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順豐上市,王衛:感謝太太,感謝佛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今天上午,順豐控股在深交所舉行重組更名暨上市儀式,鼎泰新材正式更名為“順豐控股”。至此,順豐終於正式登陸A股市場,掌門人王衛的身家超過1300億。

  一早,20年來從未接受過專訪的王衛現身上市儀式並表示,順豐變成公眾公司後,他將提醒自己言行更加謹慎,“從今天開始,話不能隨便說,地方不能隨便去”;他更提醒員工也要更加謹慎,“少說話多做事”。

  誰能想到,如今謹言慎行的王衛,也曾是目空一切的少年?在一份鮮見的內部講話中,王衛曾直言,自己的改變要感謝太太、感謝佛法。

  王衛(中)今天現身深交所順豐控股上市儀式

  王衛和順豐太神秘了。創業20年來,王衛從未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就連順豐的內刊《溝通》,出版10多年來,也從未出現過他的面孔。

  2010年,王衛花3.5億港幣購買了香港一塊地皮,自建兩棟4層小樓,附帶獨立泳池。敬業的《壹周刊》記者足足在順豐香港分部收派了300多個包裹。才拍到了他的照片;發出後卻又迅速從全網消失。

  據曾經簡短采訪到王衛的《快遞》雜志描述,王衛的辦公室“彌漫著佛香,並擺放著九尊佛像”。

  這位順豐掌門人也把對佛法的體會遷移到對順豐的管理上:“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順豐這個不錯的平台,把未來很多不確定的看似偶然的東西變成必然”。

  這份心態來之不易。在一份難得一見的順豐內部講話中,王衛直言,自己也曾目空一切,是太太與佛法相助,令他平衡了心性,也成就了今日的順豐。

  信仰讓人自律和感恩

  很多同事都知道我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信仰佛教。為什麼會有這個信仰,這個信仰給我帶來了什麼,了解了這些之後,相信大家對我王衛和順豐的所作所為,以及順豐未來的發展會有更好的理解。

  首先我簡單地描述一下我自己的成長經歷。我22歲開始創辦順豐,25歲公司初具規模,算是賺得了第一桶金。可能有人會說王衛很難得,年輕得志,卻沒有頭腦發熱變成“土豪”。其實,我25歲的時候也曾經是一副標准的暴發戶做派。

  不過這一切都是有背景和原因的:我們全家1976年從中國內地移居香港,當時面臨的境況是一窮二白,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我父母之前在內地是大學教授,但是去到香港學歷不被承認,就只能去做工人,收入微薄。

  所以我窮過,相當清楚貧窮和被人歧視的滋味。後來當我25歲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後,有點目空一切的感覺,恨不得告訴全世界,我王衛再也不是從前那個樣子了,我也是有錢人了!

  所幸,這個過程沒有持續多久,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隨著事業不斷邁上新台階,個人的眼界和心胸不一樣了;

  第二,得感謝我的太太,她在我得意忘形的時候,不斷潑我冷水,讓我保持清醒和冷靜;

  第三,是找到了精神依托,信了佛教。

  佛教讓人內心平靜,並且讀懂了裡面的因果關系能夠讓人醍醐灌頂。人這一輩子的成就、際遇,是跟上輩子積下來的福報有關聯的,不管你權力多大、財富多少,很多東西你都掌控不了,比如說你是男是女,什麼地方出生,長相什麼樣,家庭是否富裕等等,你更加控制不了的是今天運氣好壞,明天成功與否……

  人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東西你都控制不了,只有一個百分點你可以掌控,那就是做事的態度。這個態度都有兩面,究竟是采取積極的態度還是消極的態度,是接受正念還是邪念,由你自己來決定。如果你在這方面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就會把這一個點又放大成一百個點,彌補很多其他方面的不足。

  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因為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我今天的所謂成功,其實是上輩子積下來的東西,而在這個過程中,所謂的本事不本事,只是天時地利人和集合到一起的一個福報。

  坦白說,我不太相信偶然,為什麼會有偶然,因為無知才會相信偶然,突然中了大獎,不知道為什麼,就會覺得是偶然,當所有的因果都集中到一起後,你再去比對,你會知道這是必然。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順豐這個不錯的平台,把未來很多不確定的看似偶然的東西變成必然。

  用文化來吸引人、塑造人

  佛教中有很多“法”故事,這些故事的宗旨都是幫助世人“正知、正念、正行”。雖然都是一些形而上的道理,但是能夠給人一個正念,一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還能夠通過接受者的一言一行傳播開來,比直接授人以魚、予人錢財,功德更大。而企業文化做得好,也具有這樣的功能。

  現在每年公司都有很多人進進出出。為什麼有些員工滿懷憧憬地進入公司,過一段時間卻走掉了?原因很簡單,要麼是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要麼是不能滿足他的需求(包括物質的,也包括職業發展的)。但這裡面可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離職員工所需要的東西並非公司給不了,而是公司並不知道他想要什麼。

