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如何正確處理家庭成員的信仰差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妥善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仰差別,是許多學佛家庭遇到的一個共同問題,許多人為此出了偏差,主要表現為:一人學佛,往往強迫全家學佛;夫妻中若一方學佛,則常為信仰而生矛盾。

    相當一部分學佛居士,學佛後不是把重心放在自我修養上,而是把精力放在改造家人和同事、朋友,美名其曰:度化眾生。城市中的學佛女性,此類傾向猶為突出,倘若不能同化全家,便認為他們與佛無緣,其心態由滿腔熱情轉為不屑一顧,而把精力轉投到他自認為有緣的人身上。


    還有人在學佛上化的時間、精力過多,使家人大為不滿。
    一位青年學佛後,常常與居士們來往,見面便稱“阿彌陀佛”長、“阿彌陀佛”短,十分親熱;談起佛法,滔滔不絕,電話聊天,常常老半天。但對家庭,則甚為冷漠,使父母甚為不快。一次電話鈴響,其母剛拿起電話,便聽見一位居士話音:“阿彌陀佛!……”其母氣惱地打斷:“阿彌陀佛不在家!”隨之“啪”地放下了電話。
    在城市的學佛家庭,這類矛盾帶來的麻煩似乎更多。最糟糕的是,許多有文化、懂道理的人面對這個問題,好象也無計可施。以至居士們在一起,談到家庭婚姻,總是不少人唉聲歎氣,一籌末展的模樣。
    一般而言,中國人似乎大都缺乏宗教情懷與氣質,宗教在生活中占的比重甚少,對一般人的精神生活也影響不大;加之“文化大革命”摧毀性地打擊,許多人更是以無信仰而自诩。雖然現在不少人有了宗教信仰,但急於想同化全家的做法,顯然操之過急,許多這樣做的人,皆不同程度地引發了家庭矛盾。
    對此,我的建議是:勿著急,慢慢來,要有耐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精神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以佛法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家人和我們,累世有著深厚的因緣,這就是佛法所講的:“同業相聚”;他們的精神狀況如何,皆與自己有著密切聯系。因此,當一個人想要提升自己的精神修養時,家庭生活是一個很好的鍛練環境。
    許多因信仰而激發的矛盾,其症結來自於當事人內心深處的自我中心,因而導致產生宗教執著(所有執著本來皆應破除);同時,因為慈悲心、愛心不夠,所以對家人缺乏最起碼寬容和理解。而在社會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如果心量不夠,缺乏慈悲心,自然難於駕馭、處理好信仰差別帶來的矛盾。
    無論家人學佛還是不學佛,我們都應該和他們和諧相處;如果他們信仰其它宗教,我們則要抱著隨緣、隨喜的心來接受;如果他們在日常生活和精神修養上做得比自己好,則應以歡喜、贊歎的心來學習。
    因為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分別、執著與對立;二元對立的心態容易引發煩惱,與我們修行的初衷相去甚遠。
    要相信人們內在的覺性,相信每個人都具有獨特而完美的一面。要相信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最好的人生之路;切不可認為自己學佛了,道德格修養馬上就提升了。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的心態是不對的,也是對別人人格的不尊重。因此,對家人的信仰問題,我們可以啟發或提供幫助,但這種交流必須是平等的、互動的;決不可一味地強迫家人接受佛教,即使對待自己的孩子,也不可勉強他們入教,包辦代替的做法,在當今時代是行不通的,並且埋下潛在的隱患。應耐心等待他們,並展現出修行人應有的與愛心,這才是使他們接受佛法,獲得真理與解脫最好的方法。
    如果達不到預期的結果,也大可不必懊惱和沮喪,只要他們都能夠健康、順利、正直地走在人生路上,就應該歡喜、慶幸與感恩!
    坦率說,很少有人能完全做到這些,這也是許多學佛家庭彼此仍不快樂的原因所在。
    我曾聽一位出家人講述她侄女信教的一個故事:
    當她尚未出家時,她曾非常努力地修學佛法,她的侄女也處處效仿,又念佛又吃素,非常認真,並宣言:“我要向姑姑學習,長大了我要出家修行!”
    因為她全家大部分皆是佛教徒,對此不僅不反對,她姐姐(某市佛教協會成員)還因此為女兒自豪,並鞭策、鼓勵她:出家好,我們全家支持你。
    殊不知,女大十八變;其侄女因為成績優異,幾年後出國留學。當回國探親時,已經成了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而且具有比她母親更強的傳教精神。對此,她母親十分氣惱,大加斥責,女兒毫不退讓,稱:佛教太消極了,缺乏人情味,不如基督教好!……。
    這位出家人最後言:她姐姐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內心深感失敗。
    同樣,在家庭裡,如果我們總是期待自己的伴侶應該要這樣、那樣,要做這個、做那個,如果對方沒有那樣做,或是沒有依照我們所期待的樣子,我們就會傷心、失望;甚至想結束這段婚姻關系。這真是自尋煩惱、自找麻煩。
    婚姻並不是要束縛或奴役對方。當然也不能以宗教的名義,或一廂情願的善念,而去強迫他(她)們達成自己的願望。一味地要求對方該做什麼事,要求對方配合我們的期望,雙方都互相這樣期待,這就是婚姻成敗的關鍵所在!
    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對方身上,而失去自我、忘了自己,你越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就越容易出錯,對方就越會批評你,這樣只會使情況更糟。
    要容許他人有與你意見不一致的權利。
    假如一個人單獨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當然毋須面對不同的意見。但是,假如我們選擇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必須學習尊重和處理與你的看法相距甚遠的意見。
    前任聯合國秘書長尤坦曾說,當他在辦公室工作時,他小心翼翼地避免在言語行動中,將自己的信仰和傳統加諸於同事身上。但是,當他在家中時,他完全按照緬甸的傳統,包括語言、食物和宗教。這顯示了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從來不會運用個人的影響力,強迫他人接受他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上一篇:敬業與樂業
下一篇:星雲法師:格局與破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