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世間,絕大多數人都具有把自己的苦樂系縛於外境的秉性。當外境合意時,心就會滿意、喜悅和快樂;當外境不合意時,心就會不滿、憂愁和痛苦;當外境非順非逆時,心往往會處於一種無喜無憂的狀態。無始以來,我們的心就是這樣,隨著外境的順逆而轉,順喜逆憂,時苦時樂,不得自在。
要想從輪回的苦海中擺脫出來,我們需要推翻這種對外境順喜逆憂的習慣,在內心深處培養起快樂而安詳的天性,並且不要讓這種快樂和安詳依賴於外境,譬如獲得金錢、地位、美食和名聲等。
我們應當時時這樣發願和觀想,觀想自己內心快樂而安詳,並且這種快樂和安詳不隨外境的順逆而變化。當外境合意時,內心保持快樂和安詳;當外境不合意時,內心仍然保持快樂和安詳。雖然,一開始完全做到有點困難,但當我們下定決心,不斷激發自己這樣去做,慢慢地,我們就會在內心培養起快樂的天性。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於將自己的快樂莫名其妙地和外境的某個事物建立聯系,讓這個外境事物來主宰我們的快樂。譬如,不少人年輕的時候心裡曾想:“我考上大學該有多好!那時我就可以快樂了!”於是在沒有考上大學的時候,心裡就悶悶不樂。其實,在沒有考上大學之前,沒有人阻止我們快樂,我們完全可以當下就快樂起來,是我們自己主動地將“考上大學”這一外在的事情作為內心快樂的條件。細細想來,這種將快樂系縛於外境的習慣實在是愚蠢之至。很多人,只有在得到外在利益的時候,內心才會感到快樂,其他時候,內心則悶悶不樂。其實在沒有得到利益的時候,根本沒有什麼外在的力量讓我們不快樂,而是自己的心選擇了不快樂。
事實上,外境上沒有一種力量可以使我們快樂,除非我們自己的心決定開始快樂;外境上也沒有一種力量可以使我們痛苦,除非我們自己的心決定開始痛苦。即使在將要死亡的那一刻,只要我們的心快樂,死亡也沒有辦法讓我們痛苦;即便我們此刻擁有整個地球,但如果我們的心決定開始痛苦,擁有整個地球也不可能讓我們快樂。
心在我們的身體內,外境在我們的身體外。外境從來沒有進到我們的身體內,拿著槍逼著我們的心痛苦,或者拿著糖果哄著我們的心快樂。是我們的心,住在身體這個“房子”內,面對種種順逆外境,主動地、自作多情地生起痛苦或者快樂。面對某個外境,分明是我們自己的心選擇了快樂,我們卻要愚昧地說:“這個外境給我帶來了快樂”;面對某個外境,分明是我們自己的心選擇了痛苦,我們卻要愚昧地說:“是這個外境給我制造了痛苦。”
《入行論》雲:“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本質就是心,不知道心靈的奧秘,而僅僅到外境上追求快樂或者回避痛苦,終究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人的本質是心,心是怎樣的,我們就是怎樣的。如果此時我們的心是快樂的,我們此時當然就是快樂的;如果此時我們的心是痛苦的,我們此時當然就是痛苦的;如果此時我們的心在憂愁,我們此時就是憂愁的;如果此時我們的心在猶豫,我們此時就是猶豫的;心想走路,身體就會走;心想開門,身體就會去開門;心憤怒,語言就會憤怒;心平和,語言也會平和……。所以,此時此刻的你我,就是此時此刻你我的心!生命的本質就是心的相續。
你就是心,心就是你!請仔細觀察並體會這個簡單而重要的事實。當我們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本質是心,心是獨立於外境而存在的,心的苦樂並不決定於外境,而決定於心自己的選擇,我們就會順利地步入佛法之門。
“境殺心則凡,心殺境則仙”。心在活動的時候,淹沒在外境中,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並隨外境的變遷而苦樂不定,就是“境殺心”;心在活動的時候,知道心與外境的獨立性,並且心的苦樂不決定於外境,面對變遷的外境,心始終選擇快樂,就是“心殺境”。
一個通達了心靈奧秘的人,不會將自己的快樂系於外境,而是始終致力於讓自心處於安詳、快樂、慈悲和空性的狀態。這樣的人,即便得到滿屋的黃金,也不會沾沾自喜,因為他(她)深切地知道,自己的苦樂和黃金毫無關系;即便馬上要死亡,也不會悲悲戚戚,因為他(她)深切地知道,自己的苦樂和死亡沒有任何關聯,只要將自己的心住於安詳、慈悲和空性的狀態,外境即便山崩地裂,心仍然是快樂的!
沒有金錢、財富、地位和名聲不算什麼悲哀,真正的悲哀是我們的心具有對外境順喜逆憂的秉性;擁有金錢、財富、地位和名聲也不算什麼幸運,真正的幸運是我們心具有“天生快樂”的秉性。
“快樂無需外緣,唯賴自心的選擇。”我們要不停地在心裡重復習這句話!每當我們痛苦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當頭棒喝:“喂!你這個愚蠢的家伙,為什麼要選擇痛苦?外境不是你選擇痛苦的理由!”
“讓快樂成為天性!讓快樂無需外緣!”我們要不停地這樣發願並這樣去做。慢慢地,你就會發現,獲得快樂原來是如此簡單,簡單到無需任何外部條件!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