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戒定慧中慧的分類有哪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嘎瑪仁波切

  有幾位比丘不管在精捨或村落裡,總喜歡惹事生非,欺負他人,愛說大話,不知謙虛。有天,他們羞辱一些沙彌,並且誇口道:“只有我們才是聰明的,有智慧的!”他們接著把精捨搞得亂七八糟,然後揚長而去。

  佛陀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後,告誡他們說:“比丘們!多話、辱罵、威脅他人是沒有智慧的人,無法成為智者。智者的心不懷怨憎,不傷害他人。”

  佛法中,慧是洞澈世間無常、苦、無我的正確知見。又分為三種慧:

  1、聞所成慧:聽聞上師們對經律論三藏法門的解釋如法理解稱為聞智慧。

  2、思所成慧:從上師等善知識處學的深奧佛法,去復習和思惟而得來理解力稱思智慧。

  3、修所成慧:知了言教與證教深奧理論後,進入禅修所證得的空性智慧。在修行中先觀如夢、如幻、等八如幻喻。

  慧是佛法的最高境界,它是八正道的第一項正見,七覺支之一,四神足之一,五力之一,也是五勝根之一。慧具足才能夠清靜,證得究竟解脫。

  修行的過程中並非是要讓我們厭惡和摒棄現在的自己,修出一個完美無缺的另一個自己。修行的目的是要我們直視自己的習性,有缺陷的性格和充滿自私自利的起心動念。在這個過程中,要敢於揭露和面對我們自己偽善、狡詐、自欺,為了給這個五蘊和合的“我”錦上添花的一切行為。

  智慧的生起就體現在這裡,當我們越是敢揭去那個偽善不真實的假我面具時,越是敢在眾人面前坦誠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時,我們就越能接近自己的光明本性。

  所謂“眾生平等皆有佛性”,是說我們每個人本來的心性都是慈悲、大愛、光明、無著、無染、無垢、無我的。但因為我們作為六道眾生,充滿顛倒和妄想,充滿貪、嗔、癡、慢、疑的習性,給本來清淨光明的內心蒙蔽了太多煩惱習氣的灰塵。修行的過程就是在拂掃心中的塵灰,去妄存真的過程。

  修行的過程中需要我們遵守戒律,目的就在於用戒的方式,規范和約束自己的心、行。從而能平息內心的躁動,因而產生定的作用。當有定的能力時,本覺的智慧自然就會生起。

  我們的心沒有訓練之前桀骜不馴似匹野馬,但是當心通過訓練後,就能讓其更堅定、穩固、進而平靜。以此延伸,我們所產生的智慧就不再是顛倒、盲目、分別、狹隘的,而是能了解身心無常、苦與無我的實相了。

  慧是從正念和定生起的,定又建立在戒的基礎上,戒、定、慧彼此相關聯。戒不只在行為上要讓我們規范自己,在心行上也需要戒貪、嗔、癡、慢、疑。

  當心有定力時,智慧的作用就會讓我們看清並認知,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因為無常和空性的本質,一切的和合事物都會隨緣滅而離散,因而不用太去貪取和執著。

  那麼行在心的作用下,也不會那麼魯莽、幼稚、無知了。反而自在、平和、優雅,會隨時伴隨我們的一言一行,這就是智慧的作用。

 

上一篇:念佛的好處
下一篇:生活即修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