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業殃罰,科題。請看經文:
【不知為善。後受殃罰。故有窮乞。孤獨。聾盲。喑啞。癡惡。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為善。】
“濁世惡苦”這一品經裡面幾乎完全是給我們說出因果報應,真的是善因善果、惡因惡報。這一段經文是講的惡。我們冷靜細心觀察這個社會,這個社會上像經上講的人不少,果報我們看到了。為什麼他遭這種果報?過去生中造不善業,這一生當中果報現前。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不知為善,乃至不肯為善”,這一段經文,“皆表造惡之過失。以廣為不善,復殺害生命,故受“窮乞、孤獨、聾盲、喑啞、癡惡、尪狂”,受這個果報。“窮者貧窮。乞者乞丐,討飯度日者也”。諺語有所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一生的行業是緣,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惡是因。過去生中造的有善惡,我這一生努力行善,斷惡修善,雖然有惡因,沒有緣,果報不會現前。過去生中造作不善,現在又造不善,因緣具足,果報現前。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不知為善”是無知,“不肯為善”是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不是他真不肯,他禁不起誘惑,看到作惡他也想去做,不是他真的回不了頭,所以教育比什麼都重要。這裡這一段經文,皆表造惡之過失。造的惡多,不勝枚舉,經裡面舉幾個例子,我們要能從所舉的例子去反省,去細心觀察,造惡的過失真的是無量無邊。以廣為不善,復殺害生命,故有“窮乞”,一直到這一段講的“尪狂”,這些報應。‘窮’者貧窮。貧窮要不要羨慕富貴?貧窮到極點極處就淪為乞丐。
窮乞,為什麼?佛經上有,過去生中不肯行財布施。富貴從哪來的?財布施來的。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一般學佛剛剛入門,師父一定會把這樁事情告訴你,特別是你現前的生活有困難,貧窮,師父一定告訴我們。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要修三種布施,得三種果報。
大師往生之後,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對我們一群,那個時候有十幾個,年齡跟我差不多的,老師常常警告我們,勸我們,也是說要修財布施。沒有財,自己保自己都相當困難,哪有錢布施?就像章嘉大師所說的,一毛錢有沒有?有,一塊錢有沒有?也還可以,老師就說了,你就從一毛一塊修起,常存布施的心,遇到緣隨分隨力,都是無量功德,因為你只有這麼多錢,一塊錢,一塊錢全部拿出來了,是你全部的財產,這功德很大。要懂得道理。
法布施,勸人學佛,勸人念佛,勸人求生淨土,這個功德可大了!他要真聽懂了,真的念佛往生,這個人往生是你勸的,是你對他的法布施,他已經得到果報,他會感恩你,他會報答你,在你臨命終時,你要是熱心求生淨土,他會跟在阿彌陀佛身邊接引你往生,你見到阿彌陀佛,也見到這些人,生歡喜心,到極樂世界變成同學了。
‘孤獨’,都是果報。老年人體力衰了,七、八十之後,真的不能照顧自己,需要人照顧。年輕人什麼?年輕人嫌棄老人,不肯幫助老人,不肯照顧老人,這是因。甚至於還欺負老人、虐待老人,有,不是平常的關系,父子,好多做兒女的,父母年老了不要了,把他送到老人院去,不讓他回家,他有家歸不得,家給兒女繼承了,兒女不孝,老人孤獨。將來的果報,他的兒孫這樣對待他的父母,將來他老了,他的兒女也是照這個樣對待他,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如何離開孤獨?那就是,你能夠幫助孤獨的老人。有這個緣分不要放棄,跟老人在一起,聽老人講故事,許多故事都是他一生當中寶貴的經驗,等於他給你上課。我年輕時候喜歡干這個,所以很多知識,老人那裡學來的。我喜歡陪老人,陪著他們散步,陪著他們聊天,陪著他們喝茶。我沒有其他的娛樂場所,我都是親近這些有學問、有道德的老人,當中還有不少教授,年歲大了,退休了,我們這些年輕人他很喜歡,很愛護,歡喜跟我們聊天講故事。要幫助,我們在這個地方積累一點功德,可以改善我們自己的命運。
下面‘聾盲喑啞’,聾是耳聾,耳朵聽不見,喑啞是不能說話。這都是佛家所說的妄語、兩舌、惡口、绮語的果報。我們看到這些人,應該要端正自己的心念,日常生活當中斷十惡修十善:身三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口,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绮語是花言巧語騙人;心地不貪、不瞋、不癡,你就不會受外面環境的染污,不會被環境所動搖。這個我們修學就是功夫。
‘癡惡’,愚癡,無惡不作。現在社會這種人不少,要想想到底什麼原因,遭這個苦難。‘尪狂’,我們今天講的精神病,他住精神病院,我們到精神病院去參觀,看到這些人非常痛苦,發瘋。‘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為善’,原因說出來了。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不知為善”,一直念到這一句最後“不肯為善”,都是表造惡的過失。以廣為不善,人沒有愛心,沒有慈悲心,喜歡作惡,作惡養成習慣了,再加上殺生,殺害生命,故受貧窮,到這裡所說的這些報應,尪狂等報。
“窮者貧窮。乞者乞丐,討飯度日者也。孤獨,《經音義》曰:無父曰孤”,孤兒,“無子曰獨”。老人沒有子女,小孩沒有父母,這都是人間非常值得憐憫。這些事情我們遇到了,有能力一定要幫助他們,要照顧他們。“憬興雲:孤者無父母,獨者無子女。聾者,耳不聽聲。盲者,目不能視。喑者,口不能發聲”。啞巴,他不能說話。底下還有啞,“啞者,雖能發聲,但舌不轉,仍不能語言,故即啞也。”
“癡者愚癡、癡呆。惡者,狠惡不善”。人心地狠,起心動念都是惡念、邪念,他能欺負人,常常欺人,常常行惡。“尪者弱也、跛也、短小也”。這都是說殘廢的人。“狂者瘋狂”,這是我們一般講精神病。
經上所說的這些,“不信道德,不肯為善”,都是前世不信道德,這一世對道德又不重視,沒人教他。如果這一世從小有人教他,過去生中雖有因,這一生沒有緣,因沒有緣結不了果。我們要想避免這些災難,對於經上講的這些人要有憐憫心,能夠感化的要幫他忙,不能感化的要遠離他們。“不信道德,不肯為善,所受之種種殃罰。殃者禍也,罰者罪也”。
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注(第四回)第411集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