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因果律,就是研究事物原因結果的法則,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產生的條件,有發展的過程,有最後的結局,即“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現代科學也講因果律,只適用於物理的變化,有十分明確的因果關系,即是自然定律。而佛法上的因果律,涵蓋宇宙人生,從表面上看不出來十分嚴密明確的因果關系,更不易用數學公式寫出來,甚至常常在因果關系中摻雜著心理的因素,在因果關系的認定上,也有很大的出入,卻適用於心的變化、物的變化,及心物混合的變化。佛法上將此法則加以更詳細嚴密的分析,又將業報輪回等問題聯系起來,創立了因果善惡通於三世的倫理思想。
因果,具足應說“因緣果報”。因是原因,緣是助緣,由因緣和合所產生的事物叫果,此果對造因者說是報。佛家因果律特別著重“緣”,有“因”無“緣”,仍不能成‘果’。例如,種子為因,空氣、陽光、水分等為緣,開花結果才為果。“因”能不能發展為“果”,要看客觀條件,要看機會,它是有機率性的。
依照科學觀點,一件事情的發生,有近因、遠因、更遠因及根本因。這些不同層次的原因,並不互相矛盾對立,而是互相連貫、涵蓋、包容。只要原因與結果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便可肯定該原因的正確性。因果關系非常復雜、深沉,一般人只能看到近因,少數智者能看到遠因。
宇宙中的“因果鏈”是連續不斷的,一切事物都有過去、現在、未來三種存在狀態,這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永續不斷的。一粒種子,既是以往無數代演化而成的“果”,又是這一代萌發成長的“因”。在這一代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形成了既與以往各代相繼承又與以往各代有差異的“果”,這在生物學上被稱為遺傳與變異。而這一代的果,正是將來各代繼續傳承的因。植物如此,動物也如此,人類還是如此。
每一個人的這一世,都是往世之果,又是後世之因。而且人類比植物、動物更有自主性,有相對獨立的意識和言行,有適應環境、改造環境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現世對人來說更重要,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佛法的三世因果說,並不是憑空臆造,而是真實不虛的。那些否定三世因果的種種說法,實質上是對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因果鏈”的否定,而一旦否定了宇宙的因果鏈,又如何對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演化進程作出合理的解釋呢?查亞蘇裡亞博士說:“所有現代科學都相信凡事必有因,如果我們不相信因果關系,佛教與科學都一樣不能存在。”
佛學把人的一切善惡行為叫“業”,是心中有意識、有目的的意欲及其引發的身、口、意的活動。“業”有巨大的慣性力量和作用,稱為“業力”。美國張澄基教授《佛學今诠· 業力論》說:“行為不但產生力量,而且會產生一種壓迫人和約束人的力量,使人不得不接受由行為所產生之後果或約束力。”
業既是神秘的,又是實在的,它是人們在世間所有的語言、行為和念頭在“潛意識”留下的痕跡,留下的信息,它對外的表現就是習氣、習慣、習性。業力是身體、語言和心理的習慣性力量,一種無形的能量。業力與身心的交互作用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業力決定了性格,決定了命運,也決定了生理物質層面的身體狀況。
“性格即命運”,已是廣為接受的當代格言。在性格的養成方面,有兩種重要因素彼此復雜地相互作用:一方面是天性,另一方面則是教養環境的人際塑造作用,這兩者皆與業力有關。
