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賢宗法師 :曹溪一滴水,遍覆三千界(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祖壇經》的文字並不高深,又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講的,所以大家基本上都聽得懂,但它文字不高深,義理卻十分深湛。我們了解佛法,關鍵是要用修行去印證它,而不是紙上談兵,純粹在文字上瞎琢磨,就像我們有的朋友做企業,企業如果做的很好,一定是在長期實踐中發展壯大的,不是僅僅停留在頭腦上、理論上和口頭上。昨天,我們寺院有個念楞嚴咒的居士——我們寺院最近有400多人,正在舉行大學生夏令營——我對他說,念楞嚴咒是好事,但是大家都很忙的時候,你應該去做事,把事情做好了才是真正的修行。因為修行修到最後就是改變我們做事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為人,改變我們的處事,改變我們的思維,改變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最終,改變我們的生命軌跡。這是佛法實實在在的意義。

  從“心”入道,化整為“零”

  所以希望大家在學習壇經的過程中,都是帶著“心”來而不是“頭腦”來的。心和頭腦有什麼區別呢?心是整個人的核心,頭腦只是心的一部分,當你的心改變了,你的思維就改變了,頭腦也隨之改變,那麼你的語言、行動都會改變,最後,你的整個生命就改變了。

  我一直覺得,不管我們學習什麼,看什麼書,體驗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到最後都是讓自己的人格、思想境界和素養得到質的變化和提升,這是我們最終學習的目的所在。佛法給了我們一種智慧,這種智慧,是我們生命最終極最無上的智慧,很多人一下子沒法進入那個終極智慧,就覺得那個東西空洞洞的,輕飄飄的,抓不住摸不著,跟我們的實際生活好像什麼關系都沒有。以前有個人對我說:師父啊,我們的生活是實實在在的,我要錢,我要房子,我要汽車……你卻老是講空,這跟我們有什麼關系呢?我笑笑,回答他:給你打個比方吧,當你在生活中有了100萬或1000萬,你可能活的很好,但如果你有了1億呢?如果有了10億呢?當你擁有一筆巨大財富的時候,同時就有了巨大壓力,比如,你手下可能有上千個員工,每個月要交多少稅收,房租,等等,有一系列事。這麼多人要發工資,每月你要賺多少錢,不賺多少錢就支撐不下去或者虧本了,你吃不下睡不著,每天像熱鍋上的螞蟻。這時候,你做的越大,身上的壓力便越大。總有一天你扛不住了,扛不住,你就趴下了。

  那佛教裡面講的“空”是什麼?把內心清空,就是說,讓那些負擔化為零,化為沒有。所有的壓力都沒有壓在你身上,你只是順應這個市場在做,如果沒有這個市場,就收回來。真正了解事物的本源,你才知道事物存在的規律。這種事物存在的規律,即是佛法裡面講的“空”。“空”不是一無所有,而是讓我們了解到事物的無常、變化、流動、生滅。也就是說,緣起性空之理,萬物都是因緣生、因緣滅,因緣和合而成,既然是因緣和合,不可能長久不變。

  把這些所有外在的“相”統統放下——財富放下,名利放下,地位放下,成功放下,失敗放下,親情放下,愛情放下……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今天讓你做總統,你不覺得自己多麼了不起,明天讓你當世界首富,你也不覺得自己多富有,整個世界都贊歎你,你不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所有人都誹謗你,你也不會痛不欲生。到這個時候你的心,才算真正空掉了,虛掉了,無掉了。所以我們學習佛法,是要求我們站在這樣一種高度一種境界,來俯視世間萬物。屆時你會發現,人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障礙。

  前幾天到終南山去,我的同學住在裡面。他說在終南山,沒有一分錢,沒有糧食,照樣可以活下來。秋天結了許多果子,可以摘下來吃,春天一些樹的嫩芽和葉子,可以炒著吃。你不需要那些人為的東西就可以活。

