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宗薩仁波切:千萬次生命中我們不斷地重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生中有太多假的別離。千萬生中,我不斷回來,做你的丈夫,做你的妻子,做你的敵人,做你的朋友,做你家裡的那只小蟲子,作為食物被你吃掉。龍樹菩薩說:“我們不斷地重逢。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唯一能將負面的想法與行為轉變為有益的,並將有益的想法與行為轉變為解脫道的方式,即是透過菩提心。而為了讓自己能生起菩提心,我們必須先創造某種因緣,也就是先要皈依、生起悲心並積聚福德。

  在所有的市場中,心靈的市場永遠不會倒閉。事實上,當所有其它的經濟活動衰退時,心靈市場一路上揚,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覺得不安全。

  大多數佛教徒都了解菩提心與寬容、體貼、慈善的行為有關,卻很少注意到它與理解"無二"智慧相關的部分,而這正是菩提心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若是缺乏對菩提心的全面領悟,所有的佛法修持都將淪為心靈的唯物主義,因為它失去了使法道如此璀璨、鮮活的精華。

  把一切狀況都變成修行和成佛的助緣,阻礙我們這樣做的最大障礙是我們喜歡責怪。有兩種責怪,一種是責怪別人,一種是責怪自己。一般而言,我們先責怪別人,然後就責怪自己。 首先我們必須學會不要去責怪,如果你真的要責怪什麼的話,就去怪那個狀況,不要怪自己,也不要怪別人。

  戒律是確保你的心不被寵壞的一種方法。

  我認為信心讓人更美。信心並不來源於比較,一個人應該對自己有信心,不要跟別的人和事比較。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類人,走在大街上,對自己很有自信,他們很美。

  不在乎其它人說什麼、想什麼——我把這個叫做CCL(Couldn’t-care-less——全然不在乎)。那具有最大的力量。

  上師是你能具有某種連結的人,是你能建立關系的一個人,是你有意或無意中雇用來摧毀自己的人!你放棄一切,然後雇他來摧毀你的自我。而且你用身、語、意來支付他這麼做。

  驕慢是將某個不必然是你的東西視為自己。粉碎你的驕慢並且將這個世俗生活變得全然悲慘,這樣的導師是你所要尋求的。他是個殺手,是你雇來摧毀自己的人。

  我們有許多佛教行為,譬如禅修、觀想、慈悲、布施等。但根據見地,所有這些佛教行為可以概括為兩點:反叛與優雅。佛教行為必須伴以反叛。假使你不反叛,你會成為邪見的奴隸——你會想要按照社交禮儀打上領帶,然後花一正午的時間,不知選擇哪一條領帶才好。這時你失去了正見!但如果你反叛,那麼即便你正要和總統共進晚餐,你也可能戴上一條活魚,因為根據見地,一條活魚比這塊沒用的布有價值。佛教行為還必須伴以優雅。因為身為一個佛教徒、一個懂得見地的人,你負有責任。慈悲是必須要有的,你不該在頸上掛條死魚去用餐。身為佛教徒,你不該如此!你應該戴上非常高雅的領帶來搭配你的鞋子和皮帶,但自始至終你都應該記著:“我正做著最蠢、最沒用的事情。”

  當困境出現時,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其實沒有能力或力量來依靠自己的禅修而控制自心。所以,即使我們這些佛教徒口口聲聲談著空性、緣起,以及種種無神論的修道方式,但是當危機狂轟時,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突然間就自動變得非常有神論、非常宗教性、非常迷信。我並不是要評判什麼,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症狀。

  如果你真正有智慧的話,便能夠找到涅槃的地方,就在痛苦裡面。痛苦是最好的老師,你不必花一分錢,不必很尊重他,也不須發什麼戒言,這位老師都與你同在,事實上,痛苦是你逃不掉的。所以,雖然我們生活在這充滿痛苦的社會裡,如果有清楚的覺知,我們便會更尊重佛法。這即是法對我們的加持。

 

上一篇:靜波法師:如何跟善知識修學?答案在這裡
下一篇:在修正中砥砺品行,在省悟中拓寬心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