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雜寶藏經》的敘事手法(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雜寶藏經》的敘事手法(四)

  對比

  1.人物行動和行為結果的對比

  在《雜寶藏經》中人物行動對比一般為正反行動對比。

  第99則《尼干子投火聚為佛所度緣》中,五百商人因貪財在船上裝了很多珍寶,結果船因超重而沉沒。商人頭領比捨丟棄自己船上的珍寶,讓手下的商人乘坐自己的船卻躲過了劫難。

  第101則《提婆達多放護財醉象欲害佛緣》中,將阿難的行為與五百羅漢的行為進行對比。前者在危難時刻仍追隨佛祖,後者卻只顧自己逃難。雁王被捕時,大雁素摩與五百群雁的行為也與此類似。

  第78則《長者請捨利弗摩诃羅緣》中,捨利弗的智慧與弗摩诃的愚蠢形成鮮明對比。同樣的祝願,捨利弗用之,別人聽了歡喜,因而受到賞賜。摩诃羅用之,別人聽了發怒,因而屢遭痛打。說明講佛法念祝願應該根據當時的情況,不能不管合適不合適就信口開河。

  第26則《二內官爭道理緣》用的是行為結果的對比。聲稱依靠國王生活的人得不到賞賜,聲稱依靠自己業力生活的人卻意外獲得了賞賜。

  2.同一個人物不同遭遇的對比

  第7則《慈童女緣》的主題是宣揚要孝養父母,孝養父母能獲大福報,不孝順父母罪孽深重,將獲大惡報。故事中獲福報和遭惡報的是同一個人,即佛陀的前生“慈童女”。慈童女每天以兩個錢供養母親,其福報是得到了琉璃城,有四顆如意珠和四個玉女,在四萬歲中享受了大快樂;每天用四個錢供養母親,就得到波梨城,有八顆如意珠和八個玉女,在八萬歲中享受了大快樂。故事還依次敘述了每天以八個錢供養母親和以十六個錢供養母親所獲的福報和所享受的快樂,強調用越多的錢供養母親,所獲的福報也越大。接著故事中敘述了慈童女因拔掉母親幾十根頭發的緣故而下了地獄,在地獄中遭受頭戴鐵火輪的酷刑。這樣編排故事含義甚深,將善惡福罪之比較昭示於同一個人身上更有說服力,也更有警示作用。

  第41則《貧女以兩錢布施即獲報緣》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以乞討為生的貧女以僅有的兩個小銅錢布施給僧人,上座僧人親自為她祝願並給予她許多食物。後來這個貧女當上了國王夫人,為了報答僧人的恩惠,她用滿車的物品和財寶去供養僧人,但這次上坐僧人卻沒有親自為她祝願。這則故事以同一個人物不同遭遇的對比所揭示的主題是:佛法不以財寶為貴,只以善心為貴。

  3.不同人物不同命運的對比。

  如第38則《二估客因緣》的主題是:聽從聖賢教誨者必得大利益,聽信壞人鬼話者必受大苦惱。故事說的是,有兩個商人頭目各帶領五百個商人在曠夜中趕路。一商人頭目(提婆達多的前身)聽信了喬裝打扮的夜叉鬼“前面有水草”的話,為了輕裝前進,丟掉了所帶的水草,結果他與屬下都干渴而死。另一商人頭目(佛祖的前身)沒有聽信鬼話,不丟棄水草,結果他與屬下都安全抵達目的地。

  除此之外,《雜寶藏經》還采用懸念、夢境、隱喻、細節描寫、情節突轉、插敘等敘述手法增加故事的生動性、豐富性和可讀性,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上一篇:人間天:每一天不僅能遇到還可供養十萬億佛,功德不可思議!
下一篇:大安法師:臨終昏迷是否能往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