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我們的存在是一種相續存在。什麼叫做相續呢?就是生滅、生滅、生滅連續不斷,而又不是完全割裂的一種狀態。就像電影底片每一張都是單獨個體,底片放在光前乍現了一個世間,瞬間擋板擋在光前,換下一張底片,擋板抬起,光投放來的是另一個乍現的世間,2個乍現的世間雖然已經不同,但是卻有諸多的關聯。
我們的存在就是這樣,在微細眾多的乍現和乍滅中相續不斷的發展而來。昨天、剛剛、當下已經乍現過,就成為歷史過去了,就死去成為不可扭轉和修改的。即使我們做了再多的錯、再多的惡、再多的厄逆、再多的不滿、再多的悔恨,都會隨時間被定格在過去,成為8識裡的一片記憶基因。
8識會動用強大的能量,試圖修補和調整這種狀態。所以波動就必然產生,當我們造作了善惡,就會在不遠的空間裡接受到對應的回饋和反應;若沒有及時獲得回饋,當回饋出現時可能超出承受范圍、超出預期,這是8識調整使然,如波動的反方向力量。
所以當我們發下了一個願,這個願在當時不能圓滿,就會攜帶這個願行走在各種場景和空間,在不同的區間尋求滿足;如果滿足了就可以鳴鑼收兵;若不能滿足就要繼續被此願裹挾前進,直到圓滿為止,善的願如此,惡的願依然如此。
當某人想著,我現在為什麼這樣苦啊?我為什麼求不到福利順暢啊?其實他不知道,是之前的自己太順暢了而不懂反省,太大福利而不懂珍惜。修正的力量施加上來,你不珍惜的,讓你以後缺乏,待你再次擁有和遇到才會珍惜,才不會輕易放手,才不會那麼容易就喜新厭舊。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我們過去缺乏覺悟導致現在要去從中覺悟的內容,於是你的懶惰,是你要覺醒的,是你要驚醒的,是你要修改的,如果現在不修改,那麼未來會如何?吾我恭高者,說卑使下賤報,傲慢者得餓鬼報,就是這樣。
過去說,沒有真正的外在審判,你自己才是你的審判員,才是你的判官,才是你的地獄,才是你自己的天堂;而非別人,非是外在的某人能賜福或降罪的。
當我們的行做偏頗灰暗了,必然會促動力量拉回正常狀態,於是偏頗灰暗的越嚴重,拉回的力量就會越強烈。只是在其中的自我感受並不很好,短時間內承受巨大的痛苦,和長時間承受持續的小痛苦,痛苦的總量相同,但是身處其中的觀感完全不同。
而我們在相續不斷的存續中就像一張紙,畫了第一筆,第2筆必然要在第一筆存在的基礎上書畫,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否定還是認同,這第一筆你必須接受,你也必須認同,就算是錯的,就算是極大的罪惡,你也必須接受,因為那就是你自己做過的,而不是別人做的。
肯面對自己,直面真實的自己,才能看得清自己,善也好惡也好放在那裡先不要去評判,但是要面對這些,在不斷的面對後才能真實的認識自己: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原來是這樣的一個狀態。此時的我們才適合去做忏悔。能認識真實的自我,這個忏悔才略真誠,這也是遲遲不肯帶大家做集體忏悔的原因,這個門檻實在是不容易跨越。如果能真實的認識自己,那就相當於“真人”這個階段,再上努力賢聖可期了。
這就相當於佛教說的“直心是道場”,你的心要真誠純淨,其中沒有谄媚沒有文飾,是即是,非即非,不需要為此大費周章去辯論善惡人我,不需要為此做太多的注解和诠釋。直心不是不加遮攔的釋放自己的惡性情緒、暴力不滿;而是要以直心面對真實的自我,你這個時候才可以說“我是道場”。直心是面對自己,而非是毫無遮攔的面對大眾,因為我還不圓滿,還不是純善,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善巧方便,所以我只能對自己有要求,而不能對周遭的別人有要求,最多是建議罷了,不能提要求,因為我沒有資格提要求。
任何的相續,都會因為當下這一瞬能通過行做釋放影響,而會出現預期以外的局面。所以對過去的觀察是可以准確無誤的,但是對未來的觀察就會因為眾多的當下一瞬而有偏差。生死本身就是無常的,所以生死其實就是無常的相續不斷,不一定在什麼時候,不一定發生什麼事情,不一定產生什麼結果,不一定引發什麼樣的影響,不一定會有什麼樣的收獲。所以每個事情都是你要覺悟的。你在這一剎那,在這一個乍現裡,已經站在這個山頭了,就要想怎麼解決眼下的事情,我們眼下是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業力,是無盡無際的眾生,是自己命懸一線的危急,也是身後無人為做救療的淒涼。若無常來臨一刻,可有期望獲得來自親人的救助幫扶?亦如有的同修說,老師,我要是死了請你超度我!我會很嚴肅的說,要死就死一邊去,別在我眼前死,你如果還要被救助,那我很沒面子的。這個系統你們自己握的死死的,如果還要自己被臨終救度,那可能就不好救了。你想一想這個怠慢佛法的罪過,誰能救得?不投生邊地受幾萬劫的輪回苦,如何消得?
