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很不明理的,常常為了一點芝麻小事,而背負了很長時間的誤會。
有一位囚犯被關在牢裡,埋怨房子小,有一天,有一只蒼蠅飛進房裡,他就去撲捕,飛東抓東,飛西捕西,還是沒有抓到,方醒悟到原來他的房間竟然這麼大,連一只蒼蠅也抓不著。所以,他覺悟到:“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
假若,有徒眾毀壞常住物,如打破了茶杯或把房子燒了,我不會生氣;但是,只要有徒眾,用一句話來傷人、侵犯人,我就比較不能寬恕他。因為侵犯人,就如同給人一刀。所以,不可以用語言、氣勢侵犯人。
近來,經常開示信眾,講話不要做“烏鴉嘴”,要做“喜鵲報喜”;待人不要做“相打雞”(台語:斗雞),要做“鳳凰來儀”;處世不要做“木頭人”,要做“微笑彌勒”。
偶翻《莊子》,見有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內容大意是說,有個有名的斗雞師,名叫紀渻子,他訓練的斗雞,遠近聞名。
有一天周宣王要他訓練一只勇猛無比的斗雞。紀渻子接受任務後,一過數十日,一直沒有消息,宣王等得不耐煩,就催著紀渻子,紀回答道:“還不行,此雞生性自狂自傲,只會虛張聲勢,其實遇到強者,不堪一擊!”
宣王又等了多日,再催問如何?紀渻子回答道:“還是不行,因為此雞沉著不夠,它一聽到其他雞叫就會沖動,擺開架勢,還不是大將之風。”
又過多日,宣王再催;紀渻子回答道:“大王,現在仍不行,因為此雞一接近其他雞,它就會氣昂昂、雄赳赳,像如此不能沉著的匹夫之勇,還不是最好的斗雞。”
最後,宣王失望,不再催問。
一日,紀渻子主動向周宣王報告:“大王,你要我訓練斗雞,現在任務已完成了。此雞現在聽到其他雞啼叫,恍如不聞;見到其他雞跳躍,恍如不見,簡直就像只木頭雞。氣定神閒,從容安詳,已是全能全德。只要其他斗雞一見到它,就會落荒而逃,不戰而勝,這才算真正的斗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