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經是一種甚深的修行方式。念經的過程,不僅能修定,而且能修慧。佛法就是要戒定慧雙修。你要開慧,不僅跟大腦記憶有關,而且跟身體清淨有關。所以念經的過程,能清淨色身。
我不僅主張念佛教的經典,有空你去念念《黃帝內經》和《道德經》,也是不錯的。《黃帝內經》第一章,開頭就問,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間之人,年半百而衰也。這就講到了健康的問題。一般我們都很少關心自己的身體,心跟身體離的很遠。佛教重打坐,外道也有打坐。這都是身和心相溝通的方式。
念經也是一種溝通。人類有三個,用語言來表達情緒,語言沒有辦法表達時,就會用唱。用聲音來表達。歌唱還不夠時,就會舞蹈。載歌載舞。這是人類表達情緒的三種方式。那這唱就很有講究了。比如發聲來講,中醫把聲音分為宮商角徵羽,五個頻率。對應五髒,那人的聲音其實是五髒精氣神的外在表現。
一般來講,聲音好聽,是五髒六腑的精神比較調和,佛有個名號,叫調御丈夫,五髒能調和,就比較聰慧。聲音洪亮,是五髒精氣神比較足。聲音清澈,如水,是代表髒腑很干淨,沒有濁氣。我感覺念經久了,或者修道的,比較重調五髒氣場的,尤其道教早晚課都有這些。他唱誦時,聲音就很清澈,好像清泉之水一樣。聲音清澈的人,世俗欲望就比較小,跟大自然山水比較清靜。欲望比較濁的,聲音就濁了,好比水中帶著很多雜質。
念經的過程是個甚深調節身心的過程,佛門有很多唱誦。你每天都能去唱一唱,進步就比較快。為什麼出家成就快,有一點是出家人有早晚課。你在家裡唱,沒有配合鐘鼓木魚等法器。那效果就會差一些。南方比較重唱誦,佛教的音樂是梵呗,就是讓人啟發靈性的。世俗的音樂,會讓人起欲望,愛恨情仇之類的。這偏於感性比較多。叢林早晚課的調,不是現在人創作出來唱的。而是古代祖師創作的調子。這個音聲佛事,非常重要。如果要修行,用這個方法來切入,是很快的。包括轉化身心,乃至開智慧。都要靠音樂。
梵呗屬於靈性音樂,他就作用於靈性。像印度人觀察出,人有三脈,左右脈是感性和理性,中脈是靈性。梵呗就有作用於靈性的功能。這也是調整的方式。藏地也很重視念咒語,百字明,六字大明咒之類。漢地比較重念誦經,唱誦。多聽這種念誦,小孩也能開智慧。而且人在無聊,煩悶時,你站著,能配合法器來,唱誦一段,煩惱全無。為什麼唱要站著唱,這也是密法的部分了。藏地人做功課都是坐著,漢地人早晚課都是站著。佛菩薩有兩種姿勢,一種雙盤,一種站的。站也是一種功夫。《法華經》裡頭講到,若行若立來念《法華經》,普賢菩薩就會騎六牙大象來加持。我在想,為什麼要站。後來我站了一段時間後,還真感覺效果不一樣。
真正的密法在哪裡?就在生活中,在規矩中。寺院有很多規矩,吃飯時,走路時,還有睡覺時都有要求。睡覺要吉祥臥,右側,右手當枕頭,像佛涅槃時的姿勢。其他姿勢都不對。左側是畜生睡,趴著是修羅睡,橫躺著,就是餓鬼睡了。孔子說的,屍躺,像屍體躺著一樣。所以要右側睡,這也是屬於密法的部分。念經時,要站著念,也是。還有唱誦,爐香贊為什麼要那樣子唱?這也是密法。這些都能轉化色身的。禅宗叢林走出來,各個都有堂堂大丈夫相,最起碼的身體氣場改變了。
我們很多邪行,都屬於身體帶來的。比如坐,有些要做沙發椅,還是正襟危坐比較好。睡也要睡硬一些,不要貪圖柔軟。在飲食上,更有講究,晚上就少吃。作息時間上,上午四點多就起來做功課。這都是密法的部分。只是密在生活中而已。但我們都很忽略這些部分,而去研究教理,這個是什麼道理啊,那個道理的。都變成知識了,沒有變成轉化色身,那是很可惜的。
轉自:福安古觀音閣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