。
有一個孩子他的學習成績特別好,有一天他的父親就陪著他去學書法,因為父親也很辛苦,陪孩子要來學書法,父親就坐在,孩子學的時候,他坐在旁邊的椅子上就睡著了。這個時候這個孩子看到父親那疲憊的身影,眼淚就唰唰唰的流下來,他跟老師說,他說“老師,我所有的學習動力,都是因為感受到父母為我付出的太多了。”所以我們看,當一個孩子懷著一分感恩的心去學習,他這樣學習,“親所好,力為具”,他用這分感恩心去報答父母的時候,他能不能學得好?對,一定能夠學得好。所以孩子懷著感恩的心,和我們每天逼著他學習,那效果絕對不一樣。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根本,我們才不會教得那麼辛苦。教導孩子孝,要怎麼教?孝,首先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恩德,因為知恩才能懂得報恩,知恩報恩。如果一個孩子他連父母的恩德他都感受不到的話,他也沒有辦法感受得到別人的需要和付出,所以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恩德。如果我們想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恩德,首先我們為人父母、為人老師的,自己先要知道父母的恩德,我們才有感受,我們才能夠去分享給孩子,引導孩子。
我自己在沒有學習傳統文化以前,我也是一個不懂孝順父母的人,所以我的人生在沒學之前,也沒有得到真正的快樂。但是現在的我,已經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學習傳統文化以後的那分幸福和快樂,所以願意在這裡把我的幸福和快樂跟大家分享,也願意把我以前的錯誤跟大家忏悔。我的父母都是老師,對我們要求非常的嚴格,記得小的時候,做錯事的時候,媽媽都會批評我。因為我不懂事,不懂孝,沒有做到“父母責,須順承”,就跟媽媽頂嘴。所以媽媽為了教訓我,就動手打了我,但我這人小的時候很強,性格是很強的,媽媽打我,我也不哭,但心裡就很怨恨媽媽。不哭還不說,還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想問一下在座的父母,您的孩子被您教訓了,還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她沒有辦法感受到您的存心的時候,您的心情是怎樣的?是不是會更生氣?對!所以媽媽會更生氣,於是會打得更使勁。但是每次母親打完我,她都很後悔,她自己在那裡哭,她還對我說,她說妳為什麼那麼強?妳認個錯,不就完了嗎?但是真的人不懂孝的時候,根本沒有辦法去體會父母的感受。所以當時我還不理解,我想,妳打我,妳哭什麼?後來我明白,那是因為“打在兒身,痛在娘心”。所以這樣的情形有幾次我忘記了,但是每次想起來,我的心裡都會很難受。所以人不是不想孝順,真的是人不學不知道。所以當我跟老師學習了以後,懂得了父母的恩德,知道了聖賢教誨對一個人一生的重要的時候,我就下定決心,我一定好好學、好好做,讓更多的人、更多的孩子都來學習,不再走我曾經走過的彎路。謝謝大家。
所以感受到父母的恩德,我們會跟孩子們分享,我們會給孩子講父母,母親懷孕的恩德、生育的恩德。在印度有一位聖者,一位聖賢人,有一次領著他的學生走在一個樹林子裡,樹林子的一條路上,看到了一堆骨頭,這位聖者就對著這堆骨頭就拜下去。學生就問說,老師,您為什麼拜一堆骨頭?聖者就說,這堆骨頭是我們祖先的骨頭。然後他把這堆骨頭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一半是顏色比較白,重量也比較重;一部分顏色是比較灰暗的,重量也很輕。然後他告訴他的學生,這堆重量比較輕,顏色比較灰暗的,是母親的骨頭。為什麼母親的骨頭顏色會比較灰暗,重量會比較輕?因為母親在懷胎十月的時候,她的鈣質都流失了,她的營養、她的血液都化成了乳汁,滋養了兒女的身體,所以母親的骨頭會比較輕,顏色會比較灰暗。在中國有一個大導演,他的太太生完孩子以後,哺乳的時候他留了一小瓶太太的母乳,結果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這一小瓶乳汁變成了血紅色,變成了血。所以他告訴我們,他說我們是喝母親的血長大的,所以母親的這分恩德,我們就是傾盡一生都沒有辦法回報。
