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432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七十七頁第三行看起,科題,「棄欲止惡」。經文:

  【勿隨嗜欲。不犯諸惡。】

  念老在注解裡面告訴我們,「品末」,這一品最後,「重重誨勉」這一品裡頭,第三十六品,這到最後的一段,再勸我們,勉勵我們,「應棄欲止惡,安和專誠」。這幾句話,我們在這裡深深體會到,佛陀的慈悲關懷愛護,不厭其煩的來教導我們、來提醒我們,希望我們這一生當中有殊勝的成就。末後這一段是許許多多同修,無論是在家出家,一生的修行到最後不能成就,什麼原因?欲沒放下。欲是通常講的五欲,注解裡頭有,「色聲香味觸」,這是五欲。為什麼不能成就?都是敗在這兩句話裡頭,他隨順愛欲,他還是違背十善,造作跟十惡相應。我們想成就,這八個字要把它寫在小紙上,貼到書桌上,每天時時刻刻能看到,這個話釋迦牟尼佛說的,阿彌陀佛說的,一切諸佛如來都如是說,我們怎麼可以疏忽!

  經文八個字,注解說,「重復勸勉,應棄欲止惡」,我們就用這四個字做為科題。「安和專誠」,誠敬謙和,這是成功的秘訣。我們要想成就,無論在家出家,學佛就是要學這兩個字,誠、敬。誠敬都包括在安和專誠,通常我們講誠敬謙和,意思是一樣的。學佛從這個地方扎根,從這個地方開始,就是用心要真誠,言語舉動要安和。說到安,今天的社會幾個人安住了心性?問題出現的都是心不安,行不和,所以修行一輩子幾十年,到最後依然是六道輪回。有些人不知道反省,不知道自己過失,反而怪佛菩薩不靈,佛菩薩沒有保佑他。我們想想,佛菩薩有沒有保佑我們?有。什麼時候?時時刻刻,沒一刻停止。用什麼保佑?用經文保佑,經典擺在你身邊,帶在身上,你沒有去讀它;讀了之後沒有落實,讀經不是讀給佛聽的,不是讀給老師聽的,讀書千遍不是這個讀法,一定要知道。讀一千遍是一千遍的提醒,讀三千遍是三千遍的提醒,是這個意思,一定要言行一致。聽其言要觀其行,講得不錯,講得很好,他有沒有做到?他沒有做到,就不要怪他了,他不會成就的;他要真能做到,決定有成就。

  這個裡頭,『欲』,五欲;『惡』,十惡,真的是把修行核心掌握住了。我們最大的障礙,不能再隨自己的欲望,不能再干十惡業了。「諸惡」,十惡,十惡第一個,殺生、偷盜、邪YIN,身三業,我們有沒有隨順?口:妄語、兩舌、绮語、惡口,有沒有犯?起心動念是意業,有沒有貪瞋癡?真正能在這裡下功夫,叫真修行,必定有成就。縱然沒有大成就,那就是小過還是犯,大過雖然沒有,小過還是犯,起心動念還沒忘掉。這也行,也有功德,不能往生淨土,人天兩道不會失掉。這是佛法小成就。究竟圓滿的成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可以說他是究竟圓滿的成就。這不是假的。為什麼?極樂世界只有向前進,沒有向後退的,他不退轉,無量壽!到極樂世界,生死就沒有了,生死真的了了,無量壽命。所以再笨,再懶惰,你在那裡慢慢累積功德,最後圓滿成就。不能不知道,不能把這個緣錯過,一定要守好這八個字,就是五欲六塵不能沾,十善業道決定不違犯,這叫真修行。不管修哪個法門,如果這八個字沒做到,假的,不是真的。這一品到末後,這兩句話我們牢牢記住,你就得真實利益了。

