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問到《地藏經》第9品諸多佛號的意義。占用各位點時間略微聊聊這部分。
《地藏經》的第9品《稱佛名號品》。地藏菩薩為了利益大眾宣說了眾多尊佛陀的聖號,這個部分為什麼出現?為什麼存在?而且釋迦佛也非常神秘的說了一句話,贊歎了地藏菩薩這樣做的行為,同時說現在正好,你快些說,吾即涅槃,使汝早畢是願,我也就不會為未來現在的眾生憂愁了。地藏宣說這些佛號和釋迦佛早取涅槃有什麼關系?釋迦佛取涅槃和地藏早畢是願有什麼關系?
我常常提醒各位:《地藏經》與其他經文不同,是佛陀托孤的經文。如同現在的遺囑一般,《地藏經》就是釋迦佛在交待後事了。佛的後事不是什麼如何安葬,如何供養,如何起塔,如何收去分供捨利等等;佛的唯一後事就是度眾生,在這一點上希望大家能理解《地藏經》的不同。同時佛的希望是度眾生,菩薩想圓滿佛的願、隨順佛的意、安慰佛的心、回報佛的恩,也唯一就是度眾生,除此之外其他都是隔靴搔癢。
所以這時沒有一個菩薩大士能問不關痛癢的問題,從文殊普賢開始,到觀世音虛空藏,沒有一個菩薩不是問關於利益眾生、救護眾生的事情,就算較為少見的幾位聖者的詢問,也依然是圍繞救護眾生這個主題,只是救護要有救護的機緣和手段。
普賢菩薩在第5品中開啟了一個“讓眾生知道苦、知苦就懂得求樂”的模式,這順承了第4品後半部分的地藏菩薩方便救護眾生之事(某事當受如何報),正好完美的配合了“知道苦了,就求離開”;
第6品,佛陀宣講了很多深處苦中如何出離的方便之法;
第7品存亡利益的部分、第8品各位閻王鬼王的部分,都在說如何幫助救護眾生;
到第9品可以說《地藏經》的主體部分已經完畢了;
第10品是地藏問布施較量,其中世尊暗啟了普皆回向的究竟利益;
第11品地神贊歎利益、第12品由觀世音菩薩問,還是說如何利益眾生的方便之事,和第6品遙相呼應;
第13品佛大段贊歎完畢,虛空藏菩薩補問,佛陀宣講了28+7大利益。完美把如上的種種利益方便概括總結,其實各位應該看得出來13品幾乎都是前面提出過的內容。
在第10品(地藏菩薩問布施較量)與第9品(稱佛名號)略微同整部經的風格不那麼搭。如果說普賢菩薩拿地獄嚇人,那麼布施較量就是地藏菩薩以行善拉回,這是一推一打的格局。布施較量更多針對大門大戶來說,後面提到善男女了,才涉及到平頭百姓的事了,地藏菩薩的這個問,其實應該算是為流布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而這些種種的利益方法都高度綜合在第9品了,所以第9品就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我們也很難理解:講這一大段那麼多佛號目的在哪裡?
第9品我們可以粗暴分3部分:1是世尊和地藏的一段對話;2是佛號及對應利益的部分;3是地藏菩薩在後面強調稱念等等的利益功德:其中也涉及到了存亡獲報、涉及到自稱自念、涉及到雖然是五無間罪也可以漸漸消滅。這是整部《地藏經》裡唯一一次可以觸及消減五無間罪的部分,其他多次提五無間罪就止住了,而在這裡卻更深一步,可以慢慢的消。所以第9品對眾生的救護深度因為能突破五無間罪,而進一步擴大了救度的力量,這些力量不再是單純的恭敬、贊歎、禮拜、皈依地藏菩薩了,而是轉嫁要稱念佛號了,要借由諸佛本願來幫助眾生,所以這是釋迦佛說“演不思議事”的原因。
第9品提了很多尊佛的聖號,並且也有描述獲得何等利樂,都是要滿足能更深的救度眾生,我們盡然在其中看到稱念某佛可以得人天利益,這不復合邏輯的。茲舉例如下:
無邊身如來:其人獲福無量無邊;
波頭摩勝如來:是人當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
拘留孫佛:是人於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
毗婆屍佛: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
寶勝如來: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
袈裟幢如來: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復合邏輯嗎?一多半的對念佛利益描述還落腳在人天利益上,後面還有幾尊沒展開的佛號,大略也會是這樣的一個結構。所以這是地藏菩薩的慈悲、智慧、方便,以這些我們看著能觸碰到的利益牽引我們,我們才敢去求那些於無上道不退轉、無量佛摩頂授記、成阿羅漢、得諸佛廣宣佛法而成菩提。
這個高度才是地藏菩薩救度眾生的標准,而前面的人天利益是救度的方便手段;稱念、供養、禮拜等等形式,是接洽緣分的手段方法。想得到他們的幫助,得認識他們啊,通過稱念、供養、贊歎、皈依等等來認識,認識以後,有事情求幫忙就好辦了。所以佛菩薩是願意眾生求他的,起碼你知道有他,不認識如何求?地藏菩薩一下鋪出眾多佛號來,隨我們在其中應本願去求索。你到底求什麼啊?是否有一尊佛的利益能感動你、能促動你、能撼動你、能融化你、能勸慰你、能吸引你、能利樂你?