還有些懷孕的母親,她在懷孕的過程當中會有一些生理反應,會嘔吐,吃不下東西。我有一個同事,她在懷孕的時候,吐到連膽汁都吐出來,但是吐完沒一會兒,她又繼續要吃東西。我說“這麼難受,為什麼還吃?”她說“不吃,孩子營養不夠。”我想天下的母親都有這樣一顆念念為兒女著想的心。母親在懷孕的時候,每一天都是小心翼翼的,就連晚上翻身的時候,她都要小心翼翼的翻身,怕傷到腹中的胎兒。有的母親說,懷孕到一定的月數,肚子很大的時候,一晚上就是平躺著,不敢翻身,就那麼一個姿勢躺著,為了孩子,為了肚中的嬰兒。有人說,母親在生孩子的時候是過一道鬼門關。產房裡原本有兩根筆直的鋼管,但是卻被拉彎掉了。我們在跟孩子分享的時候,問孩子,是什麼樣的力量能把筆直的鋼管拉彎?是什麼力量?母親分娩時痛的力量,痛的力量。所以有人說,母親生育的時候,那一分痛甚至大於癌症的痛苦,但是每一位母親她生完孩子,自己一旦是清醒過來,她第一句話問的就是“我的孩子是否健康?”當醫生告訴她,妳的孩子很健康的時候,她蒼白的臉上會露出燦爛的微笑。所以說每一位母親,她自己有一杯水喝,她就捨得給孩子一杯奶喝,給孩子一碗飯吃,這就是我們的父母,為了孩子無私無求、無怨無悔。
剖腹產的母親更了不起,現在有很多的母親都是剖腹的。在二00八年三月八日,中央電視台“中國母親節目”,公布了第三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的名單,其中有一位母親,她的名字叫熊麗,她以至善至德的母性光輝,感動了全中國。這位母親當時二十八歲,是一位戲劇演員,她很出色,她是一位很出色的戲劇演員。在二00六年十二月的時候,她懷孕六個月,在演出回來的路上不幸遇到了一場車禍,一輛滿載著燒鹼的貨車猛烈的撞上了她們的客車,一時間燒鹼噴洩而出,潑滿了熊麗全身。當時懷著身孕的這位母親,她下意識的用雙手緊緊的護住了自己的腹部,而她的臉、胳膊、背部都被深度燒傷,右腿骨折,她是乘客中受傷最重的一位,因為她在保護她的孩子,她沒有想到保護自己。所以當醫護人員把她的雙手挪開的時候,她的手掌遮蓋之處有清晰的兩只完整的手印,沒有被燒傷。後來專家們就會診,說必須用足量的抗生素來控制感染,並實行植皮手術,這樣她的容顏就有可能恢復,並重新走上舞台;但是這些抗生素和麻藥,將會使她腹中的嬰兒面臨流產。各位母親,這樣的時候,我們做何選擇?這位母親,當時熊麗的家人,一致做出一個決定,保住大人,保大人,孩子將來可以再生。但是這句話說出來以後,當時正在昏迷當中的熊麗突然之間醒過來了,我想這是母子連心的力量。
她醒過來以後,咬著被角哭著說,我不用藥,我不忍心丟下我的寶寶。於是從這一天開始,三十七個日日夜夜,在沒有任何麻藥的情況下,熊麗都在難以言喻的痛苦中度過,巨痛中度過。醫生給她做無副作用的保守治療,並制定出保胎方案。第一次手術,醫生要用手術刀一點一點的剝離熊麗身上的腐肉,這是一場血肉剝離的手術,沒有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所以當天手術當晚,在鑽心刺骨的劇痛當中,熊麗死死的咬住那個枕頭,把她自己的嘴唇都咬破了,看著身邊觸手可及的止痛藥,她差點受不了。而她先生實在看不下去,就懇求醫生,說趕快給她用止痛藥。但是一股母子連心的巨大力量,讓熊麗拼命的搖頭,制止了醫生。因為沒有藥物的控制,熊麗身上的那些傷口一點一點的腐爛,到後來她腿上的爛到什麼程度?爛到都可以看到骨骼。所以每次護士在給她換藥的時候,都是強忍淚水,不敢吱聲。熊麗後來生下了一個二點七公斤重的一個男嬰,非常順利的產下,而且男嬰非常的健康。可是她卻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整個就毀容了,她沒有辦法重新走上舞台。所以熊麗在生死的瞬間,做為一個母親,她選擇的是她的寶寶,而不是她自己。所以我們問我們的孩子,如果醫生問你的母親,在母親和你的生命之間做出選擇,你的母親會選擇誰留下來,留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孩子都會說,我的母親會選擇我留下來。我想全天下的母親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好,因為時間到了,我們這節課就跟大家先分享到這裡,下一節課我們再跟大家繼續分享。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