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真正學佛的人還要不要努力賺錢,追求世俗幸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很多人學佛,什麼都沒學到,就學會了兩個字“隨緣”,或者“放下”。工作業績不好,生活不幸福,就把這兩個字掛在嘴邊。

  佛陀真正的教導究竟是什麼,是不是人學佛以後,就不能從事賺錢的事,也從此與世俗幸福無緣了呢?

  大多數人的理解,佛法與賺錢完全是相對的兩個極端,學佛修道只能避坐深山,遠離名利,黃卷青燈,暮鼓晨鐘。渾不知佛法從來都是世間法,鮮活生動,而且,能生萬法,妙用無窮,即令佛祖釋迦牟尼佛,也曾開示過很多直至今天仍然卓有效用的賺錢之道。

  佛在《法華經》中說:“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在《維摩經》中也說,真正的學佛是入世不是出世,非入世不能成道。

  《大寶積經》中也說:“在家菩薩,如法集聚錢財封邑,非不如法。”從這幾部最重要的經典的記述中我們可以初步確證,佛陀從來都未曾反對過入世創業投資賺錢,甚至反而把這一切治生產業視作極好的修道法門。據此我們足可以正視聽明真偽,以佛陀的智能正視賺錢。

  《六祖壇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當然佛法說的賺錢不是我們平常想象的那樣,不好好經營打理,到廟子裡燒一柱香,乞求佛祖保佑賺個盆滿缽滿。

  佛陀時代有一名婆羅門教的青年問佛陀說:“佛陀呀!如何而得現法安樂呢?”佛陀就跟他開示說:“要得到現法安樂,必須要具足四項方法,第一、方便具足。第二、守護具足。第三、善知識具足。第四、正命具足。”佛陀所說的“守護具足”,意思就是說財產的保存,佛陀在這裡強調的是你既要會賺錢,也要會賺錢,更要會守業,而“正命具足”,則進一步說不要浪費,不濫用財物,同時亦不可過於節省吝啬。唯其如此才能夠獲得現法安樂。由此可知,佛陀並不反對現法安樂,認為這是學道的資糧,同時也可見其對賺錢的重視程度。

  如何發財呢?佛陀一直如我們的祖先一樣強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他在《雜阿含經》中說:“營生之業者,田種行商賈,牧牛羊興息,邸捨以求利,造屋捨床臥。”這六種資生事業,都可以合理合法的賺取應得的利益,都是佛陀認可的經濟營生,其它不法勾當只能敬謝不敏,如竊取他物、違法貪污、抵賴債物、吞沒寄存、欺罔共財、因便侵占、藉勢茍得、經營非法、詐騙投機、放高利貸等。換言之,佛陀兩千多年前就給我們開示了幾項亘古不變的生財之路,種植業、零售與貿易、畜牧業、資本運營、房屋租賃及房地產開發、輕工制造業。當我們在苦苦尋找投資項目與市場熱點的時候,佛陀早就於千年前洞若觀火,不信試看,佛陀推薦的行業至今都還是熱門,而佛陀反對的行為基本都成了坑人的陷阱。佛陀的教導,果能正信,自然趨利避害,何愁沒錢賺?

  真正的佛教徒做生意,也講究“隨緣”、“放下”,只是這個“隨緣”是在盡人事之後的不強求,“放下”是身在其中,而心不染著。正如《壇經》所言:“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閒恬靜虛融澹泊。”

  真正的佛教徒做生意,賺錢不是唯一目的,賺錢只是弘法利生的一種手段,他不會計較利潤的多寡,更在意自己商業行為的社會效益,凡是有損社會公平、正義,違背道德的事,利潤再豐厚,也不去坐,凡是有利於人類生存、發展的事,利潤再少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做。因為他真心為大眾服務,因此人們都會主動的去回報他,所以他的收益是豐厚的,他的經濟效益遠遠超過以賺錢為目的的商業行為。

 

上一篇:宣化上人:學佛,如何影響其他人生一種信心!
下一篇:學佛必看:學佛人修行的十一條大禁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