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對佛法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的人認為:“佛教是消極避世的、不求上進的,是讓人不要有任何追求和願望的。”一些不明真相並且不願意化時間去了解佛法的人也人雲亦雲地這樣認為,於是他們對佛法懷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不僅自己不願意去涉足佛法,還千方百計地阻擾他人或自己的親人、眷屬去學習佛法。事實上,這是對佛法的一個極大誤解和誹謗!正是由於不少人對佛法的這種誤解,致使很多人失去了學習珍貴佛法的機會,這真是一件令人遺憾和傷心的事情!
那麼,佛教怎樣看待人的願望呢?佛教認為人的種種心念皆因願望而起,沒有願望,我們就不會有這樣那樣的念頭和想法。正是由於我們有種種願望和追求,所以會有種種心念,有了種種心念,就有了種種行為和語言,有了種種行為和語言,我們才能完成種種事情。然而,人的種種願望卻有賢劣好壞之分,好的願望可以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現在和未來的幸福和安樂,而不好的願望卻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現在和未來的痛苦和災難。即便同樣都是好願望,則在殊勝的程度上也可能會存在極大差別,有些只能使自己得到今生暫時的安樂,有些則可以使自己得到長久的安樂,有的則可以使自己和眾生都得到永恆的安樂。所以,佛教認為,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首先要通過學習、思考和觀察,來辨別各種願望的賢劣好壞。古人也說:“魚,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魚而取熊掌也。”對於一個智者而言,當然要捨棄不好的願望,而取上品願望。正如一句格言所說:“好的願望可以造就一個人,而壞的願望卻能毀掉一個人。”事實上,願望就是志向,一個人只有有了願望,才有行為的動力。好的願望可以驅使一個人去行善,不斷為他人和自己創造美好和幸福;而壞的願望卻可以驅使一個人去作惡,不斷給自己和他人制造種種痛苦和災難。所以,對於錯誤的願望我們要徹底捨棄,對於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確立的正確願望,要锲而不捨、不畏勞苦、堅忍不拔地去實現。正確的、美好的願望在佛教裡面叫作“善法欲”。如果沒有“善法欲”,我們連現世的安樂都無法承辦,更何況去承辦度化無邊眾生的宏偉大業呢?
所以,歸納而言,佛教對於願望的基本觀點是:捨棄錯誤的願望,保留正確的願望,並且要用堅忍不拔的意志去實現正確的願望。
佛教認為,“信、欲、勤、果”是承辦世間和出世間任何一件事的四個環節。如益西彭措堪布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中說:“我等皆求安樂,而樂果能否產生,完全依賴我等於樂果之因——善法,是否具足精進;而此精進又依賴於欲求之心;而此欲心又取決於有否見到所得果功德或利益之信心。”又如,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將“往生”之“果”歸結於“信、願、行”,實際上“信、願、行”是“信、欲、勤”的另外一種說法而已。
例如,假如我們要改掉自己愛發火的毛病,就需要從“信、欲、勤”這三個環節著手。在“信”方面:首先,要相信發火是今生痛苦的源泉,如果能將發火的惡習去除,則今生來世都會得到安樂;其次,要深信自己完全具備去除發火惡習的能力,於此不應懷疑或怯弱;再次,要信發火惡習乃過去不知取捨時一點一滴形成的,如今也可以通過訓練逐漸去除。在“欲”方面,要學會運用兩個竅訣:一是,常常用語言(即正念)來暗示自己,例如,經常對自己說:“不要發火!要心平氣和!”;二是,不斷想像自己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能夠心平氣和地說話和處理問題,要想像得堅決、清楚、具體。“語言暗示”和“想像”這兩個訓練最好能每天堅持,並規定訓練數目或者時間,尤其是在遇到發火的對境時,要將這兩個竅訣立即拿來運用,制服發火惡習。有了堅固的“欲”,也即不斷“暗示”和“想像”,我們在行為和語言上就自然會很精進地去戒除發火的毛病,培養心平氣和的好習慣。
事實上,要想完成世間任何一件事,如果我們能夠善巧利用上面所說的“信、欲、勤”,則世間的大多數事情皆可承辦。換言之,如果我們沒有將一件事辦成功,在主觀層面則肯定是“信、欲、勤”其中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
又如,如果我們要得到往生極樂的“果”,也必須從“信、欲、勤”這三個環節下手。對於“信”,蕅益大師說“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信自”即相信自己的心的本性就是極樂淨土,阿彌陀佛不在別處,就在自己的心靈深處;“信他”就是相信釋迦牟尼佛絕無虛言欺騙眾生、阿彌陀佛絕無虛願诳惑眾生;“信因”和“信果”就是深信只要歇滅向外馳求之心,念念回心,向內心深處念佛憶佛,決定得見自心本性;“信事”和“信理”就是深信外境的一切皆唯心所現——也即內心通過前五根在外面放電影,娑婆世界的不淨是我自心不淨所致,去除內心的妄想執著和貪嗔癡慢等不淨,則淨土即會現前。對於“欲”,就是立志去除內心不淨,今生或臨命終時一定要見到自心本性——也即彌陀淨土;“勤”就是不斷通過持名和觀想兩種方法,去除內心不淨。如果我們能夠在上面所說的“信、欲、勤”三個方面不斷努力,則今生或臨命終一定可以往生彌陀淨土。
如果我們的心中沒有一個為之奮斗的目標和方向,則我們的身口意必將陷入毫無意義的散亂之中,這樣的生命即使活上一萬年也是空虛和無聊的!作為一個學佛人,應當將“去除內心的種種不淨、培養種種美德和往生自心本具淨土”作為畢生的奮斗目標,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