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善巧方便度眾生。佛教誕生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中,當時在印度傳播的語系是梵文與巴利文語系,後巴利文的佛教逐漸傳到了泰國、緬甸、老窩等地,這種語系的稱之為小乘的法教。梵文的這種教法,從印度慢慢地傳入到中國內地,從漢語系翻譯成其它文字,慢慢傳到了韓國、日本等國家,這些都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
梵文的佛教可分為顯宗和密宗,此兩宗又逐漸地傳至西藏,屬於藏族文字的語系,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藏傳佛教中,大的宗派有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覺襄派、格魯派等,分成這麼多,但都是學習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通過不同的修行的方式來證明這種教法,所以我們也應該尊重和相互團結。現在這三大佛教思想同時存在,今天我們大家應該不分是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也不論是哪種宗派,都應該團結一致、和睦相處。
佛法是非常圓融的,我們不能把它當成一種狹隘的思想。我們信仰佛教的人更應該進一步去教化自己,去感受到它的圓融。大乘佛教或是小乘佛教都是在慈悲的基礎上進行的修行,小乘也是用四谛、三法印、或是四法印,不論是小乘、大乘還是金剛乘,基礎都是共同的,不管如何,我們大家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我們更應該互相諒解,寬容。
我們學佛的人要著重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我跟大家講法的時候,喜歡用太虛大師所說的話,我覺得特別好,“仰止唯佛陀,完善在人格,人成即佛成,實名真現實”,意思是信仰佛教的人,要完善自己的人格,我們要學習佛陀的道德觀念,佛陀做人的本質,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寬容,相反,如果我們學佛越學越執著,越學越偏,這樣我們學佛就沒有多大的意義。我們學佛應該更進一步去改變自己,更寬容別人,完善自己的人格。
講到這裡,想起過去很多在漢地、藏地,因所學的法門偏差很大,產生相互排斥的現象實在不夠妥當。我們根據自己根基修法,不管是否同一個上師的弟子也好,非同一個上師的弟子也好,都要團結,不應該互相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