  我們再看下面,「嗜者,愛好與貪求也」。這把我們的病說出來,病根拔出來了,我們對這個世間有沒有愛好?有沒有貪求?有。有是迷,造作是罪。所以大乘經教,世尊苦口婆心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麼?萬法皆空。《心經》上告訴我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你所愛的,你所求的,得到沒有?沒得到,你不可能得到,為什麼?那是生滅法。剎那生滅,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跟今天量子力學家講的完全相同。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得出來的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次的生滅,你抓住幾個生滅?一個都抓不住,隨著它流轉就流掉了。這是事實真相。佛這麼個說法,今天科學家也是這個說法,科學給我們做了證明。

  下面說,「欲者,《大乘義章七》曰:染愛塵境,名之為欲」。什麼叫塵?「色聲香味觸」,這叫「五塵」。色是說的眼根,你眼睛能見,聲是耳朵能聽,香是你鼻能聞,味是你舌能嘗,觸是你身體的覺觸,這五大類,佛法叫它塵。塵是什麼?染污,染污什麼?染污我們的本性,錯了,大錯特錯。諸佛如來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諸佛如來心裡頭,沒有色聲香味觸,連法也沒有,法是意識所緣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的是六塵,如來高明在哪裡?他接觸,他沒有放在心上,他沒有起心動念,這叫佛。接觸,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菩薩比我們高。阿羅漢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六道凡夫,從二十八層天到下面無間地獄,這裡面叫凡夫,六道凡夫,凡夫一接觸就起心動念,就分別執著,這叫凡夫。

  起心動念是迷,分別執著是造業。功夫在哪裡練?就在這練。所以我們日常生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在這練功。練什麼?練不執著,不執著了是阿羅漢,再向上提升,不分別,不分別是菩薩;再向上提升成佛了,不起心動念就成佛。八萬四千法門,你用什麼方法修沒有關系,修什麼?就是修的這個。沒有一法不是修這個。練功夫,在六塵境界裡頭練如如不動,這叫什麼?禅定。定久了,這些煩惱習氣都降伏得住,能控制得住,不起作用。所以初步入門學什麼?學放下,學看破。看破是明白了,放下是障礙沒有了。不肯放下,障礙都在,他有障礙,他怎麼會開悟?障礙沒有了,智慧自然流露出來,那叫開悟。這些道理我們搞通了,搞明白了,知道怎麼修,眼在色相上修,耳在音聲上修,鼻在味上修,香味上修,舌在酸甜苦辣上修,總是要修得如如不動。初學就是要減輕,你有分別執著,希望分別執著輕,不要嚴重,希望這分別執著不要障道。真修行從這裡講究。

  說這五種,色聲香味觸,「此五者能起人之貪欲」,貪瞋癡慢疑都從這裡生出來,叫生煩惱,「故又名五欲。《智度論》曰:五欲又名五箭」,古時候箭是殺人的武器,為什麼?「破種種善事故。是故世尊勸誡眾生,勿隨嗜欲」。它對眾生的傷害太大了,讓這些六道眾生,生生世世無量劫中不能超越,你想想這多可怕。所以教我們不能隨順嗜好,不能隨順欲望。這個日子要怎麼過?要知足,知足者常樂。

  修行,出家了,出家修行,佛陀在世的時候,出家人全部財產在身上,三衣一缽。印度是熱帶,所以他不需要很多衣服,有三件就夠了,叫三衣一缽,這是他的財產。他的生活,日中一食,托缽,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晚上在哪裡休息?在樹下,打坐。把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修定。定成就了,自然開智慧。智慧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阿羅漢小悟,菩薩大悟,佛陀大徹大悟。他們修行這個模式,我們常常要放在心上,想在心頭,想想那個時候人。我們今天樣樣都貪著,所以修行幾十年,修行一輩子,沒成就,沒放下。欲望要放下,愛好要放下。

  下面又提醒我們,「且諸欲之中,YIN欲之毒最深,故戒出家人首重斷YIN也」。現代出家人在成就上來說,沒有辦法跟過去人比,過去成就多,現在成就很少,什麼原因?這一關不能突破。這一關不能突破,不但不能往生,而且所造的業是地獄業,這個不能不知道。要想到地獄的可怕,你就不敢有這個念頭了,要趕快把它放下,捨掉。這個惡念不能相續,相續給自己帶來的罪孽太重太重了。「若能離欲,則可不犯諸惡」,這個欲都在十惡業裡頭,十惡業第一個殺生,偷盜、YIN欲、妄語、兩舌、绮語、惡口,最後是貪、瞋、癡,這十惡業。

