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大和尚:佛教是以人為本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釋萬行法師

  非常歡迎各位同學來到東華禅寺參加第六屆夏令營。

  2008年寺院的主體工程竣工之後,2009年我們就開始舉辦夏令營。作為出家人,我們受了佛恩之後就要報佛恩,報國家的恩,報眾生的恩,報父母師長的恩。

  報恩總要有所體現,所以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動,比如每年一次的夏令營;每年一次大型的水陸法會,108個和尚誦經七天七夜為眾生祈福;還有每月最後七天的居士禅修班,為俗家弟子們提供到寺院體驗佛法修行的機會。

  舉辦這些活動需要很多人共同發心,很多義工菩薩們不辭辛苦地協助這些活動。尤其是夏天這麼熱,一下來了這麼多學生,給我們的廚房、住房帶來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義工菩薩們非常樂意做這些事情。作為佛弟子,這就是報眾生恩的一個具體體現。

  佛法應該以人為本,為人服務,否則就沒有生命力,它的存在也就沒有價值和意義。

  佛法不僅包含了信仰,也包含了智慧和教育。

  佛法就像一個百貨商場,什麼都有,什麼人進來了都會受益。就算你是從政的、從商的,也能從中找到對應的理論和依據,得到指導。

  如果你們沒有一點傳統文化作為心靈中的定海神針,人生就會沒有方向,將來到了社會上就會比較浮。

  今天你們能到寺院裡來體驗佛法、修學佛法,不管你們能體驗多少、修學多少,將來在你們的人生當中,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當你們困惑的時候,用世間的價值觀想不通、行不通的時候,你們自然會用佛法的觀點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尤其是有關人生的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占了主要成分。拋開儒釋道,中國就沒有傳統文化。中國所謂的現代文化還不到一百年,西方的現代文化也就兩三百年。

  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決定了信仰它們的民族的文明。例如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以後,與中國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融為一體,形成了中國的佛教,並衍生出禅宗。

  禅宗如一股源頭活水,一度為中國文化帶來了活潑的生機,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中國文化,為創造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國在歷史上輝煌的時候,這三大教的思想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漢朝、唐朝都是中國的黃金時代,這三大教都非常興旺。就像《聖經》的教義對中東和歐洲各民族的文明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樣。

  每一個民族最早期的文化都是神文化,都是宗教文化,宗教的價值觀就是他們民族的價值觀。按宗教的說法,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神,都是從天上下來的,只不過我們在紅塵裡停留得太久,忘記回歸源頭了。

  文化立國,信仰興國。

  要想一個國家長盛不衰,必須恢復它的傳統文化,因為在恢復傳統文化的同時,民族的信仰也建立起來了。

  中國改革開放這三十年,盡管在經濟上取得了舉世聞名的進步,可是西方人總說我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我們中國人從來沒有間斷過信仰。

  中國人的信仰是一種多神教的信仰,例如農村人信仰老天爺,信仰土地神,信仰祖宗,這些都是信仰。只不過沒有信某種正規的宗教,在信仰的層次上有差別,不像西方國家那樣主要是信仰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

  佛法能流傳到今天,兩千六百年的歷史,一定有它的可貴之處。

  聽聞到佛法,從大處而言,可以指導我們的人生,從小處而言,可以指導我們的為人處事,還可以幫助我們創業、經營企業。

  例如日本的稻盛和夫創立了兩個世界500強,記者采訪他說:“你創立企業的理念是什麼?”他說我是用佛教的理念來創立企業的。”

  人家問他:“佛教的理念是什麼?”他說:“佛教主要是講慈悲,相當於基督教講的博愛和奉獻。一個人如果真的有慈悲心,能奉獻,無論到什麼地方,都不需要別人監督。我們之所以需要要制度來監管、督促,是因為我們的愛心不夠,責任心不夠,奉獻心不夠。”他的人生哲學和經營哲學都是來自佛教的教義!

  一個人有了信仰,他的人生就有了定位、有了方向,乃至為人處事就有了原則,道德也有了底線。有了信仰,他的人生就是富有的、光明的。人固然需要經濟基礎,物質的保障,但更需要精神生活,一個人如果沒有精神生活,就意味著靈魂沒有方向,沒有歸宿。

  同學們來到寺廟就應該放松,要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不要想著寺廟的規矩。你們是學生,不必像我們出家人一樣,你們來到寺廟就要吃好喝好玩好,不是來受苦受壓抑的。

  你們到寺廟裡來,我們的任務就是陪你們玩,陪你們聊天。平時你們在學校裡學習壓力很大,難得來寺廟。

  盡管宗教裡有很多忌諱,但是對你們是沒有任何禁忌的,想了解什麼隨時都可以問我們的法師。

  佛教是非常人性化的。你們這麼年輕,能到處走走,對人生來說也是一大筆財富。

  我經常告訴東華禅寺的年輕和尚一定要多學多聞,知識是學不完的,活到老學到老,在知識面前我們永遠是孩子。

  佛法傳到中國以後,尤其是經過中國歷代高僧大德的演變傳播,已經與我們的本土文化融為一體,對中國的歷史、哲學、文學、藝術等文化形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寺廟傳播的不僅是佛法,還融合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本土的風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果沒有融入本土文化,佛教或寺廟想在當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是不可能的。

  翁源是個農業縣,在廣東還是一個貧困縣,但也正因為它沒有工業,所以生態植被保護得非常好,水和空氣也都非常好,目前是廣東省的第一生態縣。

  而且翁源人非常純樸,有機會你們可以到縣城去逛一逛。不過你們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小縣城,比較落後陳舊。

  實際上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味道,如果講生活質量,在小城市是最好的。但年輕人想創業,就要到大城市去。

  我們用不同的心態、不同的眼光看眼前的事物,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處處都能發現美。

  每個行業的人,素質都參差不齊,我們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去學人家好的一面、陽光的一面,如果你總是看人家陰暗的一面,那說明你的內心是陰暗的。

  如果你的內心充滿了陽光,你所看到的都是陽光的一面,你所傳播的也都是陽光的信息。

  如果把人跟佛比,那是沒法比的。只要是個人,都有長處,也都會有短處。

  我們能聞到佛法,信奉佛法,說明我們願意提升自己、改變自己,願意成長。

  有些人認為宗教是消極的,果真如此,它怎麼可能流傳幾千年,至今不衰?

  任何一個宗教的教義都是積極的,只是教徒的素質參差不齊。可能某個傳教士的思想消極,你就以為他所信仰的宗教消極。例如這個和尚的思想消極,你就說佛法的思想消極;如果這個和尚的思想積極,你就說佛教的思想積極。

  其實佛教的思想是非常積極正面的。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是一個王子,他把印度所有教派的教法都修學完了,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修煉悟道,所以佛教的思想在當時印度各個教派、各個學說中是最高的。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與中國文化逐漸融合,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形成了現在我們所謂的傳統文化。所以中國文化如果缺少了佛教,是不完善不完整的。

  中國儒釋道的文化底蘊深厚,純度很高,不管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文化,一旦接觸了中國文化,都會被融化,所以中國文化才能長盛不衰地延續到今天。

  傳統文化,包括中國三大宗教,都是教人怎麼做人,怎麼做事,怎麼與人相處的。當一個人學會了這些,想實現心中的理想,就容易多了。

  一個人的才華不僅包含了專業知識與技能,更應該包含他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主要是體現在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上。

  不管你從事哪個行業,都要與人溝通,只有當你學會了與人溝通,你的才華才有機會顯露出來,發揮出來。

 

上一篇:受持《金剛經》乃至四句偈,功德福德無可限量!
下一篇:靈驗的求工作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