  人活在世間,從某種角度講非常簡單,簡單到對外在的依傍幾乎為零,少到我們不可想象的地步。可是長期以來,為什麼我們都生活在攀比之中,不平之中,恐懼之中,擔憂之中?什麼沒錢了我養老怎麼辦?我生病了怎麼辦?我的孩子要受教育怎麼辦?……就是說,這些東西你全部拿起來的時候,重量就得自己承受,如果你放下來,重量就沒有了。其實,當這些都沒有的時候,你反而能扛起更多的東西。

  所以今天,我們有緣在一起學習佛法,我希望大家能在這裡得到實實在在的受益。不然我在這裡哇啦哇啦講半天,你的心裡一點觸動都沒有,那就白來一趟了,我也白來了,你們還不如在家裡睡個懶覺。我希望我們的交流一定是彼此受益的,有時候,我自己被什麼東西卡在那裡,講著講著突然講通了,我自己都吃驚。這其實不是我有什麼特別能耐,而是諸佛菩薩和龍天護法的加持,讓我突然貫通、豁然了。有時候不是我自己說出來的,而是他們通過我的嘴巴把一些道理講出來。所以我說講課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全身心放松,沒有任何壓力之下,你的靈感就層出不窮,就能發揮的很好,這其實是一種喜樂和自如的狀態。

  以後你們在生活、工作中,都要找到這種喜樂的狀態。你有喜樂,身體就健康;你有喜樂,創意就無窮;你有喜樂,每天都在度假……我常常想,我這一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出家,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學到了佛法,出家讓我什麼都放下了,什麼都放下了就沒有掛礙,沒有掛礙就是一種大自在大喜樂的狀態,所以大家都學我,出家吧!

  深入壇經,博通達照

  今天我們看這一段:

  慧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遁,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诘奧議,見慧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宗雲:“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慧能曰:“不敢。”宗於是作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禅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禅定解脫?”慧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慧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議,猶如真金。於是為慧能祝發,願事為師。慧能遂於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慧能於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緣,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慧能自智,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代聖人無別。一眾聞法,歡喜作禮而退。

  曹溪,是現在的廣東省曲江縣,在那個地方,慧能還被他的師兄追殺。我們想想,一個上千人的大寺院,突然老和尚的衣缽被一個默默無名還沒有落發出家大字不識的舂夫繼承走了,整個寺院出家人的臉上是多麼無光,多麼黯淡,多麼掛不住!所以傾巢而動,全力追趕,要把那個衣缽奪回來。慧能就逃走了,逃到四會,然後避難在獵人堆裡。因為那些人都想不到,一個修行人怎麼會藏在獵人堆裡呢?獵人,是殺業非常重的職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就是說,慧能混在獵人堆裡一共15年,他經常找各種各樣的機會給他們說法。獵人見他什麼都干不了,就讓他去守網。他看到野獸被網住了,便偷偷把它們放掉。吃飯的時候,他弄一些野菜一起煮,就吃肉邊菜。

  這雖然是極為簡略地敘述,我們還是可以看出15年他怎麼過來的。以前我在普陀山的時候,認識一個老法師,文革期間被抓到監獄裡,待了20多年。現在五台山的夢參老和尚,在監獄裡待了30多年。實際上,我覺得坐牢對修行人講是個好經歷,一般人認為坐牢是件倒霉透頂的事,其實不然。我有時候甚至想,應該用什麼方法讓自己也去坐坐牢,體悟體悟生命。現在那些犯案的官員,如果讓我們去給他們講講佛法,說不定就釋然了,他以前是那麼忙,如今坐在裡面什麼事都沒有,這時候他就可以藉此觀照自己,更好地修行。

  古代很多出家人,也會碰到逆境,但是他們沒有被擊倒,反而借此逆境進一步增長了自己的修行。碰到逆境的時候你能轉換,說明你是有智慧的人。但是我們平常遇到逆境的時候,就在不斷地抗拒,逃避,不願意面對,這樣它就不斷阻礙你,干擾你,鉗制你。所以人生其實就在於我們站在怎樣一個角度去解讀它,最終造就了我們怎樣一種可能。但是我們常常卡在那裡走不出來,被釘死在那裡,甚至成為一個失敗的標本。

  所謂的修行就是一念當中的轉變。凡夫與聖人來自哪裡?凡夫變轉了就成了聖人,聖人一念迷失就成了凡夫。我們經常講“煩惱即菩提”,即是一念當中的轉變。如果我們能轉變自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正如蓮花生長在污泥中,卻開出芬芳的花朵來。從污濁中來,卻出污泥而不染。這難道不是一種高級的轉化嗎?

