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賞罰不平。
【原文】
賞罰權衡稱物施,不平些個眾心離。
寄言秉節行兵者,諸葛遺徽盍效之?
注:前言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是賞罰不當也。此言不平者,謂均之一賞而多寡任意,均之一罰而輕重徇私。或功勞有大小而一例行賞,或犯事有輕重而一例行罰,皆不平也。若吾心既平,則賞罰自無不平矣。
案:昔有大帥,性極苛刻。決於行罰,憚於行賞。將士有過,一概殺之,至有功當賞,則躊躇再四。不得已,始予薄赍,甚至吝而不與。將士靡不離心。參軍谏曰:“賞罰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功有大小,則賞有厚薄;過有大小,則罰有重輕。如持衡稱物,毫厘不爽,方足以服人心。昔諸葛孔明曰:‘吾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是以當時諸將用命,雖魏延反側之徒,帖然不敢有異議,李平、廖立廢棄終身而無怨言。蓋能平吾心以平人心者,王道也。此孔明所以未易及欤。今君侯賞不按功,是賞不足以為勸也;罰不按過,是罰不足以為懲也。甚至當賞而罰,當罰而賞,種種不平,竊恐人懷異志,不肯效命疆場,其何以懋建功勳乎?”帥拒而不納。一日,率兵征苗,下令各裹十日糧,日行二百裡。所過皆蠶叢鳥道,兵皆扳籐附葛,捨命而行。帥不恤艱苦,一味嚴刑驅迫,不許稍息。及苗亂既平,有功者俱不得稍沾恩澤。事聞於朝,下诏切責。後帥副大將軍出征,屢立殊勳。同事皆曰:“渠為帥領兵,賞罰不平,人人怨恨。今此之役,若令渠奏功,報應安在?”共在大將軍前排擠之,竟不錄其功。亦雲報也。
附:唐朱泚之亂,車駕出幸奉天,道有獻瓜者,德宗嘉其意,欲賞以官。陸贽谏曰:“爵祿者,天下之公器,不可輕也。今獻一瓜辄予官,彼忘軀者何以賞之?”遂不果行。陸贽卒為名臣。(《感應篇集注》下同)
宋景德中,寇犯邊,郡縣數罹其毒,主兵者無敢一挫之。時李居正,以小官榷稅一鎮,鸠募丁壯,奮力擊之。因深入其穴,奪所掠男婦老幼,悉還其家。人皆德之,而無肯為之請賞者,惟張詠密以奏聞。真宗大悅,立遷居正為閣門祗候。居正莫知所自,或以詠告,正乃急往見之,不獲達。因禮阍者傳入榜帖,詠批紙筆尾雲:“公臨財廉,臨陣勇,臨事勤,臨民惠,加以謹畏。此報國大丈夫也,所謝近私。”不得相見。居正德之,誓佩終身。此則賞之當者矣。
【譯文】
注:前邊談到賞及非義、刑及無辜,這是賞罰不當的結果。這裡談到不平的意思,所說的是平均獎賞,多少任意決定,平均處罰,輕重依從私情。或者功勞有大有小,卻一律給予獎賞,或者犯錯誤有輕有重,一律給予處罰,都是不公平的。如果我的私心公平,那麼獎賞和處罰自然沒有不平的。
案:從前有一位大帥,性格特別苛刻。他在處罰別人時特別果決,在獎賞別人時,特別推诿,將士如果有罪過,一律將他們殺害,至於將士立下功勞,應當獎賞,卻躊躇徘徊,再四不決。除非萬不得已,才給予微薄的獎賞,甚至吝啬到不給他們的地步。將士們沒有不和他離心的。參軍向他提意見道:“賞罰是朝廷用來治理天下的方法。功勞有大小之分,那麼賞罰也有厚薄之分,過失有大小之分,那麼刑罰也有輕重之分。比如拿著稱重量的器具稱物體,毫厘不差,才能夠使人心佩服。從前諸葛孔明說道,我的心如秤桿,不能對人有輕重之分。因此當時各位大將聽從命令,即使魏延這樣的反復無常的人,也恭恭敬敬,不敢有不同的說法。李平、廖立被廢棄,終身沒有怨言,大概這就是使我心公平而平定眾人之心,這是王道啊!這就是孔明始終沒有被更換的原因啊!今天,君侯不按照功勞大小獎賞將士,這就使得獎賞不足以被人們動心;處罰不按照過失大小,這就使得懲罰不足以起到被懲罰的作用。甚至於應當獎賞卻給予處罰,應當處罰卻給予獎賞,這種種不公平的事,我私下恐怕人們懷有不同的志願,不肯為你在疆場上效命,這又怎麼能勤勉地建立功勳呢?”那個大帥拒絕建議,沒有采納。
一天,大帥率軍隊征伐苗疆,命令士兵每個人帶十天的糧食,每天行軍二百裡。所經過的都是荊棘密布艱險難行的道路,士兵都扳著籐條,依附著葛蔓,捨命前進。大將不體恤士兵的艱難困苦,一直用刑罰驅趕逼迫,不許銷微休息一會,等到平定了苗疆的叛亂,有功勞的人都不能稍微得到恩澤。這件事被朝廷聽到了,下令诏書,嚴格處罰。後來,他輔佐大將軍出征,多次建立功勳。同事都說道:“他當大將率領軍隊,賞罰不公平,人人怨恨。今天這次戰役,如果讓他上奏戰功,報應又在哪裡?”都在大將軍面前排擠他。大將軍竟然不記錄他的戰功,這也是報應啊。
附:唐代朱泚發動叛亂,天子坐車出來巡事。奉天道有位獻瓜的人,德宗嘉賞他的心意,將要封賞給他官職,陸贽進谏道:“爵祿,是天下公平的器具,不可以輕視。今天獻上瓜就給予官職,那些捨身報國的人拿什麼獎賞給他們?”於是,果然沒有這麼行賞。陸贽後來成為有名的大臣。
宋代景德年中,敵寇多次侵犯邊疆,郡縣多次遭受了他們的肆毒。帶領軍隊的人不敢挫敗他們。當時,李居正以小官的身分治理一個鎮。他糾集招募壯丁,奮力打擊了敵寇。因為深入到敵人的巢穴,奪回了被掠的男女老幼,全部使他們回到家裡。人們都感恩他,卻沒有肯為李居正請求封賞的人。惟有張詠將這件事密秘奏給皇帝。真宗大為喜悅,立即將李居正升遷為閣門祗候。李居正不知原由,有人告訴了張詠上奏的事,李居正於是急忙拜見張詠,沒有獲准。因此給看門的人送了禮物,將榜帖傳入,張詠在紙下邊批寫道:“你處理財物時廉潔,面臨敵陣時勇猛,處理事情時勤勉,面臨民眾時施惠。加上嚴謹敬畏,這是報效國家的大丈夫本色,感謝卻接近私意。”沒有得到接見。李居正感謝張詠,將贈言銘記終身。這是獎賞恰當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