只要是身口意所造作的善惡業,都會像計算機一樣,在業的倉庫裡儲存下來,等到因緣成熟了,一切還得自作自受。因必生果,什麼因必生什麼果,不可能有因無果、有果無因。報是由業所引生的結果,業力必然導致相應的果報,與物理學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是一致的,善的行為引生好的結果,善的業力必然獲得善的果報;惡的行為引生不好的結果,惡的業力必然獲得惡的果報,善惡雜造業必生善惡夾雜果報,這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不會因人們不認識它、不相信它而失效。
善惡業作為一種作用於眾生的倫理行為、社會行為,必受同類果報,如你罵人,對方就要罵你;你對人微笑,對方會報以微笑。《聖經》說:“要想別人怎樣對你,你就要怎樣去對待別人”。《法句經》將善惡果報比喻為車輪碾過處必然留下的轍跡,說明只要造業,便不可能逃脫果報的追逐,這鐵的規律,對誰都一視同仁。
好心肯定會有好報。心存善念的人,做了好事,身心會特別輕快,此時已經得到好報。善心是保護生命的最好營養品。好心與好報有著量變和質變的關系,量變到一定程度才會帶來質變。真正的好心是一顆無所求的、不求回報的心,處於這種生命狀態的人才會深刻感受到自己的生命磁場和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變化,感受到信任、友好、吉祥的果報,自然堅定善因善果的信念。
從天堂到地獄的六道眾生,是造了一定的業,而形成相應的生命主體,這是正報,各自的受用、苦樂、壽夭、貧富、愚智等皆是業力的作品;宇宙間萬事萬物,皆為業力所造作,每一層級生命的主體,形成相應的生存環境,即依報。依報由正報所決定,有什麼樣的生命主體,也就有相應的生存環境。
業力能將各人身心活動的善惡行為所應得的代價,很公平分配給各人自己享受,業果與業因總是相應。故古人說:“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人可能是自己最大的恩人,也可能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一切責任全在自己,唯由自己所造的業所決定,非由神意,非關命運,非出無因偶然,不應怨天尤人。
基因——“靈魂密碼”,其實就是業力的顯現,反映了業力的內容與功用。基因決定了個體的種種性狀,基因圖譜記載著過去善惡業行所應得的此世正報樣貌。量子物理學家薛定谔認為:遺傳密碼帶著人多生多世的知識,一生命運的展開,無非是遺傳密碼的一個譯碼過程。而這一世你的人生的經歷、學習的過程,又在這個遺傳密碼當中添進了新的密碼,然後這個添進新密碼的遺傳密碼,又會找到另外一個生命載體。儲存著不同的信息量,在不同的條件下它就會以不同的形態存在。
業一旦造成,便成為因果相續連環中的一個環節,有因必有果,造業必受報。依照物理學,系統在受到外界作用影響之後總會存在一個特定的作用時間才會發生反應,由因到果有一個長短不一的過程。今世的因,並不一定在今世成熟,這要看這種因的性質及輕重而定,有的因可能要來世或幾世之後,方才成熟。今世的果,更不一定是今生所種的因,而可能是前世或幾多世前所種的因。強烈的因果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生果,如大善事或大惡業。
而且,因種未熟前將因心念之變化招感其它外緣,甚至種下新的業因或令其它舊因種先熟,這種偶然性即源自於心念所具備的內在隨機性,即心念變化的無法預知性;心念生起之隨機無序,可能讓果呈現無序之表象。因果之必然受心之偶然影響,於是呈現必然與偶然並濟的果相。
凡能招感對自他有益、受樂得福的果報者,為善業,反之,則為惡業。一個人若既行善又作惡,則其善、惡各自生果報,不可能互相抵消。善惡業因能生的果報:1、現世果,指當前現世就可得實際受用的果報,如種農作物當年就可得到收獲,學習知識技術,今生便得實際利益。2、異熟果,果報成熟於來生後世,使人流轉六道。具倫理、社會性的業因出生果報,非常復雜,由各種因緣際遇決定,有一條件不具備,便不得生果。業力果報,需要從整個生死輪回的長過程去觀察,不能僅局限於眼前和今生。
佛經說人一日一夜有八萬四千念,每一念都可以牽引出一生乃至多生的異熟果。有的業,一個便能招致一期乃至多期生死,有的生死身由一業所生,有的則由多業所生。 一個人能夠出生,能夠活著,都是過去世所造業的結果。世界上絕沒有無因之果。許多人相信命運,但沒有深思命運的背後是因果,是業力。由於業力種子有善惡,故人的命運有好壞。
