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對於釋迦佛要有個正確的認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經】汝等得佛經語。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終身不怠。尊聖敬善。仁慈博愛。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途憂怖苦痛之道。

  經文不長,就這麼幾句把整個佛法說盡了。人家要問什麼是佛法?這幾句就講清楚、就講明白了,一點都不啰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

  【解】右經文乃如來普勸聞經之人專精修善也 。

  念老這幾句話講得好!一般人讀經沒看出來,經文確實字字句句都不可思議,其深無底,其廣無邊。(注解裡面)

  【解】佛經語通指捨惡修善、背塵合覺之一切法門。

  “佛”指的是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學佛首先要認識佛陀”,這是早年章嘉大師我們第一次見面他就教我;你要不認識佛陀,你會走錯路、走偏差,甚至於走上邪道,那就錯了。怎麼認識佛?讀經。讀什麼經?他老人家教我,讀《釋迦譜》,讀《釋迦方志》。這個經很少流通,《大藏經》裡頭有。我是從這裡入門的,以後這個經在台灣也流通了,現在可以買到這個本子。這兩本小經書唐朝時代的大德從經典裡面節錄出釋迦佛一生的行誼,有一點像《論語》一樣。《論語》是弟子們記載夫子(孔子)平常的言行,這兩本書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也是記錄佛一生的行誼,像《傳記》一樣。很不容易,它有類似的,都是這些有心人做的,做得好!我們讀了,對於釋迦佛有個正確的認識,因為他它都是從經典節錄的,有憑有據,不是隨便想象的。

  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經上記載的,也就是《釋迦譜》、《釋迦方志》所依據的,世尊十九歲捨棄王位,他是當年也是一個小國國王的兒子,他要不出家,他繼承王位;十九歲對於人生“生老死病死苦”他看到了,他想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怎麼發生的?把它的因找來、緣找出來,果報就明白了。“因、緣、果報”搞清楚之後,他教我們“捨惡修善,背塵合覺”。

  這就是出家之後,前面一段期間的苦行。我們知道十二年,他三十歲開悟的,十九歲到三十歲,十二年,這十二年當中廣學多聞,印度在古代宗教之國,宗教發達,宗派很多,哲學之國,有智慧的人非常多,他一個都不捨,每個宗教都學習,每個學派都去參學,十二年。

  十二年大概都看過了、都學過了,覺得怎樣?不能解決他的問題,他的問題是什麼?是生老病死,是六道輪回。印度確確實實很多宗教對於六道裡面的狀況,他們很清楚,但是從來沒有人提到,解決這個問題這釋迦牟尼佛最初提出的,如何能夠超越輪回?這是一般宗教裡頭找不到的,所以他放棄了。

  十九歲出家,放下了“煩惱障”;三十歲不再去參學了,放下了“所知障”。大乘佛法講兩種障礙讓我們沒有辦法提升,向上提升沒辦法,兩大障礙,所以佛法教我們“看破”、“放下”。“放下”是放下“煩惱障”,“看破”是放下“所知障”,從這入門;儒亦如是。

  儒家從“格物、致知”,“格物”就是“看破”。“物”是什麼?“物”是欲望,物欲,你要把所有的欲望放下,內心要放下“貪嗔癡慢疑”,外面要放下“財色名食睡”。這兩樣沒有放下,內有“貪嗔癡慢疑”,外還有“財色名食睡”,讀遍《大藏經》,你沒學佛,佛教你的你沒體會到,你沒做到。

  佛的教法,就是教我們“看破”“、放下”。這是我二十六歲親近章嘉大師,他老人家教給我的。以後看儒家的書,讀《四書》,一開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一套原來跟佛法講的一模一樣,說法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不能不知道。

 

上一篇:淨空法師:學佛還有一大堆的苦惱、起心動念,錯了!
下一篇:傳喜法師:人死並非如燈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