  持戒念佛,在現在這個社會,這個世間,我們遇到了。持戒念佛,持戒就是把這十善業要認真做到,不能違背,這就對了,決定不能違犯。問題怎麼樣克服這個難關,這個煩惱習氣無始劫以來養成的,所以不容易斷。今天的社會,把倫理道德因果都丟了,所以人敢犯。古時候人不敢,為什麼?從小學過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無論他有沒有上學,從小他的父母教他,他的長輩教他,不但教他,而且做出榜樣給他看,所以他堅定信心,他不會動搖。現在社會沒有了,現在社會完全做出反面,你看看電視播的是什麼,網路傳的是什麼,你細心去看,哪一個不是殺盜YIN妄,人全學壞了,天天都在看。正面東西,倫理道德因果沒人講,忘得干干淨淨。以為這樣做都是對的,到最後墮地獄,後悔莫及。所以佛在此地「深勸諸惡莫作」。

  下面一段,「言和行專」,我們活在這個世間,處事待人接物,佛教我們:

  【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

  請看注解。「言色者,言語與容顏」,就是我們的說話跟表情要祥和。「言和者,即四攝之愛語」。四攝法裡頭,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是佛教導我們這四種方法,處事待人接物,菩薩道,菩薩處事待人接物,就是遵守這四攝法。攝是攝受一切眾生,引導他斷惡修善,離苦得樂。「色和者,慈光照人也」。對待人總是大慈大悲,總是歡歡喜喜,沒有愁眉苦臉,叫人一看心裡生歡喜,學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得大自在。「身行者,自身之所行也」。世出世間一切聖賢教誨,從什麼地方落實?從自己,自身,與別人不相干。自行自然就能化他,別人看到了佩服你,尊重你,向你學習。我們要把五戒落實,十善落實,淨業三福落實,我還加了兩段,六和敬落實,菩薩的六度,普賢菩薩的十願,可以說就夠了,真的是修菩薩道,行菩薩行。不必求多,不必找麻煩。

  戒為無上菩提本,你們想想,十善業是不是把戒都包括了?全包了。十善是佛菩薩普遍教化一切眾生,是學佛的大根大本。我們學要專一,要專誠,要專精,這三個專很重要。專在哪裡?專在一句佛號,信願持名,專求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應當專精行道。若就本經,則勸一向專念」,一向專念就是此地講的「專一、專誠、專精」。信願持名,往生淨土,恭喜你,你就大圓滿了,成無上道。

  動作,行動。瞻視是看。徐這個意思是和緩。『動作瞻視,安定徐為』,我們的動作,眼看耳聽都要端重大方,一舉一動安詳鎮定,從容不迫。這個要學。這裡面樂在其中。人享福,享什麼福?「安定徐為」是福。身口意三業都能做到安定徐為,快樂自在,一般人講幸福。什麼叫幸福?這幸福,「即一舉一動,皆當安詳鎮定,從容不迫」。這多幸福、多快樂。這一部經給了我們,主要是我們要真干。

  末後這一段警告我們,如果不能夠安定徐為,「倉卒不谛亡功」,那就犯這個錯誤了。

  【作事倉卒。敗悔在後。為之不谛。亡其功夫。】

  這四句是我們這品經裡頭的總結,應該跟前面四句,八句總結,前面教我們修善,這個地方教我們要離過。「倉卒者,匆促也,慌忙也。谛者,審慎」,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謹慎小心。「作事慌忙,則必將失敗與後悔。所行不慎」,慎是慎重,你所做的不夠慎重,就很難做成,要面面都顧到,小心謹慎事情才能做圓滿,才能做成功。小不忍則亂大謀,不要以為事情小可以馬虎一點,小小事你都注意,大的自然都顧到了,對人對事對物都應當要遵守。