最新科研證實,宇宙存在著因果循環動力法則。舉例說,如果有人乘坐超級飛船,向太空深處飛行一百億光年,自以為到了新的地方,結果還是回到了地球的原處。這一切都是由於宇宙的動力循環所決定的。因為宇宙中沒有直線,你把直線延伸畫下去,畫上千億兆光年,你以為很直,結果又回來了。
佛家的因果說與宇宙的運動基本法則合拍,“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每個人的身口意的一切行為都會通過各種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挾著遞增或者若干其它影響所變化的強力或弱力回旋歸來。所以有人把業力比喻為澳洲土著人的武器“回旋镖”,你把它扔出去,轉一圈後,又回到你手裡。
緣起法所描述出的因果,以及因果法則所顯現的特征如復雜中蘊含簡單、偶然與必然並存、看似無序實則有序,是與最新科學理論混沌學頗為相近的。
眾生為什麼落入既定的生命形類?為什麼各自有不同的形貌、壽數、習性、際遇?為什麼會生了死、死了又生?這一切既非上帝天神所造,亦非天地、山川、社會等外緣決定,亦非偶然,而是由眾生自心所造作。因為眾生的一切言語和行為,都是心的作用、心的表現。
心怎樣造三界六道、種種世間?由心起業,由業感果,落入了業力因果律所編定的自然程序,由此而有身心、業果、三界六道。
心如何造業?心本具有能造各種業的功能。有根本功能: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相當於心理學所言視、聽、嗅、味、觸五種感覺及意識的功能;附屬功能:如貪、嗔、癡、慢、疑等,生來便具善、惡性能,當遇到生活中的種種順緣逆緣時,便會自然生起善、惡的心理活動,由此造善惡等業,生善惡果報,墮於三界六道的輪轉中。心如何發揮其功能?由惑起業,由業生苦,惑 ——業——苦三者循環不休。
我們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樣的人?根源就在於每天的起心動念。心念會成為心態,心態會成為習慣,習慣會成為性格,性格會成為人格,人格會成為生命品質。因為生命是無盡的積累,是我們所有想法和行為的積累。我們想過、做過的一切,在客觀上會消失,但潛意識卻會忠實記錄每個行為產生的痕跡,並逐步積累力量,最終造就我們的人格和生命品質。
佛說:地獄在哪裡?地獄就在我們的身心裡!我們希望從輪回中解脫出來,就要立即停止心行的不良發展。
業力因果的另一大定律,是業由心造,故可由心回轉。掌握了這一法則,就可以轉變,乃至消滅已造之惡業的果報,其方法是至誠忏悔,改惡從善。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眾生的一切受用、貧富、貴賤、美丑、壽夭、愚智等,都是自己所造業的果報。業之受報,強者先牽,無有定期。有現報,有後報,有暫時隱伏待機緣成熟才受報的,極深沉極復雜,但“因緣生果,業必受報,自作自受,共作共受,先作後受,不作不受”是其基本原則。
為什麼有善人受苦、惡人享福?因果通三世,好人今受苦報,因他過去所種的惡因,今已緣熟,須先受苦果;今生雖行善,善因薄弱,善緣未熟,要待以後,才受好果。
業力說並不是宿命論,而是破解宿命論的鑰匙。佛教認為人有自由意志和自己為自己負責的個人責任。每一念現行的心理活動,不僅造成當前現見的結果,而且具有熏習自己阿賴耶識,決定將來心理模式、心理定勢乃至生死升沉的重大作用,關系自己今生後世的切身利益和解脫生死的究竟利益。
佛教提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個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它就是根據因果緣起的法則總結的。人若知佛法,懂得一切業因惡果,都是自己造作的,也可以由自己來改變。貧富貴賤,皆不出自己一念心性。存好心、說好話、作好事,一定能得好報。
深信因果——不會懷疑道德善惡的價值,堅信:損人者必自損,害人者必自害,利人就是利己,“人不為人,天誅地滅。”在我們心中建立一個自我調控系統,讓我們有敬畏感,讓我們在日常行為上有所取捨,自然而然就會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一個深信因果的人,持五戒,行十善,最終目的是對我們佛性的解放,對煩惱束縛的解脫,讓我們真正獲得美滿幸福的人生,在塵世的喧囂與浮躁中,保持慈悲與善良,崇高與真誠。