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這句句都是真話。「愛欲指情愛與貪欲」,一般人講情執,對於情愛的執著非常嚴重。這四個字,情愛、貪欲,是六道生死輪回的根本。所以古人說「愛不重不墮娑婆」,娑婆就是六道輪回。你怎麼會到六道輪回來?就是愛、貪太重。還有一句話,是「念不一不生淨土」,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要一心、要專注,不可以有妄念,不可以有雜念,一心專注他決定生淨土。愛不重不墮娑婆,那就是說,愛我們一定把它淡化,情執要淡化。學佛要轉愛緣為法緣,親愛的人變成我們同參道友、變成同學,這樣子好。我們在一起共修,目的地是同生極樂國,親近阿彌陀佛,這就完全正確了。在這個世間互相照顧、互相勉勵,要不斷提升自己境界,決定要避免墮落。世間的東西應該要放下,生活所需一切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好,不要計較,不要放在心上,不要留戀這個世界,心心向往極樂世界。兩個世界的比較,佛在這部經裡頭介紹得很清楚、很明白。
「世人舉體沉溺於愛欲之中」,這個話說得不過分,「於是死此生彼,流轉無窮」。我們從一些寺院有些放生的畜生,細心去觀察,寺院放生這些畜生,多半都是寺院裡頭的修行人,他的愛欲沒斷,臨終的時候墮到畜生道。前世畢竟還有一點念佛功夫,有這一點佛緣,這個畜生被寺院出家人收養。如果靈性高的,跟著出家人在一起修行。像谛閒法師所說的,他在年輕時,住在一個小廟,頭陀寺。廟裡頭有一只公雞,應該是個修行人,每天早晨起來報曉,叫醒大家上早課。那個時候寺廟沒有鐘,沒有時鐘,完全靠雞叫,它來擔任這個工作。大眾念佛的時候,這個公雞跟在後頭,跟著大家一起繞佛念佛。有一天它壽命終了,它在大殿站在當中,眼睛看著佛,叫了三聲,死了,站著死的。谛閒老法師把它處理的時候,當做出家人一樣,把它火化。它修得不錯,它那叫了三聲,也許就是它念阿彌陀佛,它有靈性。古籍裡頭記這些事情記得很多,真的,不是假的。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我們用愛心來對待,可以跟這些畜生溝通。最近十幾年我們這個事情做得很多,感應不可思議,確實有六道輪回。
「縱使眷屬滿堂,於生死之際,生是孤身來,死時獨自去,無人相隨,無人能代」。像這些話我們最好把它寫出來,貼在很顯著的地方,早晚都看看,提高我們的警覺,幫助我們放下。為什麼放不下?沒有想破。真想破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還有什麼放不下?放下就在眼前,不要等明天、不要等後天。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得自在。真正放下了,清淨心念佛,平等心念佛,那就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感應不可思議。我們看到念佛功夫成就,自在往生的,決定是真,不是假的。這些人做榜樣給我們看,我們親眼看見,親耳所聞,這些都是佛菩薩大慈大悲的示現,增長我們的信心、願心,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真相。
『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復指苦樂之果報,皆是自作自受,亦無有能替代者。憬興雲:自當,即自受也」。無論我們生活什麼環境,都要有感恩的心,以報恩的心、感恩的心來對待一切萬物。
摘自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三七集) 2012/7/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