  這就很可怕。人留在公司,才可以做企業文化,才能有針對性的培養,人來了兩三個月就走了,再對一個新來的人講企業文化,如此惡性循環,是沒有用的。這就好比我們培養自己的孩子,當他兩三歲的時候你跟他說要愛爸爸媽媽,要好學習,他才懶得理你,就知道伸手要吃的;然後他進入青春期了,就學會了反叛。

  我有三個孩子,現在老大十四五歲,開始“造反”,老二看見老大“造反”很痛快,自己也躍躍欲試。這很正常,我們小時候也這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有耐心,關心他、包容他,等他到了十七八歲,慢慢成熟了,就會知道家庭的溫暖,再等到他結婚有了孩子之後,就更能體會父母的偉大了。

  任何人的成長都有這麼一個過程,對於企業員工也是一樣。首先你要讓他能在企業呆得下去,然後才能通過企業文化、制度、培訓、激勵等方式方法,讓他真正融入整個團隊,找到歸屬感,獲得榮譽感。

  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針對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時期,也要提供不一樣的東西。打個比方,在管理上我們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就應該講不同的話。年輕人、90後,你跟他講太多枯燥的大道理,他根本聽不進去,有時候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年輕過,大家想想自己年輕時的心態——在想些什麼,想要些什麼,最反感什麼……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將心比心,用年輕人熟悉的語氣、方式去和他平等的對話,不要有居高留下,不要有頤指氣使,更不要有太多命令指責。

  除了不同年齡段,不同級別的人需要的東西也不一樣——有一定物質基礎的人和完全要解決生存的人,追求不一樣,日常的需求和著眼點也不一樣。對待公司高層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剛進公司一年的同事要采取什麼樣的方式,對待服務公司超過十年的老員工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不同級別、不同年齡、不同工齡,甚至不同性別都要有不同的應對之策。在這裡千萬不要采取所謂的以不變應萬變,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必須做細,方式方法必須系統科學。

  修養與善良

  最後我想講講關於個人修養,也即是“德”的問題。

  今天這個社會,經濟大發展了,但人心卻更浮躁了,很多人有意無意地都在追求“威”(廣東話“威水”的簡稱,意指炫耀,傲慢)。但是在什麼基礎上才可以去威,威的基礎是什麼,很多人都沒有搞清楚。有人覺得有錢有權就威,我認為這個觀念是完全錯誤的。威不是建立在金錢或權力的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之上。一個人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路上,並且收獲的都是尊敬且樂於親近(而不是羨慕嫉妒恨)的眼神,這才叫威。

  在這裡我想告訴我們所有的順豐同事,要正確理解威的內涵,關於社會上對它的“迷信”一定要徹底打破。很多人喜歡在窮人面前炫富,在平民老百姓面前炫耀權力,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很幼稚的表現,他們錯誤理解了財富和權力的涵義,同時還缺乏一樣很重要的東西。

  這幾年報章媒體都在討論,說我們的國人出國被外界歧視,是因為現在中國人有錢了,他們妒忌,心理不平衡。對此我想說的是,這方面的原因不能說沒有,但更多的恐怕還是看不慣我們種種愚昧以及缺乏教養或素質的行為。一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和他的品格、素養不成正比的話,是一件相當可悲的事。

  我們走出去後,要想別人尊重我們,首先我們自己必須有道德有修養,並且學會尊重別人。怎樣才算尊重別人呢?首先你要尊重人家的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其次你要尊重人家的生活習慣,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乘車購物時自覺排隊;最後要尊重人家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制度法規你得了解,避免在日常行為中構成挑釁或冒犯……

  如果這些你都毫不在意,就憑著自己的感覺和習慣在異國他鄉“為所欲為”,被人鄙視也就純屬自找的了。現在順豐海外網點越開越多,內部員工中出國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希望大家千萬不要沾染上這種種惡習。

  關於尊重我還有一個自己的衡量標准,那就是要讓為你提供服務的人也因為服務你而感到開心。去飯店吃飯,上至經理下至服務員,我都會主動跟他們打招呼,服務過我的服務員,也都很享受服務我用餐的工作過程,因為我會很禮貌很平和地去跟他交流,我要讓這個服務員因為服務我而感到很開心,這叫尊重。相反,有些人一進到飯店就是一副不可一世的做派,對服務員呼呼喝喝,態度相當惡劣,這樣的人是很難收獲真正的尊重的。

  而作為服務行業的從業者,你想你服務的客戶是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自己就得是什麼樣的人。這叫德、這叫威,而不是開豪車住豪宅,出手闊綽,每天魚翅漱口叫威。如果大家都能這麼想,那我們這個社會也就離大同社會不遠了。


 

上一篇:邪YIN的13種因果報應
下一篇:成觀法師:佛教中夫妻相處守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