當下這個乍現裡面臨的局面就是這樣,而過去的種種已經如昨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已經過去了,對也好錯也好,我認了;結果是好是壞,我承擔,而不做其他想這是老實真誠,這是真實,這是真的懂得因果、認識因果、理解因果、接受因果。我們還有種種的想法念頭,都是因為沒有真實的理解因果,認為自己還有另外的美好出路。所以形成的種種壓力也並非完全都來自外在的環境,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給的壓力。其中的計較最重,每一次的計較掂量都是在貼加一次壓力,於是計較越多、越難抉擇、越難輕松,那些因為壓力失眠的人,就是因為沒能及時的做出抉擇,計較計較給自己貼了厚重兩難的壓力和困境。
我們現在如果不逼迫自己,那是因為對未來的局面不理解,對下一個乍現沒有做好准備,對下一個相續中是否會出現無常根本就沒准備,如果下一個乍現中無常來臨,在一呼吸間一吸不來,你有什麼准備?你還能做什麼准備?你還想做什麼准備?
學佛並非只強調苦空無常無我的理念,而是要以這些作為我們的基礎心態,作為我們對待世間看待事物的最基礎的觀點態度。你這樣做了可以說是佛弟子,於是佛說了有3法印,印之則是佛說,是佛弟子;不能印之,就不可以算做佛說,不能算做佛弟子。諸行是苦是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我們能自印嗎?能自己印證自己是佛的弟子嗎?因為諸行無常,所以諸行是苦;因為諸法無生無滅,所以諸法無執無斷,所以法無常態、法無定法,所以諸法無我,所以一切法由心想生,遇緣而不同。我們真的能印一條在自己身心上嗎?當說自己是學佛人的時候,千萬收起那種驕傲和自大,我們認佛是老師,佛認我們是弟子否?於是佛沒說話,丟下一個印,你撿起來自己咔身上,你就是佛弟子;你遲遲咔不上,就暫時不算是佛弟子。就算穿得再像那麼回事,做的再像那麼回事,說的再像那麼回事,裝的再像那麼回事,這都啥也不是。如《金剛經》說“若尊重弟子”,“有此經處,即是有佛!”可是怎麼尊重我們啊?我們何德配受尊敬啊?如《地藏經》說到那麼多利益,我們何行何願堪受此利益啊?做不到要承認,但是要努力去趨同,而不是我做不到,就隨順習氣放任自流。
昨日種種亦如昨日死,今日種種亦如今日生。你要和昨日的自己說拜拜,要面對每個新生的當下,過好當下,活好當下,才能延伸出預期的未來。簡而言之:承認過去的自己,面對真實的自我,發現自己的問題毛病,肯於改變和修正;不為過去憂愁,把握當下,不要隨順習氣,要扭轉生命走向;真實的了知身處何地、周遭如何,才能知道當做什麼選擇。發願往生這是一種選擇,這是結果,你如何發願、為什麼要發願、此願真偽?這個過程才是智慧所在,智慧得以彰顯處。智慧不像某些人想的那麼高大上:智是分析問題的能力,慧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的答案可以很容易獲取,但是你能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你才在過程中體現了智慧;想有智慧不自己思維分析,哪裡來?求來了,又要閒賦於炒豆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