  學佛,最簡單的、最容易的、最有效果的,無非是信願持名。是很簡單,是很容易,太簡單、太容易了,反而惹得人懷疑,成佛哪有這麼容易。而實際上這幾個字不簡單,你真相信了嗎?你不相信。怎麼說你不相信?你沒有真正去做,要真相信他會認真努力去做。他在上面產生欲望,對世間法沒有欲望了,對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他有欲望。見不到阿彌陀佛,畫一個像,雕一個像,供養在家裡天天看它,那什麼意思?仰慕他、羨慕他、愛他,意思在這裡,天天在望著什麼時候跟他見面。我們念佛有沒有這種心情?沒有,而把世間家親眷屬、親朋好友,還常常念著的人,看看照片,現在工藝發達,也有塑像的。這個道理不難明了,細心觀察我們自己有沒有做錯,錯在什麼地方,有錯就要改,改過就能成功,理事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

  儒家跟佛法沒有兩樣,佛法講看破放下,儒家講格物致知,物就是我們講的欲,欲望,儒家用物做代表。我們這邊佛法講得多講得細,色聲香味觸,五欲。儒跟佛都教我們放下,一個是世法,一個是出世法。最早說這個話的時候,儒跟佛沒有見過面,沒有碰過頭,教人居然在扎根上完全相同,這不能不佩服。他們沒見過面,沒有資訊往來,完全不知道,所說的話真理。千百年之後我們碰到了,世出世間的典籍我們看到了,不能不佩服,不能不仰慕,我們要學。

  特別是今天這個地球是亂世,亂到什麼程度?史無前例,過去歷史上沒有這種記載,大亂。除了這些大聖大賢,沒有人能想到。周安士講的,「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今天人不但不信因果,還不信道德、不信倫理。父子有親,我們見到過沒有?沒見到。夫婦有別,現在沒有了,連兄弟長幼,長是哥哥,幼是弟弟,長幼有序也沒有了,朋友有信也沒有了,都是欺騙,都是利用,這是什麼世界?大家都在造這個因,積非成是,都認為這是正常的,這怎麼得了!我們怎麼辦?我們如果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就對了。工作是要做,不做怎麼生活?事情還是要做,做好之後別放在心上,佛教我們的,工作做完了,一切放下,佛號提起來了,這就對了。否則的話,就像此地經裡面講的,最後你會失敗,你會後悔,這些都是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的。

  我這一生,年輕的時候希望教佛學院,機會是有,結果我們的知見不相同,放棄了。講經教學也要有緣,這個緣算是成功了,不是道場,小小的攝影棚,用現代科技向外傳播,跟大眾結緣,這一點做成功了。要把這法傳給下一代,世世代代相傳下去,這個緣不容易,現在的漢學院就在干這個事情。英國漢學院,我們作夢都想不到,校長對我的看法想法完全贊同,叫我沒話說,我們創立這個。這個漢學院為什麼?任務是什麼?任務是學習古漢語,目標是能夠讀《大藏經》,能夠讀《四庫全書》。我們的心目當中,希望能培養三十到五十個儒釋道的人才,所以我們的學系,第一個是文字學,第二個是儒學,第三個是佛學,第四個道學,四個系,為傳統文化培養人才,希望傳統文化不至於斷絕,我們干這個,不是干別的。我們在銀行設一個戶頭,成立一個基金會,籌募基金,專門支持這樁事情。如果贊助的人很多,有足夠的基金,我們的老師比所有大學老師的薪資要高,尊師重道從這來表現。十方贊助的這個基金,統統是辦這一樁事情,不做其他用途。所以大家放心,我們干這個,確確實實張子所說的,「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沒有第二個妄念,很單純。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一切菩薩中文殊菩薩加持最大,生生世世不愚
下一篇:劉素雲:慈雲法語之一,守住本位老實念佛,一生成就圓證菩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