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宗教多認為,命運是由外在的主宰神或某種神秘力量決定。而佛教認為,命運就是生命發展的規律,決定這種規律的力量仍在我們自身。
換言之,命運體現了生命發展的因果,是以不同心行為因而導致的結果。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會導致什麼樣的命運走向。這些行為,包括身、口、意三業。其中,身業是所行,語業是所說,意業是所想。
佛教還認為,這些由所行、所說、所想構成的因果,貫穿著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但現代人很難接受這一觀念,或者說,很難發自內心地引起共鳴。
所以,我現在主要提倡的是心靈因果,當下因果。
心靈因果,當下因果
我們可以暫時不考慮三世因果,但無法回避心靈因果,當下因果。當我們行善,或只是生起一念善心時,由此感得的樂果未必立即現前,但由此帶來的內心喜樂卻是當下就能體會的。
我們所有做過、想過的事,都會在內心留下痕跡,形成力量。這種力量,正是影響未來生命走向的因。因為心念會形成習慣,並逐步固定為心態,進而導致不同性格,導致不同人格。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很多不同心念在活動,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區別只是在於各自力量的強弱。如果不加選擇地任其發展,很可能就被“我執”掌控,被“我執”發展的負面力量占據主動。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因為“我執”就是我們的本能,是我們不假思索就會維護的本能。修行的意義,則在於幫助我們調整方向,幫助我們由被動轉為主動,有選擇地強化某些正面心理,淡化並逐步根除某些負面心理。
習慣從哪裡來?
無非就是某件事我們做多了,想多了,以致成為自然。比如,我們習慣於每天見到哪些人,習慣於每天做些什麼,習慣於每天吃些什麼。
一旦這種習慣固定下來,就會逐步發展為某種生命模式,成為我們的性格。
所以說,性格就是習慣的積累,又會逐步發展為我們的人格,發展為我們的生命品質。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我們現在的許多性格,其實是和生活習慣密不可分的。
這些習慣和性格,又決定了命運的不同走向。所以說,命運不是上天的賜予,不是偶然的機遇,而是由我們自己所設定,是由不同行為所決定。
這種決定命運的因素,佛教稱之為“業力”。
所謂“業”,又可看做我們的生命程序。造作地獄之因,就是編寫進入地獄的程序。種下人天善因,就是編寫進入人天善道的程序。我們編寫不同的程序,就會進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命軌道。
所以,我們要改變命運,也要從改變心行程序做起。如果我們有能力改變心行,改變習慣,就有能力改變命運。反之,如果無法改變現有的性格和習慣,那改變命運不過是空話而已。
我們的心具有兩個特點:一是選擇,二是創造。這也是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的關鍵所在。桌子不會選擇,房子不會選擇,動物的選擇能力也相對較弱。而人具有理性,具有抽象思維,不僅能選擇、判斷,還能在選擇、判斷後進行創造。
也正因為這兩大特點,人類才創造了五千年文明。而在改造世界的同時,自身命運也隨之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心就是命運的主宰。
但在很多時候,某些行為一旦形成習慣,心就會不知不覺地進入慣性軌道,被其所控,不是我們想改變就能輕易改變的。這就必須借助修行來調整,事實上,這正是修行的難度所在。因為習慣是由日積月累而來,有著根深蒂固的力量。
這種力量,就像地球引力將我們固定在地球一樣,使我們難以超越,難以擺脫當下的凡夫狀態。曾經有位教授說要學佛,但起因卻是為了戒煙。
因為他煙抽三十年,尼古丁對其有很強的控制力,可他又檢查出肺部病變。醫生警告說:再抽煙馬上完蛋。他當然珍愛生命,但每天要和尼古丁的誘惑進行斗爭,身心俱疲,就希望通過學佛來解決這一問題。
這一理由固然有些可笑,但卻說明,習慣一旦形成,對身心都有極大的控制力,若不痛下決心,是很難加以改變的。除了決心,我們還應了解生命發展的規律。依循這一規律,才能切實地規劃未來,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