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禅與修淨土,很多人會經常搞溷,究竟如果參禅又念佛是否就變成雜修呢?其實這一類的問題都是多馀的,你的心如果只有一個法門,便始終是一個,你的心超過一個,那就變成雜念,妄念,所修一切法也都變成了妄法,心若不純,修任何法終究都是外道法,要了解禅是以心為主,心若是清清楚楚,背塵合覺,背妄全真,換一個方法說,也就是打坐的時候不是身體在打坐,是心在打坐,有妄想心升起的時候,知道升起妄想的是心,當心清淨的時候,也知道當時沒有妄想的心,心本來就沒有內和外的分別,這個知道沒有內和外的也是這個心,如果每一個當下都可以用這個方法去檢查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有沒有偏離這些原則,心如果無論動態和靜態它始終都不受內外身心的影響,便可以說是安住於自性禅定之中,也就是經典中所說的善護念,到了這種境界綿綿密密的護持下去,就算眼耳鼻舌身意也可以做到六根互通,最後打成一片,便已經脫離凡夫之見,這就是見性,看到了自己的佛性,所以當你看到了本心的時候,你便會發現一切本自具足一切本無分別,一切本無雜染,到了這裡見一切相,不起任何作用與分別,那便是大空性,那便是五蘊皆空,那便是融入而不亂,到了這裡離一切相,到了這裡自然可以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所以換句話說念佛念到最後也是自性阿彌陀佛在唸佛號,並不是自己心的外面還有一尊對境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就是阿彌陀佛,你就算不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早已一直在你的心中,如果每個人都了解這個道理,便是悟到了自性彌佛的道理。
修淨土的人離不開持名念佛,觀相念佛,實像念佛,持名念佛幾乎是每個修淨土都經過的過程,無論你是用高聲念,默念,金剛念誦,追頂念誦,覺照念誦,觀想念誦,禮佛念誦,十口氣念誦,無論哪一種念佛的方法,其實都是方便法,目的都是藉由念佛讓自心和佛號打成一片,成為一心念佛,這個一心便是藉由無念而念而達到的一種境界,到了這個境界,就算往生前四大脫離雜念逼迫,也不會影響到他的心,因為念佛熾盛的心早已滲透意識流之中,不受任何境界干擾,到此便可以炯脫根塵,這便是臨終前的正念,到此境界加上自己的發願,便可實現,就如同阿彌陀經所說:「願身彼國,應當發願,所以者何?得以如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也就是說,念佛真能念到一心不亂,往生時佛一定會來親自迎接,所以要發願。
趙州禅師曾經說過:「念佛一句,漱口三天」,目的是要人專一不夾雜。但是四料簡中則說:「有禅無淨土,十人九磋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不管參禅與修淨,其實一切由心,只要心能作主,修任何法門都是自在解脫大法,不需要因個人的執著妄見根身器界產生種種別法,無論是參禅的看一念升起處,或者要人參念佛的是誰,都是從自心而起,殊途同歸,若能體會到一心返原,六根全脫便沒有了所謂參禅與念佛的分別,解脫與墮落只有一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