任何一尊佛菩薩都可以滿足我們的種種求索,這是實話。如果說菩薩有行做的缺失,但佛陀決定不存在缺失,任何一尊佛都是無上圓滿,完美包容了一切菩薩的一切美德和行德,所以佛更能滿足眾生的祈求。只是佛於常寂光不動不搖,僅以宿願度眾,而菩薩可以搖動身心,可以晃悠晃悠到我們的面前來,可以跑到我們的世界裡攙和那麼一腳。所以菩薩和我們更接近,但是如觀音菩薩言:“下與眾生同一悲仰!”都是依賴佛陀的加持救護,“上與諸佛同一慈力!”所以菩薩卻可以做擺渡舟船,將眾生擺渡到佛前。如《地藏經》說“要令眾生使令歸佛。”這又顯示了地藏菩薩的謙遜低調,他做為眾生可依祜的大菩薩,能令眾生各獲果證了,但是他還是盡力的要讓眾生歸佛。這第9品就又攜帶了令眾生歸佛的意味了。
讀到這個深度了,我們返回頭看前面提到的每一尊佛,我們是否誓願皈依啊?如果我們都沒想到要皈依此佛,哪怕贊歎,這利益就沒了。在《地藏經略說》裡也逐條的分享了某佛的部分,其中涉及到稱念這尊佛會有這樣的利益的原因,直接因果關系是什麼呢?不管你學佛多久了,你不能理解佛號和利益間的直接因果關系,那就是還沒那麼深入理解。舉個例子:
【又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獅子吼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歸依,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獅子吼如來和無量佛摩頂授記有什麼直接因果關系?獅子吼就是大音聲,能振聾發聩的、能摧服外道、能蟄伏傲慢、能消彌散亂、能破種種惡念邪執。可是這和無量佛摩頂授記不是直接因果關系。
如果我們皈依獅子吼如來,也就是我們要學習佛陀的獅子吼,佛陀的獅子吼就是為了度眾生而講法了。於是學習佛陀的獅子吼,等於學習佛陀為度眾生而宣講佛法!如果這一層教義理解了,還能真心的皈依獅子吼如來,就意味著自己也要為救護眾生而宣講佛法!哪怕這一瞬間的思維,才能和獲得無量佛摩頂授記有直接關系。因為皈依學習佛陀度眾生的精神和行做,從而才能獲得授記,這是有直接因果關系的。這一則展開來看,這利益怎麼得?是否就是稱念南無獅子吼如來就可得啊?是否我願皈依獅子吼如來就可得呢?如果佛對我們說的內容,我們都不知道,就不算是真皈依啊,所以皈依獅子吼如來,就是要學習為度眾生而發大音聲。
大是體相,音聲是方便,能發是心行。我們因為學佛而調整心念行為,懂得如何去做,懂得如何去發心了,這是基礎;但找到自己的方便了嗎?我到底要以什麼樣的方法去推進和落實呢?到底要在什麼樣的一個區間去如此行做?這一下就又回歸到“信願行戒定慧聞思修”上了。
如果每則我們都能如此思維,遇到的每尊如來的聖號,都能給我們如此的啟發和提點,這是與佛常住,這才是真正的請佛住世了,這也才是真正報佛恩德。所以利益是線索,手段是具體落實方法,到底要做什麼?隨各位的願而來。於是你願如何?在其中就會找到各種圓滿願的利益,稱念稱念思維思維,忽然間明白原因了,這個利益才算是真得了。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