  這種現象可以鏈接到我們的生命,你所經歷的各種災難、不幸,都是成就你開出潔白芬芳蓮花的污泥。你經歷的挫折越多,人生的內涵、深度自然跟別人不一樣。反之,如果從小到大一帆風順,什麼挫折也沒經歷過,你對生命解讀的深度是可疑的。好比懸崖上的松柏,你看華山松、黃山松,為什麼大家那麼喜歡它、贊歎它,畫家畫它,攝影家聚焦它,詩人贊美它,作曲家歌頌它,因為它就那麼一點點土壤,長起來非常不容易,但是一旦長起來,其力量是驚人的,什麼風雨都摧毀不了。

  世間所有的道理原自相通相應,所謂的不通不應,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沒有把它打通而已。實際上慧能在獵人堆裡一待15年,這種事在古代很多修行悟道的人當中並不乏見。有人悟道了,等於說他知道了、理解了,但他的行為跟那種理解和知道還沒有產生無隔閡的相應,這時候他還會在師父身邊待二三十年。

  今天,我們明白了這道理,但我們沒有把道理結合自己的生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把佛法的知見貫徹到自己的生活當中,所以不要急,不要一兩年三四年就好像生命過去了一大半。如果哪天你悟出人活在世上是無量輪回的時候,就能把心安住下來面對一切。修行便是如此,急不來的。從知到行有個轉換的過程,這個過程,隨各自根性的不同有快有慢。無論快或慢,必須達到統一才行。

  同樣,我們看看現在身邊很多人,都想一夜暴富,都想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最大的效率,於是就給西瓜打膨脹劑,給雞鴨打增長素,下一步就該給人打催生素了,本來18歲才長大讓他八九年就OK,看看結果如何?

  當我們每天碰到問題了,最好的方法是全然接受,而非害怕、抵觸和抗拒,修行實際上就是轉換。為什麼幸福的家庭相似,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同?因為幸福的家庭碰到問題知道去轉換,不幸的家庭每人都堅持自己的觀點不知變通。變通了,就很快樂,變不通,就卡在那裡。

  所謂的學習也是轉換。我們用古人前人的智慧不斷地改變自己,充實自己。問題都差不多,每個人都會遇到,就看你如何處理它,面對它的不同態度和思維。我們剛練瑜伽的時候,可能腿死活掰不上去,這時候,不要硬掰,要對它說話,“親愛的,別緊張,放松嘛,”再深吸一口氣,吐出去,很快,你發現腿變軟了,可以掰上去了。所以我們的身體本來可以變化,我們想主宰它,要學會與它對話、溝通,不要和它對抗。

  南山寺有個居士,本來腿壞了,念佛念了幾年,最後站起來了。實際上,他就是把自己的擔心放下,把疾病完全忘掉的時候,身體就好了,發現自己可以站起來了。所以身體有很多可能,我們要用心和它對話,用心溝通。大家看《藏地密碼》這本書,裡面的人可以跟狼、跟藏獒對話。其實每個物種都有靈性,都有自己的語言,只是一般人不能破譯而已。以前我看到一個故事:主人家來了客人,他想把雞殺了給客人吃,去找雞,發現雞不見了,到處找不到。他想那就殺鴨吧,去尋鴨,奇怪的是,此時鴨也不見了。最後找啊找,發現它們都蜷躲在一個角落裡,不敢出聲。見了他來,雞用頭頂鴨子,希望把鴨子頂出去,鴨用頭頂雞,希望把雞頂出去,都想逃得一死。主人看了,恻隱之心為之觸動,從此以後改成素食主義者。

