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老師,若遇是非糾纏當如何對待?
老師:人活在世當面臨一切,自然有善惡、是非、人我等等的分別和對峙,這是正常的。可是如果自己常常陷入是非中,或者在別人口傳的是非中,或者耳邊就是不斷的是非,當要及時忏悔自己過往以來造作過的一切口業,以說他人過為忏悔主業。
同修:我沒忏悔,對呀,我以前也這樣!
老師:佛說共業招感,若我無是非之業在前,不會招感到是非縱橫的環境裡。若我無此前因,決無承受此類結果的可能。所以當我們身處某種不愉快中、煩惱中、痛苦中、厄難中、恐懼等等,當及時反省自己:過去也曾如此對待他人、如此傷害眾生!所以事情來了,當忏悔自己過往如此業行,此行是正路。
同修:老師說得極是,這些我全犯過,現在有時還會犯二舌惡口等等。
老師:忏悔完畢,若此業忏盡則不會再經歷此類事情;而若此類事情依然還在不斷發生,圍繞自己派遣不去,這還是余業不盡,當要忍受,不可再造作,不可再參與。聽到就聽到,不二口,不他傳,聽聞到的是非到我這裡就是終點,不會再從我這傳遞下去。
至於他人傳到哪裡,這於我無關,我不傳遞是非流言就可以。若自己有能力觀察對方機緣合適了,可以稍微勸勸:說那些別人好壞,也沒啥用處,自己吃飽肚子要緊!以試探對方,若對方覺得在理,以後再找機會繼續深入交流;也可以轉移話題。若人說他人是非,必是當下閒了,找些必須去做的事情,也就沒說是非的功夫了。如果可以離開嚼舌頭的環境,可以找些借口離開,不宜參與,也不宜在此環境做長久逗留。雖然心不願接納此類聲音,但是耳朵還會源源不斷的提供信息,所以若此時不能遠離,可以稍微遠一點,以小聲的念誦讓自己耳朵聽到,以遮蓋雜言聲。也可以更直接點戴上耳機聽個音樂什麼的,總比聽是非要好。切記: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纏於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被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都是過往業力使然,口業不淨,意業馳騁。世人不懂這些,學佛了當要知道,並要知道此行為的後續影響。有口業的人言無信、言無善,就算說的是勸善勸信的內容,可是也會讓人聽到不歡喜、不願聽、不樂聽、不肯接納。若我們在和他人交流佛法的時候,他人不樂聽,這固然有他人緣分未熟的可能,也有我們口業不淨的原因;若我們口業清淨,就算說的內容對方不樂接受,也會因為喜歡聽我說而會接納。
如此看來這《十善業道》其實也都是在為救度眾生而服務,能令自己得殊妙安樂這不是大乘所求;可無量眾生還會為此鑽營努力,能令眾生得殊妙安樂是大乘所願。眾生如何獲得安樂?當以佛法真實修行,發出對的心,落實對的行為,獲得對的結果。
若你知道結果不好,是否可以當下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心念呢?或許有的人可以,而有的人不見黃河不死心。所以學佛就是這樣,你知道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就會反過來推動修正當下的行為,這就是外修其行;而最後都將回歸心地,在心的層面去找到答案和修正錯誤,這就是內修其心。修行就是對內在的發心、外在的行為的一種規范和修正,以此獲得正確結果的路程。對此問題,我是否說清楚了,大家是否明白清晰了?
同修:老師,明白了,感恩。今天我聽到的事非閒話,是因為我以前也這樣挑剔過別人,也如此對待過別人,或許更惡濁的對待他人。我確不知忏悔,我忏悔!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