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妙法蓮華經》經文原文,功德浩瀚殊勝無比!您一定要受持,仔細看以下經文,會告訴您,什麼人可以得聞受持法華經!
一: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二: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佛親口告訴藥王,應該知道這些人曾在過去生中供養過十萬億個佛!並在這些佛的國土中成就了他們的宏大誓願!只因為他們憐憫一切眾生!所以才轉生到人間來!多麼殊勝啊!您正也是如此的吧?!)
三:“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藥王,如果有人問哪一類眾生在未來世當得作佛?你就應該為他們指出:是這些人未來世必當作佛!為什麼呢?若善男女對於法華經,甚至只是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用種種各種供具來供養此經,甚至只是合掌禮拜。此人,就是一切世間所應該瞻仰尊奉的人!應該受到如同供養佛一樣的恭敬供養!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本已經成就了至高無上的如來智慧,只因哀憫眾生,而發願生此世間!來廣泛演說,分別講解妙法蓮華經。受持一句尚且如此,何況能全部受持,用種種供具供養的人?)
四:“藥王!當知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藥王,你應當知道這些人,本已經成就了如來佛智,但他們自願捨棄了這種清淨的果報,發願在我滅度之後,要憐憫受苦眾生!故而再轉生這個惡濁的世界!來廣泛演說這部《法華經》!!!如果這些善男女,在我滅度之後,能私下為另外一人講說法華經!甚至只講一句,當知此人就是如來佛的使者!受如來佛的派遣!執行佛的使命!講一句尚且如此,更何況在大眾之中廣泛宣傳,弘揚此經?)
五:“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贊歎,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幡,衣服、肴馔,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藥王!若有人讀誦法華經,應當知道此人能得到佛一樣的莊嚴,就好比如來佛將他荷擔在肩上,無論他到什麼地方,人們都應該向他致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贊頌。並以種種人間最上等的供具供養他!還應用天上的寶花散在他的身上!因為這人就是天上的寶聚,理應受到如此的奉獻和供養。為什麼呢?因為此人喜歡說法,眾生即使在很短的時間內聽他說法,即可最終證得至高無上,圓滿無礙的如來聖智!)
七:藥王今告汝,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
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诃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
“藥王!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此經是十方諸佛最重要。最奧秘的法藏,是不可隨便向外傳授的,所以十方諸佛一齊守護此經,始終未曾向外顯說,如今佛說出了此經,招來了很多怨恨和嫉妒!我在時尚且如此,何況我滅度後?)
八:“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這樣的人具有很大的信心力,志願力和各種善根之力。他們往昔廣修福德,種下善根,故能堅信並志願奉持此經。你應該知道這些人常與佛在一起,為如來佛以手摩頂,以德加被!)
九: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十:此經是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神力所護故。文殊師利!是法華經,於無量國中,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受持讀誦?”
十一:又,阿逸多!若有聞佛壽命長遠,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無有限量,能起如來無上之慧。何況廣聞是經、若教人聞,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書、若教人書,若以華、香、璎珞、幢幡、缯蓋、香油、酥燈,供養經卷,是人功德無量無邊,能生一切種智。
十二:又復如來滅後,若聞是經而不毀呰,起隨喜心,當知已為深信解相,何況讀誦、受持之者,斯人則為頂戴如來。
十三:是故我說:‘如來滅後,若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供養經卷,不須復起塔寺,及造僧坊、供養眾僧。’況復有人能持是經,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其德最勝,無量無邊。譬如虛空,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無量無邊;是人功德,亦復如是無量無邊,疾至一切種智。若人讀誦受持是經,為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復能起塔,及造僧坊、供養贊歎聲聞眾僧,亦以百千萬億贊歎之法贊歎菩薩功德,又為他人,種種因緣隨義解說此法華經,復能清淨持戒,與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無嗔,志念堅固,常貴坐禅得諸深定,精進勇猛攝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問難。
十四:阿逸多!若復有人,語余人言:‘有經,名法華,可共往聽。’即受其教,乃至須臾間聞,是人功德,轉身得與陀羅尼菩薩共生一處,利根智慧,百千萬世終不喑啞,口氣不臭,舌常無病,口亦無病,齒不垢黑、不黃、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縮、不粗澀、不瘡胗,亦不缺壞,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無諸可惡。鼻不匾[匚@虒],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狹長,亦不窊曲,無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齒悉皆嚴好,鼻修高直,面貌圓滿,眉高而長,額廣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見佛聞法、信受教誨。
“阿逸多!汝且觀是,勸於一人令往聽法,功德如此,何況一心聽說、讀誦,而於大眾為人分別、如說修行?”
十五: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诃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
十六: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十七:宿王華!此經爾時,藥王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華經者——若讀誦通利,若書寫經卷——得幾所福?”
佛告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八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於汝意雲何?其所得福,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是經,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讀誦、解義、如說修行,功德甚多。”
能救一切眾生者,此經能令一切眾生離諸苦惱,此經能大饒益一切眾生,充滿其願。如清涼池!
十八::宿王華!汝當以神通之力守護是經。所以者何?此經則為閻浮提人,病之良藥。若人有病,得聞是經,病即消滅,不老不死。宿王華!汝若見有受持是經者,應以青蓮花盛滿末香,供散其上。散已,作是念言:‘此人不久必當取草坐於道場,破諸魔軍,當吹法螺、擊大法鼓,度脫一切眾生老病死海。’是故求佛道者、見有受持是經典人,應當如是生恭敬心。”
十九:世尊!若有菩薩得聞是陀羅尼者,當知普賢神通之力,若法華經行閻浮提,有受持者,應作此念:‘皆是普賢威神之力。’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當知是人行普賢行,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深種善根,為諸如來手摩其頭。
二十:普賢!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修習、書寫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則見釋迦牟尼佛,如從佛口聞此經典;當知是人,供養釋迦牟尼佛;當知是人,佛贊善哉;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佛手摩其頭;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賢之行。
二十一:普賢!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若有人見受持、讀誦法華經者,應作是念:‘此人不久當詣道場,破諸魔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擊法鼓、吹法螺、雨法雨,當坐天人大眾中師子法座上。’
“普賢!若於後世,受持、讀誦是經典者,是人不復貪著衣服、臥具、飲食、資生之物,所願不虛,亦於現世得其福報。
是故,普賢!若見受持是經典者,當起遠迎,當如敬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