  台灣的葉曼老師吃素90多年,她很小就吃素了。據說小時候有次到餐廳去,看到廚師現場宰殺一只羊,羊發出恐懼淒慘的聲音,死活不願被拉進門,在門檻上和廚師拔河。看到這一幕,她以後對任何肉都沒胃口了。當然,這也是有善根的表現,善根不足的人,他的心比較硬,看歸看,吃歸吃,一點不受影響。

  生病了,你不排斥,接受它,你就與病同在,病便不會再發展。身跟心的關系是一對連鎖反應,互為表裡,是一不是二。再想想我們個人跟家庭的關系,也是如此,你在家裡是什麼角色,你希望這個家庭是什麼樣的,你要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後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若想家庭幸福,你要贊美家庭的每個成員,包容他們,轉換不好的東西。這個家庭每天會充滿著溫馨、喜樂、安詳;如果你盼望家庭幸福,卻天天在抱怨、指責他們,最後肯定鬧的雞犬不寧,與你的期望南轅北轍。你種下惡因,怎麼可能收到善果呢?

  我們在單位,亦然如是。你想單位變成什麼樣子,就該向成為那個樣子的方向努力。你想國家變成什麼樣子,你跟人類是什麼關系,人的使命和價值,決定了他會過怎樣的生活,人生的意義通過什麼方式體現出來?一定是站在什麼高度來解讀世間,解讀人類,解讀天地萬物,當你的心為了民族為了他人為了國家的時候,你就不會為了一點小事糾結睡不著覺,你的心量自然放大,大到與這件事相適配。當你把這些概念想清楚之後,會發現自己立足於天地之間,世間所有的事在你眼前猶如手掌一般,歷歷在目,盡在掌握。你不會覺得今天收入少了,耿耿於懷,不會哪個人今天不聽你話了,覺得權力受挫,意氣消沉。這些都是很小很小的事,在整個浩瀚無邊的宇宙裡,銀河系如大海裡漂浮的一攤水藻。在銀河系裡去看我們的地球,只是一粒微塵。那我們這些人,在地球上連微塵都算不上。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要斤斤計較糾結很多問題呢?就因為我們不斷把這些蠅頭小事放大,大到遮蔽了我們的一生。

  因此,我們要把這些事放到一生裡去觀,放到無量生死去觀,放到整個宇宙去觀。禅修說白了就是觀照兩個字,觀是看,看著自己,看著自己的心,看自己跟家人、單位、社會、國家是什麼關系?看自己的每一種希望,每一個想法,每一個情緒的生滅。禅修,首先要把自己的心靜下來,靜下來是“觀”的前提,只有靜下來,才能觀,觀了之後才能照。

  許多人經常想著去改變世界,可是我們往往沒有改變世界先被世界改變了。那我們要怎樣才能改變世界呢?先試著從改變自身開始。

  結 語

  其實有時候道理不需要那麼多,不需要我們天天去學習,有人都學傻了。有時候一兩句話理解了,便可以終生奉行,徹底改變一個人,改變一生。許多人書念的多了,反成了學究,說起來頭頭是道,談天說地,無所不通,其實都在談玄說妙,成了花架子,成了他的一種外在的裝飾和擺設,而非內在的改變,他並沒有真實受用。

  儒家的學問後人研究不倦,各種闡釋和發明汗牛充棟,其實儒家的經典《論語》只有薄薄一本。到最後,孔子總結起來可以說就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希望別人如何的時候,要想到自己又如何。非常簡單的道理,你能理解還能做到,就OK了。

  我們中國的企業未來會走向一個怎樣的可能,我想數量不是我們追求的,應該是出精品追求質量和獨創性,這是中國企業未來走向世界的一個方向。而精品和獨創性,一定建立在人的基礎上,什麼樣的人?一定是心地安靜、不急不躁的人,因為快速生產出來的東西無不粗制濫造,不可能成為經典。

  藉此,我們要調整自己去適應這個可能。這個“調整”就是修行,它需要我們不斷觀照和反思。反思便是俗稱的參禅,參悟自己,參悟事理。

 

上一篇:放生過了頭,命運就會轉變;臉上慢慢會長出“陰骘紋”
下一篇:好好學佛、好好